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辦完事,我走向停車場取車。眼球正叫路邊的巨幅廣告給黏上,“遞遞”兩聲,一則短訊傳到我的手機。某部落客說,他剛抖出某人的底;出乎你意料之外的秘聞,非看不可。
故事,一直都發生在我們身旁。從辦公大樓的電梯,到洗手間或泡茶角落的竊竊私語;從交通燈前的電視大屏幕,到上班途中車上的電臺廣播內容,都是故事。
在知識爆炸、資訊泛濫聲中,我們來到了處處是故事的年頭。
“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是小孩所能理解的“美好結局”,出現在“艱苦的征途”之後。企業社會的故事,當然找不著幾個真實的灰姑娘。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打了十年仗,在返鄉的大海上,又患難歷險了十年,終究還是回到了家。可是,在現實中,圓成初衷的有幾人?…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31, 2016 at 10:48am — No Comments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LV)的奢華時尚,牽動多少人的眼球多少人的心?可是,就算黃種人對它癡狂得不行,它也只在亞洲開設旗艦店,不設廠。實際上,它的工廠大多在法國本土,其餘在西班牙、瑞士和意大利。
看來,它就是眷戀歐洲景觀。踏入其工坊,總看見亮麗的天光,從潔凈的大片玻璃外透進來。從窗外走進來的,還有眼睛捨不得移開的風景;藝匠們用心勞作與優雅生活的,原來是同一個地方。
緊守文化生態…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28, 2016 at 8:00am — No Comments
朋友結伴到日本自由行,其中一位自告奮勇當導遊。租了車子,他就當司機。日走數百里,朋友見他疲勞不堪,便建議大家輪流開車吧。他說:“不行,這裏是日本,用誰的名字租車,就得由誰開!”
大家憂慮他睡著,就換個方式跟他溝通:“我們沒在日本開過車,讓我們體驗體驗好嗎?”“不行,這裏是日本,用我的名字租車,我要負責的!”
關係在通情達理
朋友建議停在路旁歇一歇。他說:“這裏是日本,我們不在這種地方停車,要停就停在大型休息站。”…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20, 2016 at 9:30am — No Comments
大兒子在英國上學。有一陣子,我和他住在倫敦南肯辛頓。對面就是學院,和維多利亞愛伯特(V&A)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科學博物館毗鄰。
三家博物館都聞名遐爾,我卻情有獨鐘,沒事只泡V§A;對文化創意有興趣,走進世上最大的時尚與設計珍藏處,一天是看不完的。人家經營了百多年,來自五湖四海、上下三千載的文物,等在一百四十五個展覽廳裏。一個雕花門框、一個瓷甕,細細欣賞,原來都是心醇的故事。
藝術建在學術上
在此,碰得上薇安魏斯伍德(Vivienn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14, 2016 at 8:30pm — No Comments
幾年前,有機會和某建築商同桌進餐。聊到學習,他忽然提高聲調說:“知識經濟的大時代已經到來,大家都應該響應終身學習!”
我過去大半生都在學習;自己學,陪人學。感受到他的熱忱,便請教他的公司辦過些什麼課程。他的回答很新鮮:“領袖跟我們說,學習是無所不在的;不是上大學、坐在課室裏才叫學習。”
組織好所需的學習
“那,你本身的員工都學了些什麼?”“領袖跟我們說,生活上需要知道的東西都應該學。”
“你們公司需要知道那些事情?”“多啦,氣功、太極、品茶、烹飪、交際舞、保齡球、黃梅調…….。”…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11, 2016 at 8:00am — No Comments
中學時主持壁報,沒人投稿便自己動筆,隨意署個筆名貼上去。老師有時提到“這篇不壞”,我便潤飾了投去報刊,居然認識了幾位編輯和文友。
到吉隆坡念書,沒事就往報館、出版社轉,找人談詩、談文學。一畢業,朋友說出版社缺編輯,你有興趣我和老總提提。想想“文藝青年”加入“文化機構”,算是一條活路,二話沒說就接受了。
尋找葉亞來
老板剛好接管了一家日報,把出版社的整個采訪部遣往壓陣。公司原有的幾份刊物要內容,找些自由寫手操刀便是。沒工夫訪談,剪些港臺圖文,翻譯日、英文報刊就有著落。…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7, 2016 at 3:00pm — No Comments
張叔常說自己是苦命地主。家裏給他留了塊地,他帶著幾位外勞,種了很多年蔬菜,卻沒賺到幾個錢。有一天,他看著自己一籮籮的收成搬上貨車,忽然想到,這些心血為何要讓大盤商送去批發菜市,賣給店家或菜販,兜兜轉轉最後才到消費者的菜籃?
他閱讀報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種事情叫“創新”,便打了個電話向老趙請教,農夫是否也能玩創新。老趙說:“我來給你拍照、錄影,上互聯網發消息,邀請那些開車經過你菜園的人,拐進來光顧你。可是,他們有何理由要到你的菜園來呢?”
老趙沈吟了一下說,這計劃就叫“我種菜,你收成”;賣的是“農家樂”。你的菜園不是有個大池塘嗎,順道讓大家釣釣魚蝦吧。不過,我得提醒你,你施肥打農藥,可不得違反規定,要保證你的顧客拔菜開心,吃菜安心!”…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y 4, 2016 at 4:00pm — No Comments
談到創新,許多人都倒吸一口氣:“什麽是……創新?”那表情,很像1990年代中,大家聽見資訊工藝那樣。
有些危機神經特別發達之輩,劈頭就是:“創新,或死亡。”為了加強口氣,還補上一句英語,innovation, or die。神氣得像足1990年代中,那些名片上首開風氣,印上電子郵箱以及商號網址的人士。
過了十多年,大家還是好好的,不僅都有電郵和網頁,還有了自己的部落格。連日理萬機的政治人物,都在玩面子書,你鏈接我我鏈接你,捆綁成一團團,眼球離不開I Phone。
有些事物明明是好的,讓人嚷嚷多了,倒令人望之生畏。好像老爸老媽天天喊小孩讀書讀書,顏如玉就越離越遠;電玩、電視越離越近。…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29, 2016 at 3:00pm — No Comments
二月初,我參與《一個大馬經濟大會》,看見部分主講人和來賓,一談到《創新經濟模式》,似乎都是關雲長馬上讀春秋,走著瞧的表情。
那種心境,我理解。數月前,因為主持一個創意領域的工委會,草擬呈給有關當局的備忘錄,我接觸了好些專業背景很強的朋友。他們對於官方修辭,都只是聳聳肩、笑笑。
為什麽如是反應,不說你也明白;畢竟,口頭上再響亮的名堂,印刷上再漂亮的大藍圖,要是少了堅決的信念與行動,並不能帶給這國家任何實惠的轉變。
創新總以失敗收場?…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28, 2016 at 12:41pm — No Comments
新疆一高等院校蒞臨馬來西亞學習,邀我主講《文化創意經營》。我“在那遙遠的地方”遊走過一陣子,這回和千里迢迢而來的領導、老師們一道上課,不僅倍感親切,針對鄉土經濟議題的交流,更是體會良多。
大家所關注的其中一道課題,是中國的許多文化企業都知道故事的重要,也努力在打造並推廣本身的故事,為何就是弄不出業績來?
根據我這些年在大陸的觀察結果,可能的解答有三――…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26, 2016 at 7:30pm — 4 Comments
許多人初訪倫敦,特地到國王十字車站(下圖 1)看看,然後心滿意足的說,“這就是哈利波特和他的同學們,乘坐火車上霍格華茲魔法學校的地方!”
靜下心來聽鐵軌的轟隆微震,月臺的人潮步伐,我想得更多的,是喬安羅琳怎樣創造了哈利波特。…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24, 2016 at 6:00pm — No Comments
二十年前初訪北京紫禁城,我的興趣竟是宮殿裏的那些門檻。準確的說,是鋸了一道一道缺口的門檻。那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十來歲時,為了騎腳踏車而鋸開的地方。
清朝滅亡時,溥儀只是一個六歲大的孩子。民國成立後,他還在紫禁城裏住了十三年。一個三歲就做皇帝的人,在宮中無所事事的一年年長大,多悶,總得找點樂。
他弄來一部腳踏車,卻發現故宮並非曠野或公園,踏沒幾步便碰墻或撞上門檻。解決辦法?在門檻上開個缺口,呼的一聲就溜過去,嘩的一聲轉回來。
地方故事感性連結…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22, 2016 at 9:30am — 1 Comment
春節了,當官的又應景報喜,說今年來了多少中國遊客。話只說了一半,沒透露的是,很多大陸客其實是到新加坡去玩,“順道”越過長堤,趕個二百里路到馬六甲轉轉,再趕一百裏來吉隆坡看看。
除了在雙子塔外拍照的十分鐘,吉隆坡還有什麽好看的?過年前,有位頭一回蒞馬辦事的中國朋友,在吉隆坡兜了幾天,居然石破天驚說了一句:“阿羅街是蘇丹街的擴大版,沸沸騰騰都是街邊小吃;武吉敏登則是縮小版的茨廠街,這兒那兒都是仿冒品。”
吉隆坡有行人街嗎?…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17, 2016 at 6:30pm — No Comments
2010年2月初,商聯會舉辦《一個大馬經濟大會》,讓官方與企業代表能面對面探討,怎樣借助創新經濟模式,建立高收入的大馬。有何成果,大家且拭目以待。有一點倒叫人充滿想像:到了2020年,我們的國民年均收入,將翻一倍達到一萬五千美元。
兩天的論壇,許多演講嘉賓都善意的提醒我們,這錢可不好賺,需要“創造力”。麻煩的是,創造力不是走進超市就能買到的東西;它是“人才”特有的資產。
有人憂心忡忡的說,馬來西亞要在十年內跳出中等收入的泥沼,加入先進國,那來這麼多的創意人才?就算即日起廢寢忘食去栽培,恐怕也來不及了,還是到國外去招募吧。據聞,在國外工作的大馬人才幾近八十萬;論國際人才流動,馬來西亞嚴重鬧“出超”。這麽一個國度要引進外國人才,我們本身的創造力首先受到考驗。…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14,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倫敦,是我在歐洲走動的“根據地”。理由很簡單,手持馬來西亞護照,到英國無需簽證。在倫敦機場海關取得入境蓋章,便能在歐盟二十幾個國家自由進出。
把倫敦當跳板,當然對不起這宜動宜靜的大都會。所以,每一回落腳總會待上幾天,尤其要到泰晤士河兩岸轉轉。
泰晤士河上的感悟
我得承認,是倫敦教懂了我何謂“空間創意”;那一瞬間的領悟,發生於泰晤士河上的千禧橋。橋的一端是河的北畔,聖保羅大教堂所在的倫敦市中心,對面的南岸,卻原來是荒涼破落的工廠區。可是,在英國政府的積極改造下,曾是舊倫敦叱咤一時的制造業重地絕地逢春;在千禧年到來時,以“酷斃”的風采,成為泰晤士河畔的文化走廊。…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13, 2016 at 8:30pm — No Comments
出席一項推展典禮。與會者不少於五千人,我只注意到禮堂兩側的數百位青年男女,因為不管領袖在講臺上說什麽,他們都很努力的在鼓掌、搖旗子。乖乖,是來自國民服務營和某大學的“鐘點粉絲”,負責制造回聲特效!
顯然的,舉辦當局費了不少心機。在儀式開始前,香薰隨乾冰的煙霧彌漫整個會場。燈光昏暗得像是在那家酒廊,或吉普賽算命師的營帳。聽說具有神秘能量的電子音樂,隱藏著“積極信息”,唯有我們的潛意識才聽得見。
盡管如此,絕大部分的來賓似乎並沒有被催眠。
演講沒勁就不提了。算是當晚最高潮的3D短片,旁述員的語調亢奮得一如那配樂與音效,結束時還大玩爆竹聲、雷射激光,以及天女散花般的七彩紙屑,一樣沒換來多少掌聲。除了“鐘點粉絲”訓練有素的動作。…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9, 2016 at 12:00am — 1 Comment
源自烏魯鵝嘜森林的巴生河,全長120公里。三個水庫加上十三條支流,算一算,整個流域占地1288平方公里。
從表面上看,河岸兩頭的大片土地,肯定吸引了房地產開發商的眼球;看得更深入些,巴生河真正與眾不同、無法替代的資源,其實是其沿岸古城的人文歷史。
百年近代史波瀾壯闊…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pril 3, 2016 at 9:00pm — No Comments
新年前夕,一家子住進吉隆坡聯邦酒店,體驗新舊遞轉的倒數氣氛。我們吃過晚飯去逛星光走廊,看見數以萬計的男女老少,擠在金河與柏維年兩個廣場的舞臺前。以及,這兩個舞臺之間相隔大約兩百公尺的街道上。
大家或看藝人表演,或隨著唱碟騎士的熱鬧音樂跳街舞,一面等待那奇妙的時刻。就那麽一秒鐘,舊年離去,新歲即位。許多人像是贏得鉅獎似的發了瘋,百無禁忌的嘶喊、吹笛,向往來的人噴雪花。
百貨大樓都打佯了。剩下便利商店在門口,擺了一個猶如住家蓄水箱那麽大的容器。長長的人龍排隊往冰塊下找飲料,邊付錢邊喝著。發燒得厲害啊。
同個地區 兩種遭遇…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28, 2016 at 9:30pm — No Comments
某房地產代理商對我說,許多馬來西亞人努力一輩子,只能從舊貧民窟,遷到新貧民窟。他說的,不是赤貧家庭在木屋區之間移動;而是一般城市人換樓房。
他發牢騷有他的理由:“你看,多少人一個住宅區一個住宅區的搬,他周遭的治安、交通、垃圾、醫療和孩子的學校,還不都是一樣糟?連街邊攤美食都落在外勞手裏,味道變了,衛生情況更是令人擔心。
“大家當然也不是麻木的。很多人托我找房子、找店鋪,總希望生活素質變得好一些。可是,我不敢對他們坦白說,當我們社會的整體素質大不如前,往那兒搬都一樣……。”…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23,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上周,在巴生中華總商會,主持肉骨茶業者的交流會。很自然的,人心所在的兩個議題浮現了出來:
一,巴生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市中心為何不斷在頹萎?
二,巴生歷史古跡、文化資源豐富,鄉土美食肉骨茶更是大大有名,為何偏偏無法進化成一個像樣的旅遊勝地?
一位業者極度惋惜的說,在剛剛結束的這個學校假期,他的店鋪先後來了一百多部巴士的外地旅客,吃過肉骨茶,覺得巴生沒什麼看頭,便北上適耕莊去看稻田,或南下丹絨士拔去看海。準備吃一頓海鮮再回家。
(「巴生肉骨茶」歷史照片16.3.2024更新:…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March 18, 2016 at 10:30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