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兵:關聯與境:狄爾泰與他的歷史哲學 11

作為重歷(Nachleben)和重構(Nachbilden)歷史現象的歷史解釋學和歷史研究的本質則必然是一種理解性的重新構境。首先,歷史研究的對象並不是孤立的人與物,而是我們前面已經討論過的社會歷史關聯與境。由人的活動當下建構關係場境即是意義,歷史性理解的根本則是領悟每一個時代人們生活關係系統突現出來的意義。狄爾泰認為:「全部歷史所具有的任務,就是把握各種互動系統。」(55) 其次,在狄爾泰這里,歷史研究的核心不是假設客觀地面對與人無關的事實,因為這種事實本身已經是經過歷史性的興趣建構出來的特殊情境,而我們面對這種「選擇性的存在」的歷史現象時,又總是通過研究者自己的內在體驗(das innere Erlebnis)重新建構(Aufbau)已經過去的生活。「生活本身已經逝去,只有表現依舊存在。」(56) 這種體驗性理解和重新表現都不可避免地會滲透著我們的知、情、意。

也就是說,歷史研究不可能是一種純客觀的鏡像反映,它總已經是內含著研究者的知、情、意的再現式的解釋。更直接一些說,歷史學在表現各種事件所構成的歷史過程時,總已經深嵌著「對這種事實的價值估量」。(57) 這樣,理解對象總是在有選擇的一定的興趣指向中在場的,並且又是生命主體創造性表現生成的;理解本身則內含著新的知、情、意,同樣也會背負著複雜的關聯與境,這也就是解釋學的兩個向度中的雙重視界。

在這種特殊的歷史解釋語境中,狄爾泰對於歷史研究有自己明確的理解。他說,人只有通過歷史才能研究自己,歷史會告訴我們人是什麼。歷史由有限的生命構成,但歷史只不過根據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所具有的連續性來看待的生命而已。首先,作為有限的個人存在的歷史學家,總是以「有限的主體」面對歷史資料的無限,雖然他可以直接描述當下的生活,但每一個時間瞬間之後的過去都在不斷離他而去,越來越多的過去進入到由記憶組成的陰影世界之中。他認為,即使是生活進程的最小瞬間部分,也都會有一個時間過程。一切的「現在」渺小得幾乎為無,每個人體驗到的瞬間——「現在」,總是包含著對剛剛過去的「現在」的記憶。

(2016-05-24 愛思想;關鍵詞:狄爾泰、關聯與境、歷史哲學)


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奇思妙想視界·狄爾泰《體驗與詩》體驗的個體性(內在性)

伽達默爾:「體驗」一詞的歷史

注釋:

(55) 狄爾泰:《歷史中的意義》,第34頁。

(56) 狄爾泰:《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第253頁。

(57) 狄爾泰:《精神科學中歷史世界的建構》,第4頁。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