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雅各布森·語言學與詩學

雅各布森的另一項貢獻,在於他提出了一種分析溝通的方法。按照雅各布森在1960年出刊的論文《語言學與詩學》(Linguistics and Poetics),溝通可以分成六種元素:

1. 傳送者

2. 接受者

3. 符碼(code,例如語言系統,或索緒爾語言學底下的 langue)

4. 訊息(message,指說話的行為,或稱 parole)

5. 脈絡、語境

6. 媒介(指傳送者與接收者之間存在著的精神上或物理上的聯繫)

這些元素各自能達成六種不同的功能,例如傳遞情感(emotive)、傳遞企圖(conative)、指涉環境或參考物(referential)、社交(phatic)、後設語言(metalinguistic),與及雅各布森最為想要強調的詩學功能(poetic function)——或者說,一種文章的美學。將美學稱作「詩學功能」,出於雅各布森認為在詩歌之中最容易觀察到這種情況。

那麼,這種美學到底是指什麼?理論家喬納森・卡勒(Jonathan Culler)在他的著作《結構主義詩學》(Structurlist Poetics)就分析過: 「語言的詩學用法就是把音韻和語法上互相關聯的語言單元,排列成語序。重複類似的語言單元,把他們排列成齊整的結構形式,這種做法在詩歌中比別的語言形式都更為常見,也更為醒目。」(《Structurlist Poetics》,英文版頁66,簡體中文譯本頁95) 

卡勒於是提出:只要我們對這種「重複類似的語言單元」進行「不帶偏見的、專注的、透徹的、全面的描述」,我們就可以看見「那些不曾預料的、醒目的均稱和反均稱、那些平衡的結構、那些別具效果的同義形式和突出反差的累積」,理解「已經形成的詩作中各成分之間巧妙的相互作用。」

在這段話裡,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雅各布森的最終目的:透過語言學,製造出一種「不帶偏見」的分析。這種「不帶偏見」的分析,必須要是基於對語言單元——也就是語言學要素——的描述。

他在這裡特別提出,那些「重複類似的」語言學要素,例如排比(parallelism)、音韻的對仗或格律,甚至乎說偏離(deviation)的元素,都能達致「文學性」(literariness)

在《結構主義詩學》中,對於這些理論的分析,卡勒提出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批評:也許我們的確可以透過語言學分析,羅列出詩歌的排比、結構對稱、平衡,規劃出一種屬於文本的形式美。但這種形式美的重要性、成因,除了美學之外的文本效果,卻始終不明。

另一個問題是,語言學分析文本應該客觀、公正,像是科學一樣能被複查檢驗。然而分析者選定以某個或者某幾個語言學的元素進行分析,這種選擇卻有很多時候是基於個人的希望,總無法說算得上客觀、公正。
( 原文網址: 雅各布森:語言的詩學功能,索緒爾以外的音系學 | 香港01

延續閱讀:

雅各布森六要素理論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