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 sind ein volk
  • Male
  • Kemaman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Wir sind ein volk's Friends

  • Jemaluang 三板頭·
  • Bir Tanem
  • 厚數據才厲害
  • Baghdad Janim
  • 比雷艾弗斯
  • Almaty 蘋果
  • Spratly Island
  • TV Plus
  • 有格 台
  • se.gamat
  • Batu Empatbelas
  • Khalak Khalayak
  • idée créative
  • Mystikós kípos
  • 開麥啦 馬來西亞

Gifts Received

Gift

Wir sind ein volk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Wir sind ein volk's Page

Latest Activity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吳思敬·余光中《鄉愁》賞析

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1972年1月21日(選自《余光中自選集》天津百花出版社2005年版)【賞析】余光中生於大陸,長於大陸,後來去臺,但他深深眷戀著祖國大陸,他曾在《五陵少年》一詩中寫道:“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淚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逐鹿的鼓聲/……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支流”。他還說過,中國大陸是“所有母親的母親”,“所有父親的父親”,“所有祖先的搖籃”。詩人眷戀大陸、思念故鄉情結之濃重,是可以想見的。但是就《鄉愁》一詩的寫作而言,光是有一股強烈的思鄉情緒還不足以成就一首好詩,重要的是把這種情思轉化為意象,這才是對一個詩人創造能力的檢驗。余光中無疑是位有才華、有獨創性的詩人,他處理起這樣的題材舉重若輕。他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選擇與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樣四個中心意象,構成《鄉愁》一詩的骨架。頭兩個小節,用來自生活的“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作為“鄉愁”的表征。由於背井離鄉,只能用貼著郵票的書信溝通信息;由於…See More
Mar 9,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白靈·顏艾琳《洞》賞析

洞 臥室出現一個洞。剛睡醒的眼睛,以為是夢未結束。等待中的句點一直未出現,洞反而愈來愈大、愈來愈深黑。它忽然颶風似地將我卷入。那無底的深處,仿彿我掉進了婦女分娩的產道。 我如一枚銅板,被投入又被吐出。在宇宙最大的(命運/機會)販賣機里;我發現我的人生又一次被強迫開始、被公開復制。 我想張嘴吶喊,洞卻跳進我的嘴里。逐漸地,我的手指、軀幹、臉、和腳……統統被黑洞反噬。 現在,我也變成一個洞了,一個沒有羞恥,沒有人性的無物,默默懸於自身的宇宙,完全地對鎖,自由了也消失了。 (選自2002年10月16日《自由時報》副刊) 【賞析】這是一首相當詭異的詩作,應該是一個奇魅夢境的記錄。文中對夢境的鋪陳,緩慢而真實,恍若你就是詩中的我,重新因復習而進入一個超現實的世界。詩以臥室里的“一個洞”起句,讀來毫不費力,即在於作者未對此夢境稍加干涉或修飾,只真誠地記錄,且始終扣住“洞”之主題,將怪異的過程詳述,既神話、又哲學、又宗教性十足,值得當作夢的解析教材。可見得會作夢即會作詩,夢已是現實的轉化,此轉化即創新的結果,此結果當然是詩。顏艾琳為我們做了絕佳的示範。 人生是這麼地無常,總是想抓住一切的我們,是否一…See More
Feb 26,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張漢良·林群盛《那棟大廈啊……》賞析

《那棟大廈啊……》 “那棟完全由玻璃窗構築成的大廈必定禁錮著些什麼吧?”站在遠處觀望的我低語,並迅速穿過匆忙而淡漠的人車進入大廈門口。找尋許久,竟連管理員也沒有。於是我走入唯一的電梯;發現這電梯只到頂樓……走出電梯後我詫異的看到各色晦暗的燈光在附近走動。前方不遠處有一排白色欄桿;上面雕刻了許多各種不同姿態的獨角獸,還有一些形狀奇異的,不知名的陌生花卉……似乎在欄桿下有些什麼神秘……我疑懼的緩緩走近欄桿,驚駭的看到了一顆、一顆——超乎想像的,幾乎和大廈一般的巨大的心臟被放置在這棟中空的大廈,平穩的跳動著;從心上蔓延的兩根粗大的血管分歧出數萬根微血管繚繞糾結在大廈的內壁……啊,那似在沈眠中的,充塞整座大廈的心脈不正如我的心跳同步且共鳴嗎?我惶惑的看著在血管中流動的液體輕問:“那血管內流動著些什麼呢?”欄桿上一隻流淚的獨角獸回答說:“流入的是悲傷;流出的是孤寂……” (選自《地平線》詩刊第6期) 【賞析】“那棟大廈啊……”十足表現出人類和異象接觸時,不可名狀的雄偉感,尤其符合科幻視域的,便是本詩最後突現的異象,竟然是人的影象(simulacrum),這是既科幻又原始的經驗。整棟大廈,整個文明…See More
Feb 20,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白靈·陳大為《相師》賞析

相師 把你沒有信心的心交給我把你有問題的掌上地理——臉是氣象的江山 命運的形下眉毛是飛起來或飛不起的翅膀五官預告你未來的興亡快把八字交給我加減乘除看看:動用易經的力道 太極的技巧我的食指把住你赤裸的心跳話如遊龍先峰迴再路轉你似盲人騎瞎馬被我斜斜端在掌上任我把螢火說明成太陽把長長一生像畫符般規畫。把你失去邏輯的命運交給我把你腦海里潛泳的懷疑…… 1994年10月(選自《新詩30家》…See More
Feb 12,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古遠清·羅門《麥堅利堡》賞析

麥堅利堡 超過偉大的是人類對偉大已感到茫然 戰爭坐在此哭誰它的笑聲曾使七萬個靈魂陷落在比睡眠還深的地帶 太陽已冷星月已冷太平洋的浪被炮火煮開也都冷了史密斯威廉斯煙花節光榮伸不出手來接你們回家你們的名字運回故鄉比入冬的海水還冷在死亡的喧噪里你們的無救上帝的手呢 血已把偉大的紀念沖洗了出來戰爭都哭了偉大它為什麽不笑七萬朵十字花圍成園排成林繞成百合的村在風中不動在雨里也不動沈默給馬尼拉海灣看蒼白給遊客們的照相機看史密斯威廉斯在死亡紊亂的鏡面上 我只想知道哪里是你們童糼時眼睛常去玩的地方哪地方藏有春日的錄音帶與彩色的幻燈片 麥堅利堡鳥都不叫了樹葉也怕動凡是聲音都會使這里的靜默受擊出血空間與空間絕緣時間逃離鐘錶這里比灰暗的天地線還少說話永恒無聲美麗的無音房死者的花園活人的風景區神來過 敬仰來過 汽車與都市也都來過而史密斯威廉斯你們是不來也不去了靜止如取下擺心的錶面看不清歲月的臉在日光的夜里星滅的晚上你們的盲睛不分季節地睡著睡醒了一個死不透的世界睡熟了麥堅利堡綠得格外憂郁的草場 死神將聖品擠滿在嘶喊的大理石上給升滿的星條旗看給不朽看給雲看麥堅利堡是浪花已塑成碑林的陸上太平洋一幅悲天泣地的大浮雕…See More
Feb 3,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白靈·蓉子《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賞析

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 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不住地變換它底眼瞳致令我的形像變異如水流 一隻弓背的貓一隻無語的貓一隻寂寞的貓我底妝鏡睜圓驚異的眼是一鏡不醒的夢波動在其間的是時間?是光輝?是憂愁? 我的妝鏡是一隻命運的貓如限制的臉容鎖我的豐美於它底單調我的靜淑於它底粗糙步態遂倦慵了慵困如長夏! 捨棄它有韻律的步履在此困居我的妝鏡是一隻蹲踞的貓我的貓是一迷離的夢無光無影也從未正確的反映我形像 (選自《新詩三百首》臺灣九歌出版社1995年版)…See More
Jan 17,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陳超·卞之琳《水成岩》賞析

水成岩 水邊人想在岩上刻幾行字跡: 大孩子見小孩子可愛,問母親“我從前也是這樣嗎?” 母親想起了自己發黃的照片堆在塵封的舊桌子抽屜里,想起了一架的瑰艷藏在窗前干癟的扁豆莢里 嘆一聲“悲哀的種子!” “水哉,水哉!”沈思人嘆息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積下了層叠的悲哀。 關於自己的詩,卞之琳這樣說:“我寫詩,而且—直寫的是抒情詩,也總是在不能自已的時候,卻總傾向於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動物’。規格本來不大,我又偏喜愛淘洗,喜愛提煉,期待結晶,期待開華”(《雕蟲紀歷》自序)。這是詩人創作態度的自白,它與詩人的作品是吻合的。這首詩,是抒情詩,但這種抒情不是個人中心主義的抒情,而是艾略特所說的“非個人化”的抒情,詩人通過水成岩的意象,暗示了生命的悲哀。水就是生命,“逝者如斯夫”!“水邊人想在岩石上刻幾行字跡:”這是全詩的第一層。冒號的使用暗示我們,它規定著下面三節的性質。這“幾行字”是什麽?詩人沒有說,而是蕩開一筆寫了孩子與母親的對話,以及這對話在母親心中引起的回響。大孩子見小孩子天真可愛,於是去問母親“我從前也是這樣嗎?”這平凡的一句話,貌似漫不經意,卻教母親黯然神傷!自己的孩子已經能夠從自身走…See More
Jan 14,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古遠清·文曉村《一盞小燈》賞析

一盞小燈 在荒漠的曠野野狼的嘷叫,令人毛髮聳動遠方,那一閃熒熒的亮光可是一盞小小的燈? 在深夜的海上黑色的風浪,撞擊著水手的心遠方,那一閃淡淡的亮光可是一盞小小的燈? 在濃霧的島上風平浪靜,星兒也跌入夢境遠方,那一閃朦朦的亮光可是一盞小小的燈? 縱然是白晝都市和鄉村歡笑般的炫耀著春花秋月的風景我的心靈啊,依然渴望那一盞小小的燈 而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那一盞夢幻的小燈是永遠無法接近的便只有默默的,把心貼了上去 (選自《當代臺灣詩萃》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賞析】 這首抒情詩,用各種不同的比喻寄托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它所選取“小小的燈”的意象,單純而不淺陋。單純,是指它反復過多次,顯得明朗而集中,給人強烈的印象。豐富,是指這燈的像徵意義決不是單一的,它可以作出多方面的理解。就具體解釋來說,它可以理解為煤油燈、電燈、航標燈;就像徵意義來說,可理解為希望,或理想、光明。 在結構上,此詩既統一又多樣。統一,是指前面三段,句式與段式均顯得勻稱均衡;多樣,是指後面兩段不拘一格,句無定字,行與行之間不講究均齊,追求一種活潑自然之美。就是前面三段,仍注意長句與短句的交錯使用,所追求的…See More
Jan 13,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洛夫:解讀一首敘事詩——《蒼蠅》(4)

一位朋友讀完《蒼蠅》之後對我說:“這首詩寫得相當冷靜,真夠狠、穩、準。”他一句話就把我處理這首詩的特殊手法道破。多年前,我曾想為自己建立一種“冷詩”的風格,我的“冷詩”觀念倒不拒絕隱喻,也不忽視意象的有效經營,只專注一點,即盡可能控制情緒的泛濫。當然詩人不是數學家,筆下不帶一點情感是不可能的,但學習如何把激情透過意象使其冷卻下來,卻是一個詩人必修的課程。 基本上我大部分的詩都可列入“冷詩”之類,一九五六年寫的《窗下》是一個例子,四十八年後(亦即二○○四年)寫的《蒼蠅》是另一個例子。這類詩的敘事性主要建立在“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戲劇手法上,《蒼蠅》這首詩如沒有最後兩行戲劇性的逆勢操作,必然會像讀一篇平鋪直敘的散文那樣寡味。…See More
Jan 7,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洛夫:解讀一首敘事詩——《蒼蠅》(3)

近年來,不論在文章中,演講與座談會中,我都不遺餘力地為久已失落的漢語詩歌之美招魂,大聲疾呼把它那些純粹、精練、氣勢、神韻、意境、像徵、隱喻、妙悟、無理而妙、反常合道、言外之意、想像空間、多義性、朦朧美等詩的素質找回來,讓讀者在真正的詩中迷醉,沈思,讓詩的數量降低一些,詩的品質提高一些。這正是我對沈奇“重樹典律,再造傳統”之說的回應。在最近的拙作《創世紀的傳統》(見創世紀五十周年紀念特輯)一文中,我曾談到:“創世紀五十年來先跋涉過西方現代主義的高原,繼而撥開傳統的迷霧,重現古典的光輝,並試著以意象,像徵,超現實諸多手法,來表現中國古典詩中那種獨特之美。經過多年的實驗與調整,我們最終創造了一個詩的新傳統——中國現代詩。”這里我所謂的新傳統,其實就是一種新典律的建立。新典律一個明顯的性格就是創新,求新是它的指標之一,但新典律不能只一味地求新,而忽略了求好,當下許多年輕詩人一腦門子的求新求變,寫出來的詩光怪陸離,在後現代的旗幟下興風作浪。但“新”並不等於“好”,“新”一夜之間可成,而“好”則非經過長時間的淘洗與錘煉不可。我經常在思考,既然“敘事”只是詩的表現手法之一,一首敘事可不可以寫得像一首…See More
Jan 3,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洛夫:解讀一首敘事詩——《蒼蠅》(2)

詩人大多知道,西洋史詩采用的即是一種結構龐大的敘事體,只見敘事不見詩,詩被消滅於離離落落的散文語言之中,故這種史詩形式早就被現代詩所取代。我國古典詩中也不乏以敘事手法寫的詩,如李白的《長干行》,杜甫的《兵車行》,韓愈的《石鼓歌》,以及崔顥的: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都是敘事詩。其實我也寫過一些敘事詩,如這首《窗下》: 當暮色裝飾著雨後的窗子我便從這里探測出遠山的深度 在窗玻璃上呵一口氣再用手指畫一條長長的小路以及小路盡頭的一個背影 有人從雨中而去 只不過崔顥與我的敘事詩表現的,乃是一種具有普世價值的人情共感。這兩首詩的語言結構因戲劇手法的穿插而凸顯其無限的張力,絕不像時下所讀到的敘事詩那樣的婆婆媽媽,瑣瑣碎碎,口水橫飛。檢討今天新詩的弱勢和邊緣化,如從另一角度來看,胡適當年的某些詩的革命主張遺害不淺,譬如他說:“詩國革命何自始,要須作詩如作文”,一筆抹去了詩與文的界線,一掌推倒了中國數千年累積的精致意象,隱喻的想像魅力,和詩性語言之美。胡適主張詩的大眾化,平民化,敘事詩派推波助瀾,結果把漢詩貶抑為極度低俗的散文化。這種現象看在詩人兼評論家沈奇的眼中,也不勝感…See More
Jan 2, 2021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洛夫:解讀一首敘事詩——《蒼蠅》(1)

我最近寫了一首實驗性的生態詩:《蒼蠅》,我把它定性為敘事詩,也可以說它是以敘事手法寫的“主知”詩。這首詩的風格與我別的作品迥異,與一般講究精致意象,選擇暗示性強的像徵語言的現代詩也不一樣,語法與技巧平實得幾近散文。其實對我來說,這還真是一次新的實驗,現不妨談一談我寫這首詩的動機。我們素知,“主知”與“主情”是臺灣早期現代詩運動中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兩極話題,紀弦曾明顯地把“主知”列為“現代派六大信條”之一,但這只是一種相當吊詭的論點,因為包括紀弦本人在內,現代派幾位代表人物如方思、林泠、鄭愁予等都難以不無爭議地列入“主知”的陣營,當時即使以臺灣現代詩的整體風格來看,也不可能把一首詩作出如此二分法的理論性的辨析。當然,也並不是不可以這麽中庸性的認知:傳統詩美學側重抒情性,而現代主義詩美學比較強調知性,只是把一首詩強行界定為“抒情詩”或“知性詩”,確是多此一舉。話得說回來,我說《蒼蠅》是一首主知的詩,這又作何解釋?其實不難,你只要看到以“敘事手法”處理的這一前提,便不難知道,因為詩的敘事性首先必須建立在“知性”的,或“令人思考的”“哲理性的”基礎上,否則,一首缺乏感性,讀來不能令人怦然心動的詩…See More
Dec 31, 2020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陳超·鄭敏《金黃的稻束》賞析

金黃的稻束  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收獲日的滿月在高聳的樹巔上,暮色里,遠山圍著我們的心邊,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你們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沈思,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而你們.站在那兒,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 這里的“金黃的稻束”,不僅是指自然意義上的稻束,而是詩人的心靈與田野里佇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後,超逾了物象的實體。而產生的一個像徵。它屬於一個帶有玄想性質的“瞬間”,這種“瞬間’卻構成了自足的詩的永恒。“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這是收割過的田野的景象:詩人看到的不是“豐收”,而是“疲倦”。稻束靜默地佇立在田野上,不再舞蹈,不再喧響.也沒有人來;它們像一個個哺育了無數孩子的母親那樣善良、疲憊、欣慰而無所表示,這是一種多麽博大深厚的愛情,這是一張張蒼老而“美麗的臉”!稻束的“疲倦”被升華了,它的含義不再是體力不支,而是充分釋放後的深沈和寧靜.它是“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這種“偉大的疲倦”作為…See More
Dec 30, 2020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孫光萱·王家新《魚》賞析

魚——《中國畫》組詩之一 魚在紙上一條魚,從畫師的筆下給我帶來了河流 就是這條魚從深深的靜默中升起它穿過宋元、龍門和墨綠的荷葉向我搖曳而來 淙淙地,魚兒來了而在它突然的凝望下乾枯的我被漸漸帶進了河流…… 近年來我國興建了不少歷史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還常把館中珍藏運到各地展覽,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這里不說別的,單說國畫藝術。我國的國畫獨樹一幟,常常寥寥幾筆而境界全出,在世界繪畫藝術中堪稱奇葩。有趣的是,我國有著"詩畫相通"的悠久傳統,宋代的郭熙在總結繪畫創作的《林泉高致》中說:"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歷代"詠畫"、"觀畫"的佳作就很多,可見讀詩和觀畫不妨同步進行,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這里向大家介紹詩人王家新。王家新寫過好幾首生動的"觀畫詩",其中尤以《魚》最為出色。此詩共三節,第一節寫開始觀畫時的瞬間感受。明明只是"一條魚",詩人卻說"給我帶來了河流",為何能夠"帶來"?原來,這正好表明了我國傳統寫意畫的一個重要特色:看似只有一條魚,幾莖水草,落墨不多,別無他物,卻能從側面表現出那清澈的河流正隨著搖頭擺尾的魚兒迎面湧來。…See More
Dec 23, 2020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郭寶臣·艾青《礁石》賞析

礁石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礁石》這首詩寫於1954年,距1985年已經三十一個年頭了。經過了漫長的時日,而在這漫長的時日中,詩人還經歷過二十年的磨難。其生命差不多是在死亡線上掙扎。在好不容易復出之後,詩人仍然牢記著這行詩:“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可見這行詩在詩人心中的份量。這行詩差不多已成為詩人的座右銘,詩人還希望成為青年人以及其他人的座右銘。這行詩的含意確實深刻而豐富,說它是詩人一生經驗的總結,也並不過分。對於人生,對於社會,對於歷史,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詩人以“含著微笑,看著海洋”八個字來概括了。…See More
Dec 16, 2020
Wir sind ein volk posted a blog post

陳林群·北島《古寺》賞析(下)

不再增長的年輪,也就意味著柱子失去了生命的記憶。但詩句中沒有記憶的並非“柱子”,而是“石頭”,這便是意象的轉換:柱子撐起了石頭,搭成了古寺。詩人通過把柱子轉換為石頭,使石頭成為古寺的像徵。詩題名為《古寺》,詩中卻不出現這兩字,這正是整體像徵的思維特點。石頭或古寺乃非生命的客觀物質存在,詩人正是通過“柱子—…See More
Dec 13, 2020

Wir sind ein volk's Blog

白靈·蓉子《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賞析

Posted on January 11, 2021 at 12:00am 1 Comment

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

 

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

不住地變換它底眼瞳

致令我的形像變異如水流

 

一隻弓背的貓一隻無語的貓

一隻寂寞的貓我底妝鏡…

Continue

古遠清·文曉村《一盞小燈》賞析

Posted on January 9, 2021 at 12:00am 0 Comments

一盞小燈

 

在荒漠的曠野

野狼的嘷叫,令人毛髮聳動

遠方,那一閃

熒熒的亮光

可是一盞小小的燈?

 

在深夜的海上…

Continue

吳思敬·余光中《鄉愁》賞析

Posted on January 7, 2021 at 12:00am 0 Comments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Continue

白靈·顏艾琳《洞》賞析

Posted on January 5, 2021 at 12:30am 0 Comments

 

臥室出現一個洞。

剛睡醒的眼睛,

以為是夢未結束。

等待中的句點

一直未出現,

洞反而愈來愈大、

愈來愈深黑。…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