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6, 2017 at 11:12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6, 2017 at 11:12pm — No Comments
一、“唯漂亮主義”的生成和政府行為推向世界
1、一種新形態的定位
從張藝謀拍攝《我的父親母親》開始,延續到《英雄》、《十面埋伏》,中國大陸評說張藝謀美學風格的常用主題詞轉變為一個文學批評術語:“唯美主義”。…
Continue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y 6, 2017 at 11:11pm — No Comments
“瞧,咱們招惹了多少麻煩,”奧雷連諾上校那時常說,“都是因為咱們用香蕉招待了一個外國佬。”…
Continue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May 6, 2017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第三節、“左岸派”——現實主義的革新派
“左岸派”(又稱:作家電影‘)的導演算不上電影的新人,他們對於電影藝術的探索要早於“新浪潮”。同時,“左岸派”的導演們認為,他們與“新浪潮”有著共同的愛憎,但無法代替他們共同的美學思想和人生觀。他們公開拒絕“新浪潮”。然而,由於1959年《廣島之戀》的出現正好趕上“新浪潮”的幸福之年,因此,人們便把它看作“新浪潮”的一部分,《廣島之戀》是爆炸了一顆精神原子彈。 …
Added by 微影庫 on May 6, 2017 at 6:49pm — No Comments
第九章·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
1958年,當克羅德·夏布洛爾的影片《漂亮的塞爾其》和讓·魯什的影片《我這個黑人》等,一批較新穎的影片紛紛出現在法國銀幕上的時候,法國《快報》周刊的專欄支記者法朗索瓦茲·吉魯,第一次使用了“新浪潮”這個名詞來談論當時的法國電影。這些由不知名的年輕人制作的影片,打破了以導演資歷為基礎的制片方法,帶給法國電影一種清新的氣息。這時幾乎所有第一次參加拍片的人都被戴上了“新浪潮”的帽子。就連阿侖·雷及拍攝的《廣島之戀》也被算作了“新浪潮”的影片。1959年,特呂弗拍攝的《胡作非為》獲得了雖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從此確立了新人的地位。 …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May 6, 2017 at 6:47pm — No Comments
第四節、日本當代電影的發展
進入60年代,世界各國電影都面臨著來自電影的故鄉——法國“新浪潮”及“左岸派”的沖擊。歐洲A級國際電影節也都把目光集中在具有新觀念、現代感的法國電影上。同時,在發達國家也同樣面臨著另一種新的媒介形式——電視的沖擊。
在日本,面對來自這兩方面的沖擊感受最深,壓力也最大。他們的電影創作必須有所新的突破,不然就會失去原有的聲望。而電視在日本也已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普及6第一次,1954年皇太子結婚,黑白電視普及。…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May 6, 2017 at 6:46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May 6, 2017 at 6:46pm — No Comments
香港有許多美麗的徽號:東方之珠,帝國皇冠上的寶石,民主櫥窗,人間天堂,走私者的樂園……這已經不少了。可是昨天看書,忽然發現香港還有一個別名,雖然不大冠冕,卻是我以前從未聽到過的。我一向自負「淵博」,這一來才發覺自己實在很鄙陋,現在提起筆來還覺得臉紅哩。
這個別名是一位英國生物學家給香港題的。他是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學教授,喜歡研究昆蟲,尤其是對人類有害的害蟲。他說香港害蟲之多和大家對它們放任不管的情形,實在令人驚異。他認為照這情形看來,香港實在毫無問題可以稱為「害蟲的天堂」。…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May 6, 2017 at 6:44pm — No Comments
香港雖然在春末夏初多雨,可是缺少小池塘,除了到新界郊外以外,不容易聽到蛙聲。因此,如要欣賞鋪滿浮萍的綠色小池裡的閣閣蛙聲的詩境,只有到江南去尋求了。但香港另有一種青蛙,它們不喜歡入水,卻喜歡上樹,普通稱為樹蛙。
樹蛙全身黃褐色,背上有一個暗黑色斜十字形的花紋。它們的趾尖有很大的吸盤,所以能爬樹,而且能坐在樹葉上面不致滑下來。
樹蛙像變色□蠍一樣,有很驚人的變色能力。它們能適應環境,將黃褐色的身體變成灰暗的樹幹或是泥土的顏色。若是有陽光,它們又能隨著藏身的樹葉變成明亮的綠色。生物學家研究樹蛙變色的過程,認為是它們吸收了光線以後在皮膚上所起的反射作用,因為若是失去視覺,它們的變色能力也消失了。這種情形頗與鯉魚差不多。因為一條青灰色的大鯉魚,若是失去視覺,立刻就變成黑色的了。…
ContinueAdded by Hérétique on May 6, 2017 at 6:44pm — No Comments
──為生活在台灣土地上的孩童而寫
1
林宇彥:成衣加工區富商的兒子,就讀於某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其母親嚴厲好勝,常要求孩子事事不輸人。
小孩穿著西裝樣式的紅色制服
在校園的樹林裏疾走。地上的落葉
仰望著樹梢,曾棲息過的地方
又冒出嫩綠的新葉,是他的弟弟。
小孩跑累了,跪倒下來…
Added by Copil on May 6, 2017 at 6:38pm — No Comments
在海邊,一個深夜,
我悄悄的下水,
向最透明最清醒的海外遊去。
我遊泳的技術熟練,姿勢優美,
星星睜開了驚羨的眼睛,
月亮也露出了圓臉觀賞,
我,是夜空中泅泳的靈魂。
不會有人類發現我,
我不必有身世,
也不必有姓名。…
Added by Copil on May 6, 2017 at 6:36pm — No Comments
侍者端來幾杯紅茶,杯子上繪有一片茂盛的秋林,我們明明看見樹根吸著茶水,而侍者說沒有,我們明明看見樹葉由粉綠轉紅褐,而侍者說沒有,我們明明看見茶葉浮升,樹葉墜沈,而侍者說沒有。我們乃低下頭,默默飲茶。
侍者回過頭來,說:“我明明看見一群鹿彎下長頸入杯裏飲茶啊──。”而我們已不知流淚,也說沒有。
一九七六·一·四
Added by Copil on May 6, 2017 at 6:36pm — No Comments
由《海上文壇》編輯部策劃的“誰是最輝煌的一代”的調查,涉及66屆初高中畢業生即“老三屆”、70年代的“小三屆”(泛指1970年至1977年的中學畢業生)、如今的“六八式”(60年代出生,80年代大學畢業),年齡橫跨25年。由於各自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極其不同,所以成為事實上的三代人。另有少部分被調查者或比老三屆稍許年長,或比六八式年輕。
老三屆:一只翻來翻去的“兩面黃”43.3%的被調查者認為老三屆最輝煌,36.7%認為六八式最輝煌,13.3%則選了小三屆,另有6.7%認為三者無法比較,不置可否。 …
Added by 開麥啦 馬來西亞 on May 6, 2017 at 6:33pm — No Comments
女孩子們,是否渴望傾訴?是不是都有著藍色的憂郁與柔情?花開的季節有多少美麗的春夢,還是說我們夢樣的青春有多少美麗?我聽著英文歌,懷著一種優柔的執著,記錄下前人的生命華實。
你寂寞。泰戈爾說:“我們把世界看錯了,反說他欺騙我們。”
你自卑。“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那只是因為你跪著。”
你痛苦。牧師悄悄告訴你:“人比神偉大,因為神不懂得痛苦。”
你違心。知道嗎:“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必須做,但你不一定喜歡做,這就是責任的全部意義。” …
ContinueAdded by 開麥啦 馬來西亞 on May 6, 2017 at 6:30pm — No Comments
聽老人講,人是有魂兒的。但我不信世界上會有什麽魂兒。
可最近我卻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車呼嘯著開出了石家莊市。車廂裏人挨人,人擠人,滿滿登登。
剛上車的一個小夥子,看到一個座位上放著本又臟又破名叫《野女艷史》的書,抄起來,扔到茶幾上,旁若無人地坐下。
鄰座一位幹部模樣的人說:“對號入座,這兒有人。”
那小夥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臉上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著對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紅上衣的十來歲的小姑娘,問:“是嗎?” …
ContinueAdded by 開麥啦 馬來西亞 on May 6, 2017 at 6:29pm — No Comments
我是那些尋找藏書癖所愛書的人中間的一員——愛德華·紐頓
幾年前,朋友從國外回來,見我寒酸的陋室,卻有幾櫥子沈甸甸的書,似乎有點打動他,由衷地誇了我一番,之余,又炫耀地跟我講起了一個藏書家的故事,他的名字叫愛德華·紐頓。
00輯一金“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藏書之多之奇使你簡直難以相信……現在整個歐洲都在談論他,人們對他除了應有的驚詫和膜拜外,似乎更多的是懷疑……人們懷疑他是因為他所做到的太神奇了,就像我們懷疑門捷列夫在馬車的顛簸中夢見元素周期表一樣……有些書,你也許可以想象作家是怎樣創作並讓它出版出來的,卻很難想象他——愛德華·紐頓——是怎麽索集到他櫥子裏的……他櫥子裏有很多書都是舉世無雙的,他感興趣的似乎也正是這些‘孤獨的書’……”…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6, 2017 at 6:28pm — No Comments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要說這句話是很稀松平常的,不論怎麽說,正說也罷,歪說也罷,這句話都是沒什麽了不得的。不信,你念上一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聽一聽,想一想,比一比,好嗎?有意思嗎?沒意思。八個通用俗字,一個簡單的對仗,一點小兒科的押韻,既不精準雅致,也不劍走偏鋒,詩不像詩,詞不像詞,有點四不像;再三考證,誰說的?不知道,既不系哪個名流所作,也不見何方豪士抄錄,有點三不沾,有點盲流的意味,有甚意思?沒意思!
不是苛刻,這句話確鑿是太尋常,沒名堂,細致品來,論詩沒詩意,講趣沒妙趣,索古沒典故。有一點浪漫主義的東西,似乎更證明它與兒歌、童謠是一路貨。這叫什麽玩意兒,都跟兒歌比肩去了,難怪沒個古人來認領。古人多清高,吟詩誦詞,語不驚人死不休,像這等弱智、寡淡的大白話,死了都是不肯認的。…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6, 2017 at 6:27pm — No Comments
鳳是伐木工人的後代,她對伐木工人一直有很深的感情。40年前,鳳的父親用籮筐背著她進了獅子山林區當了一個伐木工人,當時她才九歲。從那以後,鳳再沒有離開過這個林區,她就像山上的一棵樹一樣,在鳥語花香中一天天過去,一年年長大。在鳳15歲那年冬天,她父親好好地走在下山的路上,突然被一塊不知從哪兒飛來的石塊擊中後腦勺,便再也沒醒過來。鳳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死去活來。沒有了父親,鳳不知怎樣才能活下來,最後還是她父親的朋友,他們都是伐木工人,替鳳在11#工區的集木場邊搭了一間小木屋,砌了個爐竈,給了她一份燒飯的差事做。他們每天在鳳擺開的簡易攤上吃上一頓中午飯,鳳一天的飯錢也就有了。鳳就這樣活下來了,快30年了,鳳幾乎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伐木工人養活的。…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May 6, 2017 at 6:23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