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說句很學者的話(現在哈爾濱有很多人希望自己所寫、所說、所做、所表情的,都很像個學者——可能是有什麼益處的),哈爾濱人從整體上說,的確如外地的朋友們評價的那樣,是豪爽的,熱情的,好客的。
其實,這一切,都是由一哈爾濱人(包含黑龍江人)的生存環境所決定的。個性和環境,就像一首歌的詞和曲的關係,是無法剝離開的。
我記不清我是否在前邊的哪篇文章中說過最初哈爾濱人的生存環境是瑰麗多姿又十分艱苦艱辛的話了,但這篇小文中恐怕還得再強調幾句(為了使自己更像一個哈爾濱人)。
史學家和初通黑龍江地域文化的人,都可能知道,最早休養生息在這一域的哈爾濱人的先祖,是過著漁獵生活的。後來祈望自己走學者道路的人,很漂亮地稱這種生存景觀為「漁獵文化」。…
Continue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March 9, 2017 at 9:42pm — No Comments
印象,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一種「烙印」。我曾不止一萬次地聽到過外地人和外地朋友評價哈爾濱人如何的豪爽。似乎「豪爽」已經成了哈爾濱人性格的一種標籤。這使我常常陷入一種困惑。
其實,我們對某一先生或小姐評價他們「人很老實」時,很可能就是一種誤判。有趣的是,就是「老實人」本身,在開始的時候也並不是喜歡自己被冠以「老實人」之稱號的,只是時間久了,他們發現這一稱號對自己有諸多的益處,能起到保護自己,美化自己,隱蔽自己,乃至對自己的發展、發達產生有助的效果,便才欣然地接受這一「老實人」的稱號的,並且還有意無意地將這一稱號光大之。這就像外地人說哈爾濱人豪爽一樣,開始的時候,哈爾濱人對外地人評價的「豪爽」之說,感到有些奇怪,有些捉摸不透,甚至處於尋找自身豪爽特質的搜尋疑惑中。…
Continue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March 9, 2017 at 9:41pm — No Comments
四、總結…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rch 9, 2017 at 9:38pm — No Comments
乍一看,我這題目有點不對勁。你要跟大家講這個人為什麽被殺了,你是說她是被別人殺掉的,是死於他殺。然而現在我這個說法卻不符合真實情況。沒看過《包法利夫人》的也知道,艾瑪的死不是他殺,而是自殺。看過原著的還知道,她服毒之後還留下信說“不要怪任何人”。因此題目好像就該是“為什麽艾瑪・包法利一定要自殺?”這麽問的話,原因很容易找,她自殺是因為還不起債,欠債是因為婚外戀,婚外戀是因為她當修女時愛讀風流的小說,後來過的卻是別樣的生活:她嫁給一個死板的窮醫生,住在又偏遠又無聊的小鎮子。概括起來,她自殺是一連串的原因導致的最終結果,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她太能幻想了,她把文學和生活混為一談了。當然,這背後還能有更深層的社會原因:教育制度有缺陷,社會將人異化,男性統治社會,等等。這樣好像是說,責任全在社會。…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rch 9,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從兩千年前說起
如果你溯長江而上,去探尋它的源頭,你將會看到:滾滾長江,最初不過是從青藏高原萬裏冰川的冰淩上一顆顆滴下的小水珠。它們聚集成許多條細細的水流,再匯成溪,匯成河,一路上接納著大大小小的其他河流,終於匯成大江,浩蕩東去。你想過嗎?這正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積累和發展過程的縮影。
中國地方志起源於何時?怎樣發展到了今天的規模?這樣從兩千年前說起。
周代的“四方之志”…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rch 8, 2017 at 8:26pm — No Comments
中國的地方志不僅數量可觀,而且隨著它所記敘的範圍不同,有著許多不同的種類,有繁有簡,有分有合,形成一個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的方志大家族。
這個地方志家族有三大類成員:
第一類是全國總志,又稱為“一統志”。它以一朝一代的行政區域為綱,用地方志的體裁記述全國的情況。著名的全國總志有隋代的《隋區宇圖志》、唐代的《括地志》、《元和郡縣圖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以及元、明、清三代的“一統志”等。 …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rch 8, 2017 at 8:25pm — No Comments
但是,中國歷代編修的地方志遠遠不止這個數字,還有更多的地方志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傳到今天,在歷史的長河中相繼湮沒了。
在雕版印刷術廣泛使用以前,書籍靠手抄,難以廣泛流傳,所以多數不能保存下來。南齊的陸澄曾輯錄160家地理著作,編成《地理書》149卷。梁代的任昉又增補了84家,匯編成252卷,稱為《地記》。過了不過100來年,到唐朝貞觀年間編《隋書·經籍志》的時候,這200多種書的原本已經9/10找不到了。再過幾百年,到元明兩代,《隋書·經籍志》所記載的書也已十不存一,連陸氏、任氏的匯輯本也失傳了。可見古代書籍的散失有多麽嚴重。 …
Continue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rch 8, 2017 at 8:25pm — No Comments
去年的同學會是在獅頭山開的,班上一位混得很不錯的同學表示,他要請三桌素席。幾部賓士、富豪名牌車浩浩蕩蕩地殺上了半山的一座禪寺,住持尼姑冷冷地看著這群施主,說著:"那麽年輕的人,又沒什麽大事,吃什麽素席!"那麽輕易地,就推掉了近萬元的收入。天氣微暗時,我們被安排吃他們日常的素齋飯,簡易的四萊一湯,老尼姑向每一桌交待,廟中沒有養豬,碗中不要剩飯。我走到一桌前,正要坐下,老尼姑客氣地對我說:"小姐,你們坐那幾桌,這一桌是特別修行的,他們吃剩菜的!"一會兒,坐下了幾位剛念完經的太大們,看他們穿戴,經濟狀況應該是十分良好,他們在那桌坐下,甘之若飴地吃著別人的剩菜。
※※※…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March 8, 2017 at 8:23pm — No Comments
“一帶一路”的機遇在哪裏?簡單的回答就是:關鍵是要敏銳地發現商機的盈利點,找準“一帶一路”機制建設的突破點。…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March 8, 2017 at 8:22pm — No Comments
自打懂事起,農歷新年就一直是一個充滿鞭炮聲和歡樂的節日。記憶中,母親曾經為了給我們買新衣服而發愁的側影總是模模糊糊的,倒是清楚記得,每年一次,她老人家都會像變戲法似的,在大年初一給我套上新衣服。雖然好幾年裏,那“新衣服” 是哥哥們穿小後留下來的,又或者只不過是打上新補丁的“新衣服”,但那有什麼關系呢?反正,我最多會生幾分鐘的悶氣,然後用凍紅的小手遮遮掩掩地蓋住補丁,沖進春節的歡聲笑語和鞭炮聲裏……
四十二年過去了,四十二個春節,都是歡樂的,我哪裏想到,這世間的春節,竟然不都是歡樂的,我更不曾想到,這世間的春節,竟然也會充滿悲傷,悲傷得讓人落淚,讓人心碎………
Continue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8, 2017 at 8:19pm — No Comments
春節將至,有幾許思歸。偶爾傳來的一兩聲鞭炮,更是加重了回家的念頭。那鞭炮聲,正是伴隨我成長的聲音。記得25年前的春節,我大學畢業負籍北上工作。歲月匆匆,我只能在每年春節的鞭炮聲中,感受到年輪走過的轟鳴……
春節來了,這是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的瞬間呈現。中國人過春節歷史已有4千多年了。全家團圓吃年糕水餃和豐盛的飯菜,書寫春聯,張燈結彩,燃放鞭炮,舞獅耍龍,互相祝福,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表達了東方人獨有了天人合一、和諧發展的精神。 …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March 8, 2017 at 8:19pm — No Comments
小按:這篇樸素平易的散文,在1979年刊出,被著名作家王安憶認為,意義非同尋常。王安憶說,這篇散文“在當時非常轟動,我以為它對於中國文學是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從1949年到1976年,我們對文學的要求是非常意識形態化的,文學總是擔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幾乎是一種集體意識的產物,作為創作者的個人則被壓抑著。因此,張潔這篇小小的《揀麥穗》,便以它鮮明的個人化而開創了變革的風氣。我以為,《揀麥穗》在新時期文學裏的作用要超過打頭炮的《班主任》、《傷痕》,因為它開辟的是文學本身的道路,而不僅僅是揭示了新的社會問題”。
在農村長大的姑娘,誰不熟悉揀麥穗這回事兒呢
我要說的,卻是幾十年前揀麥穗的那段往事。…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rch 8, 2017 at 8:18pm — No Comments
問:目前聽寫節目的走紅,暴露出了國人書寫能力的退化。很多人在電腦上可以行雲流水,但在生活中手寫卻提筆忘字。作為從事文學研究方向的大家,您怎樣看待這樣的問題?
答:謝謝!我不是從事文學研究的“研究大家”,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教師。
電腦輸入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也造成人們書寫漢字能力的退化,這就是古人所謂“有得有失”。我自己普通話不好,拼音輸入有困難,一開始就學五筆輸入,我現在還沒有發現自己提筆忘字的現象,我建議青年朋友學習五筆輸入法。…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rch 8, 2017 at 8:17pm — No Comments
我實在沒有胃口再抄下去了。這些哲學家或倫理學家終日學究天人,卻忘記了把雕蟲末技的散文寫通,對自己,對讀者都很不便。羅素勸年輕的教授們把第一本著作寫得晦澀難解,只讓少數的飽學之士看懂;等莫測高深的權威已經豎立,他們才可以從心所欲,開始“用‘張三李四都懂’的文字(in a language "understan ded of the people)來寫書。羅素的文字素來清暢有力,他深惡那些咬文嚼字彎來繞去的散文。有一次,他舉了一個例子,說雖是杜撰,卻可以代表某些社會科學論文的文體:
Human beings are completely exempt from undesirable behavior pattern only when certain prerequisites,not satisfied except in a small percentage of actual cases,have,through some fortuitous…
Continue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March 8, 2017 at 8:14pm — No Comments
5
解放了。
聽大人們說,殺豬的“一人班”,是“地下工作者”,現在當了大官,誰誰看見他坐吉普車,還跟著一個勤務兵。
不久又聽說,“印色油”也是“地下工作者”,官當得還要大。
唉,賣糯米行糖的怕也是“地下工作者”,官當得更大吧
。
6…
Continue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March 8, 2017 at 8:11pm — No Comments
英國當代名詩人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曾經說過,他用左手寫散文,取悅大眾,但用右手寫詩,取悅自己。對於一位大詩人而言,要寫散文,僅用左手就夠了。許多詩人用左手寫出來的散文,比散文家用右手寫出來的更漂亮。一位詩人對於文字的敏感,當然遠勝於散文家。理論上來說,詩人不必兼工散文,正如善飛的鳥不必善於走路,而鄧肯也不必參加馬拉松賽跑。可是,在實踐上,我總有一個偏見,認為寫不好(更不論寫不通)散文的詩人,一定不是一位出色的詩人。我總覺得,舞蹈家的步行應該特別悅目,而聲樂家的說話應該特別悅耳。
可是我們生活於一個散文的世界,而且往往是二三流的散文。我們用二三流的散文談天,用四五流的散文演說,復用七人流的散文訓話。偶而,我們也用詩,不過那往往是不堪的詩,例如歌頌上司,或追求情人。…
Continue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March 8,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1
“點蒼台白露冷冷,幽僻處可有人行”
我已記不清小時侯是在哪裏讀到的這句詩,《紅樓夢》裏,《西廂記》裏,還是《紅樓夢》裏的《西廂記》裏不記得了,也懶得去查。查什麼呢我又不是考證,它不過是兒時的一點記憶,它的模糊,本是記憶的痕跡或久已遠去的成色,也恰好殘留著我這個人歷來“不求甚解”的陋習。然而這句詩,不知是什麼牽動了兒時莫名的心緒,肯定不是微言大義,我還根本不懂,或許是節奏、聲音和同樣模模糊糊的詞令,竟這樣記住了。…
Continue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March 8,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