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賁: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 (下)

在西方,人們一般是在宗教信仰的意義上說“信仰”,而在中國,人們大多數是在倫理和道德的意義上說“信仰”。這兩個意義上的信仰雖然不同,但並不矛盾。宗教意義上的信仰有特別的對象,神,然而神和神的教誨是不可分的。神的教誨不僅關乎神與人的關係(虔誠),而且關乎人與人的關係(愛)。在不信神,不信上帝的人群中,由於沒有必須愛的神,人更有理由愛他周圍的人,在自由、平等、尊嚴的環境中,信任、尊重和關愛別人便會變得更加重要。在政治上,這些價值與民主、憲政是一致的,在哲學或神學上,這樣的普遍價值則是總是與某種超越的終結關懷聯系在一起。

在沒有終結關懷和普遍價值信仰的地方,也會出現一些看上去似乎是信仰的現象和行為,其中最常見的便是世俗的“崇拜”,這是駕馭民眾的有效手段。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對此問道,在還沒有新的宗教信仰時,“能夠教給孩子們什麼呢?”他的回答是,給他們一個“代替品”,那就是一個世俗崇拜的方式。它有一個由政治力量或權力營造的“神”(領袖),一個“經文”(某某著作),一個滲透到生活各方面的“世界觀”,一個“僧侶階層”(官僚體制)。這樣的崇拜可能非常有效,也可以滿足民眾對信仰的精神需求。然而,20世紀的人類歷史已經有了太多的經驗教訓,這樣的信仰不僅是贗品,而且更是危險品。它會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帶到自我毀滅的邊緣。我們不能饑不擇食,而把這樣的贗品和危險品當成了信仰。

懷疑本身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問題是懷疑什麼、怎麼懷疑和為什麼懷疑。文藝復興時期,無論是宗教革命還是現代科學的萌芽,都是從懷疑某些被當作當然正確的東西開始的。一切可以稱作為“信仰”的“確信”或“有所不疑”,無論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都必須建立在一些具有恒久而普遍意義的價值之上。人們只有確信這些基本價值,即使在現實生活中眼見無數糟蹋、破壞這些價值的行為,但仍然對這些價值堅信不疑的時候,他們才可以說是真正具備了信仰。

長期以來,我們由於信仰的高度政治化,一直無法建立起真正具有普遍、恒久意義的基本價值。中國雖有被稱為“信仰”的政治教義,但並不存在真正的信仰。當這種教義的神話與人們的經驗理性相抵牾,暴露出它醜陋的政治偽善時,懷疑便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今天的懷疑主義不僅是懷疑現實世界中的那些偽價值(權力,金錢),而且是根本懷疑人類是否真能擁有長久和普遍的價值,後面這一種懷疑主義才是真正可怕的。信仰是被現實,而不是被懷疑解構或粉碎的。懷疑只是信仰根本不存在的結果,而不是信仰遭動搖原因。

Views: 5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