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15)

向明·虹口公園遇魯迅

談笑間,有人說

到了虹口公園

只一眼就瞥見

濃髭下那張憋氣的嘴

橫眉下那幅

緊繃的臉

當下或當年,該說的

你都再也說不出口了

說出的,已都具化成…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February 6, 2019 at 12:58pm — No Comments

顧城·硬幣中的女王

她一直嚴肅地坐在大海中央

被風捉住手指

她不能隨她的船兒去遠航

 

她被一個小小的咒語所禁錮

一個數字般卷曲的舌頭

 

她隻身守護著亞丁灣精細的海浪

 …

Continue

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February 6, 2019 at 12:56pm — No Comments

James R. Hipkins:婆羅洲華人史(4)

經過一個時期的策劃後,羅芳伯所率領的一批人馬決定遷移到一個新地點,也就是遷移到三發區東萬律大埔客生息的山心金湖。首先,羅氏的部眾攻擊這個社區。大埔客墾殖民的領袖張亞才率領部屬,逃往他處。羅芳伯遂成為山心金湖區的新領袖。透過賢明的施政和待人以善,他把未逃走的大埔客墾殖民爭取過來。於是,這個新村落開

始築起護墻,興建店鋪,房舍和公司辦事處。這個大埔客和嘉應州客聯合組成的新社區,繼而開辟山林,挖掘水井,發展礦業。由於這些新墾殖民遠離一切外來控制,他們自然而然地便建立起本身的政治機構。他們在羅芳伯的英明領導下,把政治機構建立在原本存在的群體組織上。不到四年, 羅芳伯因協助三發蘇丹敉平叛亂而名聲大噪,加上他深得民心,終於成為西婆羅洲的公認領袖。…

Continue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6, 2019 at 12:55pm — No Comments

三毛《雨季不再來》安東尼·我的安東尼(上)

離復活節假期還有半個月,全宿舍正為期中考念得昏天暗地,這宿舍是一年交一次成績單的。不及格下學年馬上搬出去,再瀟灑的女孩在這時候也神氣不起來了。早也唸,晚也唸,個個面帶愁容,又抱怨自己不該天天散步會男朋友,弄得臨時抱佛腳。那幾天,整個一幢房子都是靜悄悄的,晚上圖書室客滿,再沒有人彈吉他,也沒有人在客廳放唱片跳舞了。吃飯見面時就是一副憂憂愁愁的樣子,三句不離考試,空氣無形中被弄得緊張得要命,時間又過得慢,怎麽催急它也不過去,真是一段不快樂的日子。…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February 6, 2019 at 12:19pm — No Comments

三毛《雨季不再来》豬吃老虎的遊戲

回拘留所的路上,我默默的看著窗外。瑪麗亞說:“你好像比下午還要悲傷,真是個怪人,給你走了你反而不笑不鬧了。”

我說:“我太累了。”

回到拘留所,大家圍上來問,我笑笑說:“去西班牙,不送回香港了。”看見他們又羨慕又難過的樣子,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我希望大家都能出去。

勞瑞對我說:“快去梳梳頭,我送你去機場。”我說:“坐警車?”他說:“不是的,計程車已經來了,我帶你去看英國的黃昏,快點。”…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February 6, 2019 at 12:15pm — No Comments

桂文亞·飛——三毛作品的今昔(下)

一九六七年六月在《幼獅文藝》發表的短篇《安東尼·我的安東尼》,敘述一個女孩(以“我”為第一人稱,也可能指自己。)離鄉背井生活在異地中,對一隻小鳥“安東尼”所產生的感情。

從筆勢看來,《安東尼·我的安東足》仍然是“感情用筆”的;然後,《惑》中的激烈,《極樂鳥》中的孤憤,及《月河》、《異鄉之戀》中若干不實虛幻的色彩,淡漠了,給人一種逐漸真實感人的力量。

在可能同一時間內發表的《一個星期一的早晨》,是我認為手頭收集她早期文章中最好的一篇。

這篇文章以清新的美感來描述一個炎夏的林中午日,與朋友舊地重遊。…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February 6, 2019 at 12:01pm — No Comments

桂文亞·飛——三毛作品的今昔(上)

固然三毛近年來一系列撒哈拉的故事很受各方矚目、議論,但也正如她母親所說:像捧明星一樣,並不是好現象。

默默一旁欣賞她,若欣賞自由翺翺的雲雀,是一種適宜的欣賞態度。三毛在家信里如是表白:鋒芒如果太露,便可能停筆,一年,或許十年……微雨的早晨,叩訪她父母臺北南京東路寓所。

小型方正的客廳里,一組深色沙發井然對放,鋪在正中的幾何形圖案地毯,潔凈,略呈黯淡。靠墻一箱熱帶魚,浮沈吸吐,遠遠望去,橙紅的斑點,穿梭如流星。

曾和三毛的雙親聚會過,很為他倆的淳厚正直留下印象——自然,也附加一份對三毛的關懷。此番訪晤,是情誼的交流與分享一位母親的驕傲、欣慰。…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February 6, 2019 at 12:01pm — No Comments

莊士弘·Rhizome 塊莖(上)

德勒茲與瓜達西(以下簡稱「德-瓜」)挪用一植物學的專有名詞–「塊莖」–來闡明其以域外來做異質連結與多樣性的連結概念。此一概念所直指的敵人,便是「樹」。

例如在《聖經》中,樹便是一顆智慧之樹,並能分辨善與惡的樹。笛卡兒在其<《哲學方法》前言信>(Lettre-préface aux Principes de la philosophie)指出,「所有哲學猶如是一顆樹,其根是形而上學,其樹幹是物理學(physique),其分枝便是樹幹不同學科/科學(sciences)的延伸。」[1]

在<《形而上學是什麼?》導言>[2]中,海德格也承襲如此的哲學/形上學傳統,認為:「存有之真理就可以說是基礎…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5, 2019 at 10:15pm — No Comments

欣賞德勒茲的“生成論”(3)

三、生成女性 (becoming-woman)



德勒茲的思想對女性主義理論一直具有強勁的影響。德勒茲和加塔利把生成女性置於一個特殊的位置,甚至認為一切生成皆始於生成女性。之所以不提出“生成男性” (becoming-man)的問題,是因為男性本質上是多數族的,是歷史文化的主體,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德勒茲從抨擊男性——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多元論出發,認為這種多元文化主義是限定性的,因為雖然表面上這種觀念常常設想我們應當允許不同文化的差異,但是在深層次上,卻預設了某種標準:大家都是男性大家庭的成員,遵循的是西方文化的基準。其他文化惟一需要的是認同於“我們”(註: Claire Colebrook,Gilles…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5, 2019 at 9:33pm — No Comments

欣賞德勒茲的“生成論”(2)

二、“生成動物”與卡夫卡 



德勒茲和加塔利曾合撰文學研究專著《卡夫卡:走向少數族文學》。他們認為,卡夫卡的作品是迥異於西方思想樹狀傳統模式的“塊莖或洞穴”,是非中心、迂回曲折的生長的蟹狀草,具有平原上鼠穴或獸徑式的複雜多變的逃逸線。卡夫卡作為“少數族文學”的喜劇性代表作家,表現出一種全新的文學與文化模式。 

在德勒茲和加塔利看來,生成觀念在文學領域集中表現在“少數族文學”和“生成動物”(becoming…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5, 2019 at 9:31pm — No Comments

欣賞德勒茲的“生成論”(1)

本文作者:霍森布魯斯老爺

珍藏自:豆瓣…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5, 2019 at 9:00p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6)

死神在哪里等待我們,是很難確定的,我們要隨時隨地恭候它的光臨。對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對自由的熟思。誰學會了死亡,誰就不再有被奴役的心靈,就能無視一切束縛和強制。誰真正懂得了失去生命不是件壞事,誰就能泰然對待生活中的任何事。馬其頓國王被保爾·埃米爾俘獲,這位可憐的國王差人求埃米爾不要把他當戰利品帶回去,後者回答說;“叫他向自己求情吧。” 

其實,任何事情,如若造化不幫忙的話,手段再高明,本領再高強,也是寸步難行的。我這人本性並不憂郁,但酷愛胡思亂想,想得最多的,莫過於死亡了,即使在我生活最放蕩的時期, 

 …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5, 2019 at 5:28p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5)

死亡有多少突然襲擊的方式? 

危險時刻存在, 

凡人防不勝防。——賀拉斯 

 

且不談發燒和胸膜炎引起的死亡。誰能想到,布列塔尼的一位公爵會被人群擠死? 這事發生在我的鄰居克雷芒五世教皇進入里昂時。你沒看見我們的一個國王在比武時被殺死嗎? 他的一位祖宗不是被一頭豬撞死的嗎?…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5, 2019 at 5:27p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4)

因此,所有的規則都在蔑視死亡上面相遇匯合。盡管這些規則一致地引導我們不怕痛苦、貧窮和人類其他一切不幸,但這同不怕死不是一回事。痛苦之類的不幸不是必然的(大部分人一生不用受苦,還有些人無病無痛,音樂大師色諾菲呂斯活了一百零六歲,卻從沒有生過病);實在不行,如果我們願意的話,可以一死了之,這樣一切煩惱便可結束。但死亡卻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每個人都被推向同一個地方。 

我們的命運在骨灰甕中躁動,…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5, 2019 at 5:25p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3)

有的人死得英勇和幸運,他們正行進在人生旅程上,年富力強,官運亨通,但他們卻用轟轟烈烈的死斬斷了這一切,以致我覺得,他們的雄圖大略與他們的生命中止相比要遜色得多。他們未去就到達了想去的地方,要比他們憧景的更偉大更光榮。他們的死使他們得到了一生夢寐以求的威信和聲譽。 

在評價別人的一生時,我總要看他們是如何死的。如有人研究我的一生,大多會說我有好的終結,也就是死得安詳,不引人注目。 

 

探究哲理就是學習死亡…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5, 2019 at 5:23p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2)

幸福要等死後方可定論 



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
 

在他生前和葬禮前, 

無人有權說他幸福。——賀拉斯 

 …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5, 2019 at 5:21pm — No Comments

蒙田随筆《論恐懼》(1)

我心驚肉跳,毛骨悚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維吉爾 



我不像有人認為的那樣是研究人類本性的學者,對於人為什麽恐懼所知甚微。然而這確是一種奇怪的情感。照醫生的說法,沒有任何情感會比恐懼更使我們手足無措。確實,我見過許多人因恐懼而喪魂落魄,連最沈得住氣的人,恐懼起來也會心慌意亂。我這裏不談凡夫俗子,他們時而害怕老祖宗裹著白屍布從墳塋中走出來,時而擔心撞見魑魅魍魎。按說士兵膽子是最大的,但是,他們不也常常由於恐懼而把羊群當作胸甲騎兵,把蘆葦和竹子當成執矛騎士,把朋友當成敵人,把白十字架當成紅十字架嗎? …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5, 2019 at 5:20pm — No Comments

塞繆爾·麥科德·克羅瑟斯: 人人想當別人

人生許多微不足道的煩躁都是由於人人想當別人的自然慾望所導致的,它使社會不能完美地組織起來,不能讓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各就其位。想當別人的慾望常常引導我們去做一些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屬於自己分內的事。我們的天賦與才能常常超出我們自己行業與職務的狹小範圍。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才過其位,大材小用,因而無時無刻不在做著那種空頭理論家們所謂的「額外工作」。

一個態度認真的女傭人不會滿足於只幹幾件指定的差事。她身上還有沒用完的精力。她的志向是做一名家庭改革方面的專家。於是她來到徒有其名的主人的書桌前,在那上面進行一番徹底改革。

按照她的整潔觀念,所有文件都重新進行了歸置。當那位可憐的主人回來後,發現為他所熟悉的雜亂無章已經變成面目可憎的整潔時,他簡直成了一個反動分子。…

Continue

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February 5, 2019 at 5:00pm — No Comments

(法)博納富瓦·井

當水桶向井里垂落,

傳來楝樹碰撞墻壁之聲,

這井是大地的明星

——黃昏獨來的星,

它是一點黎明之火

正期待著牧人和畜群的光臨。

然而井底之水永遠是封閉的,

水面上加蓋著天星的金印,…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February 5, 2019 at 4:57pm — No Comments

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時間跨度

休伯特送給查爾斯和艾琳一個可愛的嬰兒作為聖誕禮物。這是個男嬰,名字叫保羅。多年無子的查爾斯和艾琳真是喜出望外。他們圍在小床邊看著保羅,怎麼看都看不夠。孩子長得很漂亮,黑黑的頭發,黑黑的眼睛。查爾斯和艾琳問休伯特孩子是從哪兒弄來的?休伯特說是從河岸那邊弄來的。他的回答令查爾斯和艾琳困惑不解。他們三人喝著香甜的熱酒。保羅從小床上看著他們。看到查爾斯和艾琳這樣高興,休伯特也非常快活。他們又多喝了幾杯。

埃里克出世了。

休伯特和艾琳暗有私情。他們感到關鍵是不能讓查爾斯知道。為這,他們特意買了張床,安置在查爾斯、艾琳和保羅的住處附近的另一所房子里。新床不大,但很舒適。保羅若有所思地注視著休伯特和艾琳。他們這段婚外情持續了十二年,而且非常成功。…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February 5, 2019 at 4:14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