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青《三行情書》棉質的文字,棉質的愛

多年以前,在成都女作家潔塵的散文裏看到過一種說法,她將藝術引發的美感分為“絲綢質感的”與“棉質的”兩種,前者舉例如比亞茲萊所繪的《莎樂美》插圖,後者則引用了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渡邊寫給直子的一封信。信寫得舒舒緩緩絮絮叨叨,沒有一個華麗字眼,全是些日常生活中最平淡的瑣事,也看不出什麼銘心刻骨的思念,就好像他們從未分開。倘若輕聲朗讀,會覺得是某個晴朗的星期天下午,兩人在一個房間裏各忙各的事,男人隨口對女人說著自己今天都做了些什麼,有一搭沒一搭地。這樣的平常。

 

渡邊寫給直子的信,必然算是情書了。雖然看上去和人們所習慣的“情書”全然不同。閱讀《三行情書》之後,我立刻想起了這封信,想起“棉質的”比喻。

 

柔軟的,舊舊的,樸素的,家常的。洗過很多次之後乾乾凈凈、略有些褪色的。貼身的。有一點點接近於無的清香。不必小心翼翼伺候,可以安心地穿著它行走坐臥、大力洗滌、在太陽底下猛曬的。這就是提到棉布的時候,我心裏浮現的印象。這和《三行情書》給我的印象完全一致。 

於是在深佩潔塵那個精準的比喻之餘,我毫不猶豫地把這本書判定為“棉質的”一類。 

這些情書全部出自日本讀者之手,他們年齡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幼兒園的孩子。從事的職業想必五花八門,但可以肯定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並無專業的作家或藝術家之類。也許正因如此,比起村上春樹代替渡邊所寫的情書,這些情書顯得更加樸實,更加隨意,更加棉質。

 

相當一部分幾乎看不出來是情書,比如“很醇厚的味道⋯⋯嗯,我沒辦法像記者一樣,為你描述它的美味。所以,也就是說,下次一起去品嚐吧”這樣的話,倘若單獨去看,視為同事間關於工作餐外賣的討論亦無不可。然而因為被收錄在這本書裏,我們知道這是某個女子對著心儀的男人所說,稍一想象,便會咀嚼出兩人間“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那種微妙情趣,而不自禁地會心微笑了。 

當然,因為每位作者只給出了簡單的性別年齡資料,而並未指明其訴求對象,你也可以把這些話看作是女兒對爸爸、媽媽說的。那麼其中的情境自是另外一種,唯一相同的是溫暖。這是個有趣的角色扮演遊戲,你會發現一些在生活中我們自己也會動不動念叨且說過就忘的話,如果換一個對象換一種心情,那些普通之極的日常對話中竟可以包含那麼多的深意與溫情。由此我想到,我們時常抱怨生活太平淡、感情太貧瘠、鋼筋水泥的都市森林太冷漠⋯⋯是否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發現?

 

或許豐富到令人覺得奢侈的情感寶藏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看不到,或者忘記了。就像貼身的棉布衣裳,就像梅特林克筆下幸福的青鳥。而這本書給了我們一頂魔法帽子,轉動帽上寶石,我們看到了無所不在的神奇與絢麗。 

前面所舉的例子是我隨意翻到的一則,這本書中除了像這樣較為含混、可以隨意置換的情書之外,能夠明確看出是寫給父母的也有不少。這也是此書最令我意外和驚喜之處。說到情書總是直接想到男女之間,按照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習慣的禮教,把對父母的孺慕之思與感激之意稱為“情書”似覺不妥,然而放開角度想想,對父母、對子女、對朋友,對師長⋯⋯天地之間,只要有人與人善意的互動的所在,何處無情?又何物不可稱為情呢? 

 

愛我嗎? 

不愛。  

滾!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