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老趙接過一張名片,發現它特別長,簡直像一張書簽。上頭寫著“菲律賓岷大瑙皇室拿都XXX太平居紳(前)首相幕僚超資訊宏觀工藝大博士”。老趙正好奇,這位先生的尊姓大名到底是那三個字,他自我介紹說:“我敢打賭,我是你見過的人當中,名字最――長――的一個;前前後後都是那麽的長―――。”
老趙想問他,“拿都”和“居紳”是否錯別字,卻聽見他還在自我介紹:“你認識拿督陳嗎,他以前開出三百萬年薪,請我當他孩子的企業教練。可是,我有一次帶太太孩子去逛他的商場,發現服務員都不正派,老板應該不懂得什麽是儒家思想,幫這種人賺錢太沒意思,我就拒絕了他……”
創意剽竊匪…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5, 2014 at 9:30pm — No Comments
老趙聽聞,政府在發出微型貸款,幫助小商家創業,於是衝去打聽。銀行職員的第一道問題,就把他擊垮了:“你的生意是什麽?”
他應該怎麽回答呢?說是“創意產業人”,人家會懂嗎?手繪明信片畫家、手工藝品創作人、老街古跡導覽員、部落客……,這些算得上是“生意”嗎?後來他乾脆說自己從事“電子商貿”。那人點點頭說,這可是大生意啊,你應該去多媒體發展機構詢問。
創意人電子商貿…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8, 2014 at 5:30pm — No Comments
借助部落格、YouTube 和Facebook 等玩意兒,老趙在互聯網上,大炫巴生城南老街的錄影和圖文,居然無心插柳柳成陰,成了冷門景點的深度旅遊達人。給國內外同路的網友安排遊覽配套,順道售賣他藝廊裏的收藏品,讓他實現了興趣就是工作的心願。
地方營銷互動平臺
一年來,好朋友如小余、蘇珊兩口子等,在經營理念和Web 2.0工藝上,不斷的支援他。他的網站,其實已經變成了地方營銷的一站式大樓。裏頭,有視聽中心。它突破傳統電視的播放時間與頻道限制,讓大家隨時可以觀賞有關巴生老街、歷史、遺跡、景點、民俗、美食、品牌、商號、社區、玩樂、教育等等的節目。不一定要在電腦上看,在手機上也看得清晰、看得順心。…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ugust 22, 2014 at 9:30pm — No Comments
“慘了!”掙開眼,老趙大叫一聲:“要遲到啦!”為了設計《巴生創意節》請柬,他昨晚很遲才上床。八點十分,還差二十分鐘,一群新加坡青少年乘坐的火車就將入站。
一面梳洗,一面留神火車聲,他胡亂的想,還是老式火車好,老遠就呼呼的拉笛。電動火車少了那麽點黑白電影的情調。
老趙從城南老店樓上的畫廊走下來,往火車站快步沖去。遠遠看到站裏沒車,他鬆了口氣,在路邊攤買了兩塊娘惹綠豆沙糕當早餐。趁著小販在找錢,他把糕往口裏送,拇指和食指捏著糕下的香蕉葉,卻怎麽也撕不下來。…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ly 21, 2014 at 3:00pm — No Comments
老趙沒想到,自己在巴生城南老區小有名氣後,居然要替人解決家庭問題。而且,不是一家人,一碰就是兩家。
都說全球鬧金融海嘯,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老趙是文化創意人,幫人想法子,也算是活絡腦筋。
地方美食發展成大生意
話講賣肉骨茶的黃大肥,辛苦了大半輩子,終於把孩子送到英國求學。前幾年,七令吉兌換一英鎊,孩子的學費、生活費,高得夠嗆。因為這樣,親戚朋友一提到他孩子出國的事,他就老實不客氣,打從心底覺得驕傲。…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7, 2014 at 12:02am — 1 Comment
老趙在巴生城南舊區住下,開了個小畫坊,也買賣點值得收藏的老東西。
他常常在前街、彭亨井和小印度一帶散步,出神的看那些古建築。還有戰前的老店。有些閑人經過,見他看東西看得那麽專心,像是被稀奇的古玉吸引住似的,也好奇的駐腳擡頭望望。但始終沒看出什麽名堂,便搖搖頭走了。
從前怎麽沒發現這地方?
朋友來探他,一起在橋底角頭鋪吃肉骨茶。,大家一面吃一面驚呼:“太好吃了!從前怎麽沒發現這地方?”老趙才慢條斯理的說:“你知道這老板是誰嗎?他爺爺李文地,就是在這兒創造了肉骨茶。”大家“噢”了一聲,又各添了一碗飯。…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une 5, 2014 at 6:30pm — No Comments
離職頭一天,菲立到巴生城南舊區。
他把車停在吉隆坡中央車站,跳上往巴生港口方向開的電動火車。
一路上,腦子盤旋著老趙說過的一句話:“比起十九世紀中,那些初到巴生的英國精英,你們幸福多了;他們當時來去吉隆坡和巴生一趟,耗時三天。”
為何不創作自己的東西?
奔馳在初建於1886年的鐵路上,菲立覺得,過去三年在電視攝制公司上班,本身已經變成了一列電動火車。固定的軌道,固定的作息表,不外就是照著香港、新加坡以前拍過的連續劇,在馬來西亞找一班發明星夢的年輕人,加上幾個已經沒有知覺的過氣演員,重新“煮一鍋”。…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21, 2014 at 9:16am — No Comments
馬來西亞要拼新經濟,創造更大的財富,憑什麽?不是更廉價的原產業;不是生產力更高的制造業;也不是更有效率的服務業!
眼下的世界,什麽東西沒替代品?恰好,資訊工藝是那麽方便,讓市場找到所要找的替代品;拼價格、生產力或效率,永遠有人做得比我們好。
因此,新經濟,要稱得上“新”,應該建立在不一樣的邏輯上;我們要開發的,是無可取代的文化創意體驗。
文化創意+體驗…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16, 2014 at 9:30am — No Comments
馬來西亞只是中等收入的國家,首相說,他有個“新經濟模式”;只要國人懂得創新,提高生產力,薪金自然高。
創新改善生產力,生產力提高收入,制造業素來不是靠此邏輯營生嗎,何來“轉型”的契機?
八億成衣一部飛機
溫家寶曾感嘆,中國女工必須車八億件成衣,才換得美國的一部波音飛機。別笑,靠制造業起家的發展中國家,都有這份辛酸,讓我們借這案例來探討。…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9, 2014 at 7:00am — 1 Comment
甲型流感一爆發,航空公司的股價應聲趴下。原因很明顯,生死事大,開心事小,沒事呆在家好,少在國際人流混雜頻密的地方繞。
這對旅遊部的長官,卻是一件頭痛事。一時間,本身不能再周遊列國去;外國旅客也不敢冒險坐飛機來。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原想借觀光業拼經濟,沖出全球金融海嘯,現在豬鬧流感,人也跟著生病、喪命,完全是另一波的兇象。
(Feature Photo: Red Cheong Sam by Lau Yew Hung,…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anuary 28, 2014 at 8:30am — 3 Comments
本欄在四月十五日,發表了一篇《楊紫瓊舞獅救經濟》,提到借助本土馳名海外的創意人,吸引他們的熱迷前來馬來西亞。令人開心的是,本月二十二日,旅遊部長黃燕燕透露,楊紫瓊男友、法拉利前執行長托德,參與了“馬來西亞:我的第二家園”計劃。
楊小姐兩口子名氣大,使到新部長信心滿滿的說,我們的旅遊業,“只需要用托德或楊紫瓊的名字宣傳就夠了,因為他們有很多朋友”。
(Feature Photo: Night Shot in Mong Kok, Hong Kong by John Lam,…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anuary 11, 2014 at 9:00pm — No Comments
換了一位新部長,大馬電視臺的華語新聞又返回老地方。五個月前,向來由第二電視播出的華語新聞,移身第一電視。這是新聞部當時“大改革”的一部分,為的是,讓更多人民能一親政府芳澤。
第一電視臺的觀眾看來並沒增加,偏偏,換了一個臺,華語新聞原有的觀眾卻一直在流失。抓雞不到蝕把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說真的,RTM觀眾人數不如前,是頻道安排的關系,還是因為政策沒跟上文化創意的需求?
借鏡英國同行怎麽做
新部長上周一就任,把“新聞、通訊、文化與藝術部”,縮短為“新聞、通訊與文化部”。…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January 4, 2014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本欄在三月二十五日提出,大馬創意產業要健全發展,少不了一個全權的保姆,也就是責無旁貸的單一機構來協調其工作。上周五新出爐的內閣,居然出現了一個新部門:統轄新聞、通訊、文化與藝術。這些原屬三個不同部長主掌的領域,現在都歸於一人,是我們發揮想象力,給本土創意產業接生的時候了。
最值得發揮想像象力的,是“接生”這事。任何事業,都需要經過“受孕”、“懷胎”,才談得上“呱呱墜地”;為何馬上就談“接生”?…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21, 2013 at 5:00pm — 3 Comments
全民的雅絲敏電影
國家換了領導人,提出“全民的馬來西亞”的第二天,我去看本地導演雅絲敏的新戲《天才時間》。已經上映了十天,還是爆滿。觀眾席中,各族坐在一塊,老中青都齊了。
“全民的馬來西亞”是什麽?我具體說不上來。大概就是那些“憧憬”、“期待”吧,每逢領袖更替就應景重生。可是,看了Talentime,我卻毫不猶豫地要說,Yasmin Ahmad的電影,是“全民的文化創意資產”。…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18, 2013 at 7:00pm — 2 Comments
雪州政府委任臺中科技園執行長陳明德,擔任第二科學園顧問。上周,我陪同雪州投資委員會和陳顧問,到巴生英達島考察,看見西港的起重機大多靜止著,好像在仰天長嘆。空貨櫃一個疊一個,一排拼一排,停放在自貿區內的馬路上。遠遠望過去,倒像是一棟棟五六層樓高的組屋。同行的商會董事打趣說,租給外勞做宿舍也不壞。金融大海嘯真的淹到我們腳下了。
當晚,陳明德教授作了一場公開演講。我和臺商總會丁重誠會長,擔任對談嘉賓。陳教授說道,雪州要安度金融大海嘯,與其寄望高科技,不如先側重帶動內需的服務業。而戴、丁二人也認為,洞察改變中的消費心理,以滿足消費者需要,是服務業當前要關注的事。
信念與感情密集的抉擇…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8, 201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2009年3月16、17日,政府召開《馬來西亞創意產業大會》。開幕時,身為主人家的新聞部長甚至說,他計劃向內閣建議,把2010定為大馬創意年。可是,會議開下去,頭一天還沒到喝早茶,我就不安了。
和其他與會者聊起,我發現,他們同樣很困惑。首先,創意產業講的不只是影視與廣播;它的核心技能,絕不是3D等電腦設計工藝;再說,它牽涉到的政府機構,也不單只新聞部。
新空間來自跨業結盟…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November 30, 2013 at 10:00am — 1 Comment
根據小劉的設計,情人節晚餐的飲料是椰水。餐前小吃是炸香蕉和沙爹,主食椰漿飯後,甜品是紅豆冰。誰知女友翻臉說:“要損我,也不需要這麽廉價吧!”
小劉慌張的解釋:“這一餐,可大大有名堂,都是部長今天才公布的‘國家文化遺產’!”
“抱歉,我沒文化!”她重重的摔上車門,摔下他。
他一付被騙了的樣子對我說:“你成天說文化有黏性;為何我的愛情卻飛了?……那椰漿飯不美味嗎,紅豆冰不好吃嗎?”
我一付無辜的樣子答道:“椰漿飯沒錯,紅豆冰也沒錯。錯在當官的搞出一百樣‘文化遺產食物’,又不說明它們為何有文化;為何是遺產。…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November 29, 2013 at 7:30pm — 5 Comments
上面談到,在意大利,三角錢的原產品咖啡豆,可以進化成一令吉的制成品咖啡袋;再進化成快餐店服務你的資源:十四令吉一杯的熱咖啡;最後,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進化成感動你的媒介:一杯熱咖啡七十令吉。這創意體驗既是經濟效益,更可能觸發體悟的文化價值。
本土的創意人相信已經發現,在原產品、制成品、服務與體驗四大經濟中,讓新舊經營法碰撞與對話,我們不僅可能找到創意的源頭,也可以洞察創業的走向――
文化創意+體驗…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November 26, 2013 at 5:23pm — No Comments
在歐洲,一把咖啡豆賣馬幣三角錢。烘焙好加工成一個咖啡袋,賣一令吉。當麥當勞的服務生,把這袋咖啡泡在一杯滾水裏,轉個身遞給櫃臺前的你,就 要收十四令吉。這杯熱咖啡,若是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則得花上七十令吉。
因為,你是在拿破倫所贊嘆的:“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一千年的古老教堂,一百五十條景觀都精彩的水道,四百道各有風貌與故事的橋梁,那來這麼壯觀、有氣質的露天咖啡廳? 何況,還有現場的背景音樂;交響樂團正在演奏著白遼士的《哈羅德在意大利》,然後是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隨想曲》……… 。鴿子群飛,那翅膀拍動的特別音效,全世界沒第二個音樂廳能營造。…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November 24, 201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跨越世紀那幾年,真的很難忘。首先是1997年7月,我們一家子在香港見證回歸的當兒,亞洲金融風暴開始從泰國狂飈,翻轉整個東亞,血流遍地。
回來後不久,許多地方邀我去談愛國。回想起來,“共赴時艱莫退縮”沒錯;“有危險才有機會,叫危機”,也對;最滿意的是,“向芬蘭、愛爾蘭學習,借資訊工藝翻身”;“透過多媒體內容告訴世界,我們的鄉土多可愛”。
心不死,還能幹甚麼?…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November 10, 2013 at 1:3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