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攸青·藝術的創造思維與超越:德勒茲的「差異」理論之啟示(3)

德勒茲的認識論觀點乃是一種「非典型的認識論」(atypical epistemology),並不是尋常的形而上學,他自稱是超越 2 的經驗主義者 (a transcendental empiricism)。雖然他承襲了康德 (Immanuel Kant) 所認為的,藝術應該追求一種超越性的觀點,但是,他給了所謂超越性的主張一個非常不一樣的面貌。

德勒茲強調藝術應該追求超越 (transcendantal),但並不是黑格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所承繼西方思想傳統之美學觀。德勒茲所主張的超越,是一種單義性的超越思維,是一種能真正解放藝術家判斷事物的內在覺知與自由的態度 (Badiou 2000; DR 144-5)

這種藝術超越性的追求,不是我思主體所概念判斷的所謂「好」或「卓越」, 德勒茲所主張的超越,它是一種被動性的綜合體、超越的綜合體 (transcendental synthesis) (DR 81-82),開放給無意識(unconscious)的某種操作現場的測試,雖然人的思慮必然在其中,然而差異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具體化各種細項或形式元素之間互為 (reciprocal) 關係,無地域性的理想連結 (DR 173-6, 183)。而超越的特性,即在這種具有開展性的意識與無意識、物質與心靈、時間與空間的多重的交流作用中展開, 形成德勒茲所謂超越的綜合體。

正如同梅洛龐蒂所相信的,有一種人類的智能,是如畫家的行為所示的,「畫家的工作是一種永無止境的探索」,只有透過行動才能認識,在可見的過程中認識,並且這種認識,並不是如傳統概念中的認識,認識有其特殊的性質,並不是在提出一個必然的答案,給予必然的解決,強調一種如塞尚所宣稱的:「以繪畫狀態思考」的觀點, 認為應該讓科學式的思維,回歸到一種身體生命能真正感知的感覺 (Merleau-Ponty 2007: 66) 。


再者,這種藝術表達,並非如精神分析學所示的中介心理分析之符號系統模式, 也不是基於快樂原則之目的。藝術表達應是一種直接的類比 (analogy) 語彙,並且是來自於一種死亡直覺的力量。德勒茲認為藝術作品思想的結構,乃從概略的網線圖
3 去關聯,去實踐創造過程的遭逢與想像「Deleuze & Guattari 1987: 141-6,以下簡稱TP」。他在《培根感覺邏輯》(Francis Bacon: Logic of Sensation)一書中也提及,如同培根所說的:那個「解開了感覺的領域」的時刻 (Deleuze 1990: 102)

其中的超越性,正如同康德每天持之以恆的散步精神,就是一種他自我要求的一種立法與超越性的追求 (DR 4)。雖然強調突破規範框限,卻不是沒有精確性的,如螞蟻般的棲居者,而是有某種自我立法以追求超越的內在複雜的理論形式結構的 (DR 170-1, 183)。總之,除了願意去遭逢,單義性立場的開放給差異,探尋差異感觸,在操作現場中讓異質性的元素被動的交流,藝術家則是為了自由的意志,測試著去精確的類比出差異感觸的超越性結構來。

 

德勒茲在《千高台》中關於創造的論述,強調跨域的思維,提醒人們應要多元的體驗與經驗思考,讓思想創造的領域,就像整片千座的佈滿繁多迂迴曲折根莖的高原般,可以如同向著宇宙開展般的具有無限可能性。他以「根莖」(rhizome) 的概念作比喻,強調出創造的思維應透過多樣化的過程,去形成一個具有某種多重性與抽象性結構的領域,一個如根莖般的領域,而不應如「樹」般的只根植於某地,那樣固守著某種根源堅持不放的狀態,而是如游牧般的滋養擴展這些根莖 (TP 5-11),使能有某種開放性的無限延展之可能性。而這個開放性思維之開展處,其實就是一種能懷疑並逃脫既有價值的可能性之問題意識運作之處。提供了探索豐富知識經驗,發揮創造性去突破自我的理論基礎。 

因此,本文除了旨在了解德勒茲的「差異」理論所涉及的創造性思維與超越作闡釋,關於以上所述及的這兩個議題,也將提出具體的思考方向。首先探討差異、重複與單義性之關聯意義,了解德勒茲關注差異與重複之相關用語的基本意涵,並且,這裡將尤其針對單義性與差異之關聯作較深入的闡釋,據此辨明本文的第一個議題,了解德勒茲單義性觀點所揭示的,那種不同於傳統批判模式的藝術創造觀點,一種探索差異感觸細節的問題性態度。再就德勒茲所反對的精神分析學觀點作分析。

2 德勒茲所主張的超越 (transcendental) 不同於康德的先驗 (transcendence),以及傳統美學強調卓越的超越(見頁6、18)。

3「圖表」(diagram) 是德勒茲解釋藝術作品創造的用語。德勒茲認為符號的運用是一種抽象影像化的特性,將思想觀點影像化,在每次創造中,去形成每次新的需要之符號體,所以他稱藝術 作品是一個「抽象機器」(abstract machine)。之所以稱之為「抽象機器」,「抽象」一詞應是為強調出藝術作品之抽象形式在表達上的重要角色功能。德勒茲所分析的圖表,雖是抽象形式化的強調,卻是要區分出其不同於許多將「形式」一詞通常概念化的用法,而是認為每一次的藝術作品的表達都有其獨特需要的圖表去建立嶄新的符號體。符號會因為每個不同獨立的藝術事件之狀況,發生不同的意義,去結合運用不同的符號學,創造新的符號體系,符號不是狹隘的約定成俗,也並非僵硬不變的一套符號結構(萬胥亭,2009,頁135-136)。

Views: 20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