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凱平:文化與心理:探索及意義(2)

文化心理學的定義 

文化的定義在中國和西方存在差別。在西方,文化就是“栽培”(culture),很長時間以來西方將文化定義為一種教育的方式。但是到了18世紀以後,這個概念逐漸變化,其描述對象從外在的行為變成了對內在的、人的精神意識的描述。簡而言之,西方人認為在物質生活以外的所有一切,是一種文化的存在。相對而言,中國還保留著類似西方早期的思想。我們談及的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帶有外在物化的含義。在中國,最早談及文化的是漢代的劉向,而他所說的“文化”是指文字和教化。聯想一下中國的地理,凡是以“化”為名的地方,比如說湖南的懷化,浙江的奉化,都是比較偏遠的地方,也是古人所說的化外之地。因為是化外所以要文化一下,即把文化作為統治的手段來改造教育那些不是中原地區的人。心理學家認為,主觀文化是最有意思的文化,而客觀的文化只是主觀文化的外在載體。比如說圓明園獸首的意義就在於代表了中國的百年羞恥,如果它不承擔著民族感情,就沒有那麽重要了。

  

心理學是自然科學,也是數量科學,跟經濟學一樣需要定量分析。很多年以來,心理學家不知道該怎麽研究文化,後來才逐漸發現可以找到一些客觀的指標來定義文化。方法之一是通過語言研究文化。研究者發現,不同文化下說不同語言的人的心理活動是有差異的。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英語有很多方式表達虛擬語氣,而中文沒有這些表達方式。哈佛大學這位教授指出,由於中文沒有虛擬假設的幫助,中國人進行一項心理學的任務會有困難,這個任務叫“反事實思維”。例如,“如果所有圓都很大,這個三角形若是個圓會大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們被自己的語言限制了。這個結論是否正確目前還沒有定論,仍有很多人研究到底中國人的反事實思維有什麽特性。   

心理學研究文化的第二種方法是把文化作為一種觀念。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就是對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比較研究。個人主義是公認的西方文化的精髓,它強調個人的獨立、個人的意志、個人的追求,將人生的最高目標定義為自我的實現。與之相反的一種觀念叫做集體主義。集體主義並不等同於無私,也不等同於社會主義,而是說在某種程度上個人的行為是由集體的目標來決定的。這個集體的目標可能是家庭、社會、朋友,總而言之集體主義強調的不是個人。集體主義強調社會規範和責任、強調共同的信仰、強調一致性、強調合作、強調某種程度上犧牲自我的利益。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