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7)

高標準的案例分析,實際上包含著向“一般性知識”前進的追求。在研究者手中,案例被看成是代表現實世界的一種事實,它因為隱含著說明一般性知識的可能性,所以具有分析價值。

案例在研究者的處理中,是能夠說明這些知識的經驗材料例舉,雖然看上去它僅特指具體的社會現象,但這些“具體現象”卻是有代表性,或典型性意義的材料,研究者從中發現的,是符合某種條件的一般性特點:這些特點具有非個人化的、行為性的、規則性的特征,可以和其他社會事實的特點進行知識對照。

透過案例,研究者要發掘的不是一個具體的行為、活動和事件,而是隱藏在背後的、具有一般意義的公共行為範型,它要說明的是一般的影響力,在特別情景下的作用及後果,並非僅是針對一些個別事件的描述。力求從具體問題走向它的上位問題,使得一些來自具體場景的問題具有系統的意義,才會體現特殊知識的價值。
 


這要求案例分析者具有專業性的提問意識,主動將特殊性事實和一般性知識聯系起來:針對案例事實(特殊經驗)和已有解釋(一般性命題)的困惑提出問題,這是一項案例分析的基本能力:提問不應僅僅滿足於有何特殊性,而是必須指向為何形成特殊性、這些特殊性與一般性的關係、它們具有何種性質和產生條件,等等。

在這里,讓案例分析有力量的,實際上不是特殊事實本身,而是特殊事實和一般知識的關聯,特別是特殊事實對於一般知識進行證明、證偽、補充、修正或者推進的價值。


比如,蔡曉莉在中國鄉村公共品提供研究中提出的經驗問題是:為什麼不同村莊公共品提供的水平存在不小差異?她的答案表面上看很簡單:因為有的村莊存在一種激勵機制:非正式的社會活動網絡對公共事務的介入,激勵了幹部的道德行為,在這樣的村莊中,公共服務的水平通常較高。

但這一案例對比分析的更重要價值,在於提供一般性知識,分析者希望借用案例比較解答的,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政治社會學議題:在政治體系之外,何種特定的社會條件,能夠影響鄉村公共品提供的水平?這一問題由對中國的案例研究給出了答案,但這個結論並不是意義僅限於中國的知識,因為在世界各地,都可能存在政治體系之外的社會激勵系統,它們的活躍有利於提升社區公共品的水平。

在這一研究問題下,蔡曉莉對案例材料的組織工作,就不僅是記錄故事,而是以一個典型案例為證據,尋找那些尚未知曉的一般性知識:能夠對鄉村公共品提供發生影響的特定社會條件。顯然,這樣的提問,提升了特定案例(中國)分析的一般價值:使其能夠為一般性知識的探索提供事實證據。
 

 

四、目標問題的選擇 

 

以知識為目標的案例分析需要通過清晰的目標問題引導,因此,如何提問,對於社會科學的案例分析至關重要。提問使案例分析走向它的目標。好比建造大廈,問題就像設計圖紙,具有指引方向和構架的作用,它使案例解答走向產出知識而非其他目標。提問還有助於案例資料的組織化——它們往往是沿著特定的目標問題得到組織,並獲得證明的涵義,目標問題可以使看似散亂的事實具有解答方向、成為知識產出的證據。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