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分享我曾旅行過數百個城市,在十幾個城市曾長短期居住,但都不超過一年。
只有兩個城市跟我特別有緣,除了當了幾十年的台北人外,居住了五年的倫敦,讓我在心靈的某一個角落都保留了某種倫敦人的思維。
我在三十二歲那年,結束了台北十年的媒體工作赴英進修,因為年齡已不小,有點資源讓我在倫敦海德公園北邊買了間公寓居住。因為有了房子,就比較不會有現實上漂泊異鄉的感覺,而且為了打點房子,讓我可以深入比較在地人的生活模式,例如買家具要自己組裝,窗簾要自己量好尺寸訂做,在百貨公司買電器等配送要長達兩個禮拜,水管工人出差一趟起價是四千元台幣,丟垃圾要分類,玻璃、塑膠等用品各有各的收貨時間等等。…
Continue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uly 29, 2015 at 8:00am — No Comments
今年3月28日公布的“一帶一路”藍圖,在合作重點方面明確提到:“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實際上,從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至今,沿線國家不斷掀起合作熱潮。在經濟合作一馬當先的前提下,其他方面合作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想要維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友好的關系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從目前來看,“一帶一路”沿線約65個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日益凸現,亟待解決。這其中,既有“先天”的自然條件因素,也有“後天”的相對“落伍”的發展思路與理念。…
ContinueAdded by CERI on July 28, 2015 at 8:37pm — No Comments
台湾画家黄美廉博士,由于接生时医生的疏忽,造成运动神经的受伤,以致她一出生就患上了脑性麻痹。
经过多年的努力,她顺利取得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又荣获台湾教育部的十大杰出青年奖章。
有一次学生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都没有怨恨吗?当时黄美廉没出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起来:1 我好可爱!2 我的腿很长很美!3爸爸妈妈这么爱我!4 上帝这么爱我!5 我会画画!我会写稿!6 我有只可爱的猫!7 还有。。。。8。。。。。等等”…
Added by Panjang Yong on July 28, 2015 at 7:03pm — No Comments
馬拉梅曾說「現代不屑想像」。於是,詩人、畫家、劇作家或工程師紛紛致力於形式與行動的結合,來取代現實與影像這老舊的二分法,生命也因此發生革命。
我們所處的當代不再相信革命,而是回到過去重新歌頌影像的祭儀:畫布上的崇高閃光、攝影或圖徵的刺點。影像變成它者的感性現身:文字變成肉身,或不可再現之神的標記。
洪席耶利用影像的複雜組成且異質的本性,來對立於上述兩種視野。這些影像既不是拷貝也不是直接現身,而是獨特的操作,對於可見、可述與可思的重新分配。就像書中所探究的高達的「影像-構句」,是一個默片鏡頭、一張屠殺猶太人的影像,以及一段哲學家論述的疊加。這本著作分析了一些不為人知的連結,它們貫穿詩的象徵主義與工業設計、十九世紀小說與集中營的見證,或當代藝術的裝置。…
Continue●楊佳嫻:我永遠不會忘記何時開始玩facebook。那真是一段迷茫的歲月——是的,就是我全力衝刺博士論文的那一年,在永遠像是黃昏的中研院文哲所房間內。那一年,我沒有寫出任何一首詩,每日檢視業績看看是否word檔增加了五百字正文和三個註釋。同時,我開始寫臉書,那時候臉書人還不多,每則貼文十幾二十幾個讚,有點洪荒草創感。
一開始,那不過是個撫慰論文創傷的所在。幾年過去了,它已經變成阻礙論文前進的惡魔了。…
ContinueAdded by 百万主播 on July 28, 2015 at 6:33am — No Comments
甲板:消失中的锡矿业城镇,我在星洲文化空间看了一篇文章(漫步五角基,张集强)有感而画了这张画,大部分人会认识甲板,都是阅读了《悲悯阙如》,有关在二战时期一位英勇的女医生(Sybil Kathigasu) 冒着生命危险对抗日军的故事,也曾有人来拍摄过电影。马来西亚还有很多旧店屋,大多数都被拆了而换上新建筑,这里的政府都没积极地保留,我们为有透过照片和图画把它给保留下来。…
Added by Panjang Yong on July 27, 2015 at 7:49pm — No Comments
最近幾年,我在幾篇談散文的文章中,提出了一個看法:在中國散文壇上有兩個流派,一個流派主張(或許是大聲地主張),散文之妙就在一個"散"字上,信筆寫來,松松散散,隨隨便便,用不著講什麼結構,什麼布局,我姑且稱此派為松散派。另一個是正相反,他們的寫作講究謀篇布局,煉字鑄句,我借用杜甫的一句話:"意匠慘淡經營中",稱此派為"經營派",都是杜撰的名詞。我還指出,在中國文學史上,散文大家的傳世名篇無一不是慘淡經營的結果。…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ly 27, 2015 at 7:04pm — No Comments
一個奇怪的星球,上面住著奇怪的人。
他們受制於時間,卻不願意承認。
他們自有表達抗議的獨特方式。
他們制作小圖畫,譬如像這張:
初看,無特別之處。
你看到河水。
以及河的一岸。
還有一條奮力逆航而上的小船。
還有河上的橋,以及橋上的人們。…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ly 27, 2015 at 7:01pm — No Comments
三月的一天
三月的一天。令人不安的灰色的海上,刮著濕潤的地中海的熱風。一座古老肅穆的教堂緊貼山巖聳立著,從那大門上面洞開的鐘樓裏,時而傳出悠揚的鐘聲,應和著海的嘆息,撞擊並最後融入峭壁的沈寂之中。
(Feature Photo: Beautiful Bled Castle, Slovenia…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July 27, 2015 at 6:30pm — No Comments
马来西亚青年运动自1960年创会以来, 一步一脚印, 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 今日终于茁壮的成长了。 历经逾半世纪的青运, 为国家与社会培育了多少的人才, 今天获得青体部认证为"五星级社团" ! 又获华总颁发"乌斯曼阿旺全民团结奖"之"卓越奖", 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唯一青年组织。
肯定了青运对国民团结, 建设和谐社会的贡献。诚属可喜可贺! 我作为老青运之一份子, 更感恩于现任领导在我们离去逾廿余载后, 并没有把我们遗忘, 依然邀请我们回来, 同欢共庆55周年庆典。 我衷心期望, 青运能够承先启后, 继续凝聚华青力量, 共同建设美丽的马来西亚, 晋身国际, 衔接世界, 迎向未来........ 我也诚心祝贺青运: 百尺干头, 更进一步! (YMM+青运之友~李信良) 25-7-2015…
ContinueAdded by 李信良 on July 26, 201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这是林根永(Jeffry Lim)摄影师黑白照片,我看了很有感触而把它画下来。
黑与白,不是无感的色彩,是强烈的对比方式存在,用生命的视角来看,黑与白,是最具爆发力,也最具有感受性色彩。照片中的小孩,椭圆的头颅上有一双带笑的眼睛,双眼虽轻合,却无法掩盖他心中那份祥和。他用温柔的嘴唇亲吻每个在自己生命中出现的过客的手。
这个小孩住在土库曼斯坦一家专收容受辐射影响的小孩收容所。当他还在母亲的肚子里,就注定活不过10岁。面对短暂的生命,他依然选择了微笑。10年的岁月对生命来说是长或短?然而他似乎知道,生命是重宽不重长的。 …
Added by Panjang Yong on July 26, 2015 at 9:54pm — No Comments
「不靠對話就能說故事,這是電影最純粹的形式」結合視覺張力與敘事意義,從潛意識層次打動我們,這便是電影攝影的魔力。
然而,如此凝鍊、動人的影像,又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馬丁史柯西斯、希區考克、史派克李、溫德斯、大衛林區、阿莫多瓦、安東尼奧尼、朴贊郁、王家衛、蔡明亮……這些導演都是影像語言的大師。他們用構圖傳遞演員情緒、場景氛圍,甚至創造視覺象徵與暗示,讓影片在敘事脈絡外,還具備多層意涵。…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July 25, 2015 at 8:58pm — No Comments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新生事物,它既不是一個一體化機制,也不是什麽國際或地區組織,而是一個互利合作與共同發展的倡議。雖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已經成為中國國家發展戰略,但是對於外部世界而言,它是作為區域經濟合作倡議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是一個自願、自主、自由參與的過程。這一構想的落實,最終還是要依賴千百個具體的合作項目來充實。“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的倡議,但它不是中國自己的事,它是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事業。它開放、包容,不會畫地為牢,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它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它高度靈活,富有彈性,是多元、開放的合作進程。…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July 25, 2015 at 8:58pm — No Comments
舒日呼·帶一路”讓沿線各國發展“依路”順風
“一帶一路”帶給蒙古國的不僅是發展機遇,還有振興經濟的希望。
共建“一帶一路”,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新機遇。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可以讓“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依路”順風。
“一帶一路”倡議既是經濟發展宏偉戰略,也是中國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延伸,為沿線國家提供了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一帶一路”倡議與蒙古國的“草原之路”和俄羅斯的跨歐亞大鐵路,三者融合對接形成的經濟走廊,將會促進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與發展,從陸路打開太平洋通往歐洲的經濟合作大門。蒙古國將充分利用好這一偉大創舉,加強三國跨境運輸合作,以經濟合作帶動蒙中俄三國關系全面發展。…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25, 2015 at 8:56pm — No Comments
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一個小女孩像今天許多年輕人一樣,厭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制。
她離開了家,決定要做世界名人。可不久,她每次滿懷希望求職時,都被無情地拒絕了。她只能走上街頭,開始出賣肉體。許多年過去了,她的父親死了,母親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夢死。
這其間,母女從沒有什麼聯繫。可當母親聽說女兒的下落後,就不辭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個街區,每條街道。她每到一個收容所,都停下腳步,哀求道:「請讓我把這幅畫貼在這兒,好嗎?」…
ContinueAdded by 抱抱,看新聞 on July 25, 2015 at 8:55pm — No Comments
暗語
那是把靠窗的椅子,他找到它
隨手拉了拉燈心絨窗簾遮擋住所有陽光
房子裏的人已不再說話,能有什麽事情發生?
他們的眼睛交換著目光,交易正在進行
待他轉過身,坐下∶一二三四五六
他們主動抱上姓名
他笑了笑,暴露了牙齒慘白,臉色發青
但是他依然若無其事地抱出另個人姓名…
Added by OVEPI on July 25, 2015 at 8:53pm — No Comments
6月27-2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的“絲綢之路經濟的建設與未來:12國智庫論壇”在京召開。來自中國、俄羅斯、中亞五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國等國的40多名智庫學者在論壇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來自哈薩克斯坦管理經濟戰略研究院的法學院教授詹尼斯•坎巴耶夫在發言時指出,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需要加強上合組織的作用。“絲綢之路經濟帶”能否成功取決於上合組織能否轉型,從以安全為主要目的轉向同時追求深層次和全面的經濟合作。…
Added by CERI on July 25, 2015 at 8:52pm — No Comments
當這選中的民族
組成一個普通的國家,
掘井,建築房屋,修建道路,
剖開土地鋪設管道。
我們,這古老風景中最年幼的孩子,
躺在低矮的房屋裏,
我們頭上的拱頂充滿了愛
口中的呼吸也是,
正如這土地當初被賜給我們,…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July 25, 2015 at 8:51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Switch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View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