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楊佳嫻:我永遠不會忘記何時開始玩facebook。那真是一段迷茫的歲月——是的,就是我全力衝刺博士論文的那一年,在永遠像是黃昏的中研院文哲所房間內。那一年,我沒有寫出任何一首詩,每日檢視業績看看是否word檔增加了五百字正文和三個註釋。同時,我開始寫臉書,那時候臉書人還不多,每則貼文十幾二十幾個讚,有點洪荒草創感。
一開始,那不過是個撫慰論文創傷的所在。幾年過去了,它已經變成阻礙論文前進的惡魔了。
但是,任何成癮之物,都難免迴轉糾結,你拖我推,愛情與臉書都是如此。它已然變成一種管道,一座舞台,人們藉此發聲,編織同溫層,展演自我,樹立形象,強迫症似的報告日常行蹤。臉書本身的功能也發展日趨精密,我們可以替臉友群分類,設定親疏,決定消息傳播的強度,或形象經營的深度。我的朋友們有些堅持不加學生或不加老師,有些排除主管或排除屬下,爸爸媽媽突然學會玩臉書要求你加為好友是大家共同困擾。嗯,對,我就是一開始加了一些親戚最後全部封鎖的那種。這也真是人際關係的弔詭了:可以讓陌生臉友看,卻不願意讓表妹堂哥看。
工作量太大時我通常會生產白癡貼文。白癡貼文忽然獲得崇拜的學者按讚我都會嚇出一身冷汗(比如最近鄭毓瑜教授來按讚了天啊)。
分享●唐捐:天不生臉書,萬古如長夜,我的創作生涯或已終焉。
我或將終日頹坐於研究室,默默下那敗多勝少的網路圍棋。反覆與不斷湧來的蒙面客作戰,不知自己終於被何方敵人殺傷。
但我恨臉書,恨它像個漩渦把我的世界徹底吸納進來了。啊,難道此後餘生之重頭戲,盡在此處演出了嗎?臉書本質上不是我這種中年大叔廝混悠遊之地,它是浪少年蕩少女鬼扯胡謅之樂園。這裡以「按讚」為批評的重要手段,數量的美學占有絕對的優勢,質的排行榜閃一邊,名家銳士手下一讚,愚夫蠢婦也是一讚,臉書是網路民主之聖地。人無分男女老幼,地無分東西南北,表態優位於論說,迎俗者勝,逆眾者息。版面流動得好快,掌聲來去得好快,那是一個沒有太多「摩擦力」的世界(誰鳥你的「掩抑有奇態」,鳥你的「澀」和「簡單味」)。
那你幹麻來啊,大叔?喔,我是來叫他們出去底呀,來叫他們不要再滑下去了嘛,別再整日說屁話、讀廢文、亂按讚……為了順利交談,我學他們說腦殘語,無厘頭地笑鬧,像是為了追十三姨而惡搞十三經,裝作資深的進步的老青年,站在開明、年輕、未來的那一邊(萬一我不是呢),向所有老舊邪惡保守的勢力展開致命的一擊。想袜到,他們好喜歡給發憤、賣萌、惡搞的大叔按讚喔;想袜到,被按讚的感覺比剛才到信安按摩店花三百元還要舒爽。(喔,我戀愛了,嗶嗶~嗶嗶~)算了,我要忘記回家啦,俺LIKE汝們的說,底迪,美眉,大叔陪汝們再聊一會吧,俺講醬,汝覺得好笑否,ㄎㄎㄎㄎ……
●楊佳嫻:啊咧?捐哥談到臉書就起乩,顯得我太正常,太規矩,太不廢不萌不憤。
臉書在同溫層的幻象、擬廟口的操演外,實在是個很有壓迫力的世界。總有事件發生,總有正反觀點在對決,總是不宜沉默,亟需表態;不表態,則可能被視為冷漠、托大、畏事。臉書忽然代替了人的全部行動,好像從臉書看就是全世界。無怪乎大家上街頭抗議一定要拍照上傳了(我也拍過貼過),否則,誰知道你去了呢?誰知道你「正在」關心社會?我總是想:如果我沒想清楚,如果我不能講出比已經講出來的那些更有見地、更不同角度,我只是在正確位置上打卡——除了使我的臉書成為看板,使觀點成為貼紙,使自己成為匯流中的一滴,意義是什麼?當然,這樣的想法可能還是太個人主義了。也許有人會說:成為群體裡的一分子有什麼不好?我想起《黃金年代》裡丁玲與蕭紅的差別,我不要做丁玲,也沒資格做蕭紅,但是她們的差異給了我啟示。
好像破壞了唐捐製作的寓諷刺於狂歡的廟會氣氛了……不過,唐捐說這是沒有太多「摩擦力」的世界,難怪大多數時候我在臉書上感到很快樂很順暢:設計者好貼心,讓我們可以看到白目就隱藏對方動態,看到更強烈的白目就封鎖同時截圖傳給朋友。說臉書滔滔一去不返,但顯然最近的演算也把「鉤沉」「回憶」算進去,兩年零九天前貼的照片又浮現了,七個月前的貼文重新回到首頁動態,重新提醒別人和自己。
然而,此時此刻,我正在為自己太多天沒有張貼真正有內容的臉書文而焦慮……
●唐捐:方才講了個床邊故事:「狼狽為奸」。講著講著,居然掉入抒情之瞬間。
嗯,我可能是狼與狽接起來的一個暫時的合體,向下撐住地,向上搆向天,想要兩面討好終於兩面作戰(以一身而演兩隻,終狼狽耳)。我「不薄古書愛臉書」,怨只怨臉書之俗濫,古書之陳腐;平生多恨,恨老人暴力黨和腦殘少年幫,但這兩掛我好像都有報名。我不十分熱愛「我是人,我怎樣」(OS:你或許不太像人,要是你不怎樣)的句型,那太斬截(而我偏好猶豫),但我記得還是忘記了我好像有或沒有轉貼過。
臉書洋溢著民主精神,瓜棚下廣場前胡說笑鬧的氛圍,以及天乾物燥裡星火燎原的氣概。初生之犢相凝聚,常能打破僵固的現實秩序,老大顢頇者最怕這樣的集結。涓滴匯流,量的優勝可以逼出質變。臉書終於是迎向每一個活生生的「現在」(但等一下就不在了)以及美好的未來的,你正這樣「做著」,你就這樣「說了」……但我不相信,臉書時代的思維方式就比上個世紀末更加充滿皺褶。我到臉書裡汲取革命精神、創作狂潮和海量的知識見聞奇思瑣誌,我變強了。但我害怕自己渾身都進步,我懷念被民主擠壓隱沒的那一點微末的自由,我熱愛雕琢,我眷戀過去……
從前的小心得:「面笑的時候,心是未必的;腦哭時,面也沒有一定要支持。」在臉書裡混的當然是我,但要栽培出哪一樣的我,就涉及戲路的選擇。(臉書裡的甄渣妹可能比詩集裡的賈佳嫻好玩些,但也較雜遝些。)人生實難,我隸屬於許多「我群」,群與群總是相互滲透、頡頏、齟齬(附白話翻譯:你的甲朋友跟你的乙朋友誓不兩立啦)。本來在家沒事,偏要登入臉書瞎混,搞得一切人際問題暴露無遺。在按、不按與被按之間,咱們天天都在進行好多一個「認同/辨異」的動作。「座中亦有三千客」,誰真愛你,誰實恨你,未必就是天天按讚的。
勸咱朋友囉,面冊毋通迷,豬人豬面囉不豬心,愛汝恨汝啊攏係謎兮。(2015-06-15 聯合報 唐捐、楊佳嫻)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