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56》: 我的一九九七

跨越世紀那幾年,真的很難忘。首先是1997年7月,我們一家子在香港見證回歸的當兒,亞洲金融風暴開始從泰國狂飈,翻轉整個東亞,血流遍地。

回來後不久,許多地方邀我去談愛國。回想起來,“共赴時艱莫退縮”沒錯;“有危險才有機會,叫危機”,也對;最滿意的是,“向芬蘭、愛爾蘭學習,借資訊工藝翻身”;“透過多媒體內容告訴世界,我們的鄉土多可愛”。

心不死,還能幹甚麼?


可是,說了一百幾十場,還是民間小眾的玩意兒;大環境可是另一回子事。建國以來經濟最輝煌,人民自信心、認同感最火旺的時光,眼看漸行漸遠。研發、傳播企業知識的人,除了心不死,還能幹甚麼?在多個團體安排下,我開始和大家談“知識經濟”、“知識創造”。


(Feature Photo: Kangaroo Flip with Vincent Chenal by Tristan Shu, www.facebook.com/TristanShuPhotography

之前推崇芬蘭、愛爾蘭,許多來自中小企業的朋友反應說:“電腦、多媒體、網際網絡是‘高科技’,我消化不了;讓我回去叫我的孩子來,你跟他說好嗎? ”我說,別慌,我們一步一步來吧;你不是聽過這句老話嗎――“知識就是力量”?


這話,小時候老師教過,大家便不再那麼緊張。他們卻不知道,公司的電話鈴聲最多響三下,員工便禮貌而語帶微笑地,拿起話筒說:“早上好,陳記公司。”這行為就是一種知識。不僅能發揮商業競爭力,而且還是公司的無形資產。他們會心地點點頭,我就輕松了--知識是可以分享的。而且,不管甚麼年紀、甚麼組織,都適合學習新事物。我不妨繼續講下去。


無形,但非常珍貴


不過,“智力資本”、“組織學習”,畢竟只是工具。再好的鐵錘,也要放在恰當的工作情境,才有用武之地;用完武,有更持久的價值。當原產品的價 格,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當工廠給外國品牌加工,或國產商品訴諸“愛國”,削價戰卻是唯一的“策略”;當“服務”只是一個口號,而不是一種產業,我們的社會和企業,能否開辟一個沒人能競爭、能翻版的新領域?


我想到在澳洲時,看見他們的服務領域,不僅充滿令人艷羨的熱情與友善,更在既有的文化中,注進冒泡的創意。我領略到,傳統就是那廣袤的大地,創意則是無憂無慮在跳躍的袋鼠。其結果,就像漫長的列車之旅,憑窗望向沙漠上機敏而有韻律的生命,心頭所流現的觸動,雖說無形,但自己很清楚,那是非常私人而珍貴的事物。


於是,我嘗試以“文化”、“創意”、“感性”、“體驗”、“地方”、“故事”與“經濟”等等單字,隨意拼成一些關鍵詞,如“創意體驗”、“地方感性”、“文化經濟”、“創意地方”……,希望在大學的網上資料庫,找到一 些有關的學術論文與專書,居然讓我淘出不少的文獻。各門各派的學說相互碰 撞,在我面前爆開一條怒奔不息的大江。

從前泡文學、行銷、組織發展和創造力心理學的體味,仿如無數小溪的鮮泉活水,一下子淌入這長河來。一個以“創意文化體驗”為動能的未來,就這樣說服了我。算是惜別舊世紀前,留給自己的一 份禮。(2006年6月28日 南洋商报經濟版專欄)

Views: 37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