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對此,河南安陽的傳說是,當時負責選民的後軍都督僉事李恪,采用多種方法,誘遷不願意離開故土的農民,宣稱:凡自願遷籍的農民可到廣濟寺內辦理手續,凡不願遷籍者可到寺左側的大槐樹下等候裁定。此言一經傳開,應遷農戶多數擠至大槐樹下。結果,凡到樹下的農戶,全部被遷徙。據說,當時大槐樹上有個鴉巢,被遷農民望著鴉巢,觸景生情,紛紛說:老鴉尚有個窩,咱到啥時才有安居之日啊!由此,廣濟寺側的大槐樹,便成了先人忍別故里的標誌。 …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January 15, 2020 at 11:25pm — No Comments
本文所關心的,主要是圍繞著這首膾炙人口的民謠,形成的諸多關於洪洞大槐樹與明初移民的傳說故事及其背後隱藏著的某種歷史記憶。
首先是關於遷民緣起的故事。關於從洪洞遷民的緣起,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普遍流傳著《胡大海復仇》、《燕王掃碑》和《三洗懷慶府》等傳說故事。
…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January 15, 2020 at 11:22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傳說在明清以來的華北各地流傳甚廣,研究者多認為它反映了明洪武、永樂時期大移民的史實,並將洪洞視為政府大規模強制移民的中轉站,但其中諸多困惑仍未得到令人滿意的解釋。其實無論口碑傳說、族譜還是碑刻、地方誌等文獻,都反映了某種對祖先歷史的集體記憶,也反映了移民的生活境遇。在這些記憶中,我們看到的是移民家族定居、發展的歷史,北方族群關係變化的歷史,衛所制度等國家制度對基層社會影響的歷史,也看到晚清民國時期地方士紳重構大槐樹傳說背後的時代取向或追求現代性的努力。
關於明初山西洪洞移民的問題,由於北京、河北、山東、江蘇、陜西、河南、安徽、東北各地以及山西本省的許多地方長期廣為流傳山西洪洞大槐樹的傳說,並大量載之家譜、墓誌和地方誌,因此多年來為學術界關注。①…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January 15, 2020 at 11:21pm — No Comments
人力車夫,鐵路工人,輪船火夫,機匠,農民,巡警,兵士,以及廚子,雜役之類,不管你氣候是在百度上的熱,或冰點下的冷,何嘗能夠拋棄一小時的職務?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我輩,還要說到避寒避暑,實在也太不知足。可是,我無官守,我無恒業,一個四大皆空,長年病廢的惰民,在這裏,也有他的自得之處,就是同候鳥一樣,只教翅膀完全,便能享受著南來北往的高飛的自由。
六日,七日的幾天,東南風日夜不斷,在上海,早晚只有八十幾度的溫度,我們以為從此可以漸漸地涼冷下去了,青島可以不去,匡廬也何必再登,勉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籌來的幾個日用的金錢,還是在上海花花吧,究竟要經濟些。可是八日平平,到了九日,水銀柱又上升出了百度,飯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穩,連屋內陰處,坐的地方,都變得火缸一樣,這可非逃避不可了,於是乎就踏上輪船,做了三等Deck的嗟來之客。…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January 15, 2020 at 10:56pm — No Comments
一個十分秀麗的姑娘從農村來趕集。她的臉上是百合花和玫瑰花的顏色。她的頭髮好比夕照,而曙光在她的朱唇上微笑。
這美貌的陌生人出現在年輕男子眼前不久,他們便都來追求她包圍她了。這一個要同她跳舞,那一個要切一塊蛋糕招待她。而他們大家都想吻她的面頰。因為說到底,難道這不是市集嗎?然而這姑娘吃驚而又害怕,認為這些年輕男子都不是好人。她斥責他們,她甚至打了一兩個人的臉。接著她就從他們身邊逃跑了。
那天黃昏時分,在回家的路上,她心裏說道:"真叫人厭惡。這些男人多麽沒有禮貌、沒有教養。簡直叫人忍無可忍。"
…
ContinueAdded by Copil on January 15, 2020 at 10:25pm — No Comments
美人,無論是外在的沈魚落雁,或是內在的蕙心蘭質,在中國的文藝中,美人實在是“理想”一詞的化身。她往往不只代表肉體曼妙的絕代傾城,而常像征著一個令人企求而又無法蹴及的超絕境界。
《離騷》裏“恐美人之遲暮”,美人是政治理想的像征;《詩經》裏“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是道德理想的像征!曹植〈雜詩〉中“南國有佳人”,佳人是自我完成的愛;阮籍〈詠懷詩〉的“西方有佳人”,這佳人看似實質,卻極空靈,寫得流盼動人,飄遙恍惚,實在是人間最高理想的像征。而柳永的“為伊消得人憔悴”,辛棄疾的“眾裏尋它千百度”,這“伊”與“它”被王國維解釋為古今大事業大學問的層次階進以後,美人又變成一切事業學問的光輝目標了!…
Continue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January 15, 2020 at 10:04pm — No Comments
母親那個時代,沒有「自動錶」、「電子錶」這種新式手錶,就連一隻上發條的手錶,對於一個鄉村婦女來說,都是非常稀有的寶物。尤其母親是那麼儉省的人,好容易父親從杭州帶回一隻金手錶給她,她真不知怎麼個寶愛它才好。 …
Continue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January 15, 2020 at 7:31pm — No Comments
結 語
針對國內社會科學案例分析存在的若干問題,本文希望有六項闡明:第一,案例分析的目標不是講故事,而是產出知識,因此需要遵循認識活動共享的一般邏輯和原則;第二,案例分析可以提供的知識類型不只一種,比如解釋(原因)知識、理解(特征)知識或者規範(原則)知識;第三,案例作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互補性關係;第四,案例的獨特性有必要和一般性知識建立關聯,從而使得具體案例可以和已有的知識發生對照;第五,案例研究的一個優勢,是系統展現因果機制和過程;第六,零散多樣的獨立案例能夠有意義,原因在於它們產出的知識,在相關知識體系中具有累進性位置。 …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24pm — No Comments
因果過程觀察較有利於通過案例研究呈現,但這不是對其他方法的替代,而是對其他方法的補充。比如一個定量模型可以展示不平等變量對抗議行為的影響值,而每一種結構變量的影響,在經歷不同種類的案例比較之後,都能發現不小的差異:一些影響是已知因果機制作用的結果,有些則不是,那麼,發現這些新的因果機制的知識性價值巨大。在這種情況下,對數值的平均處理會掩蓋要素影響的異質性,進而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情況,使得常規要素變得非常重要或沒有意義。 …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21pm — No Comments
全面揭示豐富性不是案例研究的全部目的,也是其能力所不及的任務。這首先是因為事件性質的變化很難確證(identify),案例研究往往只能掌握事實上發生的情況,但對於沒有發生的情況難以取證,更無法對“看不見的”多種動機作出揣測。比如,當我們發現村莊里多人都在離婚,原因是拆遷政策以戶為單位獲得新房的資格,一個家庭算一戶,離了婚就可以分成兩戶計算,於是家人就有資格申請兩套房子,案例研究可以發現這些離婚的“因”,但對於那些面對這種情況,仍不選擇離婚的家庭又如何解釋?換句話說,我們知道了大量離婚事件為何發生,但對類似條件下未發生離婚的現象,我們知道些什麼?這一基本限定的約束,使得任何一項案例研究都無法包含全部豐富性,它只能對一個中心問題進行解答。 …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16pm — No Comments
定量研究通常有明確的目標問題,值得案例分析者學習。他們非常重視組織材料的方向和取值,力圖通過統計分析再現量值的共變關係,這對於描述一些基本狀況,具有難以取代的價值。但數值的意義和特定環境有關,它在不同的條件下往往具有不同含義,而統計分析一般都假定變量的性質、類別和數值在所有案例中的意義大致類似,但事實有時不完全如此。比如,不同社會的政治信任值(political trust)可能涵義完全不同,但定量研究一般不允許隨時改變系統變量的含義,這樣會導致整體的數值比較缺少共同的基準。而定性的案例分析則可以通過目標問題的轉換,發揮互補所缺的作用。比如,當統計分析發現,中國二胎出生率的上升值,大大落後於一胎出生率的下降值時,案例分析就可能發展新的目標問題:既然統計數據表明,是生育行為的變化(而非生育政策的變化),對於中國整體生育率的影響更強,那麼我們就應當解答,是什麼特有的因素推動了中國生育行為的變化,這有助於進一步評估甚至預測二胎政策的未來效用。 …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16pm — No Comments
五、因果機制探索
社會科學的定量和定性方法,都重視相關關係發現,但案例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在於它可以完整展示因果聯系的過程,一些研究者稱之為“因果過程觀察法”。
對於案例研究者而言,他們所關心的問題,不僅是自變量與因變量,或某種發現要素與被解釋要素是否相關。而且,還有二者通過什麼樣的特定機制發生關聯。
在多數情況下,普通相關要多於因果關聯,這就需要研究者有能力,把重要的因果關係,從一般相關關係中摘取出來,通過鑒別因果關係的連動機制,來提升論證的可靠性。
比如,對於不平等和社會不滿之間的關係,研究者想要了解的,不僅是不平等是否產生社會不滿,而且希望揭示,這種影響一般會通過什麼特定的因果機制,發揮作用。 …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高標準的案例分析,實際上包含著向“一般性知識”前進的追求。在研究者手中,案例被看成是代表現實世界的一種事實,它因為隱含著說明一般性知識的可能性,所以具有分析價值。
案例在研究者的處理中,是能夠說明這些知識的經驗材料例舉,雖然看上去它僅特指具體的社會現象,但這些“具體現象”卻是有代表性,或典型性意義的材料,研究者從中發現的,是符合某種條件的一般性特點:這些特點具有非個人化的、行為性的、規則性的特征,可以和其他社會事實的特點進行知識對照。
透過案例,研究者要發掘的不是一個具體的行為、活動和事件,而是隱藏在背後的、具有一般意義的公共行為範型,它要說明的是一般的影響力,在特別情景下的作用及後果,並非僅是針對一些個別事件的描述。力求從具體問題走向它的上位問題,使得一些來自具體場景的問題具有系統的意義,才會體現特殊知識的價值。 …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上述誤解的問題在於,只重視材料的類別,而非證明的邏輯。如果說,材料的作用是提供分析證據,那麼,就不應當以材料的類別劃分研究活動的性質,因為不同種類材料的相互印證,有助於結論趨於準確。
對研究工作而言,更重要的是對材料采取的分析邏輯,邏輯才是“系統分析方法”的內核。很多案例分析的水準不夠,不是因為沒有材料,而是因為缺少組織材料的科學研究邏輯。案例分析既可以運用定量材料,也可以運用定性材料,但無論使用什麼材料作為證據,都不應偏離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分析邏輯:觀察現象、描述特征、建立界定、比較類型、展示過程、分析影響、探索機制、尋求解釋、達到證明。 …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二、社會知識的多重形態
案例研究能夠提供什麼樣的社會知識?
第一種是解釋性知識,即有關影響、起因或推動力(動力條件和行為、事件的因果關係)的知識。這類知識的作用,在於幫助我們知曉事實、行為及事件因何發生,為何以這樣的形態而非其他形態發生,它們在什麼條件下發生,推動力來自什麼。…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一般知識體系是人類認識自身的階段性成果,一方面,它是共有、公開、開放和變動的,並非任何一個地區、時段、國家或意識形態的獨有產物;另一方面,它又被人類認識活動處理為命題或原理,它們相互聯系、具有系統性、處於認識階梯中抽象性較高的位置、具有相對廣泛的解釋力,這是我們稱其為“一般”知識的含義。雖然,社會科學很少能闡明所有時空都成立的普適性命題,它們表述的多是特定背景下的條件性命題,但這並不等於說,這些特定背景下的條件性命題,和一般的知識無關,或者根本不用加入一般知識的體系,相反,我們闡述特殊性知識的目的,是試圖發現一種可以加入整體知識體系,屬於其中的一種關係、特征或行為類型。作為類型,研究者所追求的並非是具體的場所和時間,而是在這一條件下可以成立的一般性命題。 …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規範性知識可能修正人們的價值觀,比如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有關商業行為的道德爭議廣泛發生,這是因為大量的商業行為是新現象,商業關係與傳統關係存在不少道德原則上的差異,社會研究經歷了激烈辯論,才確立了“商業盈利”的道德位置,使得受到法治約束的商業行為具有了正當性。
與此類似,指出人身依附關係具有阻礙發展的缺陷,也是包含價值性的知識:對於經濟活動的推動,人身依附不如獨立對等關係更具建設性作用。這些有關社會的研究,不僅包含規範性知識:商業行為具有正當性、依附性對經濟發展具有損害性等,而且它們闡發的價值標準,並非有史以來就存在,而是經濟社會進入複雜階段後的產物。這意味著,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規範性知識會發生改變,所以需要不斷研究和認識。 …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案例分析缺乏代表性。確實,案例分析不可能覆蓋全部情況,因為案例資料通常來自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部領域,是具體情景下發生的事實。即使是數據研究,其數值的獲取實際上也無法避免具體時空的限定,但數據采集的優勢在於能夠呈現一定時空內的總體情況。
與此相比,代表性當然無法是案例研究所長,但這並不意味著案例研究不關心這一點。實際上,高水平的案例研究非常重視社會現象的公共性、可重現性、可預期性、整體性和歷史性,尤其是關注社會行為與特定環境的關聯,以凸顯研究對象的典型性,使其代表一類而非僅僅一次或者單個社會現象。是案例經過研究挖掘出的知識結論,而非案例故事本身具有代表性含義,這樣的案例研究,不僅需要面對事實經驗提出研究問題,更需要面對已有的理論知識提出研究問題。 …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7:00pm — No Comments
摘要:對案例研究究竟要做什麼,中國學界尚缺少系統的標準。而案例(定性)和統計(定量)研究的所謂“對立”,一直在方法、立場和主題層面爭辯,尚未在研究目標的專業標準意義上得到分析。案例分析的目標不是講故事,而是產出知識,因此需要遵循認識活動共享的一般邏輯和原則;案例分析可以提供的知識類型不止一種,比如解釋(原因)知識、理解(特征)知識或規範(原則)知識;案例作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互補性關係;案例的獨特性有必要和一般性知識建立關聯,從而使得具體案例可以和已有的知識發生對照;案例研究的優勢之一,是系統展現因果機制和過程;零散多樣的獨立案例能夠有意義,原因在於它們產出的知識,在相關知識體系中具有累進性位置。 …
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6:30pm — No Comments
不管怎麼說,影片《無雙》是建立在“外生型敘事”之上的一種典型敘事:它首先建立一個範本,然後積極模仿它。不過,在此順便說一句,《無雙》第一敘事中的畫家段落,也有效利用了對於周潤發過往影片的“潛文本模仿”,這種模仿可以說是一種致敬,也可以說是一種商業策略,它雖與本文所探討的“模仿”有某種關聯,但不在本文探討範圍之內。
結語:電影敘事學與其他可能
…
ContinueAdded by Story Link on January 15, 2020 at 4:16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