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 2025 年的夏天,Netflix 日劇《玻璃之心》(Glass Heart)成為日本影視圈的話題之作。它的火熱並非單純來自劇情本身,而是因為這部作品完成了一次難得的「跨界實驗」——將影像、音樂與偶像產業緊密結合,創造出一個虛實難分的娛樂現象。
劇情與氛圍:華麗卻略顯輕盈
《玻璃之心》的故事圍繞著樂團成員的成長、掙扎與愛情糾葛。評論者普遍讚賞本劇的視覺質感與音樂氛圍,華麗的舞台、細膩的鏡頭語言,以及動人的歌曲,構成一種「沉浸式」的觀賞體驗。美國…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17, 2025 at 10:10pm — No Comments
3. 跨媒介敘事與符號擴展
布希亞的理論也幫助我們理解「跨媒介敘事」的可能性。在超真實時代,文化符號可以在不同媒介間自由轉換,並在流通中不斷增殖。例如《哈利波特》不僅是一系列小說,更是一個橫跨電影、舞台劇、遊戲、周邊商品的龐大「符號宇宙」。同樣地,中國科幻作品《三體》也在影視化、遊戲化和周邊文創的推動下,成為超越文本的文化現象。這種符號擴展的能力,使文創得以持續創造新的價值與市場空間。
4.創造沉浸式超真實體驗…
Added by 鮮拿哥 on August 17, 202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故事敘述在政治中的運用與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思想密切相關(Disch, 1993)。這涉及故事敘述如何以現代且普遍主義的視角來呈現二十世紀的政治現實(Benhabib, 1990)。
Young-Bruehl(1977)指出,鄂蘭的風格與故事敘述概念體現在她身上,她被描述為一位「故事科學家」,致力於保護自由,並創造出新的、充滿活力且具有啟發性的事物。接著,Vollrath 和 Fantel(1977)則認為,鄂蘭是一位具有獨特立場的政治思想家,她的政治思想原創而獨立,無法與任何人相比。
依據…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August 16, 202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丹納藝術哲學與黑格爾美學的交融~~黑格爾的藝術哲學有幾個要點影響著丹納,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第二:藝術是認識真理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藝術是以感性形式認識真理;第三:偉大的藝術作品是時代精神的產物。這幾個觀點交雜影響著丹納對藝術作品的詮釋和論述,特別表現在:不同藝術品所傳達的真理必然是屬於歷史真理,也就是真理不同階段的表現;以及,透過對藝術家的作品的深刻探討,就愈能洞察藝術家所處時代的種族(包括民族)特質和風尚。…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16, 2025 at 8:00am — No Comments
沒有運動的書。但書在今天有彈性地被接納,激起一種牢騷,舉行一些舞會。
如何說出我的自由,我的驚異,在千百次迂回後;沒有底,沒有極限。
有時,一匹馬的年輕的影子,一個孩子的遙遠的影子,光明地駛向我的額頭,跨過我的擔憂。為此,泉水在樹下重又吟唱。
我們渴望對愛我們的人的好奇心保持陌生。我們愛他們。
光有年齡。夜沒有。但什麼是這整個源泉的瞬間?
不需要懸掛的,好像覆蓋著雪的好幾個死者。只需一個,裹著細紗。而沒有復活。…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15,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敘事作為一種傳遞經驗與塑造認知的方式,自古以來即在人類社會中佔據重要地位。正如 Hannah Arendt(1963,第232頁)所言:「總會有一人倖存,將故事述說出來。」此一觀點揭示了敘事在政治與歷史脈絡中的核心功能——它不僅保存事件記憶,更能形塑社會集體意識與價值判斷。
正如 Fernandes(2017,第5頁)所指出,敘事能促進人性發展、激發同理心、動員社會變革支持,並推動社會運動。Landow(1997)與…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August 15, 2025 at 1:30pm — No Comments
(作者:霞光社·方歌;原題:中國長視頻出海困局~學不會的Netflix,破不了的局;原見:8 Aug 2025·中國新浪財經)
2025年7月29日,榴蓮出品Constanly出品、向佐客串的ABO題材雙男主劇《垂涎》,宣布在WeTV(騰訊海外版)、IQIYI(國際版)、優酷海外版三平台停播。
國內長視頻平台想要依靠國產雙男主劇出海的野心,再一次被擊碎。
實際上,這幾年來,長視頻出海似乎一直停留在「不溫不火」的階段。…
ContinueAdded by idée créative on August 15, 202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一、引言
在當代文化研究領域,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擬象」(simulacrum)理論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思想資源。他在《擬像與仿真》(Simulacres et Simulation, 1981)中提出,後現代社會中的符號早已不再忠實映照現實,而是自我封閉、自我指涉,最終導向「超真實」(hyperreality)的境地。這意味著,真實與虛假的區分不再具有意義,人類生活被符號與影像所構造出的世界取代。…
Added by 鮮拿哥 on August 14, 2025 at 6:30am — No Comments
在《卡夫卡 — — 逝世十週年紀念》這篇文章裡,班雅明先是整理了幾種卡夫卡作品的詮釋,之後又一一推翻他們。最後他指出,遺忘,其實才是卡夫卡一個最重要的主題。
「被遺忘的東西從來不會只跟個人有關……所有被遺忘的東西都已不確定的、變化的方式,持續地和史前時代被遺忘的東西融合在一起,而不斷形成新異的產物。」
靈光的產生,藝術的意義,正是為了讓某些重要的片段、感受不要遺忘。我們雖然沒有經歷過藝術品或者歷史遺跡被創造時的年代,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從中感受到和我們相似且同樣重要、深刻的經驗。因為就像之前所說的,藝術見證的歷史,並非歷史的資訊,而是一段時空間的感受。…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August 14, 2025 at 3:30am — No Comments
駱頴佳讀出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於80年代寫在Pleasure: A Political Issue的一段話,句句鏗鏘:「快感政治既要針對本土問題作出回應,但也需要一種帶來社會轉化的,革命性的烏托邦想像,才能真正推動具有進步意義的快感政治。要不然,這種快感政治不會走得很遠,也總會困在本土或個別小圈子的關注之內,僅屬圍爐取暖的頹廢舉動,永遠不能帶來真正的解放。」猶如羅蘭巴特的狂喜論,詹明信肯定快感具有革命潛力,是因為相信快感能夠動搖主體的身體。…
Continue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August 12, 202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閃電令我存在下去。
只有與我相似的人,妻子或丈夫,能將我從昏沉中喚醒,掀起詩,把我拋給古老荒漠的尺頭,讓我去戰勝,決不是其他人。不是天空,不是幸運的土地,也不是讓我們戰栗的事物。
龜,我只伴你起舞。
人們不會這樣開始一首詩:沒有他自身或世界的一塊錯誤的土地,沒有最先那些詞的無知的稻草。
在詩中,每個字,或幾乎每個字,必須在它原初的意義上被使用。有些字鬆動,成為多意義的。遺忘症患者的字。孤獨之星高高舉起。
詩,從我身上盜走了我的死。…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11,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故事敘事可被視為一種論述進行分析,因其內含建構性與模式性(Fernandes, 2017, p. 7)。本研究採取批判取向,旨在透過敘事的運用,提升公眾對政治行動者及其政治行動之認識與理解。在批判範式與質性研究方法的框架下,研究將以整全且具脈絡關聯的方式展開。
本研究之分析對象為政治演說、政治辯論,以及總統候選人在記者會或媒體訪談中的公開言論。研究資料僅取自具公信力之線上新聞媒體,且僅限於研究對象之直接引述。研究者自至少一百篇主流線上新聞報導中篩選,最終收錄六篇涉及候选人敘事之文本。
在分析階段,本研究結合論述心理學取向與批判性論述心理學(Critical Discourse Psychology,…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August 10, 202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我們說「標凖」,有兩個意思。一是不自覺的,一是自覺的。不自覺的是我們接受的傳統的種種標凖。我們應用這些標凖衡量種種事物種種人,但是對這些標凖本身並不懷疑,並不衡量,只照樣接受下來,作為生活的方便。自覺的是我們修正了的傳統的種種標凖,以及采用的外來的種種標凖。這種種自覺的標凖,在開始出現的時候大概多少經過我們的衡量;而這種衡量是配合著生活的需要的。本文只稱不自覺的種種標凖為「標凖」,改稱種種自覺的標凖為「尺度」,來顯示這兩者的分別。「標凖」原也離不了尺度,但尺度似乎不像標凖那樣固定;近來常說「放寬尺度」,既然可以「放寬」,就不是固定的了。這種「標凖」和「尺度」的分別,在一個變得快的時代最容易覺得出:在道德方面在學術方面如此,在文學方面也如此。 …
Continue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ugust 8, 202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31
我寫得簡短。我不能再長久缺席。鋪陳會導致執念。牧羊人的朝拜在這個星球上再無用處。
32
一個沒有缺點的人是一座沒有罅隙的山。他讓我興趣索然。
(地下水勘探者與不安於現狀者的法則。)
33…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7, 2025 at 6:00pm — No Comments
在Netflix進入之前,韓國三大無線電視台於2012年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內容聯盟平台(Content Alliance Platform)」,並推出了串流服務 POOQ。同時,SK電信於2016年推出了自家的串流服務Oksusu。根據無線電視台與SK電信之間的協議,POOQ與Oksusu合併成為 Wavve
直到2011年,政府公共主管機關仍限制收費電視網路製作新聞節目,僅允許兩個新聞頻道——聯合電視新聞(YTN)與每日經濟放送(MBN)播出。然而,在 2009…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ugust 7,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 愛墾學術
《拉契特:黯衣天使》中的權力、科學與情動—從福柯到情動轉折的跨理論分析
引言
Netflix 心理驚悚影集《拉契特:黯衣天使》(Ratched, 2020)藉由描繪 1940…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7,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在社交媒體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Fear of missing out」(FOMO,錯失恐懼症)。當朋友們在 Instagram 打卡演唱會、展覽或旅行,而自己只能滑手機「隔岸觀火」時,心裡那種被排除在外的不安感,恐怕再熟悉不過。FOMO 不只是心理學上的小詞彙,它更是一種廣泛蔓延的時代病,甚至成為社會隱憂。
法國社會學者布赫迪厄…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7,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这个谜团,至今不解。
话说有一天,有一条鱼,从天上掉了下来。
鱼会从天上掉下来?我笑死了。
真的会。他斩钉截铁的说。
这不是寓言故事。他说是真的是真的。
我活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并不相信这个超现实的事。
这可能是一个传说,是他要来逗我的。他知道我的右脑积水严重,常常脑开花,尚时不时有镜花水月的异象频频浮现。…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ugust 7, 2025 at 5:00pm — No Comments
醒來後,他仍然記得這件事,並趕快把在夢中「想到」的學名寫下來。但他困惑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曾經看過這種蜥蜴,當然更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想到這種動物的學名。直到有一次拜訪一個朋友時,他才在朋友的書房裡想起他似乎曾在這裡看過一本爬蟲圖鑑,遂開始尋找那本書,最後在那本書的某頁裡找到了那種蜥蜴,而且旁邊紀錄的學名正是他在夢中夢見的,且看看那個筆跡,還驚訝地發現,這蜥蜴學名還是他自己親自抄寫的!這時,他才想起自己曾經在幾年前在此本書上抄下一堆動物的學名,方便朋友的孩子閱讀一些資訊。但這件事他早已忘記了。…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August 7, 2025 at 4:3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