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德勒茲在關於單義性的主張,可以幫助同時辨明一種不同於概念式的批判模式, 以及精神分析學的再現模式之另一種關注差異細節的觀物態度。德勒茲所揭示的差異本質,是一種不同於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的方式去認識對象的態度。因為德勒茲反對主動的自我思慮之過分強調,認為被動的直覺,讓自我思慮原本的存底,自然的在其中作用,能如同孩童般沒有領域立場的觀物模式,才是看到差異細節的途徑(DR 80-81, 90-91)。認為以概念式的思考決定所謂「理想的」,去做批判的情形 (DR 169),「自我 (the Self) 凌駕在所有不確定 (undetermined) 之上」,會使得「我思 (I think)」成了真正的決定點。而這種武斷教條 (dogmatism)…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2, 2020 at 7:35pm — No Comments
佛洛伊德認為人有一種歇斯底里的 (hysteria) 自我表現的特徵,是一種人的生物順從的本能,他稱之為「身體細胞的順從」(somatics compliance)、「符碼的順從」(compliance of the code)(Ferrari 2011: 4,以下簡稱 GAP)。意指這種歇斯底里的自我表現,是人的一種生物性上的本能特性,是人在藝術表現時必然出現的特徵。所以,佛洛伊德認為,導致人傾向辨識的是「相似性」(similarities),而不是「差 異性」(differences)。 認為人有原我 (Id) 第一層 (the primary process)的神經質的(neurotic) 的無意識作用,會透過自我 (ego) 第二層的運作,產生防衛機轉 (defense mechanism),去補償,或是產生夢的機制 (oneiric…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rch 2, 2020 at 7:30pm — No Comments
最後,分析差異理論的創造性本質,其與現場操作直覺的感知,以探索藝術之超越特性的更具體的意義,作為可建議臺灣前衛藝術創造省思的重要方向。
德勒茲的用語中,「差異」(difference)、「重複」(repetition) 與「單義性」…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17, 2020 at 12:32am — No Comments
德勒茲的認識論觀點乃是一種「非典型的認識論」(atypical epistemology),並不是尋常的形而上學,他自稱是超越 2 的經驗主義者 (a transcendental empiricism)。雖然他承襲了康德 (Immanuel Kant) 所認為的,藝術應該追求一種超越性的觀點,但是,他給了所謂超越性的主張一個非常不一樣的面貌。…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14, 2020 at 10:26am — No Comments
因此,一則辨明這種主體領域歸屬性的武斷批判之慣常模式,與能真實的追求藝術超越所欲解放之自由的創造性感受兩者之間的不同;二則辨明真正藝術本質的力量來源之永恆性,並非如精神分析學的心理分析模式。這兩件事也就成了了解藝術本質很重要的兩個基本議題。換言之,本文的目的即在於從德勒茲 (Gilles Deleuze) 之「差異與重複」理論中,尋求這兩個問題更深入具體的思考。而事實上,德勒茲對於純粹的 藝術創造思維與超越的觀點,關於藝術內在耐人尋味的質素,確實有相當精闢的闡明,將能提供前衛藝術的創造本質相當具有啟示性的方向。 …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December 27, 2019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摘要
「差異與重複」的理論是德勒茲著作《差異與重複》關於藝術表達與觀看之基礎觀點,本文主要尤其針對其中「差異」理論,對於藝術創造性思維與超越的啟示,了解相關論點,希望探究出其中啟示前衛藝術創造本質上應追求的重要方向。德勒茲強調要在一種單義性的普同存在觀點中,關注個性化的差異細節,透過非概念分類性的直…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December 25, 2019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因此,德勒茲認為「重複」這關乎創造的「行為」(conduct),是與「律則」(law)、「通性」( generality) 相對立的,「重複」是直接真義的表達,不透過任何中介物(mediation),所以,反對傳統「再現」觀點那種透過某種相似性的通則概念去認識事物的方式。
德勒茲認為再現模式所得到的只會是一種大約性,利用相似的手法再創製出其通則表象,但是,藝術應該是直接無中介的,作為同樣的一次性的行動(…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December 13, 2019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四、解轄域化的意義
1.理論意義
精神分裂分析是革命的唯物主義精神分析, 它是對精神分析的批判, 以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作為主要批判目標。它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從社會和歷史角度解釋認知和行為; 吸收了弗洛伊德尤其是拉康的思想, 在對社會結構和社會發展的解釋中,融入了力比多(libido)和符號學因素; 借鑒了尼采對虛無主義和禁欲主義的批判。
精神分裂分析的最終目標是要創造希望, 讓生產力的發展超越資本界限, 讓權力意志的擴張超越虛無主義的界限, 給人更大的自由,…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pril 17, 2019 at 8:30pm — No Comments
3.先行後效
落後的解轄域化總要以先進的解轄域化為目標[9]174。這就是說因為諸多解轄域化運動過程的強度不同, 效果也參差不齊。解轄域化的先驅者為後人積累了經驗, 盡管他們會走很多彎路, 甚至是冤枉路, 但是他們成為了榜樣。盡管他們成功的經驗不能復制, 他們失敗的教訓卻可以提醒後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有一馬當先, 才有萬馬奔騰。德勒茲希望每一匹馬都奔騰起來, 所以他鼓勵先行者, 鼓勵最強者發揮榜樣的力量。
4.因人而異…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pril 17, 2019 at 9:00am — No Comments
它把某種特殊的因素抽象出來, 再將其放大為普遍的東西, 並以此來排斥或壓制其他因素。少數派, 即主體型群體, 不是已接受現存秩序且在其中處於弱勢的群體, 少數派意味著對現存秩序的超越, 意味著不為多數派所限制, 意味著無限的可變性和創造性, 意味著不斷生成新的東西[11]。不是所有社會成員都是臣服型, 甘心情願地接受佔主導地位的政治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所制定的整套轄域內成員普遍接受的規制, 即域規, 那些主體型的成員要說“不”。所以, 哪里有排斥或限制, 哪里就有逃逸, 就有解轄域。這種以拒絕被趨同為目標的逃逸就是解轄域化, 所以解轄域化是必然的。
德勒茲正是針對不斷趨同的世界, 創立差異哲學, 以差異和生成為解毒劑, 以解轄域化等為藥方來醫治上述病癥, 來恢復世界複雜多樣、充滿創造的本來面目。進化初期的魚離開大海, 逃向內陸是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解轄域化,…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0, 2019 at 4:30pm — No Comments
3.相對解轄域化
無論聚合體數量大小, 或其運動速度快慢, 只要它是單一的, 其運動空間不通暢或者受阻, 那麽這一運動就是相對的[9]509, 因為主體的單一性, 使之在遇到外在阻礙時無法與另一條路線連接在一起, 無法繼續逃逸行為。這就是說, 單一性導致解轄域化運動一旦受阻就立刻結束, 在哪里受阻, 再轄域化就出現在哪里, 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再轄域化的隨意性, 主體的單一性與逃逸線路不暢通聯系在一起。
相對解轄域化運動的目標是固定的, 它是朝某一固定目標移動的真實運動, 是一種克分子運動[1]67, 這一點不難理解,…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0, 2019 at 4:30pm — No Comments
5.物質解轄域化
物質解轄域化不能說是一個全新的類型, 它是對前四種解轄域化的重新概括。物質解轄域化可以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 絕對的或是相對的。
看得見的解轄域化一律是物質的, 包括人的身體狀況的改變和所處地理位置的改變。人的職位的升遷或貶降, 工資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對於行為主體來說都屬於物質上的解轄域化。
6.精神解轄域化
與物質解轄域化相對立,…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0, 2019 at 4:30pm — No Comments
本文作者:
康有金 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主要從事英美文學、英語語言學研究
珍藏自: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第18卷 第1期 2016年2月
摘要:德勒茲是法國最重要的後現代主義哲學家之一。“解轄域化”是其成熟的政治哲學之核心, 也是精神分裂分析的理論支柱, 解轄域化就是生產變化的運動。介紹了“解轄域化”概念的由來, 探索了解轄域化與無器官身體、臉面性、生成以及一致性位面的關係; 從積極、消極、絕對、相對、物質和精神等六個方面進行了分類;…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0, 2019 at 4:30pm — No Comments
《一個文官的死》與《變形記》證實:只要是深刻的文學藝術,它們的深刻程度並不會因為時間上的“過去”與“現在”而有所不同。我們有什麽理由說卡夫卡的《變形記》就一定要高出契訶夫的《一個文官的死》呢、《變形記》就一定要比《一個文官的死》多出一些什麽呢?
我們這些本性喜新厭舊的人,何不再去走近契訶夫?
你也許會發現,古典形態的文學還有種種它特有的魅力。至少,它會讓你感覺到閱讀不是一個枯燥的求索過程,而是一個輕松的、詼諧的、平易近人的、順流而下的過程。
我更願意將契訶夫看成是一個當代作家。…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43pm — No Comments
選擇契訶夫來作為話題,似乎有點不合時宜。因為今日之文學界,全心全意要昵近的是現代形態的文學——那些從事現代形態文學寫作的大師們。從作家到讀者,談論得最多的是卡夫卡、博爾赫斯、米蘭·昆德拉、胡安·魯爾福等,還有幾個人願意去談論巴爾紮克、狄更斯和契訶夫呢?即使偶爾提到這些名字,也只是知道世界上曾經有過這些作家,而他們的作品卻是很少有人讀過。筆者曾連續幾年在研究生面試時,都試著問考生們閱讀過契訶夫的作品沒有,被問者差不多都支支吾吾,而一談到幾位現代大師,則一副“門清”的樣子,侃侃而談,有時幾乎能說得天花亂墜。
人們相信:契訶夫時代的文學早已經過時了。
人們居然在無形之中承認了一個事實:文學是有時間性的,文學有先進與落後之分,文學史是文學的進化史。…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9, 2018 at 11:42pm — No Comments
一九〇四年七月十五日深夜,德國療養地巴登韋勒。
與死亡之神已打了數次交道的契訶夫,躺在柔軟舒適的病榻上,聽著窗外潮濕的空氣流過樹林時發出的細弱聲響。“德意志的寂靜”濃厚地包圍著這位異鄉客。他終於聽到了生命樂章的最後一個音符,正從黑暗的遠方飄忽而來。他將臉側過來,以極其平靜而嚴肅的語調對他的德國醫生說:我要死了。
醫生讓人打開了一瓶香檳酒。
契訶夫接過杯子,望著妻子——莫斯科藝術劇院最出色的演員克尼碧爾,微笑道:“我好久沒有喝香檳酒了……”說罷,將杯中酒慢慢飲盡,然後側身躺了下去………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6, 2018 at 8:50pm — No Comments
從古希臘與古中國的大哲們開始,時間問題就一直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也一直是令哲學家們感到非常頭疼的問題。他們曾無數次想拋棄它,但都未能如願——它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處不在,如幽靈徘徊於一切哲學的空間。
1633年,伽裏略被送上宗教法庭,遭到嚴刑拷打,最後不得不宣布放棄他的“異端邪說”。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要做的事情卻是:全身心地投入守時研究和利用鐘擺來控制時鐘結構。他將時間問題一直帶進了墳墓。
時間問題像藤蔓一樣,糾纏著哲學。…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May 25, 2018 at 6:22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