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義:體驗的親歷、本真和自明:生命詩學 7

正是從類群經驗概括向個人日常瑣屑的體驗轉型,導致了九十年代先鋒詩歌寫作自我化大趨勢。這種帶有私人物品的性質,私人自傳特色的寫作,成功地保留了個體巨大的精神自由空間。它獨立地抗衡主流文化,權力話語的導引強制,拒絕非藝術干擾,它推進生命詩學在前人極少問津的領地昂首闊步。從重大的人權到細微的嘆息,不管是正值層面的高揚抑或負值層面包括自瀆自虐自戕的展示,都顯現了生命在不可抗拒的悖論中——自明的意義,其頑韌執著的自我穿透,自我體認,自我放血,自我燭照,通,過體驗為中心支持的強大發射網絡,佔據和覆蓋了詩歌最廣闊的版圖。

然而,過量的私人化電波傳遞,大規模個人自傳話語頻率,又會導致生命詩學令人擔憂的"胸積液"。眾多細小的呻吟、傷感、病痛、被拔高放大,賦予至高無上的意義,所有目光都用來打量毛孔,神經末梢和皮膚上的斑疤,生命詩學成了生理心理學意義上的"臨床記錄"和"病情觀察分析報告。

生命逃離出對當下的關懷,淡漠了對罪孽的審判,放棄了對"噬心主題"的投入,普遍軟化,妥協,倦於責任,承擔,不屑再與主流文化對峙,聽從虛無的擺布,生命詩學踱進了幽閉的象牙塔。

生命規避社會,歷史,時間的"監督",僅僅怙恃本能來塑造自我,長期浸淫於純粹私人意識空間,珍視把玩個人精神分泌物,生命詩學變種為精神碎片的解剖和瑣屑的貯藏室。

人們不禁要問:一次傷風噴嚏和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到底有沒有不同?一片平涂的寇丹指甲與靈魂的痙攣狀態何以區別?一次生理掠像和一場人文精神思辨能否同日而語?普遍的不安與憂慮都指向個我生命與外部世界,自我意識與社會現實,即個體與群類究竟處於怎樣一種關聯?如何將雙方調節到較佳的諧振點上?

已經有不少人看出先兆隱患了,紛紛指出:每一種生命個體之所以有價值,並非僅僅由於自身,而是個體生命與其所處環境,所依賴的背景構成種種關聯,形成一個無法割裂剝離的有機體。在此意義上,個體生命才是纏繞潛伏著無數有待發掘析取的復雜涵義的寶藏。固然,現代詩把無數微不足道的個體生命從統一現實秩序中解救出來,生命個體的平凡就是生命個體的偉大,但不知不覺的神化個體本然原始生命力,非但不能使個體生命得以繼續弘揚,反倒縮小個體生命內涵的震撼力。所以,要重新領悟生命多維向度和自我深度,否則被淨化純粹處理得一無所剩的自我和個體生命就不過是虛度的瞬間。⑩

類似這樣的尖銳擔憂,正努力清除著生命詩學一開始就沉淤的粉塵,它造成肺活量急劇減弱和堵塞。有人從建構生命大人格的立場出發,高屋建瓴般地呼籲:是否可以通過詩歌對於人類精神的召喚,而重新確立生命的尖銳和硬度?生命被分裂著,而此一靈魂與彼一靈魂,與一切循環著的靈魂能源集合起來的時候,它是否可以成為一種更強大的旗幟飄揚在人類精神的上空?詩人作為思想者,乃至宗教哲學意義上的智者,將自己逼近到危險的高度。他必然具備那種大生命,必須在這個危險的高度上,以他強大的精神意志,顯示他對人類靈魂的"粘土"作用。⑾ 燎原的意見是值得高度重視的,在人格普遍軟化的今天,他重提生命的信仰和清潔精神。在稍後文章中他又指出:對於生存黑暗塊壘的看見和主動承受中,以生命修煉中蚊聚的能量之砥礪研磨,打旋出精神的焰火流蘇。憑著心靈對於生存腹地泥炭沼澤的伸觸,以無人覺察的心靈的長長嘆息,使生命本在的理想熱流上升彌漫,兌換出心境的大花開放。⑿

⑩包临轩《自我·生命与背景意识》,《诗林》1994年第1期。

⑾燎原《西部大荒中的盛典》第39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⑿燎原《大花开放》,《作家》1995年第8期。


原載《詩探索》95.4期,入選《中國最新先鋒詩論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版)


延續閱讀:

奇思妙想視界·狄爾泰《體驗與詩》體驗的個體性(內在性)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

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童慶炳:經驗、體驗與文學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