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談美》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2)

中國大畫家石濤也說:“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

藝術家以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現的是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一個鳶飛魚躍,活潑玲瓏,淵然而深的靈境;這靈境就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但在音樂和建築,這時間中純形式與空間中純形式的藝術,卻以非模仿自然的境相來表現人心中最深的不可名的意境,而舞蹈則又為綜合時空的純形式藝術,所以能為一切藝術的根本型態,這事後面再說到。)


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品。王安石有一首詩:


“楊柳鳴蜩綠暗,

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頭相見江南。”


前三句全是寫景。江南的艷麗的陽春,但著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籠罩上,啊,滲透進,一層無邊的惆悵,回憶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織,成了一首絕美的“詩”。


元人馬東漓有一首《天凈沙》小令: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也是前四句完全寫景,著了末一句寫情,全篇點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悵觸無邊的詩境。

藝術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現出種種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樣的美。同是一個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幾層不同的詩境:


元人楊載《景陽宮望月》云:


“大地山河微有影,

九天風露浩無聲。”


明畫家沈周《寫懷寄僧》云:


“明河有影微云外,

清露無聲萬木中。”


清人盛青嶁詠《白蓮》云:

“半江殘月欲無影,

一岸冷雲何處香。”


楊詩寫函蓋乾坤的封建的帝居氣概,沈詩寫迥絕世塵的幽人境、界,盛詩寫風流蘊藉,流連光景的詩人胸懷。一主氣象,一主幽思(禪境),一主情致。

至於唐人陸龜蒙詠白蓮的名句:“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卻系為花傳神,偏於賦體,詩境雖美,主於詠物。

Views: 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