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文化創意開發更「深度」
許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積累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但它們原先的形態、語言、主題、空間等往往難以被現代旅游者所感知和欣賞,也容易在歲月的流逝中不斷損耗。這就需要通過文化創意的復原、激活、嫁接、再造等方式,把文化遺產轉化為當代人可體驗、樂欣賞、會感動的文化旅游形態。
比如,杭州通過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開發,創造了「宋城千古情」大型演出和宋城主題公園等,再現了南宋文化的精致嫵媚和壯懷激烈;創建了西溪創意產業園,形成了國家濕地公園景觀和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交融;雷峰塔是歷史悠久的著名旅游景觀,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為雷峰塔重建而創作的大型木雕壁畫…
Continue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October 18, 2024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情動(法語:L'affect;拉丁語:affectus/adfectus),是斯賓諾莎哲學中的概念,由伯格森、德勒茲和瓜塔里進一步闡述,強調身體或具體體驗。情動這個詞在心理學和其他領域具有不同的含義。
斯賓諾莎《倫理學》中,情動,是與感覺和情緒相關的精神身體狀態,有三種主要類型:快樂或歡愉( laetitia )…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October 18, 2024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情感理論(英語:Affect theory)是一種探討組織化情感的理論,有時候會交替探討情緒、主觀經驗感受,並探討其在生理、社會、人際關係以及內化表現形式的不同型態與分類。包括心理學、精神分析、神經科學、醫學、人際溝通、文學理論、批判理論以及性別問題研究等其他領域都有對影響理論的討論。因此,情感理論的定義也隨著不同學科的討論方式不同有也所差異。
情感理論最早由情感理論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與哲學家西爾文·湯姆金斯(Silvan Tomkins)在其1962出版著作《情感意象的意識》(Affect Imagery…
Continue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October 18, 2024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海德格爾講道:你是誰?你自身是誰?我自身是誰?我們自身是誰?此「誰-問題」指向了作為「自身」的存在者之一般。我們現在可以將預先提出的問題的答案確定為:
人是一個自身(ein Selbst)。[8]…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8,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也就是說,人是無法真正觸及存在的延續性的。但是,死亡能夠將人無限趨近於這一理想狀態,讓主體在一瞬間隱約體驗到存在的神聖性。基於這一觀點,同時基於多年的人類學研究,尤其是對原始社會宗教儀式的思考,巴塔耶提出了「獻祭」(sacrifice)的概念:
在獻祭中,被犧牲的對象不僅會被赤裸暴露於眾,還會被殺掉……對象死去,而參與儀式的人們便會獲得一種由對象的死展現出來的特性。這一特性就是那些研究宗教的史學家們所謂的、可以被命名為神聖的東西。神聖就是存在的延續性,在一個莊重的儀式里,這一存在的延續性會展現在那些目睹了一個非延續的存在死去的人們的眼前。⑭…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17, 2024 at 9:30pm — No Comments
为什么当我们审视当代流行文化——电影、音乐、电视、校园抗议、迷因(meme)文化和抖音(尤其是抖音)时,常常会想到“不连贯”这个词?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事情让人感觉随意、断裂、矛盾、无意义,完全没有连贯的逻辑和目的?…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17,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在海德格爾的思想中,詩性棲居代表了一種人與世界、人與自然的深層關係,在這種關係中,人通過詩意的方式安頓自身,達到對存在的更深領悟。如果將意念科學、德勒茲、中國心學與莊子的思想進行結合,我們會發現一些關鍵點,正好敞開了海德格爾的詩性棲居概念——
回歸自然本真:莊子與海德格爾的「無為」與「道」
海德格爾的詩性棲居強調人類應該重新與自然、存在本身建立深層聯系,超越技術與現代性對世界的工具化解讀。莊子的「無為而治」與順應「道」的思想,強調順應自然的流動,不加干涉、靜觀事物的生成與變化,這與海德格爾所說的回歸自然、追求本真的生活態度相呼應。…
Added by Baghdad Janim on October 17,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文本的情感性(emotionality)
作為一本探討情感的書,本書主張情感不能與身體感覺分開,同時十分偏重文本。我提供了諸多對文本的細讀,特別關注轉喻(metonymy)和隱喻(metaphor):我認為,「修辭手法」(figures of speech)對文本的情感性至關重要。
這些「修辭」如何粘在一起的,以及這種「粘黏」如何取決於那些通常經由掩蓋來「發揮作用」的關聯的歷史。文本的情感性是描述文本如何「移動」,或如何產生效果的一種方式。…
Continue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October 17, 2024 at 5:46pm — No Comments
其他的時間我們就看看書、聽聽音樂、編織一些東西。雖然沒有電視和收音機,但卻有設備齊全的圖書室和一間唱片圖書館,收藏著馬拉(譯注:音樂家)的交響樂全集,以及披頭四的樂曲,我常常在那裡借唱片回房去聽。
這裡的設備唯一的問題就是,一旦進來這裡,如果再出去外面,簡直就是萬劫不復,外面實在太可怕了。我們在這裡才能擁有平靜安寧的心情。也才能以自然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扭曲,覺得自己有希望痊愈。但外面的世界是不是也能同樣地接受我們呢?我實在沒有把握。…
Continue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October 17, 2024 at 4:44pm — No Comments
這個論證沒有形式邏輯上的毛病;它的前提是經驗性前提,它的結論據稱是按經驗推理的普通規范得出來的。所以是否該承認它,這個問題不取決於一般形而上學問題,而取決於比較細節上的考慮。這論證與其他論證有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它假若靠得住)所證明的神不一定具備所有通常的形而上學屬性。他未必全知,也未必全能;他也許不過比我們人類英明而有力千百倍罷了。世間的萬惡可能由於他的權能有限。有些近代的神學家在作出他們的神觀時,利用了以上幾點可能性。但是這種空論離開萊布尼茲的哲學太遠了,現在必須話歸本題,講他的哲學。
他的哲學有一個最典型的特征,即可能的世界有許多之說。一個世界如果與邏輯規律不矛盾,就叫「可能的」世界。…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October 17, 2024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非人稱力量vs無人稱自身~~德勒茲的「非人稱力量」(non personnelle)與海德格爾的「無人稱」或「中性的『自身』」(Selbst)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它們並非完全相同的概念:
德勒茲的非人稱力量:…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October 17, 202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本文首先論述海德格爾對個體此在(「我」)與民族共同體(「我們」)的哲學建構,再論述語言對於民族共同體的奠基性作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海德格爾如何論述作詩指引了一個民族的本真性存在方式,最後分析海德格爾這一思想在文明互鑑視野下所具有的當代意義。
一、「我」與「我們」:「自身」(SSeellbbsstt)的不同存在方式
近代主體性哲學興起之後,康德將哲學的根本問題總結為:「人是什麼?」[3] 海德格爾在早期思想的代表作《存在與時間》中曾指出,人作為此在…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7, 2024 at 10:00am — No Comments
當神思寂寞的時候
沿著夏日黃色的牆邊
美妙的是陽光下的漫游。
草叢中沙沙作響的腳步聲;而潘神的兒子
總在灰暗的大理石中熟眠。
傍晚我們常在陽台上品味棕色的酒。
枝葉中的桃子隱約紅光閃爍;…
Continue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October 17,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在詞語得以表達之前,心中的某些東西必須死去。
語言的光芒籠罩我,如音樂,如一幅被悲傷的狗
撕成碎片的畫。冬天向我伸出手來,就像一位
愛上一堵牆的女人。
就在我希望放棄希望的時候,你降臨
於我。我不再僅僅只是這內在。
阿萊杭德娜•皮扎尼克(Alejandra…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October 17,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當你是有意識的,那麼你就是在天堂裡。保持清醒、保持警覺、保持有意識!這也是依你而定。
哈古音禪師是稀有的開花之一。有一個戰士來找他,一個日本的武士,他是一個偉大的軍人,他問說:「有任何地獄嗎?有任何天堂嗎?如果有地獄和天堂,那麼它們的門在那裡?我要從那裡進去?」
他是一個生性單純的戰士,戰士們一直都很單純,他們沒有狡猾的頭腦,他們不會算計,他們只知道兩件事:生和死。他不是要來學習任何教條的,他想要知道那個門在那裡,好讓他能夠避開地獄而進入天堂。哈古音回答的方式只有戰士能夠了解。
哈古音說:「 你是誰?」
那個戰士回答:「…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October 17,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摘要】海德格爾將「自身」(Selbst)作為「人是誰?」這一問題的追問基礎,並指出「我」與「我們」都同樣源初地奠基於「自身」之中。因此,「本真性的我」與「本真性的我們」一直是海德格爾哲學思考中並行不悖且不可分割的兩個同等重要的維度。通過對海德格爾20世紀30年代的文本更深入的研讀,我們發現海德格爾的詩學所強調的另一個維度被我們所忽視了,詩人不僅建基供個體此在詩意棲居的家園,而且也建基本真性的民族共同體。
作者簡介:賀念,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德國哲學、現象學與海德格爾、西方美學。…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7,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相反,基於關係性情感的概念(→情感),我們將關注在特定媒介形式和媒介化的交流形式中表現為情感效果的那些媒介實踐。從這一視角出發,情感動態並不歸於個體情緒——相反,它們本身指向主體化的過程。表達「我感到」的「我」總是一個被媒介化的受影響效果,找到了一種符號化的表達形式(→感受)。這種表達形式本身植根於話語生產的知識體系和媒介實踐中。這些實踐可以因藝術(產生審美愉悅)、社會(例如教育目的)或宗教(儀式目的)的動機而被驅動。它們可能旨在娛樂、形成特定的行為習慣,或生成歸屬感。這些實踐規定了那些使人能夠首次體驗並表達「我感到」之類情感的位置。我們在概念化中提出的「我感到」總是指向主體化效果,反映出歷史性話語、文化實踐及權力和控制的技術,這一切都被各種媒介所結構化。…
Continue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16, 2024 at 11: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6, 2024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文中采用了遞進的方式來抒發了強烈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僅僅只是一日不見,但在自己心中好像是過了「三月、三秋、三歲」那麼漫長,形象地表達出了人們在思念戀人時那種分秒都是漫長煎熬的心路歷程。
熱戀中的情侶,無時無刻不希望黏在一起,朝夕廝守,短暫的分離,也會讓他們感到時間如此漫長煎熬。對你如此思念急切,仿佛是歷經了漫長了四季,滄海桑田的輪回。正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啊!」
讀《詩經·采葛》發現,原來古文可以那麼美,在歷經了幾千年的光影歲月,這段美麗的文字,以及美麗的愛情,如今讀起來依舊美得讓人陶醉,讓人感動不已。那個站在香草青叢中采葛的姑娘,被遠方的小伙時刻牽掛著,多麼美好的場景畫面,生動地刻畫了青年男女熱戀時的心境,這或許就是《詩經》在歷經了千年後,依舊被視為經典的魅力所在吧!…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16,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情感地理」(Affective Geography)是一種從情感、體驗與空間之間的互動出發,研究人類情感如何形塑特定地方或空間體驗的學術領域。該理論強調空間不僅僅是地理位置或物質的存在,而是由情感、情緒、和身體感覺共同構建的複雜場域。這一視角在文化地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等學科的影響下發展,特別聚焦於探討人們如何通過情感互動賦予地方獨特的意義。…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October 16, 2024 at 3:00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