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前幾天,我的一個熟人,一位喜歡交往、討人喜歡的男士告訴我,在紐約的兩個約會之間,他沒想到會有一兩個小時的獨處時間,他便去了惠特尼藝術博物館,獨自一人觀賞了那兒的展品,幸福地度過了那「空閒」的時光。
對他來說,發現獨自一人竟能過得如此愉快不亞於墜入情網般令人震驚。…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September 14, 2015 at 1:16pm — No Comments
帕斯·太陽石(節選)
第十三個歸來……仍是第一個,
總是她自己——或唯一的時辰;
由於你是王後,啊,便是第一或最後一個?
因為你是國王,便是唯一或最後的情人?
——熱拉爾德·德·奈瓦爾《阿爾特彌斯》
一株晶瑩的垂柳,一棵水靈的黑楊,…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September 14, 2015 at 1:15pm — No Comments
被檢察官盤問的樵夫的敘述
發現那具死屍的,確實是我。我今天早上和平常一樣,到後山砍杉。那具死屍,正是在後山的叢林中發現的。您是說有死屍的地點嗎?那大概離山科(京都市東山區)街道有四五百公尺吧。那裏除了有竹林和瘦細的杉樹外,什麼都沒有。
死屍身穿淡藍色的高官絲綢便服,頭戴京式烏紗帽,仰躺在地上。雖說身上只挨了一刀,但那刀卻深深刺穿胸膛,所以死屍四周的竹子落葉,血紅得就像染透了蘇枋似的。不,我發現時,血已經停止了。傷口好像也已幹了。而且死屍上有一只馬蠅,好像聽不見我的腳步聲似的,拼命在忙著啃咬死屍。…
Continue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September 14, 2015 at 1:04pm — No Comments
十年浩劫中,畫家石魯受封為“黑幫”,枯坐家中,人爭避之,惟長安工人名李世南者常去探視。世南耿直,酷愛作畫。浩劫之中,聞某畫家死,則奠酒哀悼;遇畫作遭毀,必百計搶救、收藏之。人以為癡。
一日黃昏,世南往訪石魯,見其小院墻頭殘照如血,階下荒草野徑,獨獨一樹碧桐,石魯倚樹而坐。長發長須,有如臥獅。李世南說:“老師可謂亂中靜坐,院內一樹,樹下一你,正是一幅畫景呢?”石魯隨之取紙來畫,先畫院子為“口”,再在院中添“木”,竟成一個“困”字,擲筆大笑。世南索畫為藏,石魯只題字而未加印。問之,默默許久,老淚縱橫,說:“上海錢瘦鐵答應為我治一石印,但現在兩地茫茫,不能相見。昨日聽到消息,說他在上海街頭遊鬥,腳手已殘,所以今日獨坐長嘆。從此而後,我作畫便再不蓋印了。”…
Continue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September 14, 2015 at 1:02pm — No Comments
另一種規則
我是一個年輕女子,做著一份很刻板的工作,刻板得如同鐘表的時針,永遠以相同的半徑朝著一個方向運行圓周,如同一輛疲倦的貨車,永遠沿著既定的軌道行駛。平時,我在閱讀單位發的學習材料時,特別是在那些與鬥爭新動向有關的文章,即使我把同一條消息讀上十遍,也無法記住伊拉克與科威特到底是誰吞滅誰,飛毛腿與愛國者到底是誰阻截誰。但是,我會把那上邊所有的印刷錯誤,比如一句話後邊右下角的“,”錯印成“‘”等等,牢記於心。這就是我幹校對這一職業的後果。…
ContinueAdded by Le Destin on September 14, 2015 at 1:00pm — No Comments
1·程寺之變
這年小滿的前三天,一場嚴峻的考驗降在了我頭上。
昨兒是程顥、程頤父親程的生日,白天村子一如往日,入夜村子裏也風平浪靜,我依舊從地道往水渠裏挑了將近20擔土,然天將亮時,紅梅和程慶林就一道閃電把我從床上叫醒了。
“翻天啦,他媽的翻了大天啦!昨夜有人在程寺門前燒紙、燒香祭祖哩。”…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September 14, 2015 at 1:00pm — No Comments
夫妻個性的成熟是美滿婚姻的奠基石。
人人都欽羨有穩健,坦誠成熟的婚姻配偶, 幸福是指二人都共享幸福, 而非變相的一面倒。
無人能長期忍受得了那類外表四, 五十歲, 而內在個性才十五歲的成年人: 要太太嚴禁他食用某類對他健康有損的食物, 在宴席上只要夫人稍不留神就大啖一口油膩肥肉, 醫生所規定每周的運動次數, 非要太太死盯著才敷衍了事。
無論吃喝玩樂皆不節制, 妻子為兒女已忙得分身乏術, 卻還需顧個內心長不大的老孩子; 他幸福, 她呢? 凡已婚二十年的男女,…
Added by 哆啦A夢 在沙巴 on September 14, 2015 at 12:58pm — No Comments
大江健三郎在創作初期的作品中就顯示出對少年主人公“我”這一視角的偏愛。1958年榮獲“芥川文學獎”的中篇小說《飼育》和同年的長篇處女作《拔芽擊仔》即以山村少年“我”為視角,建構起了一個孩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相沖撞並最終被同化的故事模式。1961年,大江健三郎又以刺殺日本社會黨委員長淺沼稻次郎的17歲右翼少年為原型,創作中篇小說《十七歲》及其第二部《政治少年之死》,在《文學界》1、2月號上發表。作為一種文體和小說敘事藝術的少年敘述模式在大江的作品中頻頻出現,絕非一種偶然,而是作者主動的選擇,其中蘊含著作者選擇特定邊緣視角(除了少年兒童視角外,還有動植物視角)透視日本戰後成人世界的深刻用心。
視角的選擇:現實與藝術的雙重考量…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我老了,腿腳已不靈活。可是直到不久以前,我還常去佩特馨山,隆冬季節也去。我踏遍整個園子,甚至連小城區雄鷹體育協會上方那些靜悄悄的,遊人罕至的幽靜小徑也沒有放過。在一條小路的彎曲處,我知道有個地方春天盛開著藍瑩瑩的紫羅蘭。但是,要看到它們卻須跳上壘在路側以防坡土流失的巨石。站在小路上是望不見紫羅蘭的,唯有陣陣甜香有時撲到附近行人的鼻下。
前些時候,有位批評家指責我,說我的詩經常回到扇子這個題材上來。我要說,他言之不假。並且他忘記了還有紫羅蘭。我詠紫羅蘭的詩也不計其數。請原諒我吧。從兒童時代起,扇子和紫羅蘭便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喜愛它們。…
Continue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10:30am — 2 Comments
這是正式看過的大江健三郎的第二部作品(《政治少年之死》,第一部為《哭喊聲》),深深地為其神奇的語言堆砌與組合、視角的靈活變化、對於人類內心探索的勇氣,以及其對垮掉一代感受的精準理解所折服。
這兩部作品都聚焦於二戰後的青年一代。和平降臨卻也帶來了平庸、經濟復蘇機會遍地也牽出了迷茫。美國軍隊的駐紮、日本的屈從、蒙蔽了的天皇的榮光。支持工人運動暴力革命的“左派”、甘做遁地鼠的“保守派”與堅決站在天皇背後的“皇道派”都在虛假的政壇上大吼大叫……這一切的一切導致日本的這一代陷入了迷惘。…
Added by 家就在这里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本書是作者寫得最簡單與最清楚的著作之一,他在本書中致力於將符號互動論、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傳記研究法等研究法思潮,以及他個人的研究風格融為一爐,並稱之為「解譯性互動論」,對於當代興起的「質化研究」之方法論有很大的影響。本書也代表一套極具價值的工具,不論是實務研究人員或學生均能從本書中獲益,美國當代心理學期刊曾鄭重推薦。
解釋的觀點
本章將界定解釋互動論作為一種觀點與方法的基本特色。我將討論以下議題:(1)關鍵字;(2)主顯節 (epiphany);(3)存在性的探究(existential inquiry);(4)自然主義(naturalism);(5)純粹與應用的解釋研究;(6)實證主義和後實證主義;(7)性別、權力、歷史、情緒以及知識;(8)解釋的判準,以及(9)解釋的議程。…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9:59am — No Comments
~~在意大利米蘭文化中心的演講
當我決定將今天的演講題目定為“從卡爾維諾在中國的冷遇說起”時,其實是給大家帶來了一個不僅遲到,而且讓大家感到遺憾的壞消息:那就是在歐洲的意大利被大家崇敬的偉大作家卡爾維諾在中國受到了不似冬天也似深秋那樣的寒涼的待遇。無論是讀者,還是作家、批評家,對於卡爾維諾的作品的冷淡,在今天看來,都有些超出想象。但直到今天,我們似乎才可以把這個緣由理順出來,從而探討一些東方作家和西方作家、東方讀者和西方讀者的差別來。…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9:37am — No Comments
這家可憐的人是靠丈夫的微薄薪水困苦地度日的。自從兩夫婦結婚以來,有兩個孩子出了世,於是初期不寬舒的境遇,變成了一種委屈的和沒有光彩的而且羞人的苦況了,變成了一種依然要裝裝門面的貴族人家的苦況了。
海克多爾-德-格力白林是個住在外省的貴族的子孫,在他父親的莊園裏長大,教育他的是個老年的教士。他們並不是有錢的,不過維持著種種外表茍且偷生而已。…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9:35am — No Comments
皇帝的新衣
——關於“張承誌現象”的思考
1995年的中國文壇,可謂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在陣陣濤聲之中,張
承誌的散文集《無援的思想》以其眩目的光芒成為文壇令人仰視的北極星。然而,
這顆“星”
存在的位置總讓人覺得有些奇怪。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對張承誌而言,
卻是:“我思故我應在。”張承誌將思考作為進入某一位置的過程,他固執地把自…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9:34am — No Comments
“你所說的神,真的是神嗎?”
“我假如不認為他是神,我有機會作他的信徒嗎?”
政治這回事不僅叫人傷腦筋,而且動肝火。有人常在社交場合與人爭辯政事,臨睡想起來覺得很無聊:“我又不是從政的,幹嗎那麼認真?”心裏是這麼說,夢裏的人人事事,常常還是離不開政治。黨選、大選要來,這類夢更不少。有 一回,他與人打賭某特大結果,聽說夢能預告先兆,他憑“夢的靈感”下註而輸得好慘。他問:“夢見政事,吉不吉祥?”都輸錢了,政治對他怎會吉祥?
我也夢過政治人政治事;當然,政治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舞臺部落,不限於政黨或官場的那些人而已,政治事也就常上演於各種場地、議程與變形中。我發現,將夢的情節稍微潤飾,有時是很好的新頻道,能打開另一扇窗扉看人與事。…
ContinueAdd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9:33am — No Comments
簡單主義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主張。因為大多數的生活,以及許多所謂的舒適生活,不僅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人類進步的障礙和歷史的悲哀。人們更願意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過簡單而且真實的生活。
斯迪芬在她所在的社區的一次停電中,發現了許多事情的真相。在那次意外的停電中,斯迪芬和她的家人,對科技強加的黑暗中的秘密十分感興趣:不僅有神奇的螢火蟲,還有城市的靜寂、久違的家庭溫馨和鄰里的關懷。
其實,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已經有些人選擇了「無電源插頭」的生活。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無電生活呢?最大的一個好處是:孩子們可以在無電視的環境裡成長。沒有暴力,沒有商業行為,沒有…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9:32am — No Comments
在這個經久不衰、碩果累累的“柏林講壇”上講話,我深感榮幸。同時,也向為我做介紹的曼弗雷德·蘭茨施泰因教授表示感謝。
在八十年代這一歐洲的重要時期,赫爾穆特·施密特政府所取得的成就包括我們日本人在內都十分清楚。蘭茨施泰因教授就是當時的財經大臣。在東京的德國使館,在一次有日本保守派長老中曾根原首相出席的宴會上,我曾見到過施密特先生。大概是從中曾根先生那裏了解了我的一些情況吧,施密特先生對我說:“像你、還有君特·格拉斯這樣的作家,拿我們德國人的話來說,就是‘用糞弄臟自己巢的鳥’。”君特·格拉斯是我最敬愛的同輩作家,被如此相提並論,我感到十分自豪。
對於我來說,柏林這座城市的名字是與文學有關的兩件事一起留在記憶中的。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必須先介紹一下各位不大熟悉的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相關事實。…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9:31am — No Comments
世間曾有一個小丑。
他長時間都過著很快樂的生活;但漸漸地有些流言傳到了他的耳朵裡,說他到處被認為是個極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傢伙。
小丑窘住了,開始憂鬱地想:怎樣才能制止那些討厭的流言呢?
一個突然的想法使他的腦袋瓜兒開了竅……於是,他一點也不拖延地把他的想法付諸實行。
他在街上碰見了一個熟人,那熟人誇獎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畫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聲音說道,「這位色彩畫家早已經不行啦……您還不知道這個嗎?我真沒想到您會這樣……您是個落後的人啦!」…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September 12, 2015 at 9:3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