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很高興能夠參加這次會議。由黃河水利委員會召開這樣一次會議,邀請這麽多人文學科的專家來討論河流倫理,是史無前例的盛事。研究黃河和治理黃河的歷史,是先師譚其驤先生和水利史學界前輩畢生追求的事業。盡管他們來不及看到今天這樣的結果,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們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他們孜孜不倦地探索黃河的歷史和黃河變遷的規律,我們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黃河,更不會有資格討論河流倫理。
一、黃河文明的獨特性和唯一性
在中國歷史上,在人類文明史上,黃河不是兩個簡單的漢字,也不僅僅代表一條河流,而是一種文明的代表,是人類文明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黃河流域孕育的民族,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作為一種新的理論、新的觀念,河流倫理必定還需要作深入的討論和研究。我認為,河流倫理的基礎是河流文明,只有充分認識了河流文明,才能進一步認識人與河流的關系,人應該與河流建立一種什麽樣的關系。在這方面,黃河是一個絕無僅有的例證。
首先,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也為世界文明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在中國歷史上,在人類文明史上,黃河不是兩個簡單的漢字,也不僅僅代表一條河流,而是一種文明的代表,是人類文明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世界所有的大江大河中間,像黃河這樣一條基本上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所擁有的大河,而且至少持續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我認為是唯一的。當然還有長江,但比較起來,黃河對中國早期的貢獻要更大些。世界上其他大河,無論是尼羅河、密西西比河、亞馬遜河,還是著名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或者印度的恒河,它們或者是被一個民族、一種文化所擁有的時間太短,或者是分屬於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文明,而且往往是不延續的,或者已經歷過多次興衰。黃河流域孕育的民族,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黃河文明的影響不僅已經普及到東亞,而且已經影響到世界。
近年來,隨著中國考古研究的進步,不少新的文化遺址被發現,被確定。加上各地普遍重視地方文化,十分關註本土文化的來源。有些學者提出這樣的觀點,說中國文化、中華文明猶如滿天星鬥,遍地開花。我們經常可以在媒體上看到這樣的報道:某地發現了幾千年前的文化遺址,對黃河文明提出了挑戰。或者說某種文化的發現已經改寫了中華文明的歷史。也有人認為,黃河被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黃河流域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的觀念已經動搖了。
我不贊成這樣的觀點,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事實可以證明這一點。盡管我們在黃河流域以外,的確已經發現了很發達的早期文明,比如長江流域,就有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它們的規模和發達程度超出了我們原來的想象,比起黃河流域的文化來毫不遜色。四川的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長江中遊中期的古城遺址、稻作文明,的確使我們耳目一新。北方也是如此,在內蒙古、遼寧等黃河流域以外的很多地方,的確發現了很多與黃河流域早期文明不同的文化遺址。近來我看到報道,嶺南也發現了五千年前或者更早的文化遺址。
但是為什麽這些發現沒有能動搖我們對黃河文明的信念或者改變這個事實呢?因為所有這些文化、這些早期的遺址,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能夠證明它們是延續的,是從古延續到今的。比如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它們的早期是很發達的,但是以後出現了衰落和斷裂,最後不知所終。照理說,遺址文化層所反映的文明應該是逐漸進步的,但這些遺址中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幾千年前的一段時間裏的確是進步的,發展的,但到了某一階段卻退步了,再往後就消失了。但是在黃河中下遊的遺址大多是延續的,可以從最早階段連接到先秦、秦漢。
雖然中國的北方人與南方人在基因上有明顯的差異,但中國的絕大多數漢族人包括一些少數民族,在文化上只認同黃河文明。這是由於到三四千年以前,至遲在周代,黃河流域的文明已經處於相對先進的地位,並且保持了相當長的階段,直到唐宋之際才被長江流域的文明所取代。所以從黃河流域遷出的移民,擁有文化上的優勢,他們把這些先進的文明傳播到各地。移民遷入地的土著居民接受了相對先進的文明以後,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文化認同。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壓力之下,一些在經濟上有了相當實力,社會上有了一定地位的家族,為了使自己取得與移民同樣的社會地位,他們不得不編造出自己的祖先同樣來自黃河流域的故事。近年來還有另一種情況,為了迎合外界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發源於黃河流域的漢族文化被有意無意地包裝成少數民族的土著文化。比如這幾年媒體炒得很熱的納西古樂,連它的"發現者"也承認,實際是明朝初年隨著軍事移民傳播到納西族地區的。所以更確切地說,是比較早的黃河流域的文化傳播到長江流域以後,再傳播到雲貴高原的。這並不是否定各地的本地文明,各種文明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所擁有的地位沒有改變,也沒有動搖,而是更加豐富。當然,我們也承認這個過程中間,黃河文明也吸收了各種外來文明,黃河流域也吸收了各種外來的人口,但是他們都融入到這個整體。從這個意義上講,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文明可以跟黃河文明相提並論。
二、黃河提供的物質條件和人文條件
黃河文明為什麽能夠形成和延續?主要得益於黃土地容易開發,有利於農業生產,並且有足夠大的面積。黃河流域由於它的外界相對封閉,也使中國文化有很強的延續性,相對卻缺少開放性。
每條河流都有自己的自然特點,為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的條件和人文的條件。但是人類的創造力也賦予在同樣條件下產生各種不同文明的可能,以及豐富多彩的文明。人類的創造力不能脫離當時的自然條件,不能脫離河流賦予的條件,但在同樣的環境裏面也可以產生出豐富燦爛的不同的文明。只要人類沒有違背客觀規律,一條河流所能提供的條件也可以理解成為相對無限的。我有幸到過很多河流,以及很多河流的上遊。前年我到非洲,從尼羅河三角洲一直走到尼羅河的源頭——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我把尼羅河跟黃河稍微做了一下比較,發現早期的文明很明顯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和影響。比如說世界上的大江大河中大多數是東西向的,所以地球的自轉對於河流河床的形成,對於流水的侵蝕與切割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尼羅河基本是南北流向,所以尼羅河相對比較平緩,流向比較順直,洪水比較規律,一年一度的泛濫成為尼羅河早期開發的基礎。但黃河不擁有這樣的條件,我到過壺口,到過黃河上遊,像這樣的景觀在尼羅河上是很少發現的。尼羅河上有六大瀑布,我到了其中最著名的第三瀑布、第四瀑布,所謂瀑布實際上水的落差只有90厘米,或者70厘米,這就是尼羅河的瀑布。正因為如此,尼羅河給古人的遷徙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今天我們看到的神廟,重達數百噸的巨石,就是當年用簡單的工具在阿斯旺一帶采石,然後順流而下。而這樣的條件黃河上面很難具備。當年黃河的漕運,從關東將糧食運到關中平原,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程。黃河流經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黃土高原,特別是黃河中遊。而尼羅河兩岸都是沙漠,在納塞爾水庫,也就是阿斯旺高壩的上面所見全部是裸露的花崗巖的山嶺,看不到一棵樹,晝夜溫差非常大,所以尼羅河的文明完全聚集在綠洲和三角洲,不像黃河,從中遊以下都是黃土高原或黃土沖積的平原。今天我們在抱怨水土流失的時候,可能很少有人想到,正是長期水土流失形成的這片黃土地,在早期人類缺少工具的情況下面是最便於開發的。黃河文明為什麽能夠形成和延續?主要得益於黃土地容易開發,有利於農業生產,並且有足夠大的面積。如果黃河流域都是粘土,都是茂密的森林,中國早期的農業就不會在這裏發展了。當然也得益於自然環境。根據竺可楨等科學家的研究,三四千年前黃河流域的年平均氣溫比今天要高,所以氣候溫和,降水量比較豐富。尼羅河流域沒有這樣的平原,只能依靠每年一度的泛濫,才能夠在淤泥上面種植。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