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夜色
宋代城市又一個深夜。
一陣又一陣,一段又一段,從酒樓、茶館伎藝人指下口中傳來的作樂聲,市民的歡笑聲,絲竹管弦之調,暢懷痛飲之音,傳入深宮,傳到仁宗的耳畔。仁宗不禁問宮人:這是何處作樂?當宮人告訴他說這是民間酒樓作樂,仁宗不由感嘆起自己在宮中冷冷清清,羨慕起高墻外面的夜市生活來了………
ContinueAdded by 有格 台 on March 18, 2017 at 10:49pm — No Comments
陳鼻為什麽生了一只與眾不同的大鼻子呢?這事兒大概只有他母親能說清楚。…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rch 18, 2017 at 10:43pm — No Comments
先生,我們那地方,曾有一個古老的風氣,生下孩子,好以身體部位和人體器官命名。譬如陳鼻、趙眼、吳大腸、孫肩……這風氣因何而生,我沒有研究,大約是那種以為“賤名者長生”的心理使然,亦或是母親認為孩子是自己身上一塊肉的心理演變。這風氣如今已不流行,年輕的父母們,都不願意以那樣古怪的名字來稱謂自己的孩子。我們那地方的孩子,如今也大都擁有了與香港、台灣、甚至與日本、韓國的電視連續劇中人物一樣優雅而別致的名字。那些曾以人體器官或身體部位命名的孩子,也大都改成雅名,當然也有沒改的,譬如陳耳,譬如陳眉。
陳耳和陳眉之父陳鼻是我的小學同學,也是我少年時的朋友。我們是1960年秋季進入大羊欄小學的。那是饑餓的年代,留在我記憶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與吃有關。譬如我曾講過的吃煤的故事。許多人以為是我胡亂編造,我以我姑姑的名義起誓:這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確鑿的事實。…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rch 18, 2017 at 10:37pm — No Comments
尊敬的杉谷義人先生:
分別近月,但與您在我的故鄉朝夕相處的情景,歷歷如在眼前。您不顧年邁體弱,跨海越國,到這落後、偏遠的地方來與我和我故鄉的文學愛好者暢談文學,讓我們深受感動。大年初二上午,在縣招待所禮堂,您為我們做的題為《文學與生命》的長篇報告,已經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字,如蒙允準,我們想在縣文聯的內部刊物《蛙鳴》上發表,使那天未能聽您演講的人們,也能領略您的語言風采並從中受到教益。…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rch 18, 2017 at 10:35pm — No Comments
是很仿徨的一晚,搖電話找遍可以傾談的朋友,都不在家。人,就是這樣,有時無可奈何地孤獨。
本來不想寫自序,然而,此夜面對四壁,當我想起未來的日子遙遙無寄,疲累而又灰心時,我惟一挽救自己的方法,便是攤開稿紙,一句一句地寫。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需要寫作。
書裏邊很多話,其實是我在自己解慰自己。當然,我永遠找尋陽光,找尋希望,文章裏朝氣勃勃的話,不少是我在痛苦死亡幾回後,掙紮著支持自己的東西。不要問我有什麼值得灰心的事,不要批判我有沒有痛苦的資格。…
ContinueAdded by Bleach on March 18, 2017 at 8:49pm — No Comments
中
這一天又是一天初冬好天氣,午前十一點鐘的時候,他急急忙忙的洗了手面,套上了一雙破皮鞋,就跑出到外面來。
在藍蒼的天蓋下,在和軟的陽光里,無頭無腦的走了一個鐘頭的樣子,他才覺得饑餓起來了。身邊摸摸看,他的皮包里,還有五元余錢剩在那里。半月前頭,他看看身邊的物件,都已賣完了,所以不得不把他亡妻的一個金剛石的戒指,當入當鋪。他的亡妻的最後的這紀念物,只值了一百六十元錢,用不上半個月,如今也只有五元錢存在了。
“亡妻呀亡妻,你饒了我吧!”…
ContinueAdded by 朋豐 婆鳳 on March 18, 2017 at 8:15pm — No Comments
抒情傳統,指的是中國古典文學以「抒情」為核心精神。這個說法由陳世驤發其端,高友工振其緒,並由臺灣一群學者繼承、批判與反思。[1] 繼承「抒情傳統」論述的學者,大多以古典詩學中的「言志」、「抒情」、感物」、「緣情」等詩學語彙為線索,描繪古代文人追尋自我、擺脫群體、勇於創新的精神,並以「個體自我」的呈現為文學價值所在。簡而言之,「抒情傳統」是學者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價值定位」。這個說法甚有影響力,今日「抒情傳統」已成為文學史研究的一個範式,引來正反不一的評價。[2]
由於鄭毓瑜(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是「抒情傳統」研究中,甚有開創性、思辨性與影響力的學者,本文嘗試透過對其兩本著作《引譬連類》、《姿與言》,呈現她在「抒情傳統」方面的視界。
引譬連類:中國古代的思維方式…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8,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文化的衰頹:史學大師巴森的12堂課》(The Culture we deserve: A Critique of Disenlightenment),以下簡稱《文化的衰頹》)集結了美國著名文化史家雅克‧巴(Jacques Barzun),在70、80年代發表的評論文章。作為一位長時間關懷人類文化的史家,巴森的評論包含了許多歷史案例,在文中對文化現況提出看法,並舉出可能的解決之道。…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8, 2017 at 8:00pm — No Comments
著名的德裔美國史家彼得‧蓋伊(Peter Gay),在其系列研究維多利亞時代布爾喬亞感官經驗史《感官的教育》中提到,對於十九世紀的人們而言,那是個「快速列車的時代」。隨著火車、鋼軌路基和信號系統的持續改進,火車的速度越來越快,鐵路也成為一種流行的隱喻,新的感官刺激紛至沓來,這表達了十九世紀的急遽變遷,以及由此而引發的人們的困惑與焦慮。
同樣的時代轉變造成的感官體驗與人心變動問題,我們在二十世紀初的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彼岸過迄》中亦可見到。時代轉變、東京、市營電車、站台、紅色鐵柱、年輕人、城市,成為小說中常出現的用語與書寫。…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8, 2017 at 7:59pm — No Comments
上
雪瑚的東京比平時更添了幾分生氣。從富士山頂吹下來的微風,總涼不了滿都男女的火熱的心腸。一千九百二十年前,在伯利恒的天空遊動的那顆明星出現的日期又快到了。街街巷巷的店鋪,都裝飾得同新郎新婦一樣,竭力的想多吸收幾個顧客,好添這些年終的利澤,這正是貧兒富主,一樣繁忙的時候。這也是逐客離人,無窮傷感的時候。
在上野不忍池的近邊,在一群亂雜的住屋的中間,有一間樓房,立在澄明的冬天的空氣里。這一家人家,在這年終忙碌的時候,好像也沒有什麼生氣似的,樓上的門窗,還緊緊的閉在那里。金黃的日球,離開了上野的叢林,已經高掛在海青色的天體中間,悠悠的在那里笑人間的多事了。…
ContinueAdded by 朋豐 婆鳳 on March 18, 2017 at 7:51pm — No Comments
與城市的「業餘牧師」不同的,是「城市薩滿」。
「城市薩滿」也多是源於一些理想破滅的中青年人。在「城市薩滿」中,女性相對比較少。這些人在經歷過奮鬥,經歷過打點,經歷過失敗後,他們決定放棄以往的理想和以往的追求,開始研究八卦、氣功,或者其他什麼神秘的東西。他們在開始的時候,真的是為了尋求自我解脫,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心理平衡。不料,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當中,自己同樣可以贏得尊敬。於是,他決定往深研究了,同時他們還決定走出家門雲遊全國,尋訪一些有名的氣功大師,拜在他們的腳下,做他們的弟子,學習修行練功的方式方法,學習如何發氣、排氣、接氣、運氣等等,學習如何同宇宙接通,接受來自天外的信息,並學習氣功治病,氣功破案,氣功排憂等等。
逐漸成為一些人物了。…
Continue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March 18, 2017 at 7:51pm — No Comments
四○年五月下旬,華僑慰勞團三十余人剛到了那赫赫有名的西京。就在他們到達的前一晚,這一座"現代化"的古①城,受過一次空襲,繁盛的街市中,落彈數枚。炸飛了瓦面,震倒了墻壁和門窗的房屋,還沒有著手清除,瓦礫堆中雜著衣服和用具;有一堵巍然獨峙的斷垣,還挑著一枝晾衣的竹竿,一件粉紅色的女內衫尚在臨風招展,但主人的存亡,已不可知。
街上時常擡過新喪的棺材,麻衣的家屬跟著走;也還有用了三四個軍樂隊吹吹打打的。這一天,烈日當頭,萬裏無雲,人們的衣服都換了季。下午二時許,警報又響了,人和車子的奔流,以鐘樓為中心點,像幾道水渠似的向六個城門滾滾而去。但敵機並沒進入市空。…
Continue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rch 17, 2017 at 6:05pm — No Comments
一一月五日的上海西站
這天下午三時,上海西站沸騰著無數的行李和無數的旅客。站內,平時是旅客們候車的地方,這天"候"在那裏的,卻是堆到天花板高的箱籠和鋪蓋。
“昨天掛了牌的行李,還堆在站裏呢,——喏,那邊,你看!今天的麽?明天後天,說不定哪天能裝出。"
月台上一個"紅帽子"大聲對一個旅客說。①
①"紅帽子"當時火車站的裝卸、搬運工人所戴制帽上因箍以紅布,故被稱為"紅帽子"。…
Added by 文學 庫 on March 17, 2017 at 6:05pm — No Comments
滿目波濤接天而下,撲來潮濕的風和鋼藍色的海腥味;海鷗的哇哇聲從夢裏驚逃而出,一道道弧音最終沒入寂靜。老海滿身皺紋,默想往日的災難和織網女人,它的背脊已長出木耳那傾聽著千年沈默的巨耳——幾片咬住水平線的白帆。
漲潮啦,千萬匹陽光前仆後繼地登陸,用粉身碎骨歡慶岸的夜深。
大海老是及時地來看你。
大海能使人變得簡單。在這裏,所有的墮落之舉一無所用。只要你把大海靜靜看上幾分鐘,一切功名也立刻無謂和多余。海的藍色漠視你的楚楚衣冠,漠視你的名片和深奧格言。永遠的沙岸讓你脫去身外之物,把你還原成一個或胖或瘦或笨或巧的肢體,還原成來自父母的赤子,一個原始的人。 …
ContinueAdded by Spratly Island on March 17, 2017 at 6:04pm — No Comments
好多人都喜歡告訴我們,人生不過如一場黃粱夢,在繁覆的美麗與曲折的悲歡之後,悠然醒轉,新炊卻猶未熟。
可是我總是不服氣,我總覺得,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我們絕不是白白來一場的。在這世間,有些事物是一直在重覆著和綿延著的。每回抱我的兒女的時候,就會想到,年輕的母親曾經怎樣溫柔地抱持過我。每回在給孩子切洗蔬果的時候,就會想到,母親當年,曾經怎樣一寸一寸地把我們餵養長大。而有一天,我也終於會像今天的母親一樣地老去,那時候,我的女兒也會像今天的我一樣,在源源不絕的水龍頭下清洗著鮮美的蔬果,再來一寸一寸地把她的孩子餵養長大。所以,誰能說這些都僅僅只是一場黃粱夢而已呢? …
ContinueAdded by Spratly Island on March 17, 2017 at 6:03pm — No Comments
逆耳就是忠言?…
ContinueAdded by Kaki Bukit on March 17, 2017 at 6:02pm — No Comments
如果冬蟲沒有吃夏草?…
ContinueAdded by Kaki Bukit on March 17, 2017 at 6:01pm — No Comments
寫信有用嗎?…
ContinueAdded by Kaki Bukit on March 17, 2017 at 6:01pm — No Comments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和中國人眼中的外國人,同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因為從異族的角度,往往容易發現本民族習焉不察的東西。
大學4年中,我有3年半的時間與留學生住在一起,頗為有趣地體味到這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認真的日本人日本人的做事認真與刻板,在世界上是有名的。與我同居一室的W君有件小事便頗能說明問題。
一天半夜,我被一陣“哢嚓、哢嚓”的按快門聲吵醒,發現W君正舉著相機對著紗窗上的一只蟬照個不停。
“三更半夜你幹嗎呢?”我不無慍惱地問。…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March 17, 2017 at 5:59pm — No Comments
新學年裏,她和我同桌,一個過去似曾相識的小姑娘,只是從沒正眼瞧過她。可那天,我睜大兩眼,對她凝視,不料她投來的目光絕然冷漠,好一個令人腸斷心碎的美人。
“你看什麽?”她問,又問了一次。
時隔良久,我才反應過來;時隔更久,我才結結巴巴答道:“沒——沒什麽”。說完立刻轉過頭去,怕被她冰藍色眼睛又給迷住,呆呆的像塊石頭。
她叫薩拉,這名字在我嘴裏反覆咀嚼,一遍遍細聲呼喚,如同祈禱一般。何以會如此迷戀她,那時我才九歲,一個天真無邪的小男孩。當時是五十年代,還沒有兒童不宜的影片,混混沌沌的我,每當看見薩拉走近時,便心跳加劇。不知怎麽搞的,我還老想尋找她去了哪裏,那份焦急煩躁的感覺和傷風癥狀十分相似:頭暈、戰栗、不思茶飯、緊張得惡心。…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March 17, 2017 at 5:58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