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11)

培根(1561年-1626)隨筆《論迷信》

對於神,與其陷入一種錯誤的信仰,倒還不如不抱有任何信仰。因為後者只是對神的無知,而前者卻是對神的褻瀆。對於神的迷信實質上是在褻瀆神。普魯塔克說得好:“我寧願人們說世上根本沒有普魯塔克這麼一個人,卻不願人們說曾經有過一個普魯塔克,其兒女一生下來就被他吃掉。”就像詩人描述的大地之神薩圖爾努斯的做法那樣。

無神論把人類付諸理性,付諸哲學,付諸世俗的骨肉之情,付諸法律,付諸名利之心,等等。而所有這一切,如果世上沒有宗教,也足以教導人類趨向於完善。但是迷信卻相反,它否定這一切,卻在人類心靈中建立起一種非理性的專制暴政。…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January 8, 2020 at 1:48pm — No Comments

姜宇輝·德勒茲的欲望-機器是什麼:從RUBE GOLDBERG的漫畫說起(3)

2.「連接」作為欲望-機器的初始「生產」:Rube Goldberg

欲望-機器的第一重運作正是「連接」。那就讓我們先結合L'Anti-Oedipe的相關文本來深入理解「連接」的運作。「連接」涉及到兩個相關環節,一是「流」(flux),二是對流所進行的「斷」(couper, trancher)的操作。何為「流」?無非指的是質料(hyle)意義上的連續的物質流和能量流。「斷」,亦非從根本上的割斷或截斷,而已經是一種「連」的運作…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anuary 8, 2020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美國)亨特·米勒《飛行員的抉擇》(中)

Continue

Added by 梭羅河畔 on January 8, 2020 at 12:18am — No Comments

倪志娟的詩·航行

一些聲音的島嶼在每個清晨浮現

從夜晚歸來的人

心意飄搖,漸漸滑向

荒涼的海灘

各色鳥鳴,高,低

曲折,攜帶微弱的鋒芒

仿佛從一團墨霧中發射的松針

根根落向心尖…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January 8, 2020 at 12:16am — No Comments

夸西莫多《水與土》死水

偌大的一池漚物的死水 

——沼澤的幻夢, 

電閃中忽而青紫,忽而慘白 

酷似我的一顆心。 

四周的白楊和冬青黯淡無神 

樹葉和果子也昏昏沈沈, 

西南風陣陣呼嘯而過 

泛起條條陰沈的皺紋。 …

Continue

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January 8, 2020 at 12:10am — No Comments

孫甘露《點心小吃海上第一》

應邀去觀賞《可可西里》在上海的首映,見到陸星兒生前多次想要引見的陸川。場燈亮起時我在想,電影業仿佛是一個秘密行業,有些人從中“離開”,平安地渡過脫敏期。他們了解電影的秘密,但是又不再為那些所謂的行規所制約。陸川就是其一,與他的前一部影片的合作者姜文一樣。 

寶爺在媽煮妙設宴。這是錢文中舉薦的地兒,號稱點心小吃海上第一。席間孫良贈新畫冊一本,所有我心儀的作品盡在其中。張老師林老師在外藝術,派家屬出席,並攜來“娛樂新聞”一則,某報選出海上三君子,在座的寶爺不幸中的。寶爺面有慍色,悶頭喝酒。眾人舉杯,聲言絕不擴散喜事。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8, 2020 at 12:08am — No Comments

里爾克·預感

我像一面旗被包圍在遼闊的空間.

我覺得風從四方吹來,我必須忍耐,

下面一切還沒有動靜:

門依然輕輕關閉,煙囪裏還沒有聲音;

窗子都還沒顫動,塵土還很重.

 

我認出了風暴而激動如大海.

我舒展開又跌回我自己,…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January 8, 2020 at 12:05am — No Comments

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4)

() 純形象之路:培根的“第三條道路”

在創作階段,培根走了“第三條道路”——將圖像變成“意象”(image)或純形象(figure)的現代繪畫道路,以此擺脫傳統繪畫的具象…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January 8, 2020 at 12:05am — No Comments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6)

五、道、舞、空白:中國藝術意境結構的特點



莊子是具有藝術天才的哲學家,對於藝術境界的闡發最為精妙。在他是“道”,這形而上原理,和“藝”,能夠體合無間。“道”的生命進乎技,“技”的表現啟示著“道”。在《養生主》里他有一段精彩的描寫: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若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堯樂章)之會(節也)。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5)

而中國自六朝以來,藝術的理想境界卻是“澄懷觀道”(晉宋畫家宗炳語),在拈花微笑里領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禪境。如冠九在《都轉心庵詞序》說得好:

“‘明月幾時有’詞而仙者也。‘吹皺一池春水’詞而禪者也。仙不易學而禪可學。學矣而非棲神幽遐,涵趣寥曠,通拈花之妙悟,窮非樹之奇想,則動而為沾滯之音矣。其何以澄觀一心而騰踔萬象。是故詞之為境也,空潭印月,上下一澈,屏知識也。清馨出塵,妙香遠聞,參凈因也。鳥鳴珠箔,群花自落,超圓覺也。”

澄觀一心而騰踔萬象,是意境創造的始基,鳥鳴珠箔,群花自落,是意境表現的圓成。



繪畫里面也能見到這意境的層深。明畫家李日華在《紫桃軒雜綴》里說:…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4)

在這種心境中完成的藝術境界自然能空靈動蕩而又深沈幽渺。南唐董源說:“寫江南山,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視之則景物燦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藝術家憑借他深靜的心襟,發現宇宙間深沈的境地;他們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頑石,勺水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黃子久每教人作深潭,以雜樹滃之,其造境可想。

所以藝術境界的顯現,絕不是純客觀地機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為高”。(米芾語)尤其是山川景物,煙云變滅,不可腦摹,須憑胸臆的創構,才能把握全景。宋畫家宋迪論作山水畫說:…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1)

引言

世界是無窮盡的,生命是無窮盡的,藝術的境界也是無窮盡的。“適我無非新”(王羲之詩句),是藝術家對世界的感受。“光景常新”,是一切偉大作品的烙印。“溫故而知新”,卻是藝術創造與藝術批評應有的態度。歷史上向前一步的進展,往往是伴著向後一步的探本窮源。李、杜的天才,不忘轉移多師。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追摹著希臘,十九世纪的浪漫主義憧憬著中古。二十世紀的新派且溯源到原始藝術的渾樸天真。…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3)

在一個藝術表現里情和景交融互滲,因而發掘出最深的情,一層比一層更深的情,同時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層比一層更晶瑩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為景,因而湧現了一個獨特的宇宙,嶄新的意象,為人類增加了豐富的想像,替世界開辟了新境,正如惲南田所說“皆靈想之所獨辟,總非人間所有!”這是我的所謂“意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畫家張璪這兩句訓示,是這意境創現的基本條件。





二、意境與山水



元人湯采真說:“山水之為物,稟造化之秀,陰陽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晝夜,隨形改步,有無窮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萬頃波,未易摹寫。”…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2)

中國大畫家石濤也說:“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

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但在音樂和建築,這時間中純形式與空間中純形式的藝術,卻以非模仿自然的境相來表現人心中最深的不可名的意境,而舞蹈則又為綜合時空的純形式藝術,所以能為一切藝術的根本型態,這事後面再說到。)



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品。王安石有一首詩:



“楊柳鳴蜩綠暗,…

Continue

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January 7,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三行情書》3月3女兒節

⊙愛知縣 50歲 男

在車站前的小花店門口,我已經停留了半小時。

平時都毫不猶豫的匆匆走過,

今天卻在這裏為你尋找適合的冬之花。 

 

⊙東京都 21歲 女…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January 7, 2020 at 5:43pm — No Comments

《三行情書》真話假話

⊙神奈川縣 46歲 女

今晚也能聽到從浴室傳來的

你有些跑調的歌聲,

發現自己也不知何時隨著你一起哼唱了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January 7,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三行情書》易碎品

⊙兵庫縣 16歲 男



你的那些惡作劇, 

我是故意中招的。 

因為想看見你的笑臉。 

 

⊙埼玉縣 49歲 女…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January 7, 2020 at 3:43pm — No Comments

小 青《三行情書》棉質的文字,棉質的愛

多年以前,在成都女作家潔塵的散文裏看到過一種說法,她將藝術引發的美感分為“絲綢質感的”與“棉質的”兩種,前者舉例如比亞茲萊所繪的《莎樂美》插圖,後者則引用了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渡邊寫給直子的一封信。信寫得舒舒緩緩絮絮叨叨,沒有一個華麗字眼,全是些日常生活中最平淡的瑣事,也看不出什麼銘心刻骨的思念,就好像他們從未分開。倘若輕聲朗讀,會覺得是某個晴朗的星期天下午,兩人在一個房間裏各忙各的事,男人隨口對女人說著自己今天都做了些什麼,有一搭沒一搭地。這樣的平常。

 

渡邊寫給直子的信,必然算是情書了。雖然看上去和人們所習慣的“情書”全然不同。閱讀《三行情書》之後,我立刻想起了這封信,想起“棉質的”比喻。

 …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January 7, 2020 at 3:38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37)

要解決的問題是個實際問題:怎樣同那姑娘聯系,安排一次約會?他不再認為她可能是在對他布置圈套了。他知道不會是這樣,因為她把紙片遞給他時,毫無疑問顯得很激動。顯然她嚇得要命,誰都要嚇壞的。他的心里也從來沒有想到過拒絕她的垂青。五天以前的晚上,他還想用一塊鋪路的鵝卵石擊破她的腦袋;不過這沒有關係。他想到她的赤裸的年輕的肉體,像在夢中見到的那樣。他原來以為她像她們別人一樣也是個傻瓜,頭腦里盡是些謊言和仇恨,肚子里盡是些冰塊。一想到他可能會失掉她,她的年輕白嫩的肉體可能從他手中滑掉,他就感到一陣恐慌。他最擔心的是,如果他不同她馬上聯系上,她可能就此改變主意。但是要同她見面,具體的困難很大。這就像在下棋的時候,你已經給將死了卻還想走一步。你不論朝什麽方向,都有電幕對著你。實際上,從他看到那字條起,五分鐘之內,他就想遍了所有同她聯系的方法。現在有了考慮的時間,他就逐個逐個地再檢查一遍,好像在桌上擺開一排工具一樣。…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anuary 7, 2020 at 3:20pm — No Comments

喬治·奧威爾《1984》(36)

他把做完的工作卷了起來,放在輸送管里。時間已經過去了八分鐘。他端正了鼻梁上的眼鏡,嘆了一口氣,把下一批的工作拉到前面,上面就有那張紙片,他把它攤平了。上面寫的是幾個歪歪斜斜的大字:

我愛你

他吃驚之余,一時忘了把這容易招罪的東西丟進忘懷洞里。等到他這麽做時,他盡管很明白,表露出太多的興趣是多麽危險,還是禁不住要再看一遍,哪怕只是為了弄清楚上面確實寫著這幾個字。

這天上午他就無心工作。要集中精力做那些瑣細的工作固然很難,更難的是要掩藏他的激動情緒,不讓電幕察覺。…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anuary 7, 2020 at 3:1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