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憶明珠(1927~2002),山東萊陽人,作家。著有散文集《墨色花小集》、《荷上珠小集》、《落日樓頭獨語》等。
人生一世,熙熙攘攘,為的什麼?為的吃、為的穿?為的什麼輝煌的目標、偉大的抱負?就算是吧,就算是這樣,就算你擁有了你所企求的、向往的;就算你福壽並臻,名利雙收!然而,請小心,古人早說過:“福兮禍所倚”,“滿招損”,“名韁利鎖”!當你福壽並臻,名利雙收之際,也就招來了雙重的捆綁,戴上了雙重的鎖鏈!
不管你幹什麼,不管你選擇了怎樣的行業,怎樣的志向,當你回頭一看,在你所選擇的另一端,必搖動著一條緊緊地追逐著你不放的鎖鏈,如影隨形,決無例外。…
Continue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May 23, 2017 at 10:43pm — No Comments
于光遠(1915~),上海人,學者、作家、中科院院士。著有《古稀手記》、《碎思錄》、《窗外的石榴花》等。
之一:“吾思故吾在”別解
從1987年起,每個新年開始我都寫一封賀信給外地的親友,報告過去這一年自己是怎麼過的,新一年如何打算。頭一封信中我寫道:“有人問我:你一不鍛煉身體,二不註意飲食,為什麼身體那麼好?我的回答:一是靠偶然性:細菌或疑難病沒有來找我;二是靠馬克思主義,使我在任何時候對社會的進步充滿勝利的信念,情緒好。”…
Continue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May 23, 2017 at 10:42pm — No Comments
何為(1922~),浙江定海人,散文家、劇作家。著有散文集《青戈江》、《織錦集》、《臨窗集》、《何為散文集》、《北海道之旅》等。
近來常常想到時間。
時間很玄妙:無涯無際,無始無終,無窮無盡。綿綿歲月,悠悠歷史,皆由時間組成。時間涵蓋宇宙太空,主宰天地萬物。牛頓有時間絕對永恒之說,愛因斯坦則有相對論的時間觀念,都很能激發想像力,這是科學家思考的命題,姑且不論。…
Continue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May 23, 2017 at 10:42pm — No Comments
拙作《風聲》獲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7年度小說家獎。此文是獲獎感言。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此刻在想什麽,也不知道明天的天氣會如何,是晴到多雲,還是雨過天晴?這個世界是神秘的,很多事情我們不知道,很多事情我們知道後又被弄得不知道了。所以,我現在幹脆什麽都不想知道,只想一言以蔽之——這世界是神秘的。…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23, 2017 at 10:41pm — No Comments
C 的奇思
多少年來,C一直在思尋一種東西,這東西的特點是:沒有自己的誕生時日。人們告訴她,具有這般特征的東西人世間是沒有的,她漫長而痛苦的尋找也讓她領悟到了這點。空中、地上、地下、海底,生存著無數的生靈萬物,可要從中找尋出一樣她思念的東西——沒有誕生時日,卻令她感到是那麽困難。…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23, 2017 at 10:41pm — No Comments
我一直不相信我們的小說有什麽理由要求人們註目,那是歌星或者其他什麽星的事,不是我們小說家的。我堅持認為小說創作是一件純個人的事,就像我們的愛情一樣,是隱秘的,深刻的,是想象的,也是欲望的,當中包藏著我們生命珍貴的自我、瞬間,以及它們的改換變化和聯結活動。“我想說一說我此刻細膩的思緒”、“我想暫時離開一下現實”。我總是這樣或者那樣開始寫作每一篇小說,安靜和溫暖的燈光是我寫每一個字的客觀需要。你在大白天或在一片城市的潮汐聲中會親愛地去撫摸一個你用心珍愛的女人嗎?那時候被你撫摸的女人很可能只是你的玩物。因為玩物時刻都可能隨人而走,隨風而去,所以你要抓緊時間占有、占有、徹底占用──啊,多快活啊──就像一只狗在快活。…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23, 2017 at 10:41pm — No Comments
我最近迷上了色彩,把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譯林出版社2003年再版)帶回家,完全是因為它鮮艷的封面誘惑了我。這本書我早就有,而且對它滿懷敬意,因為我就是讀著這本書開始寫小說的。在很多作家把茨威格原有的文學影響擠到一邊時,我一直默默珍愛著他,把足夠的敬意留給他。有時候我也想,我這樣對他是不是過於感情用事了。但這次重讀,發現茨威格還是值得尊敬的,也許他的文學趣味有些老化,但他的文學能力絕對不容置疑。…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23, 2017 at 10:41pm — No Comments
篇末結語
“三分儒者七分農,歸老山林願已從。”“前身合是張平子,晚景何如陸放翁。”(《抒懷》)以東漢張衡和南宋陸遊自況的程堅甫,晚年耳聾缺牙,蹣跚龍鐘,卻以他僥幸留存下來的詩篇華章,讓人遙念痛惜那一個被遺忘、被沈埋的卑微身影,那一個被淡漠、被冷遇的寂寞詩魂,以及那一脈承繼中華詩道傳統的幽幽香火。劉荒田兄文中這一段話,讀之令人心折:“那年代,在家鄉這落葉雕零,並無多少奇才巨擘的小小詩壇,程堅甫是碩果僅存的一朵火焰,它虛弱而恒久地點燃,時代的疾風一次次刮來,它亮在熄滅的臨界點。”(劉荒田《江天俯仰獨扶犁——記詩人程堅甫》)感謝海外詩壇賢達陳中美老先生多年的辛苦搜求、增補、編註,在此“熄滅的臨界點”上,為我們當世人與後世人,搶救回來《程堅甫詩存》這一朵詩之火焰、詩之奇葩。未來的詩史,將會銘記陳中美先生的這一歷史功績!…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40pm — No Comments
程堅甫其人其詩
程堅甫,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文史叠變、風潮興替的思考背景中,走進筆者的視野的。
程堅甫(1899-1989),1899年10月20日出生於廣東省台山縣城西洗布山村的畫工之家。台山為廣東著名僑鄉,物產豐饒而文風鼎盛。程自小出外求學,在廣州中學畢業後,曾擔任當時廣東省長陳濟棠轄下的燕塘軍校圖書館管理員。此後歷任廣東省鹽業公會秘書、韶關警察局文書、中山地方法院秘書、廣東省高等法院汕頭分院秘書。他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去職還鄉務農,以種菜賣菜、采柴賣柴、養雞賣雞,為生產隊收家肥和撿豬屎等維生。至1989年11月11日病卒,在農村躬耕勞作凡38年,享年88歲。…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9pm — No Comments
程堅甫:中國當代農民中的古典詩人
——一個被沈埋的詩人和一個被沈埋的詩道
“逢人說項斯”
此文的寫作,有一個故事套故事的緣起。
旅居舊金山的散文家劉荒田兄,傳來一篇他記寫廣東故鄉台山一位已故老詩人程堅甫的詩詞創作和人生故事的文字。一讀之下,大驚失色:程堅甫何許人也?詩風沈郁,筆力遒勁,直見性命,劈面驚人。聞所未聞,卻又是一個“甫”——原來是一個真正躬耕鄉野並終老荒村的農民詩人。其詩其人,行狀風格,確乎逼肖大歷夔州時期的杜甫——簡直就是中國農民中的“當世老杜”呀!…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9pm — No Comments
“餓狼”
不敢怠慢,我趕緊拿出全套家夥,冒著小雨,開始在院子的四周土地裏挖找蚯蚓——那小鳥救命的母乳。下過雨的濕地,往常只要一翻弄就可以看見蚯蚓的蠕動,怎麽現在,像是全跟我捉起迷藏來了?我拿著小鏟子和玻璃瓶子,把院子四周的濕土挖了個遍,零零落落,三根五根,一條條無辜的蚯蚓被我“捉拿歸案”。我設好了專用的案台,隨時為我的鳥孩子伺弄食物。
“勸君莫打三春鳥,鳥在巢中盼母歸。”我真不知道,真實情景裏的鳥媽媽,是怎樣在巢中把一群時刻張著大嘴的鳥孩子餵大的?眼前只是半握大小的雛鳥而已,可我分明感到,我餵的不是一只鳥,而是一頭狼,一頭餓狼。——什麽“15分鐘”?隨時隨地,只要聽到任何動靜,它都要呀呀呀地張開黃口大嘴,躍動著身子向你討吃,並且吃相瘋狂、醜陋,時時恨不得要把我捏著蟲子的指頭都一古腦兒吞咽下去。…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9pm — No Comments
新孩子
我才明白,剛才那位美國路人,為什麽會躊躇不前,袖手觀望。
我開著車,端端用自己的體溫烘暖著小鳥。按照她的要求,先行來到了她的好朋友——一位從小就喜歡觀察自然和小動物的女孩子凱麗家裏。驚喜過後,就是長長的憂慮。凱麗的媽媽告訴我:這裏的人都知道,養護一只剛出生的小雛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馬上給當地的兒家動物醫院打電話,聽到的都是一片推搪、拒絕的回音。幾經周折,她總算幫我查詢到一個保護野生動物組織的電話,留下了求助的錄音。…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9pm — No Comments
小鳥依人
它會死的。一一它會死的?
夏日一場暴雨,在校園前面的馬路邊積出一汪汪的渾水。想到今天是女兒的生日,便匆匆離開辦公室,趕往接送女兒的夏令營去。不想遠遠地,看見路邊的積水上掙紮著一個小小的身影,一個美國路人站在旁邊,正在躊躇觀望。走近前去,我發現是一只小鳥在水中撲騰,沒由多想,便彎下身去,伸手從水裏撈起那個小身子,把它輕輕放到旁邊隆起的樹根上。——噢,這是一只被風雨打落的剛剛出生的小雛鳥,濕漉漉的身上光裸著,還沒長出毛來。
它會死的,它會死的。那位路人似乎不忍細看,喃喃著轉身離去。我放下小鳥,轉身急急跨過馬路,耳邊似乎才分辨清楚那位路人剛才嘟囔著的話音:它會死的。…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8pm — No Comments
2006年8月9日郁風
信紙的天頭和邊角,還補進了幾行顯然是意猶未盡的文字:
我保存了不少交響樂密紋大唱片直到“文革”,被抄家的紅衛兵一摞摞地敲碎!
(你的書也讀了一些,對於“流浪”很感興趣。)
此信寫完,因找不到地址,你明明寫下,但那紙條不知在哪裏。用Email問《萬象》主編,他當天就回覆了。8月18日…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May 23, 2017 at 10:36pm — No Comments
這時光讓我噤若寒蟬 一群群飛散
這時光是暗月驅趕的麻雀 它飛散
不知何時才能重返 我盼望它重返
我盼望 在陰冷的氣候中 我的盼望從未缺席
這暗月讓我噤若寒蟬 它來回地繞著圈子
這暗月是跟隨我的小獸 我看不見
只能讓感覺之手輕輕撫摸它 它有時溫順
更多時候 我站在門外 它坐在幕內
那些風聲鶴唳的舊時光 不伏貼地揪著我的頭發…
Added by SRESCO on May 23, 2017 at 10:33pm — No Comments
聽起來薩伊德和拉什迪的遷徙或越界之路通向四面八方,沒有規律可循。他們的言論確實令人想到“世界公民”的始祖、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可是他們有意無意地誤導了讀者。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一文提到,海灣戰爭前夕,英國首相梅傑在一次電視講話中說“西方”要對薩達姆•侯賽因采取行動,他意識到“西方”一詞不妥,於是後來在該用“西方”的時候一律改用“國際社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亨廷頓直率地說,梅傑的口誤暴露了真相,“‘國際社會’這詞組已變成取代‘自由社會’的委婉語式的集體名詞,它使旨在維護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利益的行動具有全球的合法性。”(注:Samual P.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in Foreign Affairs ol.72, No.3, Summer, 1993,…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3, 2017 at 10:33pm — No Comments
一、何謂“文化”?
文化是人們在改造自然環境中所獲得的品格、行為和方法,以及由此所積累起來的意識、風俗、禮儀等精神復合體。
講文化,既有對傳統文化的估價問題,又有對現代化的理解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承認文化的多元論,不僅承認文化起源上的多元論,而且承認在文化的現代化上也是多元的。…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10:16pm — No Comments
四 “學藝”還是“事業”
五四時期活躍於北京大學的眾多社團中,有兩個是以“言說”為主攻方向的,一是發起於1917年12月的雄辯會,一是創立於1919年3月的平民教育講演團。歷經沈浮,八十年後的今日,後者聲名如日中天,前者則很少為人關注。這里試圖勾勒兩個社團的基本面貌、思想資源以及發展趨勢,並將其對照閱讀,目的是凸顯“五四”那代人的文化姿態與思維方式。選擇作為一種論述策略的“雄辯”或“講演”,不只受制於擬想讀者(聽眾),而且牽涉一系列重大命題:如學校與社會、思想與行動、懷疑與信仰、對話與獨自、邏輯與立場、精英與大眾等。而所有這些,深刻影響著“五四”以後中國知識者的歷史命運。
為紀念校慶,1920年12月17日的《北京大學日刊》上,專門載文介紹本校的“學生生活及活動”。…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9:52pm — No Comments
平民教育之展開,不僅因國民識字少,還是講演者道德自我完善的需要。1917年入北大國文門、結業後轉入哲學系學習的鄧康(中夏),既是平民教育講演團的主要發起人,又帶頭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斯學說研究會”,成為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其對於講演團的自我定位,便另有一番天地。在1920年6月的一次演講中,他給出的題目是“我們為什麼要來講演”,副標題便是答案——“謀大學教育之普及”82。“平民教育”,對於演講者和聽眾來說,同樣重要;換句話說,這不僅僅是你們的事情,也是我們的事情。如此內外呼應,促成了北大平民教育講演團的巨大成功。…
Continue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May 23, 2017 at 9:52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