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7)

農耕為本的生業方式和鄉土社會的宗法製度,決定了中國傳統藝道「美善相樂」「美真同一」的本土特質。「藝」的甲骨文字形為(雙手捧執苗木)或(栽植苗木)。(68)其字源本意是種植莊稼草木,須以禮樂之製祈谷物豐收。殷商蔔辭記:「翌日壬,王田省桑藝不大雨。」(69)唯能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中華子孫方可在世代濡染的「和為貴,斯為美」的生活常態(生命常情)中接受並遵行禮製規範。先秦「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是指六種貴族子弟必備的基礎技能。而「藝術」二字連用,最早見於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卷五·安帝紀》:「詔謁者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70)「藝術」的概念涵括天文數術、方醫技巧,重視技藝性。所以在中國本土文化傳統中,並沒有西方「藝術的藝術」和「生活的藝術」之差別。羊大為「美」,即是以「感官」與「實用」的高度統一,傳遞美學、倫理、社會的價值觀念。

 

綜上所述,「農本—鄉土—藝道」三者歷史性地形成了一個完整穩定的理論「元敘事」的結構形製。它承載著中國人對世界的本體認知、價值倫理、審美表述,甚至身體慣習。若以之作為中國當代藝術鄉建的方法論框架,不僅可以消解關於「主體性」「在地性」的諸多限製與沖突,也能在形式、內容和情感方面給出本土藝術表達特型化的具體建議,從而成就社會「整體賦能」的行動目標。

 

西方傳統形而上學依憑邏輯化手段和絕對化的普適性真理目標,建構出與感性生活完全分離的概念世界,自明性決定於概念之間的邏輯力量。而中國傳統的形而上學則將「真際」(認知世界)和「實際」(生活世界)視為「一個世界」,自明性決定於直接面對生活世界,在物我交融中領悟生命存在的洞見力量。

 

中國人的理性乃「平靜通曉而有情」之謂也,重點恰恰在「而有情」三個字上。(71)「情本體」是通過培養一種富有意義、相互溝通的人類社群而賦予世界以價值。在中國人人生的各種關系中,家乃其天然基本關系,故又為根本所重。中國人言身家天下,進則有國有天下,退則有身有家。(72)「情本體」和「家本體」共同構成傳統中國的信仰體系、利益格局和審美趨向。家園親親,謂人必親其所親也。外則相和答,內則相體念,心理共鳴,神形相依以為慰。(73)這正是中國藝術鄉建走出「民族國家—精英藝術—城鄉對峙」思維閉環,沿著「整體賦能」之向度,以美感形式促成對世界的理解和對轉型社會的精神與物質貢獻的關鍵所在。

(68)[日]白川靜《常用字解》,蘇冰譯,九州出版社,2010年,第107頁。

(69)轉引自劉興林《歷史與考古——農史研究新視野》,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第139頁。

(70)[南朝宋]范曄編撰《後漢書》,《二十四史(附清史稿)》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8頁。

(71)(73)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66、第27頁。

(72)錢穆《晚學盲言》(上),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第218頁。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