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哲學「意識流」探討 --禪宗、柏格森及胡塞爾的對話 (15)

四、三者對「意識流」探討

筆者以為無論禪宗、柏格森或者胡塞爾的「意識流」,都在說明著「存在是種體驗」,它是「任其自由展現存在動能活動」,也是「觀看生命歷史之回顧」,更是「時空融為一體存在參與感受」,「讓意識流是意識流」更是一種「直觀智慧」,也就是「實踐智慧」,它是「生命體驗詮釋」。


(一)「意識流」告知我們---「存在是種體驗」


「存在是種體驗」,更是一種超越語言、名相、意識,而回歸到純粹、原創綿延地、相續地、流動地、異質跳躍的流動當中,靜靜體會,這是超越時空存在感受, 也是根源於身心一體的「身體存在覺知感受」。


「剎那即永恆」、「當下即是」,被深沉的「存有根源」召喚,置身投入大化之流, 與「存有」面對面相會的「神祕存在體驗」,「此在」彷彿在此當中開顯了自身,一切意義關係整體也就明朗化了。「生活在世界中的此在」,不再被遺忘,而是混沌的狀態,對立不再有、時空的界限不再有、生死不再有了,有的只是喜悅的「體驗」, 這樣的「體驗」是「現象學」式的「意識」,可以回到「本體」。透過生命歷史回返與「生活世界」相應相感的種種,給予內涵種種,所有「差異」與「解構」都在最後原初「相續無住」〈「意識相續性」「綿延」「念念相續」〉上達到融合境界。原來「存在」脈絡底下一切存有與人的自性都是共舞的,所以「一切萬法不離自性」「直指人心」、「明心見性」。


白雲淡濘已無心,滿目青山無不動,漁翁垂釣,一溪寒雪未曾淌;野渡無人,萬古碧潭清似鏡。《五燈會元》38



(二)「意識流」乃是「任其自由展現存在動能活動」


「意識流」乃是「任其自由展現存在動能活動」,筆者以為這就是「讓意識流是意識流」,使「意識流」呈現自身。讓「意識流」本身發生,身體知覺體驗只是去看
「剎那即永恆」、「當下即是」的意義整體。這點東方可是擅長的很,東方哲學強調
只要「澄心默坐」、「體認天理」即得「當下切入,證會本體」,即可「任持本心」,「任持本心」乃是「任其自由展現存在動能活動」,這是「意識流遊戲」,重點乃是「去染成淨」,這就是胡塞爾所言「存而不論」。「任持本心」成了心空靈明覺所展現自由無拘執的最佳歷程寫照。

「去染成淨」就是釋放存在潛藏的能量,任其「身體存在知覺感受」感受所有一切「現象」,得以在無意識與意識當中悠遊自在,「意識流」得以無阻礙。現代哲學說到解構語言,都是重回到符號基礎,或回到「存有學詮釋」工作。不管是「神話學」探討,或者「隱喻」的揭示都是在可見與不可見當中去釋放「存有動力」能量,讓「意識流還是意識流」,「任其自由展現存在動能活動」。「去染成淨」就是「讓意識流還是意識流」,釋放「身體存在覺知感受」,透過「意識流」與之交參「現象」感受,去召喚出「當下即是」、「剎那即永恆」中悟的契機。


我舉意識流小說,以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為例,普魯斯特寫了《追憶逝水年華》39(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當中寫到「生命事件」總在喚出又喚來當中完成生命紀實,「生命的體驗詮釋」總在偶然不經意當中完成自身,回到自己的家, 與自己的原初遭遇對話變得個別化、差異化與疏離化。然在這當中,又隱含著張力, 一種「回歸的現象還原」,不斷要求「個別中回到整體化」,要求在「差異中的合一」與「疏離當中的回復」。而這「意識流」當中最值得探討乃是「此有與生活世界主體性際性」的關係,「此有」在「生活世界」中,以「觀照」「此有現象」本身的流逝, 得以歸位,讓我們得以看見這暗流洶湧生命衝力,以個人之姿向著「整體存在」脈絡躍動的英勇姿態,江河入海的「整體存在」歸屬感,向我們召喚,「此有在生活世界中,生活世界也在此有」中。


38
《五燈會元》卷六。

39 普魯斯特著,許鈞、楊松河譯,《追憶似水年華》臺北:聯經出版社,1992 年 10 月。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