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蒼涼自是長安日,嗚咽原非隴頭水。」
這是清代詩人詠蘆溝橋的佳句,也許,長安日與隴頭水六字有過分的古典氣息,讀去有點礙口?但,如果你們明瞭這六個字的來源,用聯想與想像的力量湊合起,提示起這地方的環境,風物,以及歷代的變化,你自然感到像這樣「古典」的應用確能增加蘆溝橋的偉大與美麗。…
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November 2, 2019 at 8:35pm — No Comments
色盲
小時候,父母交了不少錢送我去學畫畫,老師一直跟父母誇我有繪畫天賦,說我這小女孩,顏色使用大膽,有十足的印象畫派的風格!直到,我被檢查出來,是色盲……
回應
每次回家時我會先在門口喊一聲:“親愛的老媽,我回來了。”
如果聽到老媽回應:“乖兒子回來啦!”我就進去。
如果聽到:“你還知道回來?”我扭頭就跑,飛快地跑,去哪裏都比家裏安全!…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November 2, 2019 at 6:43pm — No Comments
大君平時工作挺忙的,陪家人的時間並不多。這天,他抽空去探望獨居的老母親,母親見到兒子十分驚喜,連忙下廚房張羅了一桌子飯菜,雖然累得腰酸背痛,但還是藏不住臉上開心的表情。
大君看在眼裏,很是心疼,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找時間好好陪陪母親。他想了想,和母親約定下次一起去泡溫泉。母親很高興,連連點頭答應。
大君鄭重地把這個約定寫了下來,貼在了母親家墻上的備忘欄裏。…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November 2, 2019 at 6:38pm — No Comments
朋友嘆道:“世態炎涼。”
當然是這樣的了,一般人也不是故意如此,但是一般人的情操,質素水準差不多都是這樣,與其當別人針對自己,不如當這是人性接受之,減少憤世嫉俗之情。
人生只要有三五知己,對你始終如一,不會在你窮途潦倒時看不起你,也不會在你飛黃騰達時太看得起你,那就相當不錯,因為其情真如赤子,對你之好意與忠誠,完全與看得起或看不起沒有關係。
推其次者,談得來玩得來也是朋友,人都是有缺點的,交朋友又不是找聖人,且看開些。 …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2, 2019 at 4:48pm — No Comments
另外一朵雲緊隨其後從平原上空飄然而至。那朵雲在每一個院落、雇農住的農舍、宮殿般的華廈、鄉鎮、城市,還有農莊和火車站甚至捕魚營地和制糖廠的上空都要停留一下。每次停留的時候,它都要像龍卷風一般從地面上各家各戶的院子,里吸上來一小根灰顏色的柱子,或是零零星星的灰顏色小塵埃。這樣不斷匯聚起來,這朵雲便愈來愈大,待到最後匯集在一起飄向庫拉山的時候,已經不再是一朵彩雲而是整整一大片烏雲,它的陰影投射下來,把從漢格耐斯到莫勒的大塊土地都遮暗了。當烏雲停留在遊戲場地上空時,那遮天蔽日的景象極為壯觀。太陽壓根兒連影子都見不到了,麻雀像是下傾盆大雨一樣嘩啦嘩啦地灑落在一座山丘上,直到很長時間以後,正在這片烏雲的最中央部分的麻雀才重新看見了陽光。 …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November 2, 2019 at 9:58am — No Comments
小說閱讀是非常個人化的東西
簡單地說,小說閱讀沒有任何道理可言。天大的理,抵不過自己喜歡。掩卷書味在胸中,和張三、李四,或者隔壁的王胖子沒有任何關系。仿佛飲食男女,有人喜歡吃辣,有人喜歡吃甜。有人喜歡小腿細細的小嘴緊緊的,有人喜歡面如滿月笑如大芍藥花的。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小說閱讀沒有高低貴賤。給藝術排名次本身就是一個很滑稽的事。如果你對著雪地里一泡狗尿想象出一塊熟糯橙黃的琥珀,只能說明你的功力不凡。如果你喜歡上一個聾啞的姑娘,覺得她沒有任何欠缺,其他女人不是言語過分惡毒就是心胸過分狹促,只能說明你是情聖。…
ContinueAdded by Pabango on November 2, 2019 at 12:00am — No Comments
二十二種美麗,二十二種感動
我在下面列了一張中文小說書單,它們曾經給我不同的生命感動。小說的興起是繼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對中文最重要的變革動力。雖然我們先天不足,但是我們上探先秦,外采歐美,前途還是光明的。
列單說明如下:
1.純屬個人觀點。
2.排名不分先後。…
ContinueAdded by Pabango on November 2, 2019 at 12:00am — No Comments
中文小說整體水平低下
開篇明意,首先表達我的觀點:中文小說先天不足,整體上無甚可觀。
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上講,中文小說和西文小說整體上都不在一個重量級。美國現代圖書館評選20世紀英文小說一百強,爭得不亦樂乎,反反復復定不下來。之後,亞洲周刊跟風效顰,推出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很快塵埃落定,各路英雄座次排定,魯迅《吶喊》第一,二月河《雍正皇帝》第一百。讀到這則消息,我第一感覺想樂,好像聽到清華大學拼命選出清華校園美女一百強,第四名就開始覺得長得像女傻強。第二感覺淒涼,“世無英雄,方使豎子成名”。第三感覺振奮,好像項羽看見嬴政坐著大奔逛街,“彼可取而代之”。跟我老媽講了我的感受,老媽說,你改不了的臭牛逼。…
ContinueAdded by Pabango on November 1, 2019 at 11:58pm — No Comments
今年4月11日,是王小波逝世五年祭。小波生前寂寞潦倒,死後嘈雜熱鬧。這些年,這些天,報紙雜誌互聯網拼命吹捧,小波的照片同影視名人商賈政要似的上了《三聯周刊》的封面,一幫人還成立了“王小波門下走狗聯盟”。我這個本來喜歡小波的人,開始產生疑問:小波到底有多麽偉大?
小波的不足顯而易見。…
ContinueAdded by Pabango on November 1, 2019 at 11:55pm — No Comments
我要真當著馮唐的面兒說他的隨筆比他的小說好看,他肯定跟我急。相似的情形也曾發生在王小波身上。1995年秋天的那個下午,完成采訪後,我跟王小波閑扯,我說,好像這幾年隨筆越寫越多?王二話不說,馬上矢口否認,連唾沫星子都飛出來了……可其實,就半徑最大的那個讀者圈兒而言,那時很多讀者的確不知道王小波還寫小說——寫那種有趣、獨特的好小說。
馮唐的情形當然與王小波大不一樣。不過,無論如何不一樣,馮唐隨筆比馮唐小說更容易讀,是事實。而且,這個事實將隨著本書的出版而被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我敢打賭,馮唐的這本《豬與蝴蝶》一定會比他新近出版、再版的那幾本長篇小說更有人緣,也更有銷量。賭什麽?就後海茶馬古道十菜一湯吧。有年夏天,馮唐在那兒請幾個哥們兒撮,有我。我欠他。…
ContinueAdded by Pabango on November 1, 2019 at 11:43pm — No Comments
最早讀王小波,是七年前的事情了。書名《黃金時代》,華夏出版社出版,惡俗的封面,滿紙屎黃。那時候的出版社編輯好像就這點想象力,書名叫《黃金時代》就得滿封面鳥屎黃,書名叫《倩女幽魂》就得滿封面雞屎綠。一個叫王小波的漢子印在扉頁上,就是那張日後滿大街滿書店都見得到的照片:太陽當頭照,他站在莎士比亞故居門口,皺著眉,咧著嘴,叉著腰,穿著一件屎黃的T恤衫。簡介上說這個王小波是個文壇外的文章高手,說還得了一個臺灣的什麽大獎。一個文學口味不俗的師姐把小說扔給我,說:“值得一看,挺逗,壞起來和你挺像。”這個師姐曾經介紹我認識了庫爾特·馮尼格和菲利·浦羅斯,余華剛出道的時候,就認定是個好小夥子。我當時正在上廁所,我大便乾燥,我老媽說因為我讓她難產所以老天就讓我大便乾燥。我就在這種不愉快的乾燥中一口氣讀完了《黃金時代》。當時,我有發現的快樂,仿佛阿基米德在澡堂子里發現了浮力定律,我差一點提了褲子狂奔到街上。…
ContinueAdded by Pabango on November 1, 2019 at 11:30pm — No Comments
自從失戀後,他開始泡吧,南城大小酒吧他都去。每夜必醉,到月亮下山,他才打輛出租回家。有夜醉到不省人事,朋友將他送到醫院吊鹽水,他拉住朋友的手不放,連連說,不去,絕不去那地,任何地不去。
果然,他還真是說到做到,清水衙門似地過了一陣子,酒吧里的朋友尋不到他的人影,都說這小子半成被酒灌斃了。可是一夜他突然飄飄而至,如一新人,他掏錢對酒吧里的人說,今晚我請大夥喝一杯。那夜有一清麗女子跟他走。
從那之後,他沒有再來酒吧,原來他是來告別眾酒友的。不過也有人在什麽隱秘場所見過他,都說他不再寫詩了,他轉行,炒股發了。這人神了,半年不到,錢滾滾而來。…
Continue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November 1, 2019 at 5:16pm — No Comments
三個月以後,FFCC突然解散,原因未加說明。可以斷定,維瑟斯和他的同事們現在已經失寵了,但是在報上或電幕上對此都沒有報道。這是意料中事,因為對政治犯一般並不經常進行公開審判,或者甚至公開譴責的。對成千上萬的人進行大清洗,公開審判叛國犯和思想犯,讓他們搖尾乞憐地認罪然後加以處決,這樣專門擺布出來給大家看,是過一兩年才有一遭的事。比較經常的是,乾脆讓招黨不滿的人就此失蹤,不知下落。誰也一點不知道,他們究竟遭到什麽下場。有些人可能根本沒有死。溫斯頓相識的人中,先後失蹤的就有大約三十來個人,還不算他們的父母。…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1, 2019 at 4:21pm — No Comments
另一種對飲食禁忌的解釋是文化性的,往往與古老的禁忌觀念有關。傑出的人類學者瑪麗·道格拉斯在《潔凈與危險》中就此寫道,“如果把關於汙穢的觀念中的病源學和衛生學因素去掉,我們就會得到關於汙穢的古老定義,即汙穢就是位置不當的東西。”
這是一種非常具有啟發性的歷史文化視角,它讓我們看到“一系列有秩序的關係以及對此秩序的違背”,“這樣一來,汙穢就絕不是一個單獨的孤立事件。有汙穢的地方必然存在一個系統。汙穢是食物系統排序和分類的副產品,因為排序的過程就是拋棄不當要素的過程。”…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November 1, 2019 at 3:45pm — No Comments
“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風靡全國,據說它甚至帶旺了許多東西在淘寶上的銷售,如傳統食品、食材、零食甚至傳統烹具。這當然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有意思的不僅是這個紀錄片說了些什麼,還應該包括它沒有說什麼,而其中最明顯缺位的似乎是中國的飲食禁忌。飲食禁忌是任何一種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相信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人是世界上飲食禁忌最少的民族,為何如此,有待於人類學家和文化歷史學家去好好研究。飲食禁忌指的是一個社會群體自覺地避免食用特定動物或植物的現象。飲食禁忌極具民族性和歷史性,不存在全世界通用的飲食禁忌。也正因為如此,一個民族不吃什麼,也許比吃什麼更能體現它的飲食文化特征,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也許反倒是一個飲食文化較少特色的國家,這也是為什麼中餐能在全世界各地變化適應、落地生根的原因。…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November 1, 2019 at 3:44pm — No Comments
當然,大多數的青年學生確實是響應了上山下鄉的號召。對於處於生理激情期的青少年來說,這一點也不奇怪。上山下鄉是一場由“革命”意識形態主導的群眾運動,被稱作為“上山下鄉幹革命”。確切地說,上山下鄉是“文革”群眾運動中的一場亞運動,運動的主體對象是“老三屆”的青年學生(至少開始時是如此)。這一青年運動與其他一些青年運動非常類似。…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November 1, 2019 at 3:40pm — No Comments
電視劇《知青》再次引起了“文革”期間“激情歲月”的話題,有評論說,“這部劇顯然不是‘老三屆’們的專屬,不同時代的人看過都會有截然不同的觀後感。有的老知青認為劇中表現的知青生活不夠艱苦;有的90後觀眾則認為當年的激情歲月值得向往”。需要追問的是,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激情歲月”。
知識青年在“文革”中的“上山下鄉”不同於在這之前的少數畢業生因成分不好而被送到農場的“就業安置”,“文革”中的“上山下鄉”是以“青年運動”的形式來裹挾幾乎全體青少年到農村“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的。這種青年運動只有在“文革”的極權制度中才有可能。“上山下鄉”不是去就業,而是去革命,去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革命的烏托邦。在那時,作為共產主義未來一部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許多青年人以革命狂熱去追求的“天堂之夢”。在“文革”的環境下,任何人都必須至少在表面上裝作相信這樣的天堂之夢。…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November 1, 2019 at 3:39pm — No Comments
在西方,人們一般是在宗教信仰的意義上說“信仰”,而在中國,人們大多數是在倫理和道德的意義上說“信仰”。這兩個意義上的信仰雖然不同,但並不矛盾。宗教意義上的信仰有特別的對象,神,然而神和神的教誨是不可分的。神的教誨不僅關乎神與人的關係(虔誠),而且關乎人與人的關係(愛)。在不信神,不信上帝的人群中,由於沒有必須愛的神,人更有理由愛他周圍的人,在自由、平等、尊嚴的環境中,信任、尊重和關愛別人便會變得更加重要。在政治上,這些價值與民主、憲政是一致的,在哲學或神學上,這樣的普遍價值則是總是與某種超越的終結關懷聯系在一起。…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November 1, 2019 at 3:36pm — No Comments
在網上讀到一篇《在懷疑的時代更需要信仰》的講稿,是作者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其中有幾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文學理論無法識別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獻擋不住地溝油的泛濫。當利益成為唯一的價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當成交易的籌碼,我很擔心,‘懷疑’會不會成為我們時代否定一切、解構一切的‘粉碎機’?我們會不會因為心灰意冷而隨波逐流?”…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November 1, 2019 at 3:35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