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8)

賀梓秋:網絡文學應告別野蠻生長

2016年年底,網絡文學用戶數已達3.33億,文學網站日更新字數達2億漢字,文學網頁平均日瀏覽量超15億次,國內網絡文學的產值達到90億元。已走過20年風雨浮沉的網絡文學,今天呈現出一派持續繁盛的喜人景象。而在這背後,挑戰也隨之而來,作品泥沙俱下、作者跟風複制、內容粗制濫造等問題日漸凸顯。網絡文學如何告別“野蠻生長”,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成為業界亟待思考的課題。…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8, 2017 at 10:30am — 1 Comment

劉慈欣·贍養人類(8)

“在社會機器強有力的保護下,第一地球的財富不斷地向少數人集中。而技術發展導致了另一件事,有產階層不再需要無產階層了。在你們的世界,富人還是需要窮人的,工廠里總得有工人。但在第一地球,機器已經不需要人來操作了,高效率的機器人可以做一切事情,無產階層連出賣勞動力的機會都沒有了,他們真的一貧如洗。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改變了第一地球的經濟實質,大大加快了社會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速度。

“財富集中的過程十分復雜,我向你說不清楚,但其實質與你們世界的資本運作是相同的。在我曾祖父的時代,第一地球60%的財富掌握在一千萬人手中;在爺爺的時代,世界財富的80%掌握在一萬人手中;在爸爸的時代,財富的90%掌握在四十二人手中。…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July 8, 2017 at 10:20am — No Comments

劉慈欣·信使(下)

這樣又過了十多天。

這天深夜,入睡前,老人像往常那樣最後看了看那把琴,突然發現琴弦有些異樣。他拿起放大鏡仔細察看,肯定了自己的判斷。其實這跡象在幾天前就出現了,只是到了現在,它才明顯到能輕易察覺的程度。

琴弦越磨越粗。

第二天晚上,當老人剛把弓放到琴弦上時,年輕人突然出現了。

“你來要琴嗎?”老人不安地問。

年輕人點點頭。

“哦……如果能把它送給我的話……”…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July 8, 2017 at 9:59am — No Comments

劉慈欣·信使(上)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July 8, 2017 at 9:58am — No Comments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38)群體的偶像崇拜需要

只要擁有了宗教感情,群體的妄想與偏執就被激發出來了。

我們可以仔細考察一下,凡是凡是自信掌握了現世或來世幸福秘密的人,難免都會有這樣的表現。而當聚集在一起的人受到某種信念的激勵時,在他們中間也會發現這兩個特點。

在17世紀初的德國,“玫瑰十字”教派正是這樣的一個團體,幾乎所有的夢想家和煉金術師都加入了這個教派。他們自稱教派的前八名成員能夠包治百病,如果他們願意的話,還可以把教皇的三重皇冠摧毀成粉末。

這些人信誓旦旦地聲稱,加入“玫瑰十字會”的人可以得道神靈的幫助,獲得創造奇跡的魔力。所有會員都可以消除瘟疫,平息狂風暴雨,能夠騰雲駕霧、一日穿越千裏,還能夠打敗惡魔、治療百病。…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7, 2017 at 9:12pm — No Comments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37)群體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從這裏可以看出,不管刺激群眾想像力的是什麽,都必須遵循以下兩點原則。

第一:采取的形式必須是令人吃驚的鮮明形象。

第二,一定不要做任何多余的解釋,只需要伴之以幾個不同尋常或神奇的事實就足夠了。

這些事實可以是一場偉大的勝利,也可以是某個大奇跡,或者是一樁驚人的罪惡,甚至是一條令人震驚的預言,一個恐怖的前景。無論是這些事實中的那一類,都必須以整體的形式呈現在群體面前,關於它的來源,則絲毫沒有必要透露給群眾,以免引起額外的麻煩。…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7, 2017 at 9:12pm — No Comments

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36)群體的想象力

有句諺語這樣說——瞎子的聽力比常人更敏銳。

正如這個此消彼長的道理一樣,缺乏推理能力的人一樣,群體形象化的想像力不但強大而活躍,並且非常敏感。

對於群體來說,一個人、一件事或是一次事故,往往會在他們的腦海中喚起栩栩如生的形象,而這種超常想象力是一個理性的人不俱備的。

這樣看起來,群體就像是一個睡著了的人,他的理性已經被擱置腦後,只憑形象思維來得到結果,就像是做夢一樣,因此他的頭腦中能產生出極鮮明的形象,但是只要他能夠開始思考,這種形象也會迅速消失。…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July 7, 2017 at 9:11pm — No Comments

馮·布勞恩:空間科學為人類服務

馮·布勞恩(1912——1977),美國航天科學家。生於德國。早年就讀於瑞士蘇黎世技術學校。1932年畢業於柏林工學院。1934年獲柏林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32年起在德國陸軍軍械部從事火箭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到美國陸軍裝備設計研究局工作。1950年到紅石兵工廠研製彈道導彈。1958年任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領導成員。1969年領導研製土星5號火箭,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著有《火星計劃》、《高層大氣物理學和醫學》等。

我們現在有證據說明:我們有能力把空間技術用來為地球上的直接的永久的利益服務——空間科學為地球、生態學和能源服務,如果你希望的話。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7, 2017 at 9:10pm — No Comments

海森堡·自然科學世界圖像的統一性

在我們面前,這個世界的外表圖像在不斷變化,而為了認識這個世界,我們用一切手段全力以赴地進行著鬥爭。在這樣的時代,人們不會想到精神世界比如在科學裡所起的變化。關於這方面的思想,自然就退居次要地位。雖然如此,對於從外部來認識這個世界來說,人類思想和願望的緩慢變化,其重要性不亞於那些一次發生的重大事件。而如果在任何一個精神領域裡逐漸完成了一個永久而徹底的變化,那麼這個變化,對於將來在整個範圍內認識這個世界,也有它的重要意義。因此,也許可以從一般不習慣的一面來看一下我們這個時代,並把它作為在科學領域方面也很重要的一個時代來對待。在這個時代裡,各種不同的自然科學似乎正在開始融合成一個巨大的統一體。所以我要講的,正是自然科學世界圖像的這種統一性。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7, 2017 at 9:10pm — No Comments

中國靈性詩派·白連春詩選:土豆

悄悄地爬著前進

對於泥土底下無邊的黑暗土豆一句話

也不說 它只是悄悄地爬著前進

穿過石頭的縫隙 穿過陽光和雨水

冰凍的烽火 穿過時間的戰場

土豆 悄悄地爬著前進

從不曾停止過

它的力量來自種它進泥土的手

以及渴望慶祝它的勝利的眼睛…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July 7, 2017 at 9:08pm — No Comments

中國靈性詩派·白連春詩選:耕耘

扶鋤喘息時

我將耕耘一詞拆開了

原來是兩個犁上的木把

一口井和一片雲

對一個農民 這就夠了

有井 我們就用不著翻山越嶺

去那條大河挑水了

有雲 我們就可以迎來雨

確保糧食豐收

那個把土地和勞動…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July 7, 2017 at 9:07pm — No Comments

中國靈性詩派·白連春詩選:黃牛

收起被風撕爛的帆和扯斷的纜繩

停在農民手中 農民的妻子和瞎眼的母親

以及還未出世的女兒都在精心地

縫補黃牛的傷 它的桅桿仍是筆直

骨頭露出雪的白 在石頭上航行了

一個春天一個夏天和一個秋天

黃牛的傷比去年更像它腳下的波濤

離陽光和天堂的門越來越近 停在

冬天的港口 農民溫暖的幹草使泥土上…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July 7, 2017 at 9:06pm — No Comments

〔美國〕波特:魔法

再說,白朗沙太太,我實在高興在這裏服侍您和你們一家人,因為在這裏什麽都清清白白,以前我可給一個花院子做了許久工——也許您還不懂得什麽叫花院子吧?自然啦……不過誰都會聽說過的,只是遲一點早一點罷了。唉,太太,什麽地方有工作我就去什麽地方呀,所以在那個地方,我還是辛辛苦苦的一天做到晚,我看見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出奇得簡直叫您不相信,我實在也不想告訴您,要不是為了趁一邊替您梳頭,一邊也許好替您解悶。

 

您得原諒我多嘴,也算我活該,偏碰巧聽見您對那個洗衣服的女工說,也許是有人在您的襯衫上弄了鬼,害得它們一洗就破。話又說回來,那個地方有一個姑娘,一個怪可憐的小東西,瘦瘦的,可是叫所有來這裏的男人都十分喜歡,您也就明白她跟開這院子的那個女人不會合得來。

 …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July 7, 2017 at 9:06pm — No Comments

〔美國〕戴維。奧丹:媽媽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July 7, 2017 at 9:05pm — No Comments

〔丹麥〕凱爾德。阿貝爾:大理石鴿子

祖母做油煎餅的訣竅是:兩磅面粉、一磅砂糖、八個……八個雞蛋?……不,六個就差不多了,一百二十五克黃油,兩調羹奶油、一點氨粉和一些碎檸檬皮,然後只消這麽一弄,再放到清油裏,放到豬油裏也成,現在它們變成淡褐色了,瞧,這就是油煎餅。油煎餅、猶太餅、褐色的點心以及小蛋糕和大糕點,美味得讓人倒胃口的,所有食物上都放滿了杏仁,地板上到處是白砂糖和罐頭盒蓋子。日歷告訴人們,聖誕節即將來臨了。我的天哪,還有八天就是聖誕節了!喔,對了,您知道嗎,等您盼來了聖誕前夜,也就精疲力盡了。聖誕節那天您就會吃膩了鵝肉,聖誕節第二天,聖誕樹的松針撒落一地,聖誕節第三天簡直就令人詛咒了。

 

“哼,您倒說得輕巧。”

 …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July 7, 2017 at 9:03pm — No Comments

〔美國〕厄尼斯特。海明威:雨中的貓

旅店裏只歇著兩個美國人。他們進出房間上下樓梯時,身邊掠過的人一個也不認識。他們的房間在二樓,面對著海。也對著小公園與戰爭紀念碑。小公園中有高大的棕櫚樹與綠色的長椅。天氣晴朗時總有個帶著畫架的藝術家。藝術家喜歡棕櫚的模樣與對著小公園與海面的旅店的亮麗色彩。意大利人老遠地前來瞻仰戰爭紀念碑。紀念碑是青銅鑄的,在雨中發亮。天下著雨,雨自棕櫚樹間滴落,雨水積在碎石路上的坑洞裏。海水在雨中湧起一道長線,退回到海灘,沖回來又在雨中湧起一道長線。戰爭紀念碑旁廣場上的車輛都已開走。廣場對面餐館的門口,站著一名侍者朝著空空的廣場探望。美國太太立在窗前往外觀望。外面,就在他們的窗下,有只貓蹲伏在一張滴水的綠色桌子下頭。貓緊緊縮作一團好不讓雨水滴濕。

 

“我下去把那只貓咪帶上來。”

 …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July 7, 2017 at 9:02pm — No Comments

柯領:在舊金山(三)下

二.矽谷的孵化器-斯坦福大學工業園



二十世紀初期的舊金山灣區為美國海軍和空軍的研發基地,當時在矽谷散落著一些專門研究生產軍事用途無線通訊器材產品的企業。1909年世界第一個無線廣播站在舊金山誕生。此後,斯坦福大學一校友購買了這個專利並於1912年在帕洛阿托(PaloAlto)成立了研究廣播導體技術的聯邦電報公司,該公司後來首發全球無線通訊系統。30-50年代美國國防部一直維持著對矽谷半導體元件穩定的訂貨量,一些大公司紛紛來矽谷設點,矽谷成為國防工業的重要基地。朝鮮戰爭和冷戰進一步刺激了美國防工業的發展。…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July 7, 2017 at 9:01pm — No Comments

柯領:在舊金山(三)中

【二】“嬉皮士”的生活方式運動

 

1967年“嬉皮士”運動發生在舊金山,就是今天的黑特—阿什伯利區,金門公園和伯克利大學。1967年是一個激情燃燒的火紅的年代,人們為了“和平與愛情”唱著《SanFrancisco》這首歌曲從四面八方來到舊金山:

《SanFrancisco》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
If you're going to San…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July 7,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馮·布勞恩:空間科學為人類服務

馮·布勞恩(1912——1977),美國航天科學家。生於德國。早年就讀於瑞士蘇黎世技術學校。1932年畢業於柏林工學院。1934年獲柏林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32年起在德國陸軍軍械部從事火箭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到美國陸軍裝備設計研究局工作。1950年到紅石兵工廠研製彈道導彈。1958年任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領導成員。1969年領導研製土星5號火箭,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著有《火星計劃》、《高層大氣物理學和醫學》等。



我們現在有證據說明:我們有能力把空間技術用來為地球上的直接的永久的利益服務——空間科學為地球、生態學和能源服務,如果你希望的話。 …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7,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人性與人生——楊偉東采訪建築史家蕭默 4

楊:您對善良怎麽理解?

蕭默:這個問題前面好象談過了。其實,人並不見得生下來就是好人,如果就是好人,那就是性本善;如果一生下來人就是壞人,那就是性本惡。我用一個詞來代替前兩個判斷,就是“性本趨善”。趨善之心人皆有之,應該是這樣的,這是人的本性,但出生以後隨著後天的環境不同,會成為一個好人,或者一個壞人,或者一個不好不壞的人,或者這個時候是好人那個場合又成了壞人,這種情況是相當覆雜的。具體情況下,有的迫不得已,有的賣身投靠,有的主動成為好人,有的主動成為壞人。但是從人性本身這個角度,我相信性本趨善。

楊:您對恐懼怎麽理解?…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July 7, 2017 at 8:5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