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佛洛伊德認為人有一種歇斯底里的 (hysteria) 自我表現的特徵,是一種人的生物順從的本能,他稱之為「身體細胞的順從」(somatics compliance)、「符碼的順從」(compliance of the code)(Ferrari 2011: 4,以下簡稱 GAP)。意指這種歇斯底里的自我表現,是人的一種生物性上的本能特性,是人在藝術表現時必然出現的特徵。所以,佛洛伊德認為,導致人傾向辨識的是「相似性」(similarities),而不是「差 異性」(differences)。 認為人有原我 (Id) 第一層 (the primary process)的神經質的(neurotic) 的無意識作用,會透過自我 (ego) 第二層的運作,產生防衛機轉 (defense mechanism),去補償,或是產生夢的機制 (oneiric mechanism),因此,藝術生產過程的想法,會在這種生理學的運作模式中被產出 (GAP 1-7)。也因此產生了一套格式系統化的象徵符碼用以解釋藝術。但德勒茲認為,創作不應該這樣以某種通則性的語言性象徵符碼,作中間的中介物 (mediation) 來指陳。
佛洛伊德的詼諧理論 (the theory of jokes),以精神分析學的角度,解釋藝術的生產乃是因為「快樂原則」,為滿足原始的快樂需求之慾望時,它是從一種神經質的防衛機轉之補償心理與生理作用的層次上在作解釋 (GAP 1-2)。佛洛伊德在他的《科學心理學的方案》(Project for Scientific Psychology),所提出的藝術觀,也是以一種「再現模仿」(representation mimicry) 的藝術理論解釋,加上輔以「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 的觀點來解釋,會讓人好像在人類生理上與心理機能上有相關連的重大發現之印象,但事實上,佛洛伊德以精神系統學的方式、認同作用 (identification) 的理論解釋藝術作用的方式 (GAP 5-8),其實是屬於功能性的解釋模式。但是,這樣解釋藝術的原理與功能,德勒茲認為「那樣的模式,並不是藝術家認識現實世界的過程。」每個人都被當成病人般的看待,即便是在佛洛伊德的解釋中雖強調幼蟲般的主體,其實是沒辦法作用的,因為我思的思慮,根本就在他所謂的被動主體下運作著 (DR 118)。
德勒茲以尼采的「永恆的回歸」的力量來形容藝術表達的意志力量 (DR 112), 強調一種死亡的直覺,會促使藝術家在創作運作上,會是為了生命意義、人類未來需要,以及自由的原因,形成真誠的一股強而有力的意志與動力而生產。必須是這種生命永恆性的追求,才是能給予藝術創造的動力。所以,藝術創作應追求一種自由的意志,一種為實踐生命真義的努力與企圖,而不是僅止於快樂的滿足。
解放意志 (liberate the will) 來自對於任何事物,一種緊扣連住某種企圖使重複成為非凡事物的意志。⋯⋯,如果我們因重複而死亡,我們也將因它被拯救且治癒。尤其,從其他的重複中。這整個神奇的失去 (loss) 與救贖 (salvation) 的遊戲,就在那裡,整個包含在重複裡,伴隨著整個生命、死亡遊戲的舞台,整個疾病與健康正向的遊戲。(DR 6)
這是如德勒茲所形容的:其外在是以死亡來自我辨識,內在則是以永恆的靈魂來自我辨識 (DR 112)。「一個關於意志與自由的超越的目的」(DR 6)。這種藝術表達的意志力量,如尼采所形容的:「不管你的意志是什麼,把它帶向這種第n次5 的力量,換言之, 以某種為了永恆的回歸之理由,所選擇的想法之運作,區分出這個超越的形式,借由在永恆的回歸本身所屬的獨一無二的重複的理由,不管這件事為何的一種超越的形式裏,我們可以發現一種當下的自我認識,屬於永恆的回歸的、超人的」(DR 8)。這個過程是一種自我實踐的驅力下的行為,目的是如同尼采所形容的,是一個永恆的回歸,因為不是考慮現實的個人利益,而是一種創作者自我價值的追尋,所以,願意冒著嘗試錯誤,或不被認同,甚至失敗的風險,目的只在於自我心靈的自由與解放的嘗試,是對於意志能追求真知真義的企圖。所以,德勒茲才會說,「如果我們因為重複而死亡,我們會因為它而被解救,並且被治癒」(DR 6)。
(註 5)德勒茲曾提及,「一個(差異)感觸,是一個 n 次元的、連續的,被定義為是一種多重性。」 (DR 182) 而差異所相對應的重複,重複所要帶到的感覺,則是一種第 n 次的力量 (the‘nth’ power)。是為了永恆的回歸而帶向的一種無限性的力量,卻是「屬於即時當下的不朽(eternity),唯一性的 (single)」表達 (DR 8)。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