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42)

馬莉·理解

有一個孤獨的人。他告訴了我他的苦悶,煩惱,以及憂郁。他說世人不能理解他。

他只希望得到我的理解。

晚上,我們喝酒,我盡一切努力去理解他——然而不能。

於是我“煞有介事”地“教導”他一番。我給他講了3個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May 12, 2017 at 10:58am — No Comments

南妮·靈感

有個朋友說他最近的開心事有兩樁。一次是過馬路時,有個老太太微笑著伸出手,要求他帶她過去。當時街上的行人不少,老太太獨看中了他,伸手給他的姿勢也是很優雅的,臉向上仰著,完全的信賴。另一次也是走在馬路上,一個小男孩東張西望地不專心走路,一步跨前,手拉著他的胳膊,大概把他當做了自己的爸,走了好幾步路擡頭一看,呀!是個陌生大個,便紅著臉飛快走了。

做好事做得相當有美感。

有趣的插曲就在你出其不意之中發生了。朋友的開心大概就是因為人樂、他也樂,美麗的情境猶如一段小提琴獨奏。…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May 12, 2017 at 10:58am — No Comments

羅蘭·境由心造

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常是主觀的。

有人安於某種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於自己目前處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無法斷言哪裏才是成功的,也無法肯定當自己到達了某一點之後,會不會快樂。

有些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他的快樂只建立在不斷地追求與爭取的過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標不斷地向遠處推移。這種人的快樂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樂全憑自己判斷,這和客觀環境並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境,也無傷她的自尊。擁有萬卷圖書的窮書生,並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鉆石或股票。滿足於田園生活的人也並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May 12, 2017 at 10:56am — No Comments

郭沫若《百花詩》西府海棠

我們的性情倒是比較喜歡熱鬧,

花團錦簇在太陽光裏真是天驕。

千萬個蜜蜂們飛到枝頭來繚繞,

春之交響樂是我們演奏得最高。

人們或許會說,“你們是華而不實,”

但讓蜜蜂們投票就會遭到否決。

優美的藝術可以提高生產熱情,

如有不實的繁花,哪兒得來蜂蜜?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May 12, 2017 at 10:56am — No Comments

郭沫若《百花詩》迎春花

春天來了,我們的花開得比較早,

金黃色的小小喇叭,壓滿了枝條。

花多,花期長,或許是我們的好處,

缺少香氣,認真說是有點兒單調。

不過,我們的枝條還相當的柔軟,

可以讓園藝家們作任意的蟠纏。

嫩綠的葉子也不容易改變顏色,

在缺少花的時節勉強可以過關。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May 12, 2017 at 10:56am — No Comments

郭沫若《百花詩》百花齊放

芍藥人們都貶謫我們是“花之奴”,

我們卻不願受這樣的汙辱。

我們委曲地不知過了多少年,

如今是奴隸翻身,人民作了主。

花開在今天,我們是倍有精神,

我們的一花一葉都是為了人民。

蝴蝶們的午夢睡得來更加輕巧,

蜜蜂們的蜜汁比以前更加清淳。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May 12, 2017 at 10:55am — No Comments

郭沫若《百花詩》仙客來

請不要說我們是來自外洋,

來到中國就成為土生土長。

我們衷心地熱愛中國人民,

他們稱呼我們為蘿蔔海棠。

我們和秋海棠原是姊妹行,

鮮艷的花瓣反開十分別樣。

一位姑娘叫我們是兔子花,

怕是花瓣和兔子耳朵相像。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May 12, 2017 at 10:55am — No Comments

郭沫若《百花詩》水仙花

碧玉琢成的葉子,銀白色的花,

簡簡單單,清清楚楚,到處為家。

我們是反浪費,反保守的先河,

活得省,活得快,活得好,活得多。

人們叫我們是水仙,倒也不錯,

只憑一勺水、幾粒小石子過活。

我們是促進派而不是促退派,

年年春節,為大家合唱迎春歌。

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May 12, 2017 at 10:54am — No Comments

李建平·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線 6

那麽現在我們提一個口號,大家都知道,叫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覆興”。實際上這也是我們近百年來的一種願望,近百年來我們一種追求。那麽作為北京城市的變化,實際上是從鴉片戰爭開始,這座古城,這座古都它的風貌遭到一些破壞,比如城墻出豁口,我查了,北京第一個豁口是在永定門邊上。是誰幹的?是八國聯軍。八國聯軍當時總部設在天壇,它把北京掠來的東西,在天壇這兒拍賣,拍賣之後他得運走,當時火車在永定門外才是車站,在那兒拉一個鐵路,拉到天壇西門,就開始把豁口,就已經有豁口了。

那麽在民國期間,民國以後到解放北京的城樓,好多寺廟建築基本都沒得到維修,沒有得到維修。那麽因為已經民國了,對封建的東西那時候好東西不是作為文物保護,所以它已經都破落了。…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May 11, 2017 at 10:20pm — No Comments

李建平·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線 5

這個就是剛才我多次提到的,明朝叫大明門,清朝叫大清門,民國以後叫中華門,因為這個門呢,現在我們基本看不著了。那麽這個城門它有一個什麽特點呢?我們可以看到,它是歇山頂。所謂山就是指建築的側面看它因為我們都是人字形的大屋頂房間,歇山頂的建築一般用到宮殿,比較莊重的場合。那麽當時皇城的正門,是三個圓形的大門洞,那麽兩邊是紅墻,前面這個中間一條道就是那條禦路。如果你進入皇城的那條大道,後邊那個樓子就是天安門。那麽順著進這個門,你就進入皇城了,進了這個門的後邊就是我們今天的天安門廣場,這個是清朝時候拍的一張大清門的照片,因為近處是個人穿著一個清朝的旗袍。這是中華門,就是民國了,民國之後把它變成了中華門。…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May 11, 2017 at 10:20pm — No Comments

李建平·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線 4

無論是在北京工作,還是大家來北京旅遊,到了北京這個城市要真正了解北京這座城市,我想不了解中軸線那你肯定是不了解北京。

當一個外地人進北京從陸路進北京,那麽迎接他的第一個視點就是永定門,我們通過《乾隆京城全圖》看,前門當時沒有箭樓,有城樓,而且很矮。這個矮,一個說因為外城的城是明朝嘉靖年間建的,有人說嘉靖年間大興土木,我們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包括景山旁邊那個大高懸殿,太廟,大修都在嘉靖年間幹的;當時還面臨著跟北方少數民族作戰,被騷擾,所以修城墻,這時候就修了外城。外城當然修得比較簡單點,和內城比就差多了。…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May 11, 2017 at 10:18pm — No Comments

李建平·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線 3

中軸線的藝術魅力是多方面的,我們今天講的只是從音樂上,由遠漸近地這麽一種欣賞,那麽作為城市產生中軸線這個歷史是非常悠久的。那麽說,為什麽北京城會有這麽一條如此美麗像音樂像詩一般的中軸線呢?它是經過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的積澱,就是北京城市這個城市的古都風貌,基本上說是經過元明清,我們現在紀念850年,元明清到現在也700年了,那麽這個這麽多年700年作為中國古代城市建造的最後的輝煌,那麽前期比如唐長安,西安,汴梁城這些城都在建,但是最最後把所有建築成果集中在哪呢?集中到元明清的,集中到明清北京城。它是我們古代城市建築,作為封建社會古代城市建築它是達到了頂峰,全世界獨一無二,所以就是好多像法國專家到中國之後都說,北京不僅是你們的,也是全人類的,你們要好好保護,不要把北京看成光是你們自己的,我們法國人,俄國人也都覺的它是人類的文化遺產,意義就在這兒。…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May 11, 2017 at 10:18pm — No Comments

李建平·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線 2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May 11, 2017 at 10:17pm — No Comments

李建平·魅力北京城 韻律中軸線 1

李建平,1954年10月出生,北京史研究會秘書長,研究員,兼任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主要從事北京歷史文化研究。發表學術文章《北京街巷與歷史風雲》、《北京城市景觀與古都文脈》、《帝都文化——北京舊城中軸線》、《北京的城墻與城門》等二十余篇;編撰《北京傳統文化便覽》、《北京百科詞典社會科學卷》、《北京經濟史資料》等著作。

內容簡介:一座見證了明清24位帝王成敗榮辱的都城,一幅展現華夏文明的歷史畫卷,一條串聯起中國古代輝煌建築的中軸線。從北京的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歷史上,這條長達7.8公裏的城市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到鐘鼓樓,匯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築的精髓,見證了北京城的滄桑變遷。建築大師梁思成這樣讚美這條中軸線:“一根長達八公裏,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May 11, 2017 at 10:14pm — No Comments

習近平:我的文學情緣 下

 11、 文藝創作要反映真實的生活…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y 11, 2017 at 10:06pm — No Comments

習近平:我的文學情緣 中

6、 兩次踏訪海明威的寫作之地

 美國的作品,我看得不多。像惠特曼的自由詩《草葉集》,再有就是馬克•吐溫的作品,《競選州長》裏的那個小片段給人印象深刻,還有《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我喜歡的是傑克•倫敦,像他的《海狼》《荒野的呼喚》《熱愛生命》。《熱愛生命》是列寧的枕邊書,列寧在生命彌留之際仍請人給他朗讀這本書。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我就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y 11, 2017 at 10:06pm — No Comments

習近平:我的文學情緣 上

【按】本文是習近平2014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1、“精忠報國”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y 11, 2017 at 10:04pm — No Comments

黃永武·隨處布施

“布施”這個詞匯,是《莊子》《荀子》中原先就有的,它的意思,就是把福利施與他人共享。

現在一般人,都把“布施”看作是佛家的話,而且“布施”的內容,也偏重以捐贈財物為主。如捐錢舍財給貧困者的“財施”,如捐贈衣食給饑寒者的“衣食施”,施藥品醫方或看護愛心給染疾者的“病人施”,乃至捐贈筆墨並協助刊刻出版的“筆墨經施”,提供場地助成善緣的“園林施”等等,佛家將這些布施中,凡是不求世間名譽福報的叫做“凈施”;希求美名的叫“要名施”,希求回報的叫“求報施”,這二種妄想求福報的都稱為“不凈施”。…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May 11, 2017 at 9:58pm — No Comments

黃永武·撲滿哲學

比較各種不同造形的撲滿,只有豬形的撲滿最為生動。狗年以狼狗造形的撲滿,由於狼狗跳踉猛噬的性格,和存錢儲蓄的情調,很難一致,所以狗撲滿看來總是怪怪的,而豬則有它貪婪癡肥的特性,使這種精神特征與器物內涵相統一,就特別顯現出造形的趣味。

撲滿是中國人發明的,雖然在出土的周秦古物中,還不曾見過撲滿,但根據古籍記載,漢代已有了撲滿,當時以黏土制成罐形,罐背有一個竅,只能進,不能出,儲滿以後就必須將它敲破,才能把錢取出。土是粗賤的質料,錢是貴重的財貨,暗示許多粗家夥只知積錢聚斂,就像“土器”自以為可以吞“金”一樣,那曉得金錢被積滿的一日,也就是自己被砸破的一天!想到那麼多錢,誰會去憐惜那個土罐?中國人就在這件小小的雜物中,寓下了深長的哲思。…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May 11, 2017 at 9:58pm — No Comments

黃永武·生平恨事

有些恨,非常微妙,簡直與愛混淆不清。有人恨“西瓜多子”,結果無子西瓜發明了。有人恨蘭花繁殖不易,結果細胞切片繁殖的技術也發明了。恨,有時也帶點積極性。

讀到陳繼儒所纂《珍珠船》中,紀述淵材平生所恨的五件事:

一恨鰣魚多骨

二恨金橘多酸

三恨蒓菜性冷

四恨海棠無香

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詩…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May 11, 2017 at 9:5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