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良露/雙城記—— 倫敦vs. 台北

分享我曾旅行過數百個城市,在十幾個城市曾長短期居住,但都不超過一年。

只有兩個城市跟我特別有緣,除了當了幾十年的台北人外,居住了五年的倫敦,讓我在心靈的某一個角落都保留了某種倫敦人的思維。

我在三十二歲那年,結束了台北十年的媒體工作赴英進修,因為年齡已不小,有點資源讓我在倫敦海德公園北邊買了間公寓居住。因為有了房子,就比較不會有現實上漂泊異鄉的感覺,而且為了打點房子,讓我可以深入比較在地人的生活模式,例如買家具要自己組裝,窗簾要自己量好尺寸訂做,在百貨公司買電器等配送要長達兩個禮拜,水管工人出差一趟起價是四千元台幣,丟垃圾要分類,玻璃、塑膠等用品各有各的收貨時間等等。

跟台北的散漫便利比較起來,倫敦生活絕不輕鬆,如果你進百貨公司沒有為後面的人按住門,會有人提醒你這樣不禮貌,如果有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也一定會有人示意你要安靜。「文明一點!」是英國人的口頭禪,在倫敦生活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但這些教養都存在倫敦人的心照不宣之中。

例如去公園溜狗,要帶一個鏟子及袋子裝狗糞,像巴黎或台北那樣滿街狗大便的事絕不常見,入夜十一點後會在住宅街道上鬼叫的人一定是外國學生或外國觀光客,買東西時不只要排隊還不可主動呼叫售貨員(必須等到他有空主動服務你才行),與人交往不可主動詢問對方的政治、宗教信仰及工作收入,到人家家作客,如果是下午茶,五點半以前一定要告別,晚餐則十點以前要主動離去,絕不可當爛屁股。

做倫敦人有這麼多規矩,人與人之間當然傾向於保持距離,以策安全,不養狗的人在街上很難跟陌生人交談,同公寓的鄰居交談多半是天氣,今天天氣真好或遭透了等等,星期日大家都買一大份加張的報紙帶去公園、酒館看,混在人群中但各看各的報。

倫敦是個孤獨的城市,卻未必會容易寂寞,就像英國大文豪約翰生博士所說:「若對倫敦都厭倦了,就是對人生厭倦。」倫敦是個超級豐富的城市,也許不像巴黎那麼浪漫,巴塞隆納那麼感性,紐約那麼狂野,卻是我以為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城市。

我的倫敦意象是一個巨大的腦子,台北意象則是個巨大的胃,倫敦不是沒有好吃的東西,但倫敦生活不以談吃,追求美食享受為主,倫敦的強項在文化的廣度、密度與深度,想想一個人若想看遍世界文明的收藏,必須前往埃及、印度、希臘、中東、中國等等國家,但只要去大英博物館,即使看不到世界第一,卻是好多世界第二的收藏加起來的世界第一的博物館。還有大英博物館,能讓馬克思天天去,幾十年下來寫完的《資本論》,至今對世人有啟發性,還有人類學博物館其中的巴布新幾內亞的收藏,亦是世界知名。

在倫敦生活,就像生活在巨大的文明腦子之中,有大傳統也有時事也有雜學,倫敦市內種族複雜,但英國人不來種族熔爐那一套,而是各自保有自己的文化,只要互不干擾就好。倫敦市內有猶太人的聚會所、東正教教堂、回教清真寺、印度教廟宇等等,都是巨大的建築,不同的族群住在不同的區域,有自己的市場,自己的餐廳,倫敦是個多元種族及文化的拼圖。印度人聚集的街上,有賣沙麗、印度甜點、寶萊塢印度片租售店;阿拉伯人聚集的街上,居然有十幾種不同政黨的阿拉伯文報,還有各式各樣的果汁店、燒烤店、糕餅店;華人聚集的街上,開滿了賣燒鴨的、港式飲茶的、南北雜貨的店家;愛爾蘭人聚集的街上,三步五步都是愛爾蘭酒館。

在倫敦生活,是我的世界文明學習之旅,雖然我也曾旅行過六十多個國家,但旅人行程匆匆,反而在倫敦,我才可以日日夜夜見證肯亞人、伊朗人、葉門人、澳洲人、墨西哥人、巴西人、賽浦路斯人等等民族的生活與文化。

在倫敦待了五年之後,原來有機會留在倫敦工作的我,面臨是否要留在這個豐富之國還是返回自己的家鄉。最後的選擇是結束學習的旅程,回到一個可以實習的地方。

台北不是一個很有規矩的城市,台北的混亂雖然帶來了很多不便,例如常常在人行道上找不到摩托車與摩托車的間縫可以當出口,但台北卻提供了許多和人相關的便利。修水管的人隨傳隨到,一千元就可以幫你找出馬桶的問題,街上入夜後到處是小吃,不像倫敦入夜後只有回家吃自己。台北又很安全,晚上單身女士走在大部分鬧街上不用提心吊膽,人與人之間雖然愛閒話八卦,但卻不用像倫敦人那樣冷漠相處,為了政治、宗教可以吵翻天,但看職棒時卻又變成一家親。

相對於倫敦的大豐富,台北在豐富上很難和倫敦相比多元性、世界性,但每個文化都有其獨特性,台北做為一個華人城市,有著特殊的混合,從大陸各省文化與閩南文化、原住民文化、日本殖民文化加上荷蘭、西班牙文化殘餘的影響,組成了台北自己的豐富,因為台北還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文化,不像兩千年古城倫敦那麼富教養,卻比倫敦要有活力。

倫敦的左腦特大,倫敦人講話很曲折,議會罵人可以不帶髒字,用幽默的方式諷人入骨;台北人則以直接出名,民意代表吵架連三字經都可以朗朗上口,如果說台北人比較粗暴,卻不像倫敦人心機重。

倫敦的物價很高,除了一般消費高,連日常民生消費都高,例如坐一趟地鐵,最少要七、八十元台幣,不像台北還有二十元的捷運可坐,一般家庭的水費都要上千元,電費更是好幾千,冬天開暖氣時,有時一個月電費就要上萬元,上餐廳吃飯更貴,唐人街的中國餐館,炒盤青菜都要四、五百元台幣。因此,在倫敦生活常常可以逼人練就一手好廚藝,但回到台北後人卻容易變懶,因為外食太方便了。

倫敦雖然貴,但在社會福利卻做得比較好,很少聽失業的人燒炭或一家自殺的,失業者與沒有收入的人都有最低的生活補助,一個月兩萬多台幣,絕對讓人可以活下去,像寫哈利波特的J. K.羅琳,當年就是靠社會救濟活下去的。

倫敦也有許多免費的事物,讓窮人也可以活得很豐富,例如大部分博物館、美術館都不要門票,倫敦市內又有海德公園、肯辛頓花園、攝政公園、荷蘭公園、聖詹姆斯公園、綠園、格林威治公園、貝特西公園等等大大小小超過三百六十五個公園,意味著天天去一個公園,一年都逛不完。除了大英圖書館外,倫敦的社區圖書館也以藏書豐富、借書(以及影視館藏)方便著稱,倫敦空中大學的課程也很豐富,都提供了窮人社會教育的機會。

台北在近十幾年來,在社會資源的開拓上也有很多建樹,例如社區的健身中心、圖書館、社區大學等等,讓台北的生活更豐富。

自從二○○八年起,我開始參與台北文化護照的活動,辦了許多場城市文化漫步,這是我當年在倫敦經常從事的活動。在倫敦五年,我學習到了許多關於城市文明美好的事物,如今我可以在台北實習我所學的,使得在台北的我有一種魚與熊掌兼得的好處,人當然是在自己的家鄉工作、生活最好。如果我們能把在世界各地學到的美好事物都融入自己的文化之中,讓每一個在地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如此世界才會更豐富。

倫敦vs. 台北,不是選擇題,也不必是相對論,這兩個城市,都是孕育了我的城市母親。●本文摘自有鹿文化《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

書名:《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
作者:韓良露/著, 朱全斌/攝影、插畫
出版社:有鹿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6月5日

Views: 24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