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va ajatus's Blog (379)

陳明發博士文創經營慕課札記·抗拒自動化

服務業已慢慢自動化,譬如,在還保險費、房屋貸款、銀行存款等等日常事物上,我們多數時候所面對的是出納機,是機械。人與人的接觸,就算在服務業上,也已經變得稀薄。還記得人面對電話留聲機的笑話嗎――“英語請按一,話語請按二,其他語言請按三;按了三,馬來話請按一,福建話請按二………。因此,人與人之間的體驗,變得更迫切。

品質控制:我們做得怎樣?品質服務:你需要甚麼?體驗品質:你記得甚麼,期待甚麼?懷念甚麼?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December 4, 2016 at 3:36pm — No Comments

愛墾體驗帶動慕課札記·導覽體驗

(林曼麗《讓土壤肥沃,待百花齊放》,見《創意島嶼狂想曲》,臺北遠流出版社,2005,88至89頁)怎樣利用數位化、科技化這工具是創意的事情,如何發揮這個創意才是關鍵!好比故宮中華文物典藏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資產,可用數位學習和學校社區網絡結合,普及教育,激起民眾的興趣,它提供了便捷。典藏數位化後,人們還是會上美術館。我在出國參觀前,提前進入狀況。再說現場的情景、氣氛、氛圍和人真正見到藝術品的那種感動的力量,是永遠無法由作為手段、工具的科技所取代的。…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November 15, 2016 at 10:45pm — No Comments

愛墾體驗帶動慕課札記·導覽體驗

喬治凱利(George Kelly)探詢心理輔導案主反應所采用的訪談技巧,如對比(contrast)、含義((implication)、相關性((relevance)、重要性(importance)及體驗(experiencing),替自己與環境創造意義。(個人建構理論創始人凱利:2001,Fay Fransella, 廖世德譯,臺北生命潛能出版,262頁)



“我的問題之一是,我們在語言中總是使用‘指示態’(indicative mode)敘述事情。指示態有各種必動詞,所以我們才會說‘這是生活的事實’……這樣一來,狀況本身就成了客體,而不是解釋的目標。他(按:凱利)說,如果我們講話能夠改用‘邀請態’(invitaional…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November 8, 2016 at 5:05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院士文創經營培訓課程札記·陳明發:知識脈絡

真的,連在夢裏我都看見榮格、馬斯羅、羅洛梅、沈從文、海德格爾向莊子請教了“慢活”與“頓悟”,又在勒溫的帶領下,開始實習“小團體動力學”……。潛睡的意識一大片一大片醒轉,讓我在短短的整三年的時間裏,寫了近三十本日記,大量探討夢的文字,在《陪夢散步》的欄目下,在報上發表了五十余篇。我相信探討,虛線連成有意義的圖象。



我的研究計劃是《組織創造力的決定因素》。身為大馬管理學院院士,我這二十余年來最大的收獲,是定期讀到《大馬管理評論》。想了解本地的管理學研究,要算這份學報最權威。重翻這些年在此刊物所讀過的論文,我興奮地發現到,本地居然沒人做過有關《組織創造力》的實證研究。注意到沒人注意的領域;我就可能發現到沒人發現過的東西。這想法,正好測驗我到底有沒有創造力。




一邊鉆讀思索,一邊調研寫報告,期間得到英國的Lee Zhuang;還有Michael West和Neil…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30, 2016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愛墾體驗帶動慕課札記·導覽體驗

對知識與人的愛:《里爾克散文隨筆》198-203頁,《給卡卜斯的第七封信》談到,愛與寂寞“是一種崇高的動力,去成熟,在自身內有所完成,去完成一個世界,是為了另一個人完成一個自己的世界,這對於他是一個巨大的、不讓步的要求,把他選擇出來,向廣遠召喚。”這對導覽人應有一種啟示,要建立自身體系的愛,要熬得住寂寞,然後回到人群中去分享體驗,就有深度的歡樂。



導覽員的溝通與帶領能力,給觀眾帶來新體驗、灼見。他們必備能力包括創造環境、說故事、表演、做試驗,邀請觀眾參與如“手觸展示品”(如被允許)等特殊活動,隨機應變的彈性、幽默感,以及應付各種人。…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28, 2016 at 5:17pm — No Comments

愛墾體驗帶動慕課札記·導覽體驗

導覽員(Interpretor)的育成,有助於吸引博物館、歷史古跡、動物園、植物園、森林公園和國家公園的觀眾。要將觀眾帶進一個他們的感官過去從未穿透的地方”(愛樂森&麥考依,Alison Grinder and E. Sue McCoy, 2006,如何培養優秀的導覽員,TheGoodGuide,臺北五觀藝術管理,4頁);讓博物館變成“一座上演戲碼的舞臺,它給予觀眾行動、思考與時間的自由,以便他們用自己熟悉的詞匯,來詮釋其意涵。”(6頁)故此,博物館可用的方法有“教育服務、包括導覽、展示說明及標示、書面文件、視聽節目、互動式展覽以及各種教育課程等“(8頁)。最具潛能的是“導覽”,除了促進學習,更深層的理解文物,它也能發現新的探索途徑,並給社會帶來新的洞察力。…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34am — No Comments

愛墾文創經營慕課札記·多元化經營及品牌建立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25, 2016 at 9:25pm — No Comments

愛墾體驗帶動慕課札記·類比技能:偽學習

類比技能:偽學習



……美育、德育、體育、群育、備受忽視,因為它們不是可以量化的“數碼化價值”(Digital Values),而是屬於感情和價值的“模擬價值”(Analog Values)――數碼系統處理不了的人文價值和直觀靈感。整個香港的教育制度,就是一個塞滿“數碼價值”的“偽競爭的制度”,它不能培養和衡量各類型的的人才,但由於它可以客觀地量化成績,加以分級比較,是“公平的競爭”(Fair competition),所以大家接受它作為一個人才遴選制度。”“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功課,考不完的試。”(111-112頁,陳雲:五星級香港:香港花千樹出版:2005)






類比技能:美學經濟…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25, 2016 at 9:16pm — No Comments

愛墾體驗帶動慕課札記·流暢感與創造力

流暢感與創造力的關系,就是最佳狀態與創造力的關系――流暢體驗具有九大元素,使到一件事、一項活動變得很令人感到享受:(一)每一步都有明確的目標;(二)對於個人行動具有立即的回饋;(三)在技能與挑戰之間有所平衡;(四)行動與意識和諧交融;(五)意識不受幹擾;(六)對於失敗無所顧慮;(七)自我關註消失;(八)時間感變化了;(九)活動本身變得“自賞”(autotelic)。…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25, 2016 at 9:1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馬斯羅:高峰體驗(二)

迎向自我實現的行為之(一):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無我地體驗生活,全神貫注,忘懷一切。它意味著不帶有青春期自我意識的那種體驗。在這一體驗的時刻,個人完完全全成為一個人。這就是自我實現的時刻。這就是自我在實現自身時的那一剎那。作為個人,我們都偶爾體驗過這樣的時刻。作為咨詢家,我們能幫助求診者較經常地得到這樣的體驗。我們能鼓勵全身心地專註於某一件事而完全忘記他們的偽裝。從局外,我們能看出這是一種非常美妙的時刻。在那些正在試圖變成非常頑固、世故和老練的年輕人身上,我們能看見某些童年天真的恢復,當他們完全獻身於某一時刻並充分體驗著這一時刻時,他們的臉上能再現出純潔無邪而又甜蜜的表情。代表這種體驗的關鍵詞是“無我”(selflessly),而我們的青年人的毛病正出在太少無我而太多自我意識和自我覺知。(259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21, 2016 at 10:11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馬斯羅:高峰體驗(一)

自我實現者的特征之(七)鑒賞的不斷更新:自我實現的人不斷使某些經驗增殖,不管它們怎樣經常重復,但總是具有新鮮的愉快感、敬畏感與驚異感。關於每一天的優美或寧靜的展望推動著工作。例如可以看到五年以後工作上的愉快,還像第一天工作時的愉快一樣多。自我實現的人有增殖這些經驗的能力――日落或交響樂,最喜愛的飲食或配偶的笑容,仿佛它們總是新的。某些人對自然起反應,另一些人對兒童起反應,還有些人對音樂起反應,經過一生的體驗,他們也沒膩煩。…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18, 2016 at 7:46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敘事治療的力量

類比:使從開始有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家為了辯護自己的誌業,建立其合理性及確立正當性,便以實證的物理科學為地圖,根據這一份地圖對社會體系事件進行詮釋。然而實證論――“人能夠直接認識世界”的觀念卻受到挑戰,社會科學家也開始了解別的科學家用的是類比(Analogy),而他們挪用的類比法,事實上已經被物理科學家所使用,這些物理科學家也是從別的地方挪用的。(5頁)

社會科學家之所以對文本類比產生興趣,是因為他們觀察到,發生在時間當中的一次行為雖然在我們註意到時已經不存在,但我們賦予它的意義始終存在著。這意義的賦予吸引了社會科學家的註意,因為試圖了解,所以他們訴諸文本類比。這種人與意義之間的互動就像是讀者與特效文章間的互動。另外文本類比還使我們可以用文本的讀與寫來看生活與關系的演化,因為每閱讀一次文本,都是新的一次詮釋,因此都是不同的寫作。…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15, 2016 at 10:45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馬斯羅: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

……創造性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的繼承特質。看來,這種創造性與心理健康是相關協變的(Co-Vary)……。(243-244頁)

而且,不久我就發現,第一,我已經像大多數人一樣,根據成果考慮到創造性了,第二,我已經我不知不覺地把創造性只局限在人類努力的某些傳統領域上,我無意識地假定:任何畫家、任何詩人、任何作曲家,都過著創造性的生活。理論家、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作家可能也幼創造性。而其他人則沒有創造性。我已經我不知不覺地假定,創造性是某些專業人員獨家的特權。…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14, 2016 at 12:15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談文化符號 Cultural Icon

Icon的意思是:圖標、圖符、偶像、圖像、符號、象征、聖像、崇拜對象、圖示、插圖。符號或偶像品牌能應政治或文化沖突而起。文化政治沖突是這樣產生的:每個國家都有她建國的指導哲學、理想。這些哲學原則不是自然存在像陽光、空氣、水那樣的東西,而是國民共同建構學習的結果。所以,一個人誕生於一個國家,未必就自然而然接受、信仰並生活出那思想意識。

國家理想是一個主流體制。然而建構或學習卻發生在個人身上。整個國家的教育或體系,可以動用所有的資源去發展國民的思想意識。不過,學習只可能發生在個人的腦子裏。而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碰上現實際遇,符合或違反國家所要推廣的東西。要推廣某些東西的,有時包括主流社會思潮。個人認知與主流想法出現差距時,緊張矛盾便出現。這種緊張、矛盾關系,在個體身上轉化成焦慮;焦慮背後是一種期望。…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7, 2016 at 4:12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不為工作而工作的紐西蘭

紐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 (Helen Clark,1950-)兼任紐西蘭內閣藝術、文化與遺產部長,把文化使命列進重要的施政目標。“我也希望紐西蘭人可以在工作與生命間,取得平衡。人民不會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為了生活而工作。我們可以享受優美的環境、公園、海岸,並且有時間去看電影、聽音樂。我希望為紐西蘭建立一個均衡而富庶的生活形態。”(112頁)“我會兼任部長,是因為我想推廣紐西蘭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有自己的文化、遺產與國家精神。我相信透過藝術與文化,我們可以述說紐西蘭自己的故事,鼓勵我們的人才,並看到紐西蘭的故事可以透過音樂、電影、文學、舞蹈與戲劇而被傳到全世界。”…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0, 2016 at 10:07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體驗與自我

體驗經濟,體驗人生。偶在的人,存在哲學家說,無意義地被拋入其所在的特定歷史情景,開始了生活,開始了苦難,同時也開始了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的過程。所謂“自我”,只當自我從事“自我”塑造時才存在,才有意義。缺乏意義的自我,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說,至少可以透過“自殺”來昭顯自我的意義。這裏,“自殺”成為一種體驗,殘酷而頗具誘惑。(337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4, 2016 at 10:22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培訓札記の契謝米亥:最佳體驗

我們在前頭的系列談了許多有關“自我意識”和“他者意識”,現在談環境意識。我們的意識要是發生失序現象,成功將離我們很遙遠。甚麼是“意識失序”?當我們在進行一項工作時,掠過我們的意識的資訊、訊號,與我們的原意不符,使我們煩躁、傷神、分心。疼痛、憤怒、焦慮、妒嫉、不必要的戒防。心理能量受到干擾,人變得沒有效率、頹喪。



Chinese artistLuo Li Rong creates…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 2016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賴聲川的創意學

賴聲川在《創意學》第四章提到“靈感”來自於我們本身平時的各種感官的資訊吸收與儲藏,在不知覺的時候又提出、綜合出來。這符合有關“直觀”、“第六感”的一般動因。所以,體驗的儲藏和感官的訓練幾NLP對感官輸入的限制如扭曲、刪減要有認知。

NLP對感官的討論:如何用色彩、線條、聲音、活動和消費者連結?“我們”共有體驗的特質是甚麼?大師的見解是甚麼?學院的見解是甚麼?

城市設計、生活交流與沖撞:賴聲川的《創意學》58頁至71頁,理解“如夢之夢”怎樣讓許多不相關的事連接、合理成一出戲劇的創意過程。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ugust 21, 2016 at 10:16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創意勞動者”如何生存?

《五星級香港――文化狂熱與民俗心靈》(陳雲博士,香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13、114頁)提到,“與資本家一樣,工人也是依靠創意勞動(creativework)或者智慧型勞動(smartlabor)而生存。創意是回到“有/無”的競爭,因此不會被資本的多/寡和速度的快/慢所擊敗。面對終身自學,創意勞動者必須改變被動的心態,要以我為主,“持續學習”是為了重新發現自己先前被工作崗位磨蝕了的潛能,是為了“自新”(re-inventing oneself),而不再是為雇主盡忠,面對職位的合約化,創意工人也是一所有限公司,他/她只能當自己企業家的合約合作夥伴,是工作合約的遊獵者。…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ugust 15, 2016 at 2:28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感覺行銷

企業應該要提供的商品,是具有獨創性的。只求高精密度、高性能是不夠的,更要追求商品特有的獨創性,才能更受世界人士的喜愛。

例如手表產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日本的精工、星辰、卡西歐等手表廠商,經過石英化、電子化的革新技術,把手表王國的瑞士的根據地摧毀,以高精度短小輕薄、價錢便宜等優點,席卷全世界市場。可是,有時候人是非常有個性的,當全世界的人們已厭倦便宜又準確的的手表後,又開始追求設計及質感,不再只重機能。

於是,傳統的歐洲鐘表大公司又挽回大局,卷土重來再出發。瑞士的手表業聯合開發新種類的SWATCH手表,重開其生機,將手表由實用品及寶飾品的世界,帶入休閑流行的領域,緊緊扣住全世界青年人的心。由於各種類型的手表都是限量生產,所以造成一股物以稀為貴的風潮。…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August 7, 2016 at 9:25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