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還在另一篇散文裏,寫了原本落後的女真族以其沖決一切的蠻勇精神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奇跡般地戰勝了實力大大超過自己的強大軍事對手,直到把北宋的兩代君王俘獲到五國城下。與此同時,他們也像前代的北魏、契丹,身後的蒙元、滿清一樣,在農耕文化與遊獵文化的撞擊與融合的浪潮中,接受了新的文明的洗禮,從而加速了發展進程。令人深思的是,人類的文化無一不包含著自我相關的價值、功能上的悖謬,有時演進的結果正好與原初的願望背反。金朝的結局也不例外。他們在充分享用“全盤漢化”的文明碩果的同時,逐漸喪失了本民族固有的優勢,新的文明最後作為一種異已力量反轉過來誘使它走上腐朽的末路,成為被征服者。誠如馬克思所說,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這是一條永恒的歷史規律。…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y 26, 2017 at 9:18am — No Comments
汪曾祺的散文,“郁郁乎文哉!”卓然海內大家。他自謙地說:“我寫散文,是摟草打兔子,捎帶腳。”好像無心插柳,緊接著的一句話卻是:“不過我以為寫任何形式的文學,都得把散文寫好。”① 可見他對於散文的重視,看似輕松平易,卻是苦心經營。他一生的創作,特別是早期和晚年的大量作品,體現著一些基本的美學風格,構成其文學的主要成就,也充分流露他天真瀟灑的性情。尤其是散文文體自由,行雲流水一樣的沖淡平和,自然流暢。即使悲憤為文,也是以含蓄節制的筆法點到為止,不傷基本的文脈。比較而言,早期的散文更個人化,而晚年的散文更註重思想,因此也更平實。他的散文內容之博雅,遍及人文地理、草木生靈、歷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土、藝術文物……處處體現著他對世界的好奇,對民族、對人類深摯的感情和對生活的熱愛。體現著他獨特的憂傷、內在的歡樂、諧謔與幽默。他在談到小說創作時說:“小說當然是要講技巧,但是:修辭立其誠。”②…
Continue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May 26, 2017 at 9:16am — No Comments
二
他少年時代,即接受了儒家經典的熏陶。小學時期,祖父就為他講解《論語》,並且教他寫作小論文“義”,這是用以闡釋《論語》、掌握八股文的入門練習(14),使他進入了中國文章學的正宗源頭,也形成了對於文體的獨特敏感。
決定他基本人格修養的儒家思想,熔鑄在他文體意識的核心。至於其他的散文家則主要是形式的借鑒,比如莊子:“我對莊子感極大的興趣的,主要是其文章,至於他的思想,我到現在還不甚了了。”(15) 他理解的儒家,當然是審美化了的儒家。他一再援引《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座章》,認為“曾皙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極至”(16)。理想的藝術人生與人生的藝術理想,在民族的原始思想中找到精神的依據。…
Continue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May 26, 2017 at 9:15am — No Comments
治左衛門來到阿靜家。
拜訪這個家庭是很愉快的。孀婦阿靜誠懇相待,姑娘松子也似懷有好感,母女對他是“小弟弟、小弟弟”地稱呼。日下部家早就把他們的大哥俊齋待如親戚,所以對俊齋的小弟弟這樣稱呼是感情自然的流露吧,治左衛門第二次來的時候,阿靜說:
“很冒昧,請你像我們家裏人一樣隨便吧!”
不論從哪方面說,治左衛門都是替她們全家報仇的重要人物。
治左衛門有治左衛門的原因。他是在兄弟間長大的,對只有女性的家庭感到新鮮,就是在客廳坐著也愉快。
松子小姐不時地送茶來。有時母親阿靜命令女兒。…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26, 2017 at 9:11am — No Comments
治左衛門很悠然,怎麼也看不出是個寫那樣激憤詩的青年。
“看來他還不熟悉江戶啊!”雄助心裏想。
他們兄弟三人是在赤貧中長大的。父親有村仁右衛門本來是藩中審閱公文的小官。嘉永二年(一八四九年),因罵某執政被革了職,之後,一家人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老父是個不會處世的硬漢。免職以後,為了生計,他打算當鐵匠鑄劍。這是個好主意,為練技術他先打菜刀。治左衛門還小,所以父親讓俊齋、雄助幫他打鐵。不管怎麼說鍛造房也是過於簡陋了,有一天竟被風刮走了,父親氣得說:“連風神也跟我作對!”之後,連一把菜刀也沒鍛出來就作罷了。
而後,一家隱居到都城藩旯枝村,開墾荒地,第二年收了些白薯,才沒致於餓死。…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26, 2017 at 9:10am — No Comments
前言末語
《櫻田門事變》是司馬遼太郎較為代表的一篇作品。一八六○年倒幕運動開始於櫻田門外,水戶、薩摩兩藩浪人刺殺了井伊大志。雖然暗殺這種政治行徑在歷史上幾乎沒有產生過積極的效果,但這次事變可以說是一個例外。如果肯定明治維新,就應肯定這次事變。…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26, 2017 at 9:09am — No Comments
五月十五日拂曉時分,天野八郎騎著馬準備下山巡視市街,從廣小路來到山下道根岸時,在本鄉切通道路附近聽到一聲炮聲,他立刻掉轉馬頭,奔回天王寺,此時炮聲已經響過七發,而抵達池端時,在穴稻荷一帶也開始展開小型槍戰。
官軍的第一線為薩摩、長州、肥後、因州、藝州、肥前、築後、大村、佐土原、館林。第二線為備前、伊予、尾州、阿波。第三線則為紀州、小田原等。這些兵士布陣綿密且廣,甚至遠到古河、忍、川越、關宿一帶都有駐軍防備,趁彰義隊不註意時,整個上野山已經十重二十重地被包圍住了。
這一天,雲層很低。
夜裏,天空下起雨,這雨隨著黎明的到來,反而愈下愈猛,實在不是作戰的好天氣。…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26, 2017 at 9:09am — No Comments
天野像是憤慨至極地繼續說道:“新君,幕臣如果不這般貪圖錢財,也不會敗給薩、長那些鄉巴佬了。前年的長州之役,八萬旗本大軍竟然以沒有分配到薪俸而遲遲未出陣。如果那時,幕軍能不計小我,奮勇出陣殺敵,相信也不致敗給長州,而幕府更不會淪為如今這種局面啊!都是金錢害事,所以在緊要開頭也救不了頹勢。難不成三河武士在三百年歷史的幕府裏混上一段時日,就會變成這副德性嗎?”
“天野先生,您這麽說太苛刻了。真正可惡的是澀澤啊!那家夥太狠了,竟然用金錢擴張勢力,大家才會趨之若鶩地投向他,不只是彰義隊,就連吉原也都靠他吃飯呢!這些年輕人也是在不知不覺中為金錢所使喚罷了。”
“不知不覺嗎?新君!”天野十足上州人的口氣,說到最後幾乎是用吼的。…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26, 2017 at 9:09am — No Comments
雖然暗殺是歷史畸形的產物,可是,我們卻也可以從它感受到,當時“歷史”的沸騰點究竟有多高。俄國革命黨計劃暗殺俄皇亞歷山大二世時,在整個過程中,計畫曾更改了十一次,直到成功,總共長達十五年之久。對於他們的執拗,恐怕是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們,很難想像的吧!
在這本小說中,並未收錄以殺人著名的岡田以藏和河上彥齋,對於這兩位幕末時期典型的暗殺者,井上友一郎氏、海音寺潮五郎氏以及今東光氏都有詳細精彩的作品問世,我就不再多此一舉了。
寫完這本書時,不禁對暗殺者究竟能為歷史帶來多少貢獻,感到懷疑。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May 26, 2017 at 9:09am — No Comments
深怨如金色的話語、夜開始
我們吃無言的蘋果
我們工作,樂隨我們的星宿
我們站在菩提樹的秋天裏如冥想的鷗鳥
如南方來的燃燒的客人
我們指著新的基督起誓:塵土合塵土
飛鳥合流浪的鞋
我們的心合水中的梯級
我們指著世界對流沙起誓 …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May 26, 2017 at 9:08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May 26, 2017 at 9:07am — No Comments
在未來以北的河流裏
我撒下這張網,是你
猶豫不決地加重它
用石頭書寫的
陰影
張棗 譯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May 26, 2017 at 9:07am — No Comments
普照灰黑的荒原。
一棵樹──
高貴的思想
彈奏光之清調:敢有
歌吟動地哀,在那
人類的彼岸。
張棗 譯
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May 26, 2017 at 9:07am — No Comments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再來看“一帶一路”戰略,其實際的展開過程,因國際政治的博弈與互動,也許會與人們起初的設想有很大的差別。但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在此過程當中,中國的活動逐漸推動著世界秩序的普遍化,克服現有國際秩序的形式正義之下掩蓋著的某種實質不正義,從而最終真正實現超越單個國家之上的普遍秩序,增進國際社會的普遍福利。
這就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哲學意義。
“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May 26, 2017 at 9:00am — No Comments
“一帶一路”戰略是近期的熱門話題,實務界和理論界對此都表示了高度的興趣。但是瀏覽一下各種討論,會發現多數是在就事論事的層面上展開的。“一帶一路”作為一個國家戰略,倘不能提升到一個歷史的高度來理解的話,其意義便難以真正地呈現出來——所謂提升到歷史的高度,並不是指回溯到絲綢之路的歷史起點,而是要在歷史哲學的層面上,對“一帶一路”戰略與世界秩序的演化邏輯之間的可能關聯,作出內在分析。
本文便是要在這樣一種角度展開討論。文章會嘗試分析當今世界秩序的內在機理,以及其軟肋所在,在此基礎上,呈現出“一帶一路”戰略可能具有的世界歷史意義。
一、美國主導下的當代世界秩序…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May 26, 2017 at 9:00am — No Comments
所以,中亞正是亟待重建的大陸秩序的軸心地區,它是世界秩序這個木桶上的短板。而任何安頓中亞秩序的努力,倘不依托於世界市場,則該努力在財政上便是不可持續的。海洋國家主導著世界市場,卻無法主導中亞秩序的建設,民族主義的大陸國家則無法真正通過世界市場形成一整套可行的方案。有可能擔負起此種歷史責任的,只能是大陸國家,但又必須是一個超越了民族主義的大陸國家。我們在政治哲學的意義上可以說,這是個海洋化了的大陸國家,它深刻地融入世界市場,並積極地作為世界市場之自生秩序演化當中的能動性要素來活動。只有這樣,中亞秩序的建設才有可能獲得一個可欲又可行的路徑。 [ 於此可見,所謂陸地國家抑或海洋國家,並不單純是指其地緣狀況,同時更是指其國家的世界秩序觀。所以,即便是島國,也可能是個陸地國家,比如二戰前的日本;即便是位於大陸,也可能是個海洋國家,比如16、17世紀的荷蘭。]…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May 26, 2017 at 9:00am — No Comments
中國之所以成為巴尼特意義上的“新核心國家”,正是由於中國於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加入了美國所主導的世界秩序。這標志著作為大陸國家的中國再度轉向海洋視角,中國因此而實現了迅猛的經濟崛起。此一過程帶來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中國以這種方式拉動了以非洲為代表的斷層國家在21世紀的經濟增長。但是這個過程也伴隨著斷層國家新問題的出現,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近年來極端主義勢力的發展。…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May 26, 2017 at 9: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May 26, 2017 at 9:0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