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馬修的日記記載了從1854到1860這六年時間裏的事件,也穿插了對童年、青年和婚後生活的回憶。比爾發現馬修一直在苦苦尋找生活的支柱與力量。年輕的馬修將上帝看作力量源泉、生命意義的賦予者,他認為是上帝給了他不朽的靈魂:“世界表面所有的東西把你帶回核心事實:大自然的傑作;人也一樣,都是上帝存在的跡象。”(103頁)比爾推測在…
Continue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05am — No Comments
通過書寫“自己”的故事,他建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文本的世界,在這裏他獲得了妻子、兒子與同事的愛和尊重。在他的想象世界中,他不再需要通過扇耳光讓兒子聽自己的話,他獲得了對妻子和兒子的操控權,而且這種操控是他們樂意接受的。
關於普蘭提斯父親的回憶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就像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
Continue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2, 2020 at 12:02am — No Comments
小說采用“嵌套式結構”雙重敘事者這一手法,突出表現了普蘭提斯敘事的不可靠性。普蘭提斯是主要敘事者,父親是“嵌入式”敘事者,父親的敘事包含在普蘭提斯的敘事中,受控於後者的隨意取舍與裁剪。目前父親患了失語症,精神崩潰,面無表情,已經住在精神病院兩年之久,因此讀者所獲得的一切信息都來自普蘭提斯。如果將這部小說看作一個舞臺劇,那麼在舞臺上盡情表演的是普蘭提斯,他巧舌如簧,隨心所欲,盡情發揮。值得注意的是,他本人就是一個不可靠敘事者(這樣的證據很多,由於篇幅限制不宜細論)。…
Continue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1, 2020 at 11:56pm — No Comments
為數不多的評論性文章,散見於期刊雜誌,這些文章多是選取作者某一部小說進行研究,並且大多圍繞其後現代寫作特征展開討論。本文試圖對斯威夫特的歷史敘事進行系統梳理,從“回歸心靈”角度闡釋其歷史敘事的意義。
有些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曾經探討過心靈與歷史的關係,德國哲學家狄爾泰說:“歷史學家將自己的心靈注入他所面臨的那些已經消亡的資料中。”②
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認為,“歷史是活著的人的自我認識……它只存在於批評和闡釋那些過去文檔的歷史學家的心靈中。”③他說:“我們只能以今天的心靈去思想過去,在這種意義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1,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一、《羽毛球》中的歷史詮釋與話語權力
《羽毛球》探討了主人公普蘭提斯,如何通過詮釋父親的戰爭回憶錄而獲得權力感,而權力欲望就是人的心靈深處的本能需要。小說的敘事者普蘭提斯在敘事過程中,不斷長篇引入他父親的自傳體回憶錄《羽毛球———一個特工的故事》中的內容,二人的話語構成了雙重敘事,對同一段歷史進行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詮釋。
父親的回憶錄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在二戰期間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捨生取義、膽識過人的光輝英雄形象。普蘭提斯卻認為那本回憶錄,是父親美化自己醜行的欺人之作,他父親只不過是“以出賣同志的性命換取自由”⑧的懦夫。
事實果真如此麼? 孰真孰假?…
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1,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摘要:內容提要英國小說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歷史小說中的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體驗了失敗、痛苦、空虛甚至死亡。為了獲得心靈上的滿足、慰藉、復蘇和成長,他們都將目光投入家族和個人歷史中,或按照自己的意願與目的對過去的歷史文本進行重新詮釋,或以“講故事”的敘事方式重構歷史。本文解讀了斯威夫特的三部小說,從中不難看出,作家對心靈與歷史敘事之間的關系所作的思考和探索表達了他對歷史的本質和意義的獨特理解。他通過小說告訴讀者:回歸心靈是一切敘事的意義所在。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使得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瓦解,傳統的社會結構、社會秩序、價值觀念土崩瓦解,貧困與縱欲並存,人際關系扭曲,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文化失去規範,人們感到茫然若失。但是,英國並沒有放棄對“大國地位”的追求,尤其是在撒切爾夫人執政期間,政府大肆宣傳“歷史價值觀(以維多利亞時代為標準)”,“在當時,遺產、…
ContinueAdded by Poèmes lieu on January 21,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10 一般而言,l’identité與哲學界所談的同一性相呼應。但在利科看來,通常理解的同一性應該歸並到“相同性”的名下。具體而言,“相同性”有四重含義。第一重含義是指數值性一致(l’identité numérique)。我們常用某個不變的專名來指稱某事物或某人,即便該事物或人兩次或n次出現,也並不意味著構成了兩種不同的事物。此處,l’identité意味著單一性(unicité),其對立面是復數性(pluralité)。與第一重含義相對應的,是認同運作(l’opération d’identification),即對某同一事物(la…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1, 2020 at 7:41pm — No Comments
7 人物的概念是作為情節化的某種必然推論的面貌出現的,它建立在敘事性事件中行動與人物之間的關聯性的基礎之上。利科反對將事件看作是無人稱性的純粹發生的觀點。他認為,情節作為對行動的摹仿,預設了行動者(l’agent)和受動者(le patient)的存在,事件中的行動者應當納入行動描述的考慮範圍。“人物就是在敘事性事件中實施了某個行動的那個人。”8 在所講述的、被情節化運作…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anuary 21, 2020 at 7:41pm — No Comments
美國學校教育討論得比較多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在互聯網時代需要學習怎樣的知識,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大眾媒體的關注。11月10日,《奧克蘭論壇報》頭版刊登了記者安琪拉·希爾(Angela Hill)的《一個什麽都知道的世界》(A Know-it-all World),文章討論美國學生“用技術代替大腦”的問題,認為“即刻上網改變了知識的性質,甚至關於真實的觀念。”文章語帶調侃地例舉了人類知識的5個“重要時刻”:人類開始的時候,《聖經》創世紀記載,亞當和夏娃偷吃了“善惡之樹的果子”;公元前4世紀,柏拉圖區別了可確定的“知識”與會出錯的“看法”,哲學於是成為知識的王冠;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以經驗歸納為基本方法的科學,有了“知識就是力量”的信念;20世紀進入了電視時代,CBS主播克倫凱(Walter Cronkite)被稱為“美國最值得信賴的人”,他的名字也成為“真實”的代名詞;21世紀,便捷的互聯網在世界範圍內成為億萬人信任的“人類知識總和”。然而,今天的信息便捷是否就意味著學生更有知識呢?…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anuary 21, 2020 at 7:38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OVEPI on January 21, 2020 at 7:36pm — No Comments
淩晨兩點:月光。火車在外面的
田野中停下。一個遠遠的鎮子的點點星火
在地平線上冷冷地閃忽不定。
當一個人在夢中走得如此之深
當他再次返回屋子之際,
他絕不會想起他在那裏。
或者當一個人在疾病中走得如此之深
以致他的日子都變成某些閃忽的火花,蜂群,…
Added by OVEPI on January 21, 2020 at 7:35pm — No Comments
一九四四年算是個豐年。這一年,蘇聯把列寧格勒的德軍擊潰了。克里米亞和羅馬尼亞也相繼解放。這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羅馬、巴黎光復,在南斯拉夫、愛沙尼亞、希臘各地大勝。太平洋方面,美軍在馬紹爾群島,在塞班島,關島,菲律賓,在摩鹿加群島,和日軍進行慘烈的戰鬥,佔領了這些軍事要地,直接威脅日本本土。
這一年,中國軍隊在緬甸和英軍並肩驅逐侵入的日軍,攻克孟關,在胡康河谷會師;佔領孟拱、密芝那、芒市、八莫,鞏固滇緬邊境;把侵入滇西的日軍逐出,光復龍陵、騰沖,不許他們進窺長江上遊。
可是,這年四月,日軍企圖打通平漢路,用兵河南,許多名城要邑不能固守,報上說,“三十七天內連失三十八城”,(書上說,四十四天內連失四十五城。)雖說戰略是以空間換時間,這空間太大,換來的時間未免太短了。…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anuary 21, 2020 at 5:40pm — No Comments
天上掉下一個機會,使我得以在南極洲的喬治王島上住了兩個月。除我之外,同行的還有若干名人文學者、記者和編輯。回想出發之前,我的心情是興奮中帶著些許憂懼,因為在一般人——我也屬於一般人——的觀念中,南極畢竟是那樣一個既神秘又可怕的地方,神秘得好像不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可怕得好像此去就踏上了不歸路。朋友們也是個個替我擔著心,與我話別時臉上都掛著仿佛生死訣別的悲劇表情。在他們的想像中,我即使能夠活著回來,也一定是不成人樣了。所以,看見我好端端地歸來了,他們都仿佛覺得意外,紛紛驚訝地問:“你怎麽比去之前更健康了?”而我就總是輕鬆地回答:“可不,我在南極療養了兩個月嘛。”
在南極療養——我這麽說基本上沒有誇張。試想一想,一個療養勝地的標準是什麽?無非是一,空氣潔凈,風景美麗,二,食宿無憂,生活簡單而有規律,三,環境和心境都安靜,遠離日常事務的攪擾。我在喬治王島上的生活是符合這些標準的。…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anuary 21, 2020 at 4:23pm — No Comments
發現甲必丹古墓 森州歷史添新頁
李三律華人義山美化委員會發現甲必丹黃英豪百年古墓,解除了森州是否有甲必丹的疑惑之餘,也為森州歷史寫下新頁!
一直以來,在歷史記載中,只是提到譚陽、盛明利和李三曾是森州甲必丹,惟在屬於他們的古墓,並沒有明確註明“甲必丹”;而黃英豪相關資料卻不曾出現或記載在歷史內。…
還有那些又大又平整的、光亮的圖畫書。我特別喜歡那穿著藍上衣紅褲子的黑臉玩偶高利沃,他的眼睛是用內衣紐扣做的,還有他只有區區五個木頭玩偶構成的女眷。其中兩個通過非法手段用美國國旗給自己裁制了連衣裙(佩格取用了具有母性特點的條紋部分,莎拉·簡取用了漂亮的有星星的部分),一旦給自己中性的關節穿上了衣服,她們就具有了某種溫柔的女性氣質。雙胞胎(梅格和韋格)和小矮人依舊一絲不掛,而其結果是沒有性別。
我們看到他們深夜偷偷出門打雪仗,直到遠處的鐘聲(“但是聽吧!”押韻的正文說明道)打發他們回到兒童室的玩具盒中。一個無禮的、一揭蓋就跳起來的玩偶躥了出來,嚇著了我那可愛的莎拉,而我非常討厭那個畫面,因為它使我想起了那些兒童聚會,聚會上這個或那個令我著迷的優雅的小姑娘偶然夾痛了手指或弄傷了膝蓋以後,馬上就會漲成一個臉色發紫的小妖怪,只看得見皺紋和號啕著的大嘴。…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21, 2020 at 3:42pm — No Comments
內德頗像園丁的下手伊萬(他在一九一八年成了地方蘇維埃的一員),緩慢而費力地走過窗口。在書里的後面幾頁出現了較長的字;在那本棕色的墨跡斑斑的書的最後,以成年人的句子展現出了一個合乎情理的故事(“有一天,特德對安說:讓我們……”),這是小讀者的最終勝利和獎賞。想到有朝一日我也可能達到這樣的熟練程度,我感到激動不已。這魅力一直保持下來,每當我見到一本語法書,就會立刻翻到最後一頁,去享受被禁止看的一眼,看一看辛勤學子的未來,看一看那期望中的樂土,在那兒,詞語終於用來表達它們要表達的意思了。 …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21, 2020 at 3:41pm — No Comments
我所屬於的那類俄國家庭——現在已經滅絕了的一類——除了其他的優點之外,還有著對盎格魯—撒克遜文明的舒適產品的傳統偏愛。皮爾斯牌肥皂,乾的時候像瀝青那麽黑,用濕手指拿著對著亮光,就像黃水晶一樣,是早晨洗澡時用的。英國的折疊式浴盆,在拉出它的橡膠出水口後,盆里滿是泡沬的水傾入汙水桶,因而越來越輕的時候,實在是令人感到愉快。“我們無法改進乳膏,因此我們改進了軟管。”英國的牙膏這樣說。早餐時,從倫敦進口的金黃糖漿,會一圈圈閃亮地纏繞在轉動的勺子上,足夠的糖漿從勺子上滑到俄國的黃油面包上面。各種各樣雅致醇美的東西從涅夫斯基大道的英國商店里源源不斷地來到:水果蛋糕,嗅鹽,紙牌,拼圖玩具,條紋便式上衣,白如滑石的網球。 …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21, 2020 at 3:41pm — No Comments
在一九〇四年夏天我們和伊萬·德·彼得森姑父家,一起在亞得里亞海濱租住的別墅里(別墅的名字不是“海神”就是“太陽神”——我仍能在阿巴集亞的老照片里認出它那有雉堞的、奶白色的塔樓),我當時五歲,午飯後在自己的小床上出神,常常翻身俯臥在那里,小心翼翼地、充滿愛意地、無望地、以在藝術上極為細致的方式,用食指在枕頭上畫一直通到我們維拉宅門前的馬車道,右邊的石臺階,左邊的有雕刻圖案裝飾的長椅背,在忍冬樹叢後伸出的兩旁長著小櫟樹的小徑,在車道泛紅色的塵土中閃閃發亮的一隻新脫落的馬蹄鐵,一件值得收藏的東西(比我過去在海灘上發現的那些生銹的東西要大得多也亮得多),而這種精細的程度是很難和構成,這難以解釋的對思念中“家”(從一九〇三年九月以後就沒有再見到過)的形象的那些少得可憐的歲月協調的。對這個回憶的回憶是六十年以後的事了,但是遠沒有前者那樣非同尋常。 …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21, 2020 at 3:39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