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但是,新歷史主義還有另一個方面,在這個方面,傳統的資產階級歷史學家與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們存在著真正原則的不同。這與新歷史主義者——就像孟酬士舉的這個例子中表現的那樣——將文學史的結構段維度概念化,並且擴大到將文化和社會的歷史概念化的方式有關。
回想一下孟酬士談到的「用一種文化體系的共時性文本來取代一種自主文學史的歷時性文本」(黑體部分是我所加)。再回想一下,正是這種替代,將要為那種把文學史解釋成一種有關文學性獨特階段的歷時性序列的形式主義方式,提供那種人們渴望的歷史補充。這樣的表述看起來很奇怪,因為在傳統上,人們把歷時的看作是特定歷史的同義詞,把共時的看作與一般非歷史地處理現象的同義詞。因此,對於一種研究文學史的主導性形式主義方法,人們怎麽能夠通過取代文學史研究中占主導的形式主義研究方法或者是用一種特別的共時性處理方式來補充它,從而將這種形式主義研究方法調整到平衡狀態呢?…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March 1,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據此,孟酬士的建議是:
我們應該……接受以下這些主張:主語化和結構化的相互依賴過程,必然既是社會的又是歷史的;社會體系在個人與群體相互作用的社會實踐中得以生產並繁衍;集體結構既可激活亦可抑制個體行為方式;行動的可能性及模式總是以社會和歷史來定位,總是受限制也去限制;並且,行動者的意圖和他們的行為結果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在我看來,這並沒有什麽,或者很少有什麽冒犯了福克斯-傑諾韋塞,或者她所代言的那一大群結構社會歷史學家。這裏有很大空間來容納福克斯-傑諾韋塞當作恰當的歷史觀來表現的東西,即那種認為文學文本是…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25,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5 結語
在了解漢畫像藝術敘事結構的基礎上,介入設計要素的方法與路徑,探討設計的形式、功能、媒介與傳統藝術要素鏈接的可能性。在傳承與創新的融合中,發掘傳統文化價值對設計創新的建構、對美育的社會性滲入以及對當下生活方式的影響。作為民族藝術的漢畫像,其符號的形式與意蘊有待進一步深入挖掘與研究,與現代產品的新形式、新媒介、新功能及審美習慣相結合,用現代設計的語言,重構傳統文化敘事結構,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對接。文化的介入以及對西方設計學方法的借鑒,使中國現代設計的發展趨於複雜化與多元化,開拓新的設計方法與研究範式是文創產品設計發展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 周慶. 敘事性設計的符號解讀[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 2020(4):…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14, 2023 at 7:30pm — No Comments
「舞」的意象用重復律、漸變律、起伏律進行秩序化地設計表達,利用線的疏密、曲折關係,生成具有動態效果的「舞」的造型。設計作品的圖形需要符合特定的材質、工藝,造型要批量化生產,使用「點」「線」「面」「體」的元素進行圖形推衍符合現代設計的形式要素。將創意的新紋飾進行充電燈、金屬書簽、木製化妝鏡等產品的應用,其設計作品圖形的推衍有別於藝術創作中形式的表達。另一類是抽象的「舞」的圖形衍生,設計提取樂舞的「骨架」,使用抽象的線條來表現,通過對稱、旋轉、發散等設計方法,對單個元素作有秩序、有規律地重復變化,進行紋樣的形式延展,形成抽象的視覺符號。抽象的「舞」的圖形雖然已經脫離具體的造型,但是圖形的推衍保留了「動態」的元素。這類抽象圖形可以用作小型的裝飾類產品,如金屬鑰匙扣、金屬徽章等。…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3,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漢畫像藝術具有「敘事性」特征,無論是表現歷史故事還是天上仙界,都是在一個宇宙空間中的場景敘事。從獨立的畫像來看,可以分為表現「德」的歷史故事的敘事、儀式場景的敘事等。理解漢畫像中圖像的敘事性特征,不能將圖像的意義孤立來看,圖像與圖像之間是一個整體的敘事場域。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的結構主義對語言學的研究同樣適用於「敘事性」的藝術,結構主義強調在研究事物時,不應注重因果關係,而應從事物的整體上,從構成事物整體的內在各要素的關聯上去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1]。敘事學是在結構主義的基礎上形成的,它並不以描寫個別敘事作品為終極目的,而是把個別作品看成是受某些普遍規律製約的客體;它通過研究具體作品,發掘抽象的敘述結構…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2,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漢畫像藝術從博物館、藝術館走向大眾生活,在現代傳媒技術的影響下,社會精英審美行為與大眾文化之間的界限逐漸消解。費瑟斯通在《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中提到「日常生活審美化」,認為日常生活審美化正在消弭藝術和生活之間的距離。日常器物不僅僅是用來「使用」,更注入了人的情感與特殊的歷史情境。設計師通過各種媒介再現漢畫像藝術的歷史原境,消費者在文化情境中感受設計的視覺語言,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提高美育的社會滲透力,達到美育「理想化」的發展目標。在傳統藝術置入「日常」設計的實踐活動中,實現了美育通向「審美共同體」「藝術化人生」[11]等美學泛化的發展路徑。…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1,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雅各布森說:「指符必然可感知,指義必然可翻譯。」[8]產品作為一種「符號」,在心理上引起對某種文化的聯系和溝通。設計師將對人、事、物、境等對象世界的體驗內聚為某種感性生動的心靈表象圖,這就是「意」的生成[9]。設計師通過具體的形態、重量、結構、氣韻以及色彩、質地等要素構成造型的量感與張力,使造型形成了不同的體量感和視覺張力。如漢畫像的紙雕燈系列,文創產品——紙雕燈見圖 4,將平面的「畫」構成立體的「敘事」場景。漢畫像「宴飲」場景從平面走向空間,立體的…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1,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摘要:目的在認識漢畫像藝術敘事結構的基礎上,介入設計要素的方法與路徑,探討設計的形式、功能、媒介與傳統藝術要素鏈接的可能性。在傳承與創新的融合中,發掘傳統文化價值對設計創新的建構、對美育的社會性滲入以及對當下生活方式的影響。方法 「漢畫像的日常」文創產品設計以「迎賓宴飲」為素材,將宴飲圖分解為若干「構件」——樂舞百戲、祥瑞裝飾、狩獵庖廚等,還原一個「漢畫像日常」的語境。設計提取圖像的「模件化」結構與敘事性的語言。從漢畫像藝術視覺意象的表達特征,進行圖形推衍、造型語義與系列組合。結論 漢畫像文創產品設計用新的媒介將漢代的藝術符號「日常」化,注重符號與產品功能的內在關聯。日常器物不僅僅是用來「使用」,更注入了人的情感與特殊的歷史情境。設計師通過各種媒介再現漢畫像藝術的歷史原境,使消費者在文化情境中感受到設計的視覺語言,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30,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個體性就是講體驗的內在性,
講藝術家在感受生活時,
必須有一個先在的意象結構,
它決定藝術家們感受生活的方式向度和敏感性
用哲學家克爾凱戈爾的話說:
就生命來說,
重要的不是在於遭遇多少奇特的經歷,
遭遇過多少悲苦的磨難,…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30, 2023 at 10:32pm — No Comments
文心講壇是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哲學與藝術史研究中心的常設活動,秉持「用心為文」的初衷,旨在加強國內文學藝術研究領域的交流。2021年6月23日上午,第二期文心講壇「體驗的詩學——狄爾泰與理解的科學性問題」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本次報告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負責人李修建研究員主持,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黃雨倫主講,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方維規教授和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哲學與藝術史研究中心張穎研究員評議。
報告人黃雨倫以「狄爾泰詩學理解的科學性」為主題,將如今時常被視為「過渡時代哲學家」的狄爾泰還原至19世紀德國「科學」…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29, 2023 at 10:40am — No Comments
「體驗」這個詞的鑄造顯然喚起了對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的批判,這種批判從盧梭開始就使生命概念發揮了效用。這可能就是盧梭對德國古典文學時期的影響,這個影響使「所經歷存在」(Erlebtsein)這個標準生效,而且由此也使「體驗」一詞的形成有了可能。但是,生命概念也構成德國唯心論思辨思維的形上學背景,並且像在黑格爾那裡一樣,在費希特那裡,甚而在施萊爾馬赫那裡也起了一個根本的作用。相對於知性的抽象,正如相對於感覺或想像的個別性一樣,生命這個概念就暗含對整體、對無限的關係,這一點在體驗一詞迄今所有的特徵中是顯然可見的。
施萊爾馬赫為反對啟蒙運動的冷漠的理性主義,而援引富有生命氣息的情感,謝林為反對社會機械論而呼籲審美自由,黑格爾用生命(後期是用精神)反抗「實證性」…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29, 2023 at 12:20am — No Comments
《體驗和詩》這個著作標題是以後(1905年)出現的。該著作中所包括的狄爾泰在1877年發表的關於歌德文章的最初文稿,雖然已經表現了對「體驗」一詞的確切運用,尚未具有該詞以後在概念上的明確意義。因而精確地考察「體驗」一詞後期在概念上確定的意義的前期形式,是有益的。情況似乎是相當偶然,正是在一部歌德傳記(以及一篇關於這個傳記的論文)里,體驗一詞突然一下子被經常使用了。
由於歌德的詩作通過他自己所經歷的東西能在某種新的意義上被理解,因而不是其他人而是歌德本人誘發了人們對這個詞的構造。歌德本人曾經對自己的創作這樣說過,所有他的文學創作都具有某種相當的自白性質。赫爾曼·格里姆的《歌德傳》把這句話作為一個方法論原則加以遵循,這樣一來,他就經常地使用了「體驗」這個詞。…
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21,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對「體驗」(Erlebnis)一詞在德國文獻中的出現所進行的考察,導致了一個令人驚異的結論,即這個詞是在19世紀70年代才成為與「經歷」(Erleben)這個詞相區別的慣常用詞。在18世紀這個詞還根本不存在,就連席勒和歌德也不知道這個詞。這個詞最早的出處似乎是黑格爾的一封信。但是據我所知,這個詞在[19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也完全只是個別地出現的,甚至在50年代和60年代這個詞似乎也很少出現,只是到了70年代這個詞才突然一下成了常用的詞。看來,這個詞廣泛地進入日常用語,是與它在傳記文學裡的運用相關聯的。…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January 19,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值得一提的是,瑞草區和江南區共用的首爾地鐵江南站也成了一個大型文旅空間——既是江南交通中心地,也是商圈密集地。從30年前開始,這裏就是約會見面的代表性場所。在平日的傍晚或是周末,街道上充滿了青春活力。尤其在江南站11號出口的「M-Stage」廣場,經常舉辦首爾青年群體演奏會和表演活動。究其原因,一是這一地帶確實得到了兩區的共同打造,形成「跨、通、融」的城建布局;二是對首爾年輕上班族的有效引流。從首爾江南站出發,2010年開通的「新盆塘線」使城南市核心區與江南三區的通勤時長壓縮為30分鐘,形成每日在江南上班、在城南居住的潮汐式流量。 …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November 26, 2022 at 8:00am — No Comments
韓國首爾「江南三區」指的是首爾特別市的瑞草區、江南區和松坡區。它們全部位於漢江南岸,人口總和超過160萬,城區面積約120平方公裏。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首爾進入城市高速開發階段後,江南三區才被納入市轄範圍。其城市化起步實際上是從韓國1962年起製定的「經濟開發計劃」開始的。近60年來,打造江南三區是首爾市提升全球城市競爭力的路徑之一。
目前,江南三區是韓國大型企業總部集聚地、高端智庫集聚區、高端文化場館集聚區和高檔住宅集聚區。江南區的狎鷗亭是首爾著名的高級時裝店集中地,論峴洞則聚集著韓國的知名影視企業……它們是首爾市著力打造的購物、文化中心。因赴韓訪學,筆者曾住在瑞草區,對江南三區的「跨、通、融」式文旅發展有一些觀察。…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November 24,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用一件件實物模型、一張張珍貴照片,生動詮釋了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觀眾在這條特殊的時光長廊中,感悟十年來的非凡歷程和輝煌成就,汲取奮進力量。
在中央綜合展區第五單元展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張遊客在首批「世界最佳旅遊鄉村」安徽省黟縣西遞鎮下轄的西遞村享受綠水青山和傳統文化浸潤的圖片格外顯眼:金黃色的油菜花與粉墻黛瓦交相呼應,孩子們牽著風箏嬉戲於青石板路。…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November 11, 2022 at 12:42pm — No Comments
沃斯堡科學與歷史博物館的博物館學校是得克薩斯州的第一個博物館學前班,他們意識到學齡前兒童已經具備學習科學和自然歷史的能力。疫情期間,博物館學校的教學團隊通過Zoom平臺為孩子們提供線上教學,為學生在線布置作業並提供指導。老師們還製作了學習用品袋,送到學生手中。雖然疫情肆虐,但跨越了物理界限的博物館為孩子們帶來了溫暖。
也有遊戲和輕閱讀、輕欣賞,《父與子(Father and son)》用父子情為線索帶著玩家們打開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一件件展品。前文提到的「每日故宮」項目也是每天推送一件故宮博物院的藏品。 …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November 11,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因為近期疫情的反復,一些博物館不得不臨時關閉或重啟限流政策。但博物館仍然在用豐富多彩的數字形式發揮著自己的影響力,以文化和藝術觸及和浸潤著人們的心靈。而且歷經疫情以來兩年多時間的發展,博物館雲展覽正愈發具有想象力,不斷更新業界觀念,開創更多發展空間,讓大眾看到一種親切、蓬勃的新趨勢。
超越展覽形式的雲傳播,成為文化闡釋的給力手段
…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November 11,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打造3.0版的文創時,博物館開始關注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利用,有意識地樹立品牌形象,打造本館特色IP。同時加強網絡銷售渠道的宣傳,開通天貓、京東、微信等多平臺的銷售渠道,且重視線上宣傳力度、著意維護品牌形象。
這個版本的文創,除了產品本身質量的把控,還注重其附加價值,比如頗費心思的包裝盒,足以讓產品再上檔次。不少觀眾將博物館文創作為贈送親朋禮物的優質選擇,可以說是人氣滿滿。
3.0版的文創,擴寬了思路,全面開花。它們打破了傳統的實物產品界限,延伸到無形的產品之中,各種創意聯動層出不窮,迎來博物館跨界新風貌。「博物館文創IP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原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強躍如是說。
4.0版…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November 9, 2022 at 9:00am — No Comments
從1.0到4.0,博物館文創破圈進行時~守望家園
從拼手速才能「搶」到的「考古盲盒」,到能吃的「古錢幣」巧克力成為爆款,再到「唐宮夜宴小姐姐」走紅破圈,短短幾個月,「會玩」的河南博物院著實火了一把。博物館再次借由文創上了熱搜。
如今,博物館推出盲盒、美食、美妝、數碼產品、遊戲……已不新鮮,且熱度不減。從1.0版到4.0版,博物館文創一路「野蠻生長」,不少產品因為絕妙的創意大受歡迎,而博物館文化也借助這些跨界文創中不斷破圈,以更多方式走近了大眾。…
ContinueAdded by 絲經 庫 on November 9, 2022 at 8: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