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10

狄爾泰認為,由各種事件組成的流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流淌著,而組成這種社會的那些具體個體即在生命的發展階段上出現,之後又從社會中消失。(48) 他已經意識到,生命存在是某種「具有時間性的東西」,生命的特征「就是存在於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關係」。(49) 人從出生到死亡,構成每個生命個體的生命歷程。在後來的卡塞爾講座中,狄爾泰已明確指認出「把死亡作為一種可能性」來面對,人總是「趨前跑向它」。(50) 而海德格爾將其更准確地描述為「有死者」。「個體雖然都是來來往往、生生死死的,但是,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個體都既是社會—歷史實在的這種無限結構的承載者,也是這種結構的共同發展者。」(51)

第二個問題更複雜。在狄爾泰看來,一切歷史的研究者同時也是歷史的創造者,所以對於歷史過程,「個人不僅從外部思考它,而且他們本身就交織其中」。(52) 馬克思的話為,在歷史過程之中,我們既是演員又是觀眾。里克曼形象地將其稱為主位和客位的「雙焦原理」,(53) 但他並不知道此觀念出自馬克思。這是一個歷史學研究的大前提。我們的歷史研究對象恰恰是我們自己生命活動的結果,這是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根本異質性。並且,從第一個問題的邏輯構境傳遞給我們的東西中,已經證明有限的個人不可能直接把握當下的社會生活的全部。並且,所有能夠流傳下去的「歷史現象」都由一定的時代旨趣所選擇性地生成。在狄爾泰看來,自從遠古的部落英雄坐在篝火旁講述自己的勝敗故事以來,人們總是保存那些從模糊的生活事實中提升出來的重要東西。

歷史不是全面的生活記述,而是對生活總體「一個部分」的收集和整理,而作為敘事藝術存在的歷史學對象的這個部分,恰恰是由人們當時的特定興趣(interesses)提取的,這種興趣建構起一個「特殊的視角」,人們只是在這個特殊的視角中保存自己關注的東西,這就是被記錄下來的歷史現象。也就是說,歷史記載的對象總是被一定的歷史性興趣決定並生成的,它不是某種中性的客觀描述或記載。在青年海德格爾那里,他更深刻地提煉出生命此在的交道與關照的「何所向」。在狄爾泰這里,這種歷史性的興趣之緣起則是歷史性的實踐:「任何一種具體的精神科學,都是通過運用把某種社會—歷史實在的局部內容孤立出來的技術而形成的。」(54) 也就是說,精神科學的對象實際上也是一種「選擇性存在」,歷史現象則是對這種選擇性實踐存在的記載。(2016-05-24 愛思想;關鍵詞:狄爾泰、關聯與境、歷史哲學)

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奇思妙想視界·狄爾泰《體驗與詩》體驗的個體性(內在性)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

注釋:

(48) 威廉•狄爾泰:《精神科學引論》第1卷,第92、64頁。

(49) 狄爾泰:《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第62頁。

(50) 參見阿爾弗雷德•登克爾等主編:《海德格爾與其思想的開端》,第350頁。

(51) 威廉•狄爾泰:《精神科學引論》第1卷,第145頁。

(52) 狄爾泰:《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第250頁。

(53) H.P.里克曼:《狄爾泰》,第288頁。

(54) 威廉•狄爾泰:《精神科學引論》第1卷,第46、51頁。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