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尊重埃利亞德的比較宗教史的分析,但是,對於馬克思主義者關於今天的看法和作用,我還另有感想,所以,對於埃利亞德以這一部分為中心的話,總感到一股早被拋棄的犬儒主義味道。不過,埃利亞德始終是一位從正面注視著核武器,認為它是毀滅人類的,並且絲毫不懈地思考這個問題的人,這倒是毫無疑義的。翌年1月間,看到他的下述敘述:

"馬克思主義者和唯物論者對歷史的解釋,可以說是人類的'最後的審判'。審判,即滅亡的危險。準確地說,史前期人類幾乎就要滅亡了。或者說今天人類就被核武器滅亡。/唯物論者或馬克思主義者所思考的,意味著人類對原初的神所賦予的任務已經不存任何希望。結果是使人類消滅。然而這種誘惑及其危險之存在未必是毫無意義的。人類懷著被消滅之勢迫在眉睫的自覺活著,對於人類來說,甚至是件好事。恐怖等於參加某一團體舉行儀式時的痛苦。

儀式,這一進入新階段的禮儀性的手續,埃利亞德把它作為人類規模普遍的信仰體系來思考,因為它是重要的問題點之一,所以十分清楚,他對於核狀況決不會以冷眼旁觀的態度對待。但是,我更進一步想知道的是,和核爆炸而導致人類滅亡這種想法截然相反,埃利亞德充滿積極希望的構想是什麼。

儘管表面上沒有寫得一清二楚,但是埃利亞德悄悄地但確確實實地把該思想提示於同一日記的下述敘說之中,這是我從他的日記中讀到的。於是因此也把我前面提到的陷進煩惱的自己治好了。

1961年年初,埃利亞德把他少年時代在布加勒斯特的經歷,在印度狂熱地學習時期的經歷,在葡萄牙的文化工作經歷,以及在戰爭結束後的祖國羅馬尼亞建立社會主義體制時,亡命巴黎開始過上學究生活的經歷等等綜合在一起,使人感到他"更加成熟"。以前,只是在為數不多的地方才看出他從如此經歷中感受之深刻,但這回使我覺得足以洞徹他深刻感受的整個最深部分。對於自己生涯的"擴展、持續"給予足夠的啟示。埃利亞德把他的記述作了如下的總結,這就意味著,到此刻為止,在漫長歲月里,他飽嘗了鬱悶之苦。我認為,這種鬱悶之苦給他帶來的是大大加強了他對核狀況的認識。

埃利亞德現在仍然住在此處的芝加哥大學里—我這次才親眼目睹並留下強烈印象—有紀念首次解放核能的地點以及核能解放者亨利·穆阿的雄偉雕像。我想著經濟史家內田義彥氏指責把原子彈投於廣島、長崎也算解放(release)核能這句話,甚至想到,應該把堪稱核時代悲慘紀念的廣島那座穹窿形建築物廢墟合建於此。埃利亞德的記述是這樣的:"充滿活力,強烈的感情。在歷史上生與死的人們的生活,突然有了意義,具有了重量。樂觀主義!"

有此啟示的經驗之後,埃利亞德立刻重讀了青年時代讀過的巴貝利恩的日記,他對於該日記上寫的索拉斯著《古代的獵人》讀後感,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作了長篇記述。埃利亞德強調的是:讀了索拉斯著作的巴貝利恩,作為安慰悲慘與病態的現實,從舊石器時期的人類生活態度得到了力量,這力量是使他們確信他們的生存'不能破壞'的'顯現'。

他寫道。——雖然那麼說,也無法改變'我活著'這一事實。即使不論怎麼短的時間,'我是存在的'。這的的確確是我的顯示,顯示了人的存在是破壞不了的。/(巴貝利恩)補充說,那麼我死的時候,構成我肉體的物質破壞不了,而且永遠存在。既然這樣,對我的'靈魂'不管有什麼影響,我的物質仍然永遠存在下去……

我死的時候,你能夠把我殺了、燒了、沉進水底、焚屍揚灰,但是你無法把我破壞。……死,比殺更甚的事早就辦不到了。巴貝利恩是這樣寫的,那是因為他是一位博物學家。但是我曾經見過無數'神秘家們'用幾乎同樣的語言傳達類似的經驗。(cf.特別是"宇宙意識",的經驗)

Views: 5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