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牢騷,沒有完的牢騷!”當人提議去看他的時候,他的相識們總是搖頭皺額,仿佛他們對他已經沒有辦法。
於是我們想,什麽是造成這個所謂“沒有完的牢騷”──我們往往覺得,這對於當事者本人,要遠比字面上所說明的可怕得多呢!在考慮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注意到這種現象,在最近十年老中國的生活莽原上,在激烈的斗爭中,出現一批憤世家。他們憤恨政治腐敗;反過來,如果他們堅持下去,活一天便遭受一天的壓迫排擠。這些人無疑都是好人,自認為靈魂純潔得像秋天的鴨跖草,但是,假使這話不致過分的傷害他們,我得說他們中間很少真正的強有力者。這個人就是這種好人,不管我們怎麽評判,世人又怎麽指責,縱然社會人士全離開他,故舊們全輕視他,他的同道卻仍舊對他存著敬愛。人家說他脖子後面生著一塊傲骨。…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April 21, 2020 at 2:50pm — No Comments
“他們做什麽嗎?”
賀文龍說他們在學校里吃酒。他們劃拳、行令,一直吃到夜深。最後他們都吃醉了,校長──一個國民黨特務裝作吃醉了,油三妹自然是早吃醉了。她大笑並且發狂的唱歌。
“這事情是很平常的,”你也許會說。
…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April 21, 2020 at 2:47pm — No Comments
“於是她就病了?”
“油三妹並沒有病,相反她更愛吵鬧了。”
四周是靜寂的,仿佛連樹木也都在屏息傾聽。從船場上送來的錘聲,沈重的痛苦的千古不變的一聲一聲響著。
“你說這是危險的嗎?”我接著問。
賀文龍深深吸了口煙。…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April 21, 2020 at 2:45pm — No Comments
我們現在走到河上來了。我們坐下,坐在河岸上;賀文龍點上一支煙,憂傷的望著對岸。在對岸,臨著一行柳樹,先前是屬於我們的熟人,屬於小劉爺劉卓然的田地。在河的下遊,我們左邊有一座榆樹林子。這時候船場上正忙著工作,從樹林那邊不斷的送來沈重的痛苦的錘聲。
賀文龍噴一口煙。
“是的,她死了。”他說。
但是油三妹並不曾真的出嫁,雖然她等著結婚等了好幾年,這不過給她的生命的最後幾年添一重悲痛。…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April 21, 2020 at 2:44pm — No Comments
賀文龍跟我從他家里出來,我們出了城往河上走。這時候是上午九點鐘,路上沒有別的行人,只有一個賣菜的從我們身旁趕過去。
“你還記得油三妹嗎?”他突然問。賀文龍帶著鋼針和竹簡,要到河上去捉蟋蟀。
我想了想這個油三妹的模樣。
“你是不是說的尤藹梅?” …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April 21, 2020 at 2:43pm — No Comments
“他們應該死掉兩個,要麽就得送人兩個,”這時候他便苦惱的在心里發脾氣。接著他立刻又想起自己是教員,曾經受過教育,雖然世界上只給他白眼,自己總以為是個體面人,做父親的對於自己的孩子應盡責任。總而言之,他馬上就發覺這是一種罪惡觀念。
“誰還能幫助賀文龍呢?”他於是向空嘆息。“縱然真的有一個上天,上天看著他也只有皺眉。並不是他不挣扎;他的挣扎無用,厄運像石頭般接連向他砸下來,它注定他要從希望中一步一步落下去。”
…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April 21, 2020 at 2:40pm — No Comments
人或許以為他喊了一天,這就算完了,可以安安適適伸直腿去休息了。這是個多荒唐的想法!須知道,假使說世界上真有一種人堪稱萬能,這種萬能的人就只有小學教員,他必須記住那些他從來不認識的人的名字,那些從來不會驚擾人類安寧的小國,那些他從來沒有時間去觀賞的星斗以及他永不會去使用的格欄輻線,甚至他還必須知道怎樣玩啞鈴和怎樣打球,就是說他得教國文、地理、歷史、“自然”、算術,甚至還得會教體操,十八般武藝他得件件精通。等到他回到家里,人以為是他的休息時間,他卻又必須馬上坐到桌子前面,原來成堆的課卷早已在等著他了。他要改正作文,看學生們的日記,鑒定大字小字。等到他把工作一件一件作完(其實他永遠不會做完,就是他死後他也不會作完!),呵欠又早已在他嘴角上等著他了。他的眼睛花了,手麻痹了,脊骨酸痛了,頭腦昏眩了,簡直像一陣旋風一樣的了……那麽,請想想,明天早晨五點半以前他就得起來,他還能去寫作嗎?
…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April 21, 2020 at 2:39pm — No Comments
“被毀傷的鷹啊,你棲息在小丘頂上,勞瘁而又疲倦。在你四周是無際的平沙,沒有生命的火海,鵲族向你叮喙,鼠輩對你攻擊,萬物皆向你嘲笑。你生成的野物毅然遙望天陲,以為叮喙、攻擊與嘲笑全不值一顧……”有一天夜里賀文龍的家里人睡了,他在一個剛訂起來的本子上這樣寫。
賀文龍──一個細長、蒼白、濃眉、寡言笑的年輕人,果園城的小學教師,當他在學校里唸書時候,據說也正跟大多數年輕人一般抱過大希望。正是所謂上天好生,欲成其大志,必先勞其筋骨,接著賀文龍就跟不幸的全中國人一同吃了苦了。等到他不得不把自己委曲在一個小學教師的職務下面,看出別的全無希望,他將自己的全部希望付給一種既不用資本也不必冒險的事業,希望將來做個作家。
…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April 21, 2020 at 2:38pm — No Comments
母親最愛《馬太福音》,說《馬太福音》是四福音裏的壓卷之作。
她對我說:“來,你是住在神的家裏,要天天讀一段《聖經》。”她教我讀《馬太福音》第五章: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是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的好行為。
忽然,警報,空襲警報中的預備警報,日本飛機要來。…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April 20, 2020 at 9:25pm — No Comments
朋友送給我一幅畫,畫面上夕暉透過蕭疏的林子照在融冰的小河上,積雪反射著玫瑰色的天光,天空滿佈著早春黃昏色彩濃烈的積云……朋友告訴我說,這是臨摹的一幅列維坦的畫。…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April 20, 2020 at 8:51pm — No Comments
啊,忽然間,僅僅是忽然間,當她想到這些東西該配到哪里最合適,一種失意,一種悲哀,正是誰也沒有料到,但是早已潛伏著的感情。
“不要了,”她說,她什麽都不要了。她已經縫滿兩口大箱,她給她的同時的以及比她晚一代的少女們裁過嫁衣,並給她的母親做好壽衣,那麽她還要這些做什麽呢?她還縫什麽呢?她把賣絨線的貨籃推開。
她把貨籃推開,你知道每個賣絨線的都有她們的兜攬方法,她有一塊老機織的猩紅緞。 …
Continue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April 20, 2020 at 8:47pm — No Comments
疫後振興:城市周邊遊新驅勢
人民網北京3月5日電 (田虎)攜程今日通過大數據平臺“旅行觀察家”對數百目的地進行了“心願得分值”統計,並發布《2020目的地心願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消費者對“周邊遊”十分期待,“親子”、“古城”、“美食”三個維度的心願指數呈現強勁勢頭。
疫後V形回暖清晰可循 40個目的地心願指數超50
…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pril 20, 2020 at 8:47pm — No Comments
我國東南沿海人多地少,因此向有出洋謀生的習慣。在近代以前,華僑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一帶。不過,這些背井離鄉到海外謀生的華人卻一直被視為“天朝棄民”,所以“祖國”不僅不關心他們在海外的生死存亡,反而認為他們死了活該,是罪有應得。
明王朝開國之初即嚴海禁,規定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但浙江、福建沿海居民素有下海與諸“番”、“夷”經商傳統,所以禁令雖嚴,利之所趨,仍不乏鋌而走險者,私自出海者屢禁不止。面對如此情況,明朝統治者不是順應民情順勢而為,反思自己的舉措是否得當、是否有違實際情況,而是按照中國君主專制的政治傳統認為此乃“抗上”,因此出臺更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April 20,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為什麽那些從政的人——對他們來說公開演講就像做決斷一樣,是他們職業的組成部分——總是關起門來閱讀?為什麽這些人不多讀點兒書,從而掌握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的基本火候呢?為什麽他們今天在反新納粹的講話中所使用的語言,從美學意義上講與法西斯慣用的形象語言幾乎毫無二致呢?所有他們使用的形象比喻都與納粹慣用語如出一轍,醜陋不堪:
“挽起袖子來”,統一後曾這麽號召過,然後是“低谷”,先是“還沒有達到”,後來是“達到了”,卻看不到“上坡”的跡象,德國不再是“繁榮的國家”,現在“船上人滿為患”。總理在慶祝其當政十周年時還依舊說:“每個人都是鍛造自己幸福的鐵匠。”所有這些比喻聽了都讓人起雞皮疙瘩。…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April 20, 2020 at 6:12pm — No Comments
能讓我安心的是對1968年出現的代溝作用的信任,我想終於一勞永逸地出現了重大轉折。大多數1968年後出生的人不會再背離當年的反省原則。那時兒女們考察自己的父母們是不是希特勒的幫兇和沈默者,許多人也找到了相應證據。他們提出了罪責問題,特別是個人罪責,我想在這個國家以後應該一直這樣做。
一位漢堡的兒科醫生告訴過我,恰恰是年輕的父母在送孩子住院治療時往往會說:“我不願意讓我的孩子與外國孩子住在一間病房里。”那位醫生說,這些父母的孩子經常是得了很重的病,可他們為孩子擔驚受怕的同時腦子里還有這麽一句話,而且他們一點兒都不羞於把它說出口。…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April 20, 2020 at 6:11pm — No Comments
那位在蘋果樹下憤怒開罵的老婦人指的不是一個尋求避難者,她指的是所有尋求避難者。她怎麽能指一個人呢,那個小偷她又沒看見。她知道一個尋求避難者是沒有房子、沒有屋頂、沒有果樹的,因而他要她那破舊的木梯子是派不上任何用場的。但這並不妨礙她死守著自己的偏見。
這位本地人的指責和誹謗是籠統的,她知道她可以這麽做,因為她不需要為自己所說的提供證據。如果有一個陌生人偷了東西,那麽她就希望所有的陌生人都能從這個村子以及這個國家的所有地方消失。她只是很多人中的一份子,她的所作所為在這一帶屢見不鮮。只要有機會,她天天都誹謗陌生人。她更換談話對象,但談話主題永遠不變。這能讓她和她那個小村子保持活力。…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April 20, 2020 at 6:10pm — No Comments
一個小時以後我走在他身旁,在“回家的路上”再次路過那個村子。那村子與西德上千個別的村子看上去沒有什麽兩樣:到處收拾得井井有條,就好像天上既沒颳過風、也沒下過雨、沒有一次霜凍或是酷暑損害過房屋的顏色似的。就好像時間僅僅在人們的臉上留下了痕跡,而對房屋卻高擡貴手了。與貧窮國家相比,這里的人也老得晚,而且老的方式也不同。我能夠想像,誰住在有桁架房屋、觀賞性灌木叢和晚秋植物的街上,是不願意聽貧窮這個詞的。上了年紀的人知道,戰後他們貧窮,人口也銳減了一半。因為他們知道,是希特勒挑起這場戰爭的。
他們打輸了這場戰爭,失去了房屋和家園,他們的民歌和習俗也被用來為這場戰爭服務。所以他們沒有權利抱怨。在希特勒以他們的名義蹂躪過的世界各地,人們視他們為怪物。他們拼命做苦工,為了逃避這滿目瘡痍的一切。…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April 20, 2020 at 6:10pm — No Comments
在羅馬尼亞每個被說出的威脅都是羅馬尼亞語。一個國家使用的語言轉眼間就變成了官方語言。這麽看來德語在羅馬尼亞還算運氣不錯,比在東德走運,比在第三帝國也走運。我被迫看到,我生活過的那個國家的語言和我的母語,盡管二者觀察世界的角度如此不同,都可以成為兇手的語言。我也被迫看到,世界各處各國的所有語言都可以成為兇手的語言。我親身經歷了,這種事一旦開了頭,其進展會多麽神速。
彼此熟悉的人們在談話時也會談到德國的排外主義。他們會說:在別的國家也存在排外主義。是的,但我們生活在德國這里。還沒有一個這里的德國人對我說過:我不是這樣的人,而且你也認識很多別的不排外的人。…
ContinueAdded by 李蕙佳 on April 20, 2020 at 6:09pm — No Comments
這首詩囊括了很長時間的恐懼——詩中的貝蒂娜指的是貝蒂娜岱·阿尼姆——從下兩分鐘直到今後十年。許多人都有他們的詩。東歐人對抒情詩的熱愛不是什麽美好的神話,這種愛是從恐懼中產生的。貨真價實的實用抒情詩。這里沒有貶義,因為恐懼是一種可靠的標準。用話語來打情罵俏是徒勞的,恐懼完全能夠感覺到每個詞是如何被說出來的。真情與假意是水火不相容的。許多人都有他們的詩,他們會一段接一段地背誦,而且自己會沈醉於所背誦的詩。不信上帝的人這麽背詩時會讓人想到禱告。
恐懼這個詞兩種語言中都有:在我的母語中是一個音節,在羅馬尼亞語中是兩個音節:frica.…
Added by 李蕙佳 on April 20, 2020 at 6:08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