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7月18日,在對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阿聯酋《聯邦報》、《國民報》發表題為《攜手前行,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文章如下:
應哈利法總統邀請,我將於7月19日對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我今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也是我再次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後訪問的第一個阿拉伯國家。
中阿兩國人民友誼源遠流長。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通過古代絲綢之路互通有無、相知相交。7世紀,雙方又打通了海上貿易往來通道,中國的絲綢、瓷器銷往阿拉伯半島、東非、歐洲,阿拉伯香料和珍珠也登船經印度洋前往中國。
…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November 2, 2018 at 9:05pm — No Comments
筆者建議像大型水電工程在海外修建的時候,要慎之又慎,園區建設也不是越多越好。在國內,“一帶一路”的體制機制需要完善,同時,建議在非洲等發展中國家集中的區域(如東非的埃塞、西非的尼日利亞等)建“一帶一路”能力中心。目前,很多中資企業將當地員工派到中國培訓,不僅成本極高,且回國後培育人員離開企業的比率極大。能力中心建設有助於提升合作對象國對中國“一帶一路”關鍵性問題的近距離認知,將是中國軟實力提升的重要標誌。
需要提升中國企業的專業服務業水平,如戰略咨詢、會計、法律服務、企業文化塑造、金融支持、傳媒等。華盛頓咨詢公司RWR Advisory…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November 2, 2018 at 9:04pm — No Comments
卡爾·施皮特勒 (Carl Spitteler 1845-1924) 瑞士著名詩人,用德語寫作。代表作是敘事史詩《奧林匹斯山的春天》(1905),並因這部作品而於191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神簽
樂天的水手
女歌手
含笑的玫瑰
一位公爵的女兒,
嗑著果仁,…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November 2, 2018 at 9:02pm — No Comments
去年秋天,去看常玉的畫,地點在歷史博物館。看常玉,而在史博館,我覺得是完全正確的事。好的畫當然送到全世界任何美術館去展都毫無愧色,但水仙養在素瓷水盂裏,襯以半白半透明的花蓮水晶石,卻當然是最美麗的。
常玉的畫因為有一段故事,所以在歷史博物館裏掛起來便顯得特別登對,特別“非伊莫屬”。…
Added by Zenkov on November 2, 2018 at 9:00pm — No Comments
在人口大遷移的時代中談論美好的和令人留戀的“鄉愁”, 實際不過是文學性的詩意想像。在實際生活中, 遷移流動本身是個人和家庭實現其發展的理性決策。他們正是對於流出地生活困境的不滿, 以及對於流入地生活的向往而遷移。人口遷移是天然地拒絕對故土留戀的“鄉愁”。遷移流動人口比較著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生活、福利差距, 多數人是不會有所謂的故土依戀, 他們有的是對脫離農村貧困生活的滿足。而那些在農村中留守的家庭成員和期待著離開貧困鄉土的勞動者, 也不會有多少對於田園生活的欣賞, 而有的是通過遷移實現自身成長的憧憬。勞動者在遷移過程中, 離開當下鄉村落後的小農生活形態, 實際上是個人追求發展、追求現代性的理性選擇。
遷移者實際上並沒有所謂的鄉愁, 考慮到城市更充分的就業機會、更良好的教育設施、公共服務水平, 更好的生活治理和醫療健康水平, 遷移進入城市仍然是遷移的首要選擇。他們在城市穩定居住和穩定生活以後,…
Continue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November 2, 2018 at 8:57pm — No Comments
他們從遙遠的戰爭裏回來了
他們從狩獵的血腥角逐裏回來了
他們從田野和獨木舟裏回來了
落日
一個重復得太多的故事
像狗朝空空的雙手無可奈何地嗚咽
站成石像的女人,狂奔的孩子
生活,又一次
在黃昏開始…
Added by 文學 庫 on November 2, 2018 at 8:57pm — No Comments
寫這本書的主要障礙來自羅莎琳德的保姆布谷。布谷和當時其他保姆的做法一樣,理所當然地不幹家務、不管做飯和洗衣服。她只是孩子的保姆;清掃幼兒室、洗小傢伙的衣服,僅僅如此。當然我也沒抱多大希望,自己妥善地安排日常生活。阿爾奇晚上才回家,羅莎琳德和布谷的午飯簡單好做。這位我上、下午都有時間安排兩三個小時的寫作。布谷和羅莎琳德去了公園或外出買東西。然而遇上陰雨天,他們呆在家裡,儘管告訴她我在工作,布谷可不大聽話。她常站在我寫作室的房門口,不斷自言自語,顯然在對羅莎琳德說什麼。
我和布谷在對待羅莎琳德的童年問題上意見一直不統一。我們買的是二手貨。那是輛尚好的童車,坐上很舒服;只是難以稱其為漂亮。我聽說童車也式樣翻新,每一兩年,廠家就推出一種外型不同的新式樣,很像今天的小汽車。…
ContinueAdded by 垂釣 尼亞河 on November 2, 2018 at 9:49am — No Comments
在古人的諺語裏,簡單的幾個字,往往有著深刻的經驗與無窮的智慧。像這句“千里井不反唾”的古諺,起先還弄不清它的含意,後來才明白,大意是說:一個要到千里之外去的人,對於曾經讓他喝過水的那口井,即使今後再也不需喝它的水了,也不該向那口舊井吐口水。
這句話教人感動之處;就是人總得在現實的利用之外,有一分懷舊的情意。這古諺用在前人的詩裏,大抵都用於離婚的夫妻,好像與“糟糠之妻不下堂”的用意相近,後曹植代人作的〈去婦〉詩;“千里不唾井,況乃昔所奉。”是說從前事奉過你的人,就像被飲過水的井一樣,不能因為你要遠行到千里之外去,就對舊井無所謂,鄙夷地反唾一口痰了。又像李白為平虜將軍妻做的詩:“古人不唾井,莫忘昔纏綿。”也說古人對供應飲水的井,飲過一瓢一勺,都有一分感恩的情,不肯隨便吐口水,更何況從前有過纏綿的歲月,如何能一筆勾銷,完全忘卻舊恩呢?…
Continue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November 2, 2018 at 9:18am — No Comments
儀征市解放路有家小店,門面不大,生意卻做得活。可最令小店老板頭痛的是顧客賒帳太多,據說,開店五年來,已累積有三千元欠帳未收回,光記帳的大本子就用了不下十本,欠帳者大多是同學、朋友、鄰居,一時無法開口要回。
老板乾著急,老板娘更急,吵著要老板上門去討。老板無奈,又怕丟了情面,就寫了份要帳通知貼在店門口,可幾個月過去了,非但無人還,而且越賒越多。沒辦法夫妻倆一合計,將欠帳者大名掛了出來,而且限定歸還日期,還特地說明如不還者定上門討債。這一來,賒帳的漸少,拖了很長時間的帳也慢慢收回了。
為什麽?其中並無奧妙,那牌子上的大名全是假的,從此再熟悉的老朋友也不敢欠帳了。
Added by Temer Loh on November 1, 2018 at 9:56pm — No Comments
我曾一直以為自己是個不怕孤獨而且還樂於享受孤獨的人。孤獨時,自己的心就像大海、像草原,任思想、任想象、任各種各樣的情感遊弋、馳騁。我不喜歡交際,也害怕交際,寧願封閉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一方孤獨。但是,那次在南行列車上,我發現了一個陌生的自我——一個希望走出孤獨的自我,而且還是那麽強烈。
大年三十,我乘上了南去的列車,換了票,找到鋪位。草草地安頓一下,就躺下了。
悠悠一覺醒來,天尚未晚,我略略掃視一下車廂中我住的這個單元,連我在內只有兩位旅客。那一位臥在我對面的鋪位上,用毛毯蒙著頭,很委屈地蜷縮著。我暗自慶幸運氣不佳的不只我一個,朝里一側身,繼續睡覺養精神。…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November 1, 2018 at 9:56pm — No Comments
柳明不知不覺中迷上了電子網。雖然課業緊張,但他每天都要在網上泡兩三個。網中內容五花八門,深沈的,膚淺的,高雅的,低俗的,不一而足。在柳明看來,這一切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宣泄,對政治、經濟、文化、精神,甚至生理許多方面的壓抑的宣泄。讀網上文字,就仿佛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交談。柳明平素很少有機會和周圍人接觸,在他留學的城市里中國人不多。網上的中國人住在世界各個角落:中國、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但柳明覺得自己和其他網人天涯咫尺,只需敲幾下鍵盤就可以觸到他們的手,甚至靈魂。這種難以言喻的接觸讓他陶醉。
那天晚上他讀到了一篇散文,是一位網名為晴玫的小姐寫的,題目是《送我一枝紅玫瑰吧》。…
ContinueAdded by Temer Loh on November 1, 2018 at 9:54pm — No Comments
還是回到高程上來。
水利部黃河規劃委員會呈送毛澤東等領導的《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本身就是一個高壩方案。中國是一個崇尚“高”的民族。從提高認識、提高覺悟,到居高臨下等等。高總比低好,特別是“高度”被泛政治化的時候。單一的線性的思維,使人容易忽略低層的權利與科學基礎的真實。
三門峽大壩是按照360米的高壩設計建築的大庫容——潼關、蒲州、朝邑、陜州這些古城將沈沒到水庫底。水來了、水來了,黃河水將進入關中平原,大片平原將淪為澤國。
在許多科技人文知識或缺的專家,都以“又紅又專”的身份出現的時候,清華大學教授黃萬里先生孤獨地走在黃河岸邊,他感慨:…
ContinueAdded by Virunga on November 1, 2018 at 5:56pm — No Comments
基督教徒和印度教徒對於世界的結束持從容的態度,以及馬克思主義者的如不完成歷史過程就以為毫無意義的緊迫態度,埃利亞德圍繞著這兩種態度,對於人類滅亡的可能性保持了距離,表示了相對的看法。但是,埃利亞德在這里把博物學家巴貝利恩的看法,重疊在和他本身最接近的"神秘家們"的思想,特別是他的"宇宙意識"上了。在這上面,作為人類存在的"不可能被破壞"的"顯示",表示了強烈的同感。把這個作為表明生活於核時代的埃利亞德的內在希求來理解,倒是很自然的。如果面向人類存在的"不可能被破壞"的"顯示",由於人的思想觀念加強和增大,終於度過核危機,那麼埃利亞德大概就不會談基督教徒和印度教徒的"最後的審判",或者經過混沌延緩再生的到來吧。應該說,只有度過今天的核危機以及熱核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滅亡這種混沌,他的走上再生的思想才有了方向,這對於曾經看到埃利亞德著作各種各樣細節上無不對核危機予以評論的我來說,我的意見是有根據的。…
Continue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November 1, 2018 at 4:32pm — No Comments
雖然我尊重埃利亞德的比較宗教史的分析,但是,對於馬克思主義者關於今天的看法和作用,我還另有感想,所以,對於埃利亞德以這一部分為中心的話,總感到一股早被拋棄的犬儒主義味道。不過,埃利亞德始終是一位從正面注視著核武器,認為它是毀滅人類的,並且絲毫不懈地思考這個問題的人,這倒是毫無疑義的。翌年1月間,看到他的下述敘述:
"馬克思主義者和唯物論者對歷史的解釋,可以說是人類的'最後的審判'。審判,即滅亡的危險。準確地說,史前期人類幾乎就要滅亡了。或者說今天人類就被核武器滅亡。/唯物論者或馬克思主義者所思考的,意味著人類對原初的神所賦予的任務已經不存任何希望。結果是使人類消滅。然而這種誘惑及其危險之存在未必是毫無意義的。人類懷著被消滅之勢迫在眉睫的自覺活著,對於人類來說,甚至是件好事。恐怖等於參加某一團體舉行儀式時的痛苦。…
Continue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November 1, 2018 at 4:31pm — No Comments
一、"親切"的定義
我現在正準備在世田谷市民大學講演的講演稿。主辦單位指定的講演內容是這樣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開的全北海道殘疾兒童福利大會上講的話繼續講下去。上次大會的講演記錄,業已以"為了和不可能'親切'相待的人鬥爭下去"為題出版發行了。於是我就把該文章重新讀了一遍,考慮如何接著往下講。(該文載《核之大火與"人的"呼聲》一書,巖波書店出版。)
正如"殘疾兒和我"這一恰如其分的副標題所示,我在有殘疾兒的父母們面前,講了自己和生下來就頭部缺損的兒子共同生活的經驗。而且,我談的問題重點在於,眼前似乎即將面臨破壞整個世界的核威脅時代之下,同殘疾兒共同生活的經驗。…
Added by 1 Dimensional Man on November 1, 2018 at 4:31pm — No Comments
“慘不忍睹!”
對於自己早期的東西,每一位寫作者都會感到它的不成熟。但那是一種必然的過程,“是的,如果沒有那過程,就寫不出今天的東西。現在我變得這樣的平淡,甚至連情感都看不出來。很多人都說我在技巧方面需要加強,要寫出我的情緒,我的心境,而我現在已經是那樣平淡的人,我的情緒,我的心境就像白開水一樣,為什麽要特別在作品中告訴人家我的情緒就是這樣。撒哈拉沙漠完全是寫我自己,一個如此平淡的我。”…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November 1, 2018 at 4:14pm — No Comments
三毛
我在門外喊,立刻門被拔開了,沒來得及互望,我們的手就交握一起。這一刻的等待或說應該追溯到更早更早;某一日的午睡,我躺在床上讀報,在睡前,我喜歡有音樂和小說。這天,我展閱的是聯副上一篇——《荒山之夜》。作者三毛的作品,我已經很熟悉,她敘述的故事很吸引人,仿佛仙人掌花,給我一種迷幻的誘惑,我很少去分析它是真是假。若我把它當成一篇作品來讀時,我被其中潔凈如清流的文字感動;若…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November 1, 2018 at 4:13pm — No Comments
外邊的雨猛敲起玻璃窗,像個粗魯的訪客,誰也不知道它為什麽突然闖了進來,那樣氣急敗壞的吼叫;我先被趕進計程車里,然後避到一幢大樓。這幢大樓矗立在城市的一隅,跟其他的大廈相同,也瀕臨車群川流的街道,但因為獨具了另種氣勢和風格,總讓我感覺它是貼在宇宙頸間的一塊琥珀,閃閃射出尊貴的華光。當人們仰視它的時候,卻又能嗅到泥土般親切的氣息。…
Added by Crna Gor on November 1, 2018 at 4:10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