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現在回想起來──我不知道當時哪裡來的勇氣展開寫劇本的道路,起初只是因為喜歡看電影,加上幾本小說,才揚起筆尖向自己證明:我會說故事。那夜──痛快灑脫地寫下人生中第一部推理短篇小說,我沒有向太多人證明這部作品。
那只不過是一次偶然,但人生中似乎只有在偶然才能看見自己喜歡的事物,因此我開始創作故事。一篇兩篇到一部兩部,一次又一次地深陷,難以逃出自己創造的漩渦,我也不想離開。曾經提姆‧波頓在《科學怪犬》提到:電影中每一位角色,我都可以花好幾個小時細膩地端詳、雕琢,使人物能夠更加真實。…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August 23, 2015 at 12:22pm — No Comments
寧靜的海洋是圖書館最恰當的比喻,奔湧千年的滾滾波濤被緊緊鎖閉,變得像酣睡的嬰兒一般悄聲無息。在圖書館裡,語言靜寂無聲,水流凝滯止息,人類靈魂的不朽光芒,為文字黑黝黝的鏈條所捆縛,幽禁於書頁的囚室。沒有能夠預料它將何時暴動,衝破寂靜,焚燬文字的藩籬,衝向廣闊的世界。這好比喜馬拉雅山頭的皚皚白雪鎖閉著洶湧洪水,圖書館也圍攔著隨時會一瀉千里的思想的江河。
人們知道導線限制著電流,可有誰在乎過「靜默」限制著「聲音」,有誰在乎過人們將美妙的歌聲、燃燒的希望、靈魂的歡呼、神奇的世界鎖閉在紙裡!有誰在乎過「往昔歲月」被幽閉到了「今日」!有誰在乎過漫漫歲月之上有一座用書架起的輝煌橋樑!
一踏進…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August 23, 2015 at 12:20pm — No Comments
有人說鳳凰教派起源於埃及的赫利奧波利斯,是推行改革的阿梅諾菲斯四世死後的宗教復辟的產物,那些人援引了希羅多德和塔西倫的文章以及埃及的碑刻,卻不知道,或者不想知道,"鳳凰教派"名稱的由來不早於赫拉班諾·毛羅,最古老的記載(比如說,弗拉維奧·約瑟夫的作品)只提到"民俗派"和"秘密派"。格雷戈羅維烏斯在意大利弗拉拉的聚會上曾經指出,口語中極少用"鳳凰"一詞;我在日內瓦同手藝人打交道,問他們是不是鳳凰派時,他們不懂我的意思,但隨即承認自己是秘密派。假如我沒有記錯的話,佛教徒中間也有類似情況;世人對他們的稱呼同他們自己的稱呼不一樣。…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August 23, 2015 at 12:19pm — No Comments
為了解脫痛苦,必須消除緊張,作放松活動。我決定掙紮著離開安樂椅,圍著桌子跑步,活動著頭部和脖子,註視著爐火,讓眼睛周圍的肌肉繃緊。我違心地做著這一切。倘若a要到來,我極其熱情地向他招呼;我友好地容忍b在我房間裏;我不顧勞累和痛苦,c嘮叨什麽,我都長嘆著接受。
盡管這樣,由於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錯誤,每個錯誤都可能使得整個事情卡殼,無論大小事情都要卡殼,於是我不得不在圈子裏退著走。
因此,當糟糕的人有所表現時,最好的辦法是容忍一切,他們覺得可以繼續表演,就引導他們作進一步的表演。然後給以白眼,這樣作不會感到後悔。總之凡是生活中的鬼怪,要把它捏扁,也就是說,要增加生活中的安靜,除安靜以外,別的,不要讓它產生。…
Continue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August 23, 2015 at 12:02pm — No Comments
敢於在光中,
展露分色的奧幻。
不願向山陰的淒冷,
藏匿卑微的顏色;
就在山耳迎接陽光!
如嬰兒,甜甜笑靨
流轉七彩的斑斕。
虛空中,蘇醒的
靈魂偃仰如晶體,
稜面折射大千流光。…
Added by OVEPI on August 23, 2015 at 12:02pm — No Comments
——談王敖:他的姿態,他的語感,他的意義
有很多時刻,我都覺得有必要感謝“新詩”這個冠名。白話詩,現代詩,現代漢詩,新詩,人們用這許多稱謂來指陳同一種詩歌現象,並認為它們之間的每一次差別都標誌著對詩的本質的回歸。可以說,每一次新的命名,都提供了看待中國新詩的新的角度,並且,這些角度也內含了對詩的自覺。…
Added by 邊鄉 岸 on August 23, 201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001·成人期
一個門徒總是在祈禱,大師對他說:”你什麽時候能不再倚賴上帝,用自己的雙腿站立?”
門徒很吃驚:”但正是你教導我們把上帝當作父親啊!”
“你什麽時候能認識到父親不是你依賴的,而是能幫你擺脫依賴的人?”
箴言
我所看到的這一切教導我,在未曾見過的一切事上同樣信靠造物主。—拉爾夫.活爾多.愛默生(1803-1882)…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23, 201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歷史的圖景一頁一頁無情地翻過。不管它繁花似錦,還是鮮血淋淋。變幻無窮是歷史也是生活的本質。但那些曾經在歷史的黑夜裏受苦受難——甚至死於非命的人們,註定只是一種可憐的犧牲品嗎?
我們常常會感到,"文革"已成為歷史——
在當今中國,已經看不到任何"文革"的景象。再沒人去穿那種炫耀暴力的"文革"服裝;曾經鋪天蓋地的小小紅寶書已然了無痕跡;充滿了荒唐感的光怪陸離的領袖像章也只有在古董市場裏才能見到;"文革"話語幾乎成了一種笑料。連那些面孔肅殺的"階級鬥爭臉兒"和一直盤踞到八十年代的"左爺"們,今兒一個都見不到了。而曾經千千萬萬的受難者呢,是不是正在笑容滿面地享受著日益充裕的生活?…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August 23, 201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起源是看到趙毅衡先生的《英國人如何讀書》一文,有點想法,就來說說我所見的中國人之閱讀狀況。
我租住的小區,是已經成為北漂黨聚居的原教職工住宅區,周邊自發的集市相當厲害,蔬菜水果一樣不缺,還有各色大排檔。不過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個騎三輪車的舊書販子。同樣騎三輪車賣書,他賣的書就不如高校門口賣秘密花園的、賣致富經的、賣喬教主傳並搭售韓國筆記本的同行光鮮。他主要銷售的是封面泛黃的小說(大概也是收購來的舊書),題材以武俠為主,偶爾也會出現初中時候我和同學們愛不釋手的世界文學名著。他出現的次數不多,大半年裏可能就遇得到三四次。不過每次出現,都會讓在集市穿行的北漂急行者們停下腳步看一看,雖然結果無非是急行者們收回目光,重新注視著自己手中的手機屏幕,然後匆匆離去。…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August 23, 201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現在
這一天陽光明媚,風在窗外噝噝響著,春天已經來到了。劉冬生坐在一座高層建築的第十八層的窗前,他樓下的幼兒園裏響著孩子們盲目的歌唱,這群一無所知的孩子以興致勃勃的歌聲騷擾著他,他看到護城河兩岸的樹木散發著綠色,很多出租車夾雜著幾輛卡車正在駛去。更遠處遊樂園的大觀覽車緩慢地移動著,如果不是凝神遠眺,是看不出它的移動。…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August 23, 201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老公羊看到了它們的石槽,感動得流出了眼淚。那些在旅途中生出來而還從未看見過農莊的羊羔和極小的羔兒,驚奇地看著它們的周圍。
在普魯文斯省,當天氣溫暖起來時,把家畜送到阿爾卑斯山裏去已經是習慣了。牲畜和人在那裏要過五個月或者六個月,夜間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齊腰際的草裏;隨後,當秋天最初戰栗的時候,他們又下山回到農莊上來,重在被迷叠香的花熏香了的灰色的小山上過著單調的牧羊的生活……
因此,昨天晚上羊群回來了。從早上起,大門便敞開的等待著;羊圈裏鋪了新鮮的幹草。 (Featur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23, 201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The challenges facing China’s Silk Road strategy —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
In 2014, “one belt and one road” (OBOR), a reference to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were the keywords for Chinese diplomacy. The OBOR strategy has become China’s major foreign policy goal, Beijing will promote this initiative economically, politically, militarily and culturally over the…
ContinueAdd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August 23, 2015 at 11:59am — No Comments
在他一千九百九十九歲的一個夏日,他已經焦慮了幾天幾夜了,擔心到全身的汁液運行極其緩慢。他預知就在這一個夏日會遭雷劈,也許天火會把他焚到只剩下焦黑的樹樁。你會問說,一棵樹怎麼可能有神智?怎麼會預知自己的未來?中國古書有記載,在戰國時期寫成的一本歷史書《國語˙魯語下》一節說:「木石之怪曰夔、魍魎。」指的就是樹精、石精。我想就像女人胚胎中的胎兒在某一刻忽然有了靈魂,古樹也就那樣有了靈魂。
這棵紅檜是在八百歲的時候有了靈魂,滿八百歲那一天,他聽見了,看見了,知曉了。最先聽到的是各種鳥的叫聲,有白耳畫眉、頭烏線鳥、山頭紅;看見一隻雄白耳畫眉向雌的獻歌,看見山頭紅夫妻對找蟲吃的地點爭持不下,從那一天開始,他專心去了解自己枝上、葉間的生物,也去了解自己周圍的眾樹和眾生。在他周圍有近百棵紅檜,其中十多棵都在八百歲以上,也都有了靈魂,每天日出時分,他們在晨霧中互相打招呼。…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August 23, 2015 at 11:58am — No Comments
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歿後,埋在哪裏呢?
內蒙伊克昭的所謂成吉思汗陵,只不過是一座後人修砌的建築。
在《元史·太祖本紀》中,關於他的葬地有一個地名:起輦谷。重要的是,歷
代元朝皇帝死後, 基本上也都是葬於起輦谷——可見, 這詞義擾人、撲朔迷離的
“起輦谷”,乃是蒙古皇族的傳統墓地。
起輦谷,一般蒙古歷史語言學者擬音讀為keluren谷,即怯綠漣河、克魯倫河,
——地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東部的草原丘陵之間。…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August 22, 2015 at 9:31pm — No Comments
歐洲鐵路通票(europass)文後會詳寫攻略。
坐火車是多有情懷的一件事啊,無論是對歸屬地的離別或是對遠方的憧憬,火車在啟動時那緩緩前行,窗外的站臺在向後排退,都會覺得這是一段新的旅程。隨著不可思議的科技發展,我們習慣於極快速的動車、高鐵,好比我們回憶“大皮哥”一般開始將情調註入綠皮火車。周雲蓬拿它去抒發自己的感情,我們呼喚著去回到那“慢”節奏的悠閑中,這不,鐵路局都將那些快車、特快車都刷成綠皮,去滿足我們的情懷審美。
有趣的是,我們漸漸地失去了火車開動時最具情懷的一幕——離別。我們更多的是從影視劇裏感慨那他與她的分別,隨著火車的徐徐漸行他也開始邁開大步,追尋著窗口的她,眼神中的交織揮別,惹人憐。我們分別總是站於安檢旁,或是檢票口,這完全如機場分別一般,缺少了我們對於火車特有的情感。…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ugust 22, 2015 at 6:37pm — No Comments
厄爾尼諾現象確實存在,一個最明顯的例證是現在的冬天不如從前的冷了,前幾年的冬天那麽馬虎地晴蜓點水似的就過去了,讓人不知是喜是憂。冬季裏我仍然負責在中午時分送女兒去學校,偶爾會看見地上水窪裏的冰將融未融,薄薄的一層,看上去很脆弱,不像冰,倒像是一張塑料紙。我問我女兒早晨媽媽送她的時候冰是否厚一些,我女兒卻沒什麽印象,事實上她長這麽大,從來沒見過地上長出來的冰,那種厚厚的結結實實的冰。
北方人在冬天初次來到江南,幾乎每個人都用上當受騙的眼神瞪著你,說,怎…
Added by Priyatamā on August 22, 2015 at 5:40pm — No Comments
從前有個人,他的果園裡有許多石榴樹。每年秋天他一定把石榴盛在銀盤裡放在屋外。為了表示他的意圖,他在盤子上寫著:「任選一個,歡迎自取。」
人們來來往往,可是沒有一個人動手。
經過考慮後,有一個秋天,他再也不在屋外的盤子裡放石榴了。只用大字在屋外寫著他的意圖:「我的地裡有最好的石榴,售價高於其他任何品種。」
現在看吧,左鄰右舍的男男女女都搶著來買了。
Added by Bleach on August 22, 2015 at 12:31pm — No Comments
高大的樹林、雄偉的教堂和宮殿,是多麼莊嚴,多麼可愛!
甚至僅僅一棵樹葉廣被的橡樹,當它長成之時,也贏得了「神采奕奕」的聲望!
溫莎城堡是表示量的效果的一個高尚的例子。它的少數的、清楚的部分巨大的形狀,從遠處就以一種不尋常的宏大莊嚴引起我們的注意。量與單純的結合,使它成為全國最美的建築物之一,雖然它並沒有任何正規的建築樣式。
巴黎羅浮宮的正面,也是以其量驚人。這部分建築物被公認為是法國建築中最美好的,雖然有許多建築物,縱使不比它高,在所有其他方面也都可以與它媲美,只是在量上比不上它。…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August 22, 2015 at 12:30pm — No Comments
站在乾涸的河床旁邊,路軍就像是從未出過遠門的孩子被陡然置於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在那柔和而艷麗的陽光下楞怔怔地發呆。
好半天,他才轉動腦袋四下裏張望,這應該是他日夜思念的故鄉啊?印在腦海裏的那些熟悉的環境似乎還依稀在目。山,雖然有些禿了,就像人褪去了衣服,但那熟悉的身架還在;那一個個曾經留有他快樂童年印記的垸子,好像也有變大變小的,卻依舊抹不去烙在他心底的影子。只是,這河床的變化實在太大了,又窄又小又幹涸,與他記憶裏的那條美麗的河流大相徑庭!路軍一下子糊塗了。…
Continue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August 22, 2015 at 12:29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