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74)

柯馬丁·如何運用「文化記憶」重新理解屈原?3

哈布瓦赫的「集體記憶」理論尤其激發了兩個特別重要的討論:一是個人記憶與集體記憶之間可能存在的契合性,二是記憶與歷史的關系。如果所有人類記憶都植根於神經系統,並因此而在根本定義上就是個人化的,如何會有「社會」或「集體」記憶這一類的存在?相對於「歷史」而言的「記憶」作為一種關於過去的方法,有多大的認識論意義上的用途,尤其當我們把記憶的流程與歷史編纂學的流程相對照的時候?



作為這樣一種雙重構建的「集體記憶」——首先是一種過去在被認知之前所通過的心理過濾機制,其次是對這種可能完全不存在於個體人類心智之外的過濾的抽象化——的真值又是什麼?根據阿斯特裡德·厄爾的說法:「我們對『記憶』之於『歷史』的關系的實際性質存在相當大的困惑。『文化記憶』不是歷史的他者,也不是個人記憶的對立面。相反,它是這種多元文化現象得以發生的情境的總和。」他還補充道:…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May 5,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西西作品 05 - 06

05 詠嘆調——仿十七世紀英國玄學派愛情詩

隔著一片玻璃,我們天天見面

這麼親近,聽見彼此心跳的聲音

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呢?我總是懷疑

多年前,我對你不瞅不睬

以為你最終會把我傷害…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May 4, 2025 at 1:30pm — No Comments

默默詩選:第一種散步

一個人散步真愉快

路過毒蛇脫殼的花園

路過思想的戰場

路過懷念雨聲的梧桐

路過哈哈鏡收藏家的別墅

心像太陽能下的石頭

躺著站著樣樣都行

真愉快一個人散步…

Continue

Added by 旅遊 庫 on May 4, 2025 at 1: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短篇·我殺人,但我懂詩

「我是一位殺手,但我懂得詩。」

在每個命案現場,他都會留下不同的兩行詩。

到目前為止,發現到的有——

想帶你去看沙漠,又想欣賞你唇邊的最後潤濕。

想帶你去看海豚,又想聆聽潮聲的安息。

想帶你去聽林樹狂嘯,又想細讀枝葉折斷的無奈。

想成為你途中暫歇的雨,又想成為人們腸胃的顫抖。…

Continue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May 4, 2025 at 12:49pm — No Comments

江林昌·詩的源起及其早期發展變化 4

在宗廟祭祀神靈的活動中,君臣上下同聽「雅」、「頌」之聲,便「莫不和敬」,鄉裡長少同聽之,便「莫不和順」。史詩在協調社會等級次序、維護血緣族團群體安定團結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見。

(五)史詩的精神原則

在宗教史詩時代,初民們堅信神靈是公正不偏,能夠揚善懲惡的。《墨子·明鬼》:「古聖王必以鬼神為賞賢而罰暴。」「鬼神之所賞,無小必賞之;鬼神之所罰,無大必罰之。」《楚辭·離騷》:「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措)輔」。又,《尚書》三篇記載商王盤庚之言曰:

予告汝於難,若射之有志。…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May 2, 2025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周建增:時間意識與中國抒情傳統 2

在楚系簡帛中,「詩」除本字以外,還可用「寺」「」「志」「時」等7個字來表示。發音相近,共同擁有「止」或「之」部件,共享內在的時間意味,既是「詩」「」互換的基礎,也是「詩」「時」互通的根源。周策縱並未考慮到此情況而進行了迂回論證。他列舉經典文獻說明「時」的「射中」之義,但目標卻非把它與具有相同含義的「志」貫通,而在於烘托作為文學的「」的在場。既然具有射箭義的「志」構成「詩」之時間性的基礎,把更具標志性的「時」作為首要依據,豈不更加直接而有力?可見,以語義比附的方式體現「詩」的時間性,是海外漢學構築抒情傳統大廈的起步動作,但完成效果並不很理想。…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pril 29, 2025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柯馬丁·如何運用「文化記憶」重新理解屈原?2

對過去的挪用是一種社會實踐,運用「文化記憶」這一理論方法有助於闡明其一系列的具體特征。「文化記憶」這個視角總的來說是屬於「記憶研究」的一個獨立分支,而後者始於古羅馬時人們對記憶術的鑽研,亦即,將記憶作為一種技術性學科。記憶術的提出是受關於古希臘詩人,凱奧斯島的西莫尼德斯之故事的啟發。據西塞羅所述,西莫尼德斯即興創造了一種記憶技巧,精確回憶起一次宴會上所有與會者在會場坍塌前的座位安排。…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pril 29, 2025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張執浩的詩:「我在」

我家的按摩椅有語音對話功能

每次坐上去,當我發出

指令:「小芝,小芝。」

她就會回答:「我在。」

「肩椎按摩。」

於是便有了肩椎按摩

有時候我說:「牽引按摩。」

她也會回答:「好的。」…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April 29, 2025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孔銳才:巴尼特·紐曼,利奧塔與後現代崇高感 6

利奧塔寫道:事件總是在貧困中到來,主體之於事件只能等待和懸隔。在這種等待中,真正的恐懼是不發生,是什麼都沒有發生。紐曼的作品在欣賞的方式上取消了信息發送者、接收者和參照物的交流形式。它呈現時間而不是空間,是向耳朵打開,而不是向眼睛。對時間與聲音的強調,使得利奧塔更側重於紐曼作品的猶太性質。

繪畫的首要主題對於紐曼來說等於時間的瞬間性,而在畫面上紐曼為什麼選擇「非具象」的繪畫,甚至不是一個象征意義上的形象呢?這同樣是一個時間問題。對於博克(Burke)…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29, 2025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江林昌·詩的源起及其早期發展變化 3

且《周書》獨鬼而《商書》不鬼,則未足以為法也。然則姑嘗上觀乎《商書》……察山川鬼神之所以莫敢不寧者,以佐謀禹也。此吾所以知《商書》之鬼也。

且《商書》獨鬼,而《夏書》不鬼,則未足以為法也。然則姑嘗上觀乎《夏書》……此吾所以知《夏書》之鬼也。

這條材料說明夏商西周三代都有「雅」、「頌」類史詩的存在。所謂「語數鬼神之有」,說明史詩是信神、頌神的。此鬼神自然包括自然神,如「帝神」、「山川鬼神」和祖先神,如「文王既死」卻能「在帝左右」。所謂「先王之書」、「聖王之書」,說明史詩乃是統治階層所擁有。所謂「語數鬼神之有,重又重之」,說明史詩是祭司在宗教典禮上與神靈溝通時反覆吟唱的。…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pril 27, 2025 at 9:30am — No Comments

張執浩的詩:意志

經過兩年的生長,這株

種在陽台花盆裡的辣椒

終於由草本變成了木本植物

粗大的根莖,枝葉繁茂

「多像一棵樹啊!」

「本來就是一棵樹吧?」

見過它的人無不嘖嘖稱奇

它四季常綠,花開花謝…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April 25,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李彦宏:DeepSeek非萬能;幻覺率高尤叫人憂慮

2025年4月25日,百度在武漢舉行Create 2025百度AI開發者大會,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就「模型的世界,應用的天下」主題發表了近60分鐘的演講。



百度創建人李彥宏稱百度各業務線都在積極接入Deep-Seek的模型,文小言、百度搜索、百度地圖等都接入了DeepSeek滿血版,在很多內外部應用場景都產生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但他同時強調「DeepSeek也不是萬能的」。…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April 25, 2025 at 5:00pm — No Comments

江林昌·詩的源起及其早期發展變化 2

顓頊改革巫術,標誌著宗教與史詩時代的開始。在巫術與巫詩時代,由於尚未出現階層,人人平等,因而萬神亦平等,且人神亦平等。然而,到了顓頊改革巫術之後,氏族貴族階層開始將原來平等的自然神分成不同的等級,其中日、月、星、辰等天體自然神被奉為最高等的神靈,所謂天神;而且規定只有氏族貴族階層才有權力溝通天神,普通氏族成員則只限於溝通身邊的草木水土等自然神而不能再像巫術時代那樣隨時通天神了。巫術開始與政治相結合,形成了「巫政合一」的新現象,中國的階級社會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在巫術時代,巫師通過吟誦咒語來責令控制天體神,這咒語便是巫詩。而到了宗教時代,則是祭司通過獻祭歌舞以贊頌天體神靈的偉大,並祈禱天體神靈的幫助,這贊頌祈禱的文辭便是初期的史詩。因此,宗教時代的開始,也就是史詩時代的開始。

(二)史詩的存續時間…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pril 23, 2025 at 8:30am — No Comments

西西作品 03 - 04

03 看的故事

我有兩隻眼睛

所以看見兩個你

我戴上眼鏡

所以看見犀牛有四隻腳

我拿起放大鏡

看見獨角的皇帝

我閉上眼睛…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April 22,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柯馬丁·如何運用「文化記憶」重新理解屈原? 1

摘要:「文化記憶」對理解屈原和《離騷》這一早期中國偉大詩作的文化意義頗有助益。屈原遠不只是以一個原型詩人的形象被紀念至今,更為重要的是屈原形象所像徵的一整套身份認同生成的範式,維系了無數中國知識人的理想和志向。



通過具體的文獻學分析可以見出,《離騷》應該是一套更寬廣的「屈原話語」的一部分,這套話語存在於散文、詩歌等多種文本之中。這一分散式的「屈原史詩」有如關於屈原鮮明個性的一組文集,這些性格特征構成一個類似神話般的屈原形象,它源自一種合成文本的構擬,寄寓著漢帝國文人懷舊的理想與處於轉型時期的抱負。這一漢代的社會構想包含了一系列的追憶:昔日楚國貴族階層的高尚典范,楚亡於秦而繼之以秦亡的雙重預言,楚國的宗教、歷史、神話和文學傳統,具象化的君臣關係模式,以及經由詩性英雄轉化為英雄化詩人而逐漸形成的理想作者形象。

作 者 |…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April 22,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特拉克爾(Trakl)詩選·黃昏之歌

黃昏,當踏上黑暗的路途,

我們黯然的形像在前方若隱若現。

 

當心懷恐懼,

我們掬飲池塘白色的水,

憶起悲哀童年的點點甜蜜。

 

死寂者,我們在接骨木叢中安息,…

Continue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April 22, 2025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周建增:時間意識與中國抒情傳統 1

摘要:時間意識是中國抒情傳統得以建構的一種路徑。其具體策略表現為:首先,尋求「時」與「詩」的語義關聯和詩學關聯,建立時間主題與抒情文類之間的內在邏輯;其次,探索詩人自我在呈現詩之時間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凸顯中國抒情傳統的個體抒情特質;最後,爬梳古典文學發展史上時間主題的賡續和綿延,展現其輻射中國抒情傳統的歷史向度。以時間意識透視的中國抒情傳統,彰顯了個體自我與情感責任,展現出對中國古代文論話語的一種現代建構;但是,由於固守作者中心論,這一現代建構難以完全涵蓋中國文學傳統。…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pril 22, 2025 at 12:00am — No Comments

西西作品 01 - 02

01

在馬里昂巴德

午報的臉。牛群自柵欄後湧至。綠燈。我和病未來派的太陽賽跑。一切圖形都是→。

走過廊下。遇見一個喊賣野草莓的唱古怪的歌。一個女孩子在滾銅環。鐘響三下。貼街招的人來了。谷克多站在豎琴的後面。瞪著眼。看我一瞥而過。

晚報蓋過午報的臉。我走接力走障礙。警察的手。每一個的得每二個車輪交織每一個十字。給我一個錨。給我一座山。

02…

Continue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April 22, 2025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張執浩的詩:信不信

一個美國人說,至今

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

地球是平的。我不相信

但見那些生活在河谷鎮,或

寂靜嶺一帶的美國人講美國

是天堂,「哪裡還有比天堂

更適合做家鄉的呢?所以,我們

哪裡也不會去。」所以,我又不得不信…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April 22, 2025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孔銳才:巴尼特·紐曼,利奧塔與後現代崇高感 5

三、利奧塔的瞬時

紐曼將崇高與時間關聯起來論述崇高的藝術史的方式,給予利奧塔寬廣的哲學闡發空間。紐曼的「崇高」的時間啟發了利奧塔,他不僅證明了利奧塔的哲學旨趣與見解,他的觀點直接參與和影響了利奧塔對藝術哲學的思考。利奧塔對抽象表現主義興趣濃厚,早在《力比多經濟學》中,利奧塔便開始評論抽象表現主義。他用力比多的能量動力學解釋了抽象畫與具象繪畫的差異。這個階段,利奧塔主要用從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發展而來的不可表象的「形象」(figural)與法國當代哲學的佈置(dispositif)概念來解釋抽象畫。

首先,利奧塔指出抽象畫的佈置…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22, 2025 at 12: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