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MING LIU“被敘述的自身”――利科敘事身份/認同概念淺析(3)

7 人物的概念是作為情節化的某種必然推論的面貌出現的,它建立在敘事性事件中行動與人物之間的關聯性的基礎之上。利科反對將事件看作是無人稱性的純粹發生的觀點。他認為,情節作為對行動的摹仿,預設了行動者(l’agent)和受動者(le patient)的存在,事件中的行動者應當納入行動描述的考慮範圍。“人物就是在敘事性事件中實施了某個行動的那個人。”8 在所講述的、被情節化運作賦予了統一性(unité)、內在連貫(articulation)及完整性(complétude)等特質的敘事中,情節、行動、人物三者間得到相互加強,人物伴隨著整個故事獲得了一種對應於故事本身的統一性的連貫性或者說身份(l’identité)。要之,人物的身份產生於情節化的整體運作。人物必定置身於情節之中,沒有情節就沒有人物。所以利科說,“發展某個人物就是更進一步地去講述”。9


8 敘事身份/認同的概念是否單指在敘事話語或文本層面對人物的構建呢?答案是否定的。利科認為敘事身份/認同同樣可以發生在個人身份認同(l’identité personnelle)的實踐領域。例如,在被弗洛伊德稱作穿越療法(la perlaboration)的治療過程中,針對某個病例故事,敘事成分(la composante narrative)具有不可替代的彌合作用——它賦予個體以敘事性身份/認同,從而解決臨床精神分析中個體的非完整的主體性問題。具體而言,敘事穿越療法就是試圖用一個富有條理性且可接受的敘事,來代替接受分析者先前無法理解也無法忍受的一些故事的碎片,通過一系列的修正,生命故事得以形成一個符合條理的整體。正是這樣的治療性再辨認活動使得接受分析者的身份獲得確定。敘事身份/認同的概念同樣也能運用於社群。比如,以色列民族的身份/認同的發生就是敘事身份/認同概念運用於群體的典型例證。一方面,沒有哪個民族像以色列民族那樣被《聖經》中所講述的關於自身的敘事所激勵,反復敘說、解釋和修正關於其祖先的故事;另一方面,通過講述這些被看作是見證創建歷史的大事的故事,以色列民族從對這些敘事文本的接受中獲得了他們的身份認同,並成為擁有這個專名的歷史共同體。10 總之,主體通過他們講述的關於其自身的故事而辨認出其自身,故而敘事在主體身份/認同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同性”與“自身性”的辯證關係


9 在考察反思與自身之間的對應關係時,利科提出,某種一致性本質(la nature de l’identité)可以賦予話語和行動的主體。11 為了避免運用法語詞même 可能造成的含混性,他主張將一致性劃分為“相同性一致”(l’identité - mêmeté)和“自身性一致”(l’identité - ipséité)。12 前者適用於說話和行動的主體的客觀性或者客觀化的特征;而後者指明作為存在的主體能夠表明自己是其言其行的發起者,能夠為自己的所言所為擔負起責任。13 “相同性”對應於拉丁語idem、英語sameness、德語Gleichheit,“自身性”對應於拉丁語ipse、英語selfhood、德語Selbsctheit,但這絕不是名義上的術語劃分。

8 Paul Ricoeur, Soi-même comme un autre, Paris, Seuil, 1990, p. 170.

9 Ibid., p. 172.

10 Paul Ricoeur, Temps et récit III, le temps raconté, Paris, Seuil, 1985, pp. 444-445.

11 Paul Ricoeur, Réflexion faite, Paris, Esprit, 1995, p. 76.

12 法語“même”一詞具有雙重含義。當它作為形容詞用在名詞前面時表示“相同的,同一的”,用於談論某種同一的或相似的關係,如“les mêmes personnes”(同一撥人),“cemême soir”(同一個夜晚);當它用在名詞之後則意味著“自己,其自身”,用於強調所談論的某事物本身或某人自身,具有反身指涉的意蘊。如“la bonté même”(善意本身),“vous-même”(您或你們自己)。利科認為“même”的雙重特性很容易導致“相同性”意義上的一致和“自身性”意義上的一致之間的混淆。

13 Paul Ricoeur, Réflexion faite, Paris, Esprit, 1995, pp.76-77.

原載:Journal of Global Cultural Studies 跨文化綫上6 | 2009 : Debating China 
“被敘述的自身”――利科敘事身份/認同概念淺析 by HUIMING LIU 
“The Narrated Self”: an Analysis of Ricoeur’s Notion of “Narrative Identity”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