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52》: 從聯結親近顧客

在戈壁沙漠的一個山谷裏,臺灣美學家蔣勛吃到的石頭燙牛肉,叫他一生都懷念。為了答謝蒙古友人的款待,蔣勛便趁他們旅遊臺灣時,請他們吃各種魚蝦螃蟹 。

可是,當這些島嶼特色佳肴捧上來時,客人卻一直都沒動筷子,只是非常客氣地,雙手合十敬禮。


蔣勛奇怪,怎麼美食當前,遠方的朋友卻無動於衷?一問之下,他們才說:“在我們那兒,管這些東西叫‘蟲’…… 。”


原來,在某些人的味覺體驗中,是垂涎欲滴的東西;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 難於入口的“蟲”!


人人都喜愛美食;但是,何謂“美食”?


行銷對話 vs 行銷傳播


創意產業人透過認識自我,看清楚了本身怎麼對待顧客、對待他者,就能協 助他們拓展與呈現出個性。然後,找到並歸屬獨特的社群。


在這過程中,想起蔣勛在《天地有大美》(臺北遠流出版事業,2006)中的這個經歷,我們大可不必急著去確定,“甚麼是真義”;甚麼是“最後的正確答案”。


(Feature Photo: Bermain layang-layang by Pandou Lubis, www.facebook.com/pandu.amanda

我們應該把心血投資於陪同大家,“如何尋真義”。很可能,真義就在那探 尋的過程,會心領略的體驗中。是怎麼一回事,口頭上,也許一時說不清楚,但在心頭上,參與者卻是點點滴滴已感悟。


過去,“內情外達”式的“行銷傳播”暢行無阻。也就是企業內部首先設想好,一大套的Unique Selling Proposal,這似乎無懈可擊的所謂特別營銷訴求,都是有關“甚麼”的說詞 ―― “我們賣的是 XXX ,它含有YYY,帶給你ZZZ,對你真是百利而無一害…… 。”


然後,透過各種方式,千方百計去疲勞轟炸消費者。希望給大家洗腦洗得夠徹底,叫他們一時喪失理智便愛上自己。信仰這套功夫的行銷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死纏爛打、愈戰愈勇。有點像某些父母,一逮到機會就對孩子嘮叨個不停:“我要你多讀書;多吃青菜,都是為了你好。”“讀書”、“青菜”,都是具體的“甚麼”。

其實,高等學府應該停辦 Marketing Communication這門課了,因為它正讓路給Marketing Dialogue 。Marc Gobe(2001,367頁) 說:“有效品牌關乎文化和感性連結,絕非大耍噱頭。”采納“行銷對話”的企業,攜帶他們的商品與服務到市場上,不像一般猶如完美教派或政黨的商號,街邊販賣海狗油似地在自我廣告:“我們無病不醫;無所不能”。


“外情內達”、“著重如何”的組織,則“凝神細聽,並隨時準備因應市場變化。”(同上,368頁)誠如 Dalla Costa(2002)所強調的,對話過程,讓企 業和顧客在會心的相遇與交流中,真誠建立起“我們”那種共同體感覺。


品牌讓顧客看見某個商品或服務,是不一樣的;那“不一樣”,是由顧客自身催生的。不是傳統企業內部先敲定,然後強勢要顧客接受的那種方式。

人文本質 § 回歸人性

根據Max Lenderman (2006,36頁)的說法,“對話行銷 ”借助一對一的對話動力,讓企業更了解其顧客,從而提供更符合顧客利益的事物。這樣的互動體驗,因為本質上屬於人文,使到品牌經營與行銷“回歸人性” (Rehumaniza tion) 。


年初,我回南部老家一趟。在電視上看到新加坡發展銀行的廣告。坦白說,每 一回觀賞 ――  我真的是將它當著藝術短片來觀賞 ―― 我都很感動。它沒有 hard sell這家銀行的“甚麼”產品、服務,或“甚麼”可靠配套、穩賺計劃。


它透過三組故事,和年老、年輕的兩代人分享著,“我們”曾經“怎樣”一 起歷經人生的掙紮。樸素而細膩的敘事藝術,立即鉤起大家的共同記憶;重溫彼此的感性聯系 。


短片故事說,在一部從海外飛回新加坡的飛機上,機師透過機上廣播告訴乘 客,他的父親曾是一位計程車司機,他小時候常常坐在父親的駕駛座旁,當父親專注地看著前頭開車時,他則從車裏望向他扯在天空的風箏。為了圓他上學的夢,爸 爸辛勤地工作、積蓄。


飛機上,還有一位女設計師,和指導她裁剪旗袍的老裁縫,他們剛參與了海 外的時尚表演回國。也有過那樣的時候,因為新舊、中西觀念上的差異,師徒二人在沖突中,陷進各自的掙紮。可是,當新材料、新設計,連結上完美裁剪與縫制的老手藝,他們贏得了國際業界的喝采。


一位年輕藝術家,此時也在同一班機上。機師的廣播也讓他想起,他演大戲的母親,曾激烈地反對他學畫畫。我們這一代人,大概都能明白這樣的事: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餓死,絕對絕對別讓他當甚麼藝術家!可是,當她偷偷地在看,兒子在畫她在戲臺上的姿采時,她也許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追逐,諒解便來到他們之 間。


此短片清鮮而飽滿的創意,也反映在他們采取了多組合、多視角的策略,來呈獻這部廣告片,變成一個豐富的系列:有的版本,是三組故事交叉講述,有的則是獨立的演出;有時,是年輕一代各自的獨白,而有時我們也看見,計程車司機、裁縫和戲臺花旦的真情流露。

(收藏自31.5.2006年 《南洋商報》經濟版專欄)

Views: 2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