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un estutum
  • Lukut, Negri Sembilan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Ucun estutum's Friends

  • 朋豐 婆鳳
  • Kolkata Bachcha
  • Bayrut Alhabib
  • Suyuu
  • Dushanbe 杜善貝
  • Taklamakan
  • SRESCO
  • TASHKENT HOLIDAY
  • Qyzylorda
  • Macclesfield
  • Kaki Bukit
  • 1 Dimensional Man
  • Passion for Form
  • Virunga
  • Jambatan Tamparuli

Gifts Received

Gift

ucun estutum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ucun estutum's Page

Latest Activity

ucun estutum posted blog posts
Mar 11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5)

中方的道義立場認為維持友好互利共贏關係是遵循道義規約的行為,而設置貿易壁壘、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是違背道義規約的行為,以此為出發點,中方政府將自身高情態的指令言語行為合理化、道義化,但從語言形式看,容易造成壓迫感,不禮貌程度較高。 3.2.3承諾類言語行為承諾類言語行為顧名思義屬於給予行為,就是給交際對方一個行為,承諾類言語行為是說話人為了一定的交際意圖而表達對自己將來行為的不同程度承諾,表達承諾類言語行為的動詞主要有:承諾、許諾、允諾、拒絕、擔保、威脅、發誓等(何自然、冉永平,2010)。承諾類言語行為中包含對聽話者有益和有害的兩種,其中允諾、許諾、發誓、擔保的行為是對聽話者有利行為的承諾,威脅、警告、拒絕行為是對聽話者不利行為的承諾類言語行為(Searle,1969)。承諾類言語行為主要是交際者出於對自己和對方將來行為計劃做出承諾的行為(Searle,1979)。兩份貿易立場文本中承諾類言語行為主要是中美兩國基於各自對國際社會道義規約,在貿易關係談判中對自我行為走向進行承諾的行為,以期達到威脅或規勸目的。從承諾行為的主體看,兩份立場白皮書承諾類言語行為的大部分都是由中國政府發出的;從言…See More
Mar 1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4)

在涉及不同團體利益的話語方面,交際主體通常會把對目前困境的抱怨責難轉移到對方身上,呈現消極負面的他者形象和積極正面的自我身份(van Dijk,1988)。在中美貿易糾紛持續的背景下,通過大量使用「中國」之類的社交指示語,白皮書建構了中國為保護民族利益而被動卷入貿易糾紛、遵守道義規約的國家貿易身份和情境身份,也建構了美國不停加征關稅、主動激發矛盾、違背國際道義規約的消極貿易關係身份和糾紛情境身份。道義立場的斷言類言語行為全部都是消極斷言,一方面體現了中國貿易白皮書文本從中國的身份站位出發,認為美國在貿易糾紛中的行為是違背國內、國際多層道義規約的元語用意識;另一方面,通過斷言言語行為指出美國挑起貿易戰並導致貿易糾紛不斷加劇的行為的消極評判建構美國與中國政府的結盟趨異行為,與中美互利共贏友好關係的結盟趨異。 3.2.2…See More
Feb 21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3)

3.1道義立場的分析模式立場評判是立場建構的主體過程,也像是說服對方的「引擎」,讓受眾信服什麼是正確、合適,試圖讓對方以自己的身份視點的價值評判來思考和行動。道義立場是對某事的必要性、義務性、可能性、因果性的判斷(許家金,2019)。交際主體表達觀點的言語行為通常蘊含其所屬社區的社會價值體系。在國際交往中,不同國家勸說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評判就是在建構道義立場;通過強調共享的價值觀,不同國家在對命題內容觀點進行協商的過程中建立國際關係。因此,道義立場是評判行為好壞非常重要的標尺。中國涉外貿易話語通過援引國際社區的道義規約和評判警醒美方的無理制裁行為、消除經貿分歧,其所建構的道義立場就是國家道義立場。貿易話語道義立場的建構是基於中方視點下的社會道德秩序評價,涉及多層道義規約。通過借鑒道義情態的定義,許家金(2019)提出道義(義務性)立場的概念並將其作為立場評判的子範疇之一。道義情態可以分為道義指令型和道義承諾型兩種(Palmer,2001),體現道義的語言符號包括「應該、必須、不得不、會、也許、能、導致、以至於」等表達義務行為的立場標記語(許家金,2019)。與此相對應,道義立場的元語用…See More
Feb 15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2)

二、元語用立場分析框架 本研究建構的國家立場之元語用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主體分析框架和具體分析策略兩個部分。框架建構借鑒了現有立場分析,同時考慮了國家話語立場自身的獨特性。首先,國家立場建構意在宣示主權、消除沖突,與目前國內外學術語篇為主的立場研究采用立場語義標注方法進行靜態文本考察應有所區別。其次,國家立場符號側重於通過引導他者語用認同以實現語用意圖,其立場評判應在借鑒語義立場標記的基礎上從語義向語用靠攏。主體框架包括國家立場定位、國家立場評判、國家立場結盟三部分。 其中,立場定位影響立場評判,立場評判也反映立場定位,國家積極或消極的個體身份、關係身份、情境身份決定國家在知識立場、道義立場、態度立場對事件的積極或消極評判;積極或消極評判也可以映射國家身份定位。國家立場評判包含知識立場、道義立場、態度立場和文本立場,知識立場反映交際主體對命題內容的主觀性解讀,是其他立場建構的基礎;道義立場是對命題內容的價值評判,反映立場建構的社會道德價值取向;態度立場反映個體基於知識立場、道義立場表達作者對命題內容的評價、感受、情感等主觀態度。就中美貿易糾紛情景而言,中、美兩國基於交互主觀性,外現於個體、…See More
Feb 11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1)

一、引言貿易糾紛話語的立場涉及國家、民族利益,是隱形的話語博弈戰場,也是表征國家利益的符號形態,應該受到學界更多關注。本研究建構國家話語立場分析框架,並以中美經貿糾紛背景下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兩份經貿立場白皮書為語料,考察其對中美兩國的身份定位、道義立場評判,以及由積極或消極身份與評判而成的結盟趨同或趨異。研究問題包括:(1)國家道義立場的元語用指示語的語用特征?(2)國家身份立場與國家道義評判如何結合並建構結盟?(3)國家道義立場指示語蘊含哪些元語用意識?「立場」這一術語由Biber和Finegan(1988)在學界首次明確提出。通過對不同體裁文本的聚類分析,他們描述了態度、情感、判斷、義務四層面的副詞聚類(立場標記詞)特征,強調立場建構的主觀性和評估性特征,將立場界定為對信息命題內容的「態度、感想、判斷、承諾」的詞匯及語法表達(Biber &…See More
Feb 8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葛劍雄: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下)

我們所講的中國文化,是空間和地域的概念,除了漢文化之外,還有今天國土境內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漢民族與其他民族在文化上各有所長,而且自古以來就是互相學習、共同演變的。 除了民族文化,還有一個地域文化的問題。中國幅員遼闊,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特色的文化類型。比如北京人以前住四合院,上海人沒有四合院,而是石庫門。所謂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夠體現一個區域特點的文化類型。 司馬遷的《史記》裏面有這麽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現在講風俗,其實「風」和「俗」是兩個概念。什麽叫「風」呢?用現在話來講就是流行。在當時的交通和通訊條件下,流行的東西不會傳得非常遠,不過百里地。「俗」是什麽呢?就是習慣。「俗」是人字旁的,成為一批人的習慣了。就是說,「風」流行一段時間以後,有的就慢慢形成「俗」,成為人的習慣了,那就保存下來了。保存下來的習俗,是文化。所以,我們講中國文化、中國文明,既要講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在內的文化,也要講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習俗。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了。我們要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就是要拿豐富多樣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即中國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走向世界。中國文化怎樣走向…See More
Feb 4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葛劍雄: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中)

在我們熱烈談論「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時候,能不能先冷靜一下,問一下自己:中國文化為什麽要走出去?從「國學」熱,到討論「文化軟實力」、「文化強國」,有一種聲音很大,就是要讓中國文化去影響世界。什麽叫「影響世界」?如果把它理解為是要改變人家,很多外國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你能通過傳播中國文化讓他們放棄自己的信仰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麽,能用中國文化拯救世界嗎?在我們看來,有些國家的人,有著「不可理喻」的觀念,我們要改變他們的觀念嗎?他們好像也沒有這樣的要求。這裏有一個問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能否因此就說它比其他文化更優秀呢?精神文明各有千秋,不能說中國文化比其他文化更優秀。物質文明一般是可以比較的。但物質文明不是單純的物質,像飲食、服裝文化都已經超出了飽暖的基本需求,其中有著許多精神文明的內涵。例如茶是物質文明,但喝茶的方式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內容。物質文明往往與精神文明並存,精神文明不存在可比性,但存在真、善、美等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 不管一個國家如何強大,它的文化都不可能主宰世界。中國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學說再高明玄妙,中國發展再快速高效,也別指望能取代別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觀念、模式。…See More
Feb 3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葛劍雄: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上)

中國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雖然沒有走向世界,但並沒有影響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怎麽看待歷史現象與現實的差異呢?「中國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這怎麽會成為一個問題呢?乾隆皇帝晚年時,英國使者馬噶爾尼來華要求通商,乾隆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把人家趕了回去。中國人相當自信,認為中國文化是最好的。一個基本的事實也是,中國文化在漫長的歷史中沒有走向世界,並沒有影響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 研究中國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國文化確實具有一些不同於其他文化的特點:第一,獨立發展。能夠影響它的外來文化基本局限於周邊地區。第二,延續性。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經過外族屢次入侵,連土著居民都被替換,早期文化無法一脈相承。中國文化雖然不是最古老的,但它的延續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原因是外族很難進入中國。第三,自我滿足。中國文化適應農耕社會,人們感到很滿足。第四,自信。古人自以為中國是「天下之中」,認為自己比什麽都強,不屑於放眼世界。第五,同化能力。在中國,軍事上的征服者最終都成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例如,女真族南下之後,把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這個少數民族味道十足的名字改為完顏旻。例如,滿人從馬…See More
Jan 30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葛劍雄:城市史,還是地區史?

「深圳城市史可能有一千七百年。」在某報看到這樣一個標題時,我不禁懷疑自己的眼睛,因為誰都知道深圳是改革開放後,在原廣東寶安縣一片海灘上建設起來的新城,怎麽可能有一千七百年的歷史呢?看了報道的內容,原來是因為在深圳市寶安區西鄉鎮北部,海拔230米的鐵仔山南坡發現了一片自東晉至明清的古墓葬。報道者又稱參加一次論證會的專家「一致認為」:公元331年東官郡的郡治和所屬的寶安縣治同設在今南頭,「深圳的城市歷史至少已有近1700年」。其實,這是混淆了兩個概念——城市和市一級行政區劃,前者是指深圳這座城市,後者是指作為一個行政區劃的深圳市的全部轄境。一個城市的歷史應該從這個城市或其前身形成開始,至多只能追溯到在當地的聚落。一般來說,這個城市的基本位置不能改變,或者有很明顯的遷移或繼承關係,距離也不能太遠,否則就應該看成是另一個城市。例如我們說蘇州城有二千多年歷史,是因為從春秋時的吳國在此地建都開始,這裏一直是一個城市,位置也沒有什麽改變。在2000多年前蘇州城這片土地上不一定沒有人,沒有聚落,但沒有城市,所以講城市史只能從那時算起。即使報道所說都是事實,也只能說寶安縣城已經有1700年歷史。深圳並不…See More
Jan 27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9)

從海外傳入中國的器物,因為新奇珍貴引起詩人歌詠的興趣。螺殼可作酒杯和碗,螺杯和螺碗來自海外國家或南方沿海地區。張籍《和韋開州盛山十二首·流杯渠》:「淥酒白螺杯,隨流去復回。似知人把處,各向面前來。」(74)曹唐《南遊》:「盡興南遊卒未回,水工舟子不須催。政思碧樹關心句,難放紅螺蘸甲杯。」(《全唐詩》卷640,第7343頁。)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寫與元稹的友情和交遊:「密坐隨歡促,華尊逐勝移。香飄歌袂動,翠落舞釵遺。籌插紅螺碗,觥飛白玉卮。」(75)吳融《個人三十韻》詩:「魚網徐徐襞,螺巵淺淺傾。」(《全唐詩》卷685,第7870頁。)南海地區花藤制成的藥盒得到詩人的吟詠。朱晝《賦得花藤藥合寄潁陰故人》:「藤生南海濱,引蔓青且長。剪削為花枝,何人無文章。非才亦有心,割骨聞餘芳。繁葉落何處,孤貞在中央。願盛黃金膏,寄與青眼郎。路遠莫知意,水深天蒼蒼。」(《全唐詩》卷491,第5561頁。)東南亞和中國西南地區的銅鼓屢見於詩人的吟詠。許渾《送客南歸有懷》:「瓦尊迎海客,銅鼓賽江神。」(《全唐詩》卷530,第6062頁。)皮日休《吳中言懷寄南海二同年》:「銅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邊霞…See More
Jan 15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8)

與沈香並稱的是檀香,佛家謂之「栴檀」,取自檀香樹木質心材(或其樹脂),分為白檀、黃檀、紫檀等品類。檀香木主產於印度東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斐濟等濕熱地區。唐詩中常把沈香與檀香並稱為「沈檀」或「沈檀」。張賁《玩金鸂鶒和陸魯望》:「誰憐化作雕金質,從倩沈檀十里聞。」(《全唐詩》卷631,第7237頁。)和凝《宮詞百首》之十七:「多把沈檀配龍麝,宮中掌浸十香油。」(《全唐詩》卷735,第8394頁。)李中《宮詞二首》其二:「金波寒透水精簾,燒盡沈檀手自添。」(《全唐詩》卷748,第8526頁。)孫元晏《陳·望仙閣》:「多少沈檀結築成,望仙為號倚青冥。不知孔氏何形狀,醉得君王不解醒。」(《全唐詩》卷767,第8711頁。)李煜《一斛珠》詞:「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69)香料往往具有醫藥價值,通過海上絲路也有專門的藥物傳入。訶黎勒是產於印度的植物,其果實和樹葉皆具藥性。訶梨勒果實漢代傳入中國,作為藥用。後來也作為一種植物也移植中國,其傳入的路線是經過海路而來,所以先見於南方沿海地區。晉嵇含《南方草木狀》云:「訶梨勒樹,似木梡,花白,子形如橄欖、六路,皮肉相著…See More
Jan 10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7)

吳融《個人三十韻》寫女道士:「炷香龍薦腦,辟魘虎輸精。」(《全唐詩》卷685,第7870頁。)黃滔《馬嵬二首》其二:「龍腦移香鳳輦留,可能千古永悠悠。夜臺若使香魂在,應作煙花出隴頭。」(《全唐詩》卷706,第8132頁。) 杜牧《八六子》詞:「洞房深,畫屏燈照,山色凝翠沈沈。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紅窗好夢。龍煙細飄繡衾,辭恩久歸長信。鳳帳蕭疏,椒殿閑扃。」(《全唐詩》卷891,第10059頁。)段成式《酉陽雜俎》云:「龍腦香樹出婆利國,婆利呼為『固不婆律』,亦出波斯國。」(55)…See More
Jan 9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6)

四、香料、藥物香料經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南方沿海地區,進而傳入中原。考古發現漢時南越國已從海外輸入香料和燃香習俗。通過海上交通聯結東西方貿易的道路又稱「香料之路」,產於阿拉伯半島、南亞、東非和東南亞的香料通過這條路線西傳歐洲,東傳至中國。唐詩反映了燒香和熏香的習俗。李益《宮怨》:「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43)杜牧《送容州中丞赴鎮》:「燒香翠羽帳,看舞郁金裙。」(44)李商隱《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事覺母者他日過其門》:「江陵從種橘,交廣合投香。」(45)薛能《吳姬十首》其五:「退紅香汗濕輕紗,高卷蚊廚獨臥斜。」(《全唐詩》卷561,第6520頁。)和凝《宮詞百首》其三:「中興殿上曉光融,一炷天香舞瑞風。」(《全唐詩》卷735,第8393頁。)海外輸入的香料也在唐詩中屢見吟詠。龍涎香是得之海外的產品。傳說龍涎香是龍的口水凝結而成,後世研究發現實際是由鯨消化系統分泌物產生。公元前18世紀巴比倫、亞述和波斯的宗教儀式中所用的香料已經有龍涎。龍涎香最早是南亞居民發現,成為王室貴族的奢侈品,唐時通過阿拉伯半島商人傳入中國。龍涎香被唐人稱為「阿末香」,來自阿拉伯語。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See More
Jan 7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5)

來自南海和域外的植物有的根莖或果實可以食用,異鄉美味,新鮮可口,受到詩人贊賞。荔枝、龍眼、柑橘之類一直是南方交州地區的貢物。漢武帝平南越之後,南方水果大量輸入中原地區,因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曾令南海快馬驛遞南海新鮮荔枝,受到詩人的詬病。杜甫《病橘》詩:「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支。百馬死山谷,到今耆舊悲。」(39)從唐詩的描寫可知,這些南方的珍果美味主要還是貴族之家享用。戴叔倫《春日早朝應制》:「丹荔來金闕,朱櫻貢玉盤。六龍扶禦日,只許近臣看。」(40)鮑防《雜感》:「漢家海內承平久,萬國戎王皆稽首。天馬常銜苜蓿花,胡人歲獻葡萄酒。五月荔枝初破顏,朝離象郡夕函關。雁飛不到桂陽嶺,馬走先過林邑山。」(《全唐詩》卷307,第3485頁。)殷堯藩《偶題》:「越女收龍眼,蠻兒拾象牙。長安千萬里,走馬送誰家。」(《全唐詩》卷492,第5574頁。)扶南國的甘蔗味道特別甜美,受到詩人李頎的稱贊,他的詩《送劉四赴夏縣》寫劉四被召入麒麟閣任職:「扶南甘蔗甜如蜜,雜以荔枝龍州橘。」(41)在劉氏朝廷任官的愜意生活中,他特意提到扶南甘蔗。刺桐原產於非洲、南亞和東南亞。唐代南方沿海地區引種了刺桐,唐代詩人對刺桐…See More
Jan 6
ucun estutum posted a blog post

石云濤:唐詩詠海上絲路舶來品(4)

白居易《馴犀》詩:馴犀馴犀通天犀,軀貌駭人角駭雞。海蠻聞有明天子,驅犀乘傳來萬里。一朝得謁大明宮,歡呼拜舞自論功。五年馴養始堪獻,六譯語言方得通。上嘉人獸俱來遠,蠻館四方犀入苑。秣以瑤芻鎖以金,故鄉迢遞君門深。海鳥不知鐘鼓樂,池魚空結江湖心。馴犀生處南方熱,秋無白露冬無雪。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歲苦寒月。飲冰臥霰苦蜷跼,角骨凍傷鱗甲蹜。馴犀死,蠻兒啼,向闕再拜顏色低。奏乞生歸本國去,恐身凍死似馴犀。君不見,建中初,馴象生還放林邑。君不見,貞元末,馴犀凍死蠻兒泣。所嗟建中異貞元,象生犀死何足言。(31)上引兩首詩中提到林邑進獻馴象馴犀之事,集中在唐大歷、建中及貞元時期,這段時間唐與林邑國交往非常頻繁,德宗施政方面的變化在對待林邑入貢的犀象的態度上表現出來,君王不能善始善終,受到詩人的責難。從海外得到的動物還有鳥類,主要是供觀賞的珍禽。翡翠鳥是生長在東南沿海和東南亞的美麗的小鳥,羽毛可作飾品,稱為「翠羽」。這種鳥及其翠羽從南方沿海地區和東南亞入貢中原。杜甫《諸將五首》其三:「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越裳翡翠無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32)周繇《送楊環校書歸廣南》:「天南行李半波濤…See More
Jan 4

Ucun estutum's Blog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6)

Posted on March 15, 2023 at 9:00am 0 Comments

四、討論

語言不是中立的,語言背後總是充斥著交際者的語用意圖(Bakhtin,1981),立場建構恰好能反映語言基於交互主觀性的意義協商(Wang,2019)。由於文本所共建的立場結盟祇會部分達成結盟趨同,並由此引申出不同的立場結盟類型(Agha,2007),而交際者的立場結盟的類型可以反映交際者建構立場的心理認知架構(Agha,2011)。立場結盟的意義與…

Continue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5)

Posted on February 7, 2023 at 11:30am 0 Comments

中方的道義立場認為維持友好互利共贏關係是遵循道義規約的行為,而設置貿易壁壘、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是違背道義規約的行為,以此為出發點,中方政府將自身高情態的指令言語行為合理化、道義化,但從語言形式看,容易造成壓迫感,不禮貌程度較高。

 

3.2.3承諾類言語行為

承諾類言語行為顧名思義屬於給予行為,就是給交際對方一個行為,承諾類言語行為是說話人為了一定的交際意圖而表達對自己將來行為的不同程度承諾,表達承諾類言語行為的動詞主要有:承諾、許諾、允諾、拒絕、擔保、威脅、發誓等(…

Continue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4)

Posted on February 6, 2023 at 11:30am 0 Comments

在涉及不同團體利益的話語方面,交際主體通常會把對目前困境的抱怨責難轉移到對方身上,呈現消極負面的他者形象和積極正面的自我身份(van Dijk,1988)。在中美貿易糾紛持續的背景下,通過大量使用「中國」之類的社交指示語,白皮書建構了中國為保護民族利益而被動卷入貿易糾紛、遵守道義規約的國家貿易身份和情境身份,也建構了美國不停加征關稅、主動激發矛盾、違背國際道義規約的消極貿易關係身份和糾紛情境身份。道義立場的斷言類言語行為全部都是消極斷言,一方面體現了中國貿易白皮書文本從中國的身份站位出發,認為美國在貿易糾紛中的行為是違背國內、國際多層道義規約的元語用意識;另一方面,通過斷言言語行為指出美國挑起貿易戰並導致貿易糾紛不斷加劇的行為的消極評判建構美國與中國政府的結盟趨異行為,與中美互利共贏友好關係的結盟趨異。…

Continue

張屹:從敘事學視角看中美貿易爭端(3)

Posted on February 5, 2023 at 11:30am 0 Comments

3.1道義立場的分析模式

立場評判是立場建構的主體過程,也像是說服對方的「引擎」,讓受眾信服什麼是正確、合適,試圖讓對方以自己的身份視點的價值評判來思考和行動。道義立場是對某事的必要性、義務性、可能性、因果性的判斷…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