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以為這輩子也見不著你了。
居然,在晚宴中相遇。那不是碰巧碰上,我知道你會在其中。
在你清秀的妻子旁邊的是你。
一列男賓,我的故友,都有一列妻子拱衛著。這樣的場面怎沒見過呢?那只是一群少年朋友的久別團圓,看到各人便無限欣慰了,小妻子們的聯合防禦陣線,也不曉得是保護她們自己,還是防衛我。
其實,我並不想騷擾任何人,只想重拾少年友輩的溫馨。…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3pm — No Comments
為什麽你要把我送回他身邊呢?
那個暑假,我們幾個女孩子到了你的城市,念暑期班,他囑咐你來看看我,所以你便來看看我。然後,你常常來看我,然後,我們天天在一起。
在我們那些年紀,三個月已經是半生,暑假之後,幾乎遙遠得像下半生了,所以我們都沒有去想下半生。
雖然,我像個忠誠的小妻子那般,每星期都給他寫信,他又從來不會盤問我什麽,更加不會思疑到他所親愛的你了。…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3pm — No Comments
一家人朝夕相對,吵嘴是免不了的,有些人特別喜歡撩交,對這種人,最好是由得他吵個夠,左耳入右耳出。
也許你會說:
“由得他罵?不甘心。”
我卻認為由得他罵,一於沒反應才是高招。
因為對這種人而言,跟人吵嘴是最佳娛樂,若他不覺得那是最佳娛樂,就不會常常撩人吵嘴了,你不睬他,他才不甘心,自己氣個半死呢。
我才不會那麽笨去答他的嘴,讓他選中我做消遣對象,要找人消遣,請另找墮入陷阱者,我沒有那些時間。…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2pm — No Comments
一男一女未必要一生一世相處,也可以有不渝的感情。
但是這種不渝的感情,很少雙方同時都有,有的,都是癡的那個而已。
反正,少年時的愛侶,如今都各有家庭了,即使兩家人仍有來往,還不是如一般的兩家人來往那樣,誰可以說什麽勾起往事的話?誰想令別人的家庭起什麽漣漪?
這樣,倒是相見不如不見了。
我不相信世上有絕對美滿的婚姻,只不過是出來見人的時候,大家都似乎相當幸福而已。
世上沒有女人嫁到過她夢想中的白馬王子。…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1pm — No Comments
朋友跟太太吵嘴,女人正在一哭二鬧階段,還未到三上吊。
但是二鬧也夠瞧的了。
先是將丈夫的東西全都從露臺擲到街上。丈夫是嬉戲派,由得她擲,作處變不驚狀。太太想,豈有此理,扮鎮定(女人最氣就是自己大鬧之時丈夫若無其事),於是一個鐵掌擒拿手,探進他口袋里掏了他的身份證出來,一把丟下街中。
丈夫想想,這個劃不來,身份證丟掉了雖可補領,但是要去警方報失,又要去人民入境事務處填表格,麻煩之極,只好摸黑跑下街中找身份證。…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1:57pm — No Comments
若干年前,一個法國手表客戶跟《明報周刊》合作,舉辦“情書比賽”,投稿非常踴躍,其中不乏情文並茂的佳作。
表現情感,永不過時,除非個個都變成機械人。
我不認為情書過時,人不能為了扮時髦而放棄任何表達愛意的工具。假如女朋友不欣賞你開槍,打西洋劍給她看吧。假如女朋友不喜歡電腦,便刻個圖章給她玩玩吧。追求之事,務求打動對方的心,中西古今,十八般武藝出齊也無妨。
現今打電話、坐飛機、傳真畫公仔都方便,人自然懶得提筆寫信了,不過有必要時,情書還是要寫上一寫的。說出來肉麻的話,寫出來有時會細致點。…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1:57pm — No Comments
女人對愛情很難滿足,再幸福的女人也不會覺得滿足。
最好的是讓她走過一條坎坷路,才嫁著個好郎君。
讓她愛上個根本配不上她的憤怒青年,讓她在家長反對,親朋壓力之下,死命地去跟他擁在一塊,讓她以為偉大過。
讓她愛上個浪子,不羈的風,不可靠的男人,讓她浪漫過,也讓她傷心過。
讓她愛上個公子,高攀不起過,被人始亂終棄過,自尊心被踩了一下,虛榮心收回一點。…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1:56pm — No Comments
另一個可能是,文學作品的多義和曖昧反而有助於“為匪宣傳”,反共文學發生的效果應該符合預期,沒有偏差。口號是最不容易誤解的東西,所以有些反共文學不惜流為口號化。這就是為什麽臺灣對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匈牙利小說家凱斯特勒的《正午的黑暗》(也有人譯作《獄中記》)、張愛玲的《秧歌》都不喜歡,無奈那是美國新聞處推廣的冷戰文宣,黨部無可奈何。
臺灣域內的作家冷暖自知。姜貴告訴我,他在臺灣的坎坷,大半因為他寫了《旋風》。陳紀瀅的《賈云兒前傳》,王藍的《藍與黑》,也都有憂讒畏譏的經驗。司馬桑敦的《野馬傳》在香港發表出版,黨部鞭長莫及。一九六七年,臺灣已是百家爭鳴,《野馬傳》修正了,臺灣出版,還是遭到查禁。即使到了七十年代,《中國時報》發表陳若曦的《尹縣長》,仍然引起一片驚惶。…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November 6, 2019 at 1:43pm — No Comments
“阿魯拜多”對於大部分日本學生來說或許只是“生財之道”而已,可對於相當一部分中國留學生來說,簡直就是“謀生之路”了。雖說大多數留學生是憑借親屬的關係來到日本的,但在這個物價高昂,絕對金錢化的社會里,從衣食住行到一年一度的考學,上學以及購買書本等等一切費用完全由他人負擔,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再說,堂堂一個二三十歲的大人還要靠別人來養活,無論從情理上還是從自尊心上似乎說不過去。更何況,有很多在名義上可依靠的經濟保證人(親屬或友人)實際上並不具備再負擔他人生活,上學的經濟條件呢。面臨這樣的現實,中國留學生們於是便自覺不自覺地走上了做“阿魯拜多”自我謀生的道路。我,便是其中的一個。
記得來日本之前,父親曾對我說過:“不要想像那個地方遍地都是黃金,你只要拿個簸箕去撮就行了!”…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Style on November 6, 2019 at 1:42pm — No Comments
稍稍熟習北方情形的人,當然知道這三個字──青紗帳,帳字上加青紗二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幽幽地,沈沈地,如煙如霧的趣味。其中大約是小簟輕衾吧?有個詩人在帳中低吟著“手倦拋書午夢涼”的句子;或者更宜於有個雪膚花貌的“玉人”,從淡淡地燈光下透露出橫陳的豐腴的肉體美來,可是煞風景得很!現在在北方一提起青紗帳這個暗喻格的字眼,汗喘,氣力,光著身子的農夫,橫飛的子彈,槍,殺,劫擄,火光,這一大串的人物與光景,便即刻聯想得出來。
北方有的是遍野的高粱,亦即所謂秫秫,每到夏季,正是它們茂生的時季。身個兒高,葉子長大,不到曬米的日子,早已在其中可以藏住人,不比麥子豆類隱蔽不住東西。這些年來,北方,凡是有鄉村的地方,這個嚴重的青紗帳季,便是一年中頂難過而要戒嚴的時候。…
Continue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November 5, 2019 at 10:51pm — No Comments
(十)其他各種资料
上面所述,一共是九種,關於研究鄭和下西洋和明朝經營南洋一帶的資料,主要的大概都盡於此。其他散見各书的材料也還不少,如:徐學聚《國朝典匯》(卷一六六朝鮮、卷一六七琉球、卷一六八安南附東南諸夷、卷一六九日本、卷一七五西番附諸西戎、卷二百市舶),章璜《圖書編》(卷五十至五十二四夷),沈德符《萬歷野获編》(卷三十外國補遗、卷四外國)諸書,都有關於明代亞洲南部及西南一帶的長篇紀事,可供參考。此外,何乔遠《名山藏》卷末的《王享記》五卷,尤其是重要的材料。《王享記》中所述四夷諸国,國名之多,便是鄭曉的《皇明四夷考》、嚴從簡的《殊域周咨录》視之也有遜色,其中如陳誠的《使西域記》全部采人。由此一端,也可见《王享記》所收的原料之豐富了。…
ContinueAdded by 瑪琳娜 on November 5, 2019 at 10:50pm — No Comments
到底什麽是小品文,有多種說法。這個詞可能最早現於南北朝,指佛經縮寫本。《世說新語》劉孝標的注釋提到:“釋氏《辨空經》,有詳者焉,有略者焉,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我望文生義,用我自己的定義。小品文第一要小,篇幅小,少則一二十字,多不能過幾千字。小品文第二要有品,有性有情,妙然天成,“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小品文第三要是文,不是詩不是詞不是曲,不談韻腳,沒有定式,天真爛漫,無法無天。 …
ContinueAdded by Pabango on November 5, 2019 at 9:14pm — No Comments
那個周末晚上,校園籠罩著淡淡的藍色。我按約去那個男人的房間,那里已有五位學理工的男大學生。一個詩人,有如此的崇拜者,應該有點滿足。但他不,總抱怨生不逢時。當一房間人聊得正起勁時,他說,到樓下餐館坐坐。
有人問:餐館?
他說,是的,去吃點東西喝喝酒。
我表示不去,我和其中一位男生說高興了,正要去研究生院的銀座,那里有一個詩人聚會。我問他去不去?他說,你去吧,今天我沒有空。…
Continue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November 5, 2019 at 7:39pm — No Comments
人性的單純來自自然。有兩種人性的單純,分別與兩種自然相對應。第一種是原始的單純,與原始的物質性的自然相對應。兒童的生命剛從原始的自然中分離出來,未開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們的人性都具有這種原始的單純。第二種是超越的單純,與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對應。一切精神上的偉人,包括偉大的聖徒、哲人、詩人,皆通過信仰、沈思或體驗而與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種溝通,他們的人性都具有這種超越的單純。
在兩種自然之間,在人性的兩種單純之間,隔著社會和社會關系。社會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脫離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會阻止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數人往往在失去了原始的單純之後,卻不能獲得超越的單純。…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5, 2019 at 4:09pm — No Comments
泰戈爾有一段言簡意賅的文字,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康德哲學的詩意表達——
“我們在黑暗中摸索,絆倒在物體上,我們抓牢這些物體,相信它們便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東西。光明來臨時,我們放松了我們所占有的東西,發覺它們不過是與我們相關的萬物之中的一部分而已。”
這里的黑暗,是指塵世,現象界,封閉在現象界里的經驗自我;光明,是指上帝,本體界,與本體界相溝通的精神自我。在現象界中,我們是盲目的,受偶然的和有限的遭遇所支配,並且把這些遭遇看成了一切。如果站到上帝的位置上,一覽無遺地看見了世界整體,我們就能看清一切人間遭遇的偶然性和有限性,產生一種超脫的心情。
非常正確。不過,我有兩點保留或補充。…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5, 2019 at 4:07pm — No Comments
“我躺在那兒,周圍都是老年人,”她說,“我同她們熟悉後,知道了她們出了什麼事。”她注意到她們的治療和她很不一樣。“一整天都有醫生和治療師來看我、治療我,而他們只是在出門的時候,對我鄰床的那位老人揮揮手,說一句:‘好好努力!’”
他們傳遞的信息是:這位年輕女士的生命還有各種可能性,而她們的沒有。
“正是這次經歷使我堅定了研究衰老的決心。”卡斯滕森說。但是當時她並不知道會這樣。“在我生命的那個時刻,我並未踏上日後成為斯坦福教授的路途。”然而,她的父親覺得她躺在醫院太無聊,遂借此機會給她在當地的一所大學注冊了一門課程。他會去聽所有的課,並錄下所有的授課內容, 再把磁帶帶給她。她是在醫院,在骨科的女病房里,學習了她的第一門大學課程。…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November 5, 2019 at 3:31pm — No Comments
近幾十年來,在整理這類論說方面,沒人比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勞拉·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更具有創造性或者更有分量了。在她影響最大的一項研究中,她和她的團隊追蹤了近200個人數年間的情感經歷。研究對象的背景和年齡範圍很廣(加入研究的時候,他們的年齡範圍從18歲到94歲)。研究一開始,研究人員會給研究對象一個呼機,一周之內,這些研究對象必須每天24小時隨身帶著。在那一周,他們會被隨機呼叫35次,要求他們從一張列表中選擇出在那一個特定的時刻他們體驗到的情緒。這項調查每隔5年會重復一次。…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November 5, 2019 at 3:29pm — No Comments
某個拒絕清理房間、抽煙、吃糖,從而導致糖尿病危機,需要去醫院的人是一個無人照顧的人或者自由派的典型嗎?這中間並沒有清楚的界限,威爾遜也並不提供一刀切的答案。她要求自己和員工負責探尋保證住戶安全的方法。同時,她的哲學是提供一個地方,使得住戶保持與那些住在家里的人有類似的自由和自主——包括有權利拒絕出於安全的考慮或者機構的方便而強加的約束。
政府密切監視著他們的實驗。當集團在波特蘭建起第二個場所(這一個有142個單元房,接納依靠政府資助的貧困老人)的時候,州政府要求威爾遜和她丈夫追蹤其住戶的健康、認知能力、身體功能以及生活滿意度的變化。1998年,他們公布了研究結果。結果顯示,住戶事實上並沒有以健康換取自由,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提高了,同時,健康程度也得到保持。實際上,他們的身體功能和認知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重度抑郁症發生的概率下降了,依靠政府支持的人的開銷比療養院降低了20%。這個項目大獲全勝。…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November 5, 2019 at 3:28pm — No Comments
威爾遜和她的丈夫坐在家里的餐桌邊勾畫新型的老年之家,也是有她媽媽渴望的那些特征的地方。然後,他們決定找人修建這種房子,試一下是否可行。他們找到了退休社區和建築商,但沒人感興趣,他們的想法似乎不切實際、近乎荒誕。於是,夫婦二人決定自己興建。
他們兩人都是學者,從來沒有做過這種事,但是他們一步一步地學習。他們和一位建築師一起制訂了詳細的規劃。為獲得貸款,他們跑了一家又一家銀行。貸款失敗後,他們找到了一位私人投資者。他支持他們,但是要求他們放棄大部分的所有權,並為失敗承擔個人責任。他們剛簽署了協議,又迎來一個挑戰:俄勒岡州不同意給他們頒發老年住宅許可證,因為他們接受殘疾人入住。威爾遜花了幾天的時間,在一個又一個政府辦公室軟磨硬泡,終於獲得了豁免權。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她和她丈夫排除了所有的障礙。1983年,名叫帕克之地(Park Place)的專為老年人設計的新型“輔助生活中心”…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November 5, 2019 at 3:27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