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09)

張永勛 等:日本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5)

4.2   產業體系開發



為了充分利用遺產品牌價值, 促進農業文化遺產地經濟發展, 日本許多遺產地還進行了農業遺產創意產品開發設計、遺產地產業鏈開發和多功能農業及加工業發展。能登半島里山里海地區通過發展種植業、牧業、水產業等復合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創立出了  “Noto—no—Ippin” 品牌, 該品牌旗下包括鹽、蠑螺貝、柿子、能登米等32 種產品。佐渡市的許多公司也以農業遺產系統的農產品為原料發展加工業,生產出一系列的深加工產品, 如印有農業文化遺產Logo 和朱鹮圖片的壽司、餅乾、大米、雜糧、牛奶等食品; 印有朱鹮圖案的衣服、玩具、掛飾、模型、刺繡和畫框等裝飾品, 作為旅遊紀念品出售[3-4]。還利用農業文化遺產的優美景觀和文化資源,發展遺產旅遊業。如能登市在梯田梯埂上安裝上霓虹燈, 營造梯田夜景,…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6, 2020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張永勛 等:日本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1)

(原題《張永勛 等:日本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本文聯合作者:張永勛 焦雯珺 劉某承 閔慶文

作者服務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摘要:東亞地區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的主要分布區, 其 GIAHS 的發掘與保護工作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作為東亞地區的農業遺產大國, 日本各級政府對農業文化遺產工作高度重視,研究工作者的積極參與, 在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方面已經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日本的自然條件和農業經營模式與中國有許多相似之處, 其在農業保護與發展方面的經驗對中國相關工作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文從日本農業文化遺產發展進程、遺產保護措施和遺產地產業發展措施3大方面,總結了日本農業文化遺產工作經驗,並指出了其對中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借鑒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26, 2020 at 12:00am — No Comments

亦舒隨筆·自得之場 の 刨冰

可是令人難忘的還是紅豆刨冰。一隻老大厚實的玻璃杯,結結棍棍,裝滿紅豆刨冰。紅豆或者太甜,刨冰或者不衛生,但這是童年的一部份,那時二哥剛賺錢,帶我與弟弟去看一場二輪《鐵牛傳》,吃完刨冰買雙新皮鞋回家。那種廉價冰店中穿汗衫的夥計遞上兒童的恩物……快樂實在無分貴賤,還記得吊扇下的圓桌,玻璃臺面下壓著價目表,一杯刨冰是六角錢。 

涼粉,杏仁豆腐,冰凍檸檬茶,蜜糖薄荷茶,各式冰淇淋,但是最令人具安全感的是紅豆刨冰。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February 25, 2020 at 11:13pm — No Comments

特蘭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omer)詩選《序曲》

醒悟是夢中往外跳傘

擺脫令人窒息的旋渦

漫遊者向早晨綠色的地帶降落

萬物燃燒。他察覺——用雲雀飛翔的

姿勢——稠密樹根

那無數盞燈在地底下搖晃。但地上

蒼翠——以熱帶風姿——站著

舉著手臂,聆聽

無形的抽水機的節奏。他…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February 25, 2020 at 11:12pm — No Comments

東西哲學「意識流」探討 --禪宗、柏格森及胡塞爾的對話 (4)

(三)「一……即……」的此有情境存有狀態



「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
《六祖壇經˙般若品》



禪宗所言即是「當下即悟」狀態,這裏所談「識自心見性」,那個「識」乃是「轉
迷成智」的開端,這是「即刻、立即」的「開悟」,「一……就……」強調的是兩者互轉的快速與容易性,「翻轉」可以形容在此情境中「一……就……」。…



Continue

Added by Momogun 詩男 on February 25,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傑夫·格林伯格·這塵世的羈絆(6)

但是,在他們停止有意識地思考死亡之後,死亡想法傾向於縈繞在意識的邊緣。在心理學的靈泊區,它們的可理解程度很高,這意味著它比正常情況更有可能浮上意識層面。我們測量死亡想法的可理解性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讓人根據詞根完成填空,其中有些可以通過與死亡有關或與死亡無關的方式完成,如coff__,可以填成咖啡(coffee)或者填成棺材(coffin)。如果與死亡有關的單詞完成得越多,死亡想法的可理解性就越高。其他方式是在屏幕上快速閃現詞匯或非詞匯,然後評估人們能多快地辨認出與死亡相關的詞是單詞。他們做得越快,死亡想法的可理解性就越高。 …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50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傑夫·格林伯格·這塵世的羈絆(5)

在進行了第一項研究之後,我們進行了一系列後續研究來測試額外假說。我們發現死亡提醒的效果總是取決於個人的世界觀。所以,對那些不相信賣淫應該被視為非法的人來說,死亡提醒並不會增加他們對被指控賣淫者的保釋金數額。我們也發現提醒其他負面潛在事件---如身體疼痛、失敗或社會上遭到排斥等並不產生類似效果。重要的是,想到死亡並不簡單地讓人們變得消極:它也導致人們渴望給予幫助警方抓罪犯的人更大的獎勵。 …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50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傑夫·格林伯格·這塵世的羈絆(4)

這是根源於心理分析的巨大理論,它似乎能夠解釋人類的很多行為。

 

貝克爾說服我們相信死亡意識在人類行為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們將這些觀點納入到恐懼管理理論中,並將其引入心理學領域。我們向《美國心理學》雜誌投了論文,解釋了這個理論,並解釋了它如何闡明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和心理學中的很多問題。編輯和評閱人對這篇論文不以為然,有一篇評閱意見只有一句話,“毫無疑問,無論是活著的還是死去的,任何一位心理學家都不會覺得這篇文章有趣。”(你認為至少死去的人可能會感興趣。) …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48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傑夫·格林伯格·這塵世的羈絆(3)

字面意義上和像征意義上的永生是我們心理安全的根本基礎,但它們依靠兩樣東西。首先,我們必須維持對基於文化世界觀的信仰,這種世界觀提供了相信字面意義永生或像征意義永生的可能性基礎。其次,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這個世界做出了寶貴的貢獻,這樣我們才有資格獲得超越身體死亡的種種超驗性形式。我稱這些是有效的恐懼管理的兩大組成部分。人們過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鑲嵌在擁有意義和價值的像征性世界,他們相信那些具有持久的意義,只要他們維持對這個世界及其重要意義的信仰,他們就能獲得心理上的寧靜。但是,如果這些信仰中的任何一個遭到威脅,防禦機制就必須行動起來,否則死亡焦慮就會浮上臺面。 …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47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傑夫·格林伯格·這塵世的羈絆(2)

他的書迫使我們真的有意識的考慮自己不可避免地死亡,而且是以一種我們可能從來沒有想過的方式去思考死亡。讀這本書可是一點兒都不好玩兒。但是,貝克爾從考慮死亡中提出了一個理論,即死亡恐懼對人類行為產生了無所不在的巨大影響。他認為我們都恐懼死亡,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反抗死亡、逃避死亡或超越死亡,就永遠處於恐懼之中。古代哲學家伊壁鳩魯和盧克萊修認識到死亡恐懼在人類行為中的作用,但他們認為如果意識到恐懼死亡不合邏輯,我們的生活應該更好些,因為如果死亡是人生的終結,那就意味著什麼也沒有了。我們並不擔憂我們出生之前的不存在,為什麼要擔憂死後的那個不存在呢? …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45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傑夫·格林伯格·這塵世的羈絆(1)

很多人只是非常偶然地、有意識地思考自己的死亡。或許是出現了一個怪異的鼴鼠,或者在轎車里的一次緊急呼叫,或者聽說和他們年紀一樣大的名人去世的噩耗。或者在午夜時分,輾轉反側睡不著,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不可避免的最終結局。與此相反,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死亡,其實也是每個人的死亡,至少在我從事的職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如此。你可能猜測我是殯葬業者、驗屍官或腫瘤學家。其實,我是社會心理學家,我關注的焦點一直是試圖理解人的社會行為。死亡與理解人類行為有什麼關係呢?關係之大要比我們很多人想的程度高得多。 …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43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約瑟夫·伯塔姆:我們現在的讀書方式——-小說之死 ( 4)

我們或許透過反思我們生活的體裁小說的黃金時代提出同樣的觀點。尼爾·蓋曼(Neil Gaiman)是他那個類型的天才,探索了兒童作品的小說體裁、都市幻想小說和圖畫小說。迪恩·孔茨(Dean Koontz)秘密地使用恐怖提出世界怯魅的超驗性問題。喬治·馬丁(George R. R. Martin)的《王位遊戲》是後托爾金時代的豐富世界構建模型,吉恩·沃爾夫(Gene Wolfe)30多年來則一直使用科幻小說開始天主教色彩的文學工程。 

請考慮阿迦薩·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之後的兩位暢銷書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和羅琳(J. K. Rowling)。接著是所有那些作家和藝術家卷入戲劇著作向圖畫小說的成熟過程,超級英雄修正主義者阿蘭·摩爾(Alan Moore)和弗蘭克·米勒(Frank…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37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約瑟夫·伯塔姆:我們現在的讀書方式——-小說之死 ( 3)

如果自然世界被想像成沒有任何目標的空洞,那麼對自然的重要性的探索從定義上說就是超自然東西。如果物質秩序依靠其科學衡量的存在來定義,那麼對物質秩序的意義的探索必然也是超驗性的。如果世俗領域被僅僅理解為強者推行的任意性社會安排,那麼揭露社會價值觀的嘗試就必然是宗教性的。

從18世紀到20世紀,作家創作的小說和這個世界曾經閱讀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他們這樣做是因為文明需要他們這麼做。他們也因此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在1990年代初期以來出版小說的作家中,沒有一個進入必讀書目。這種文化核心地位的缺失未必是作家本人的錯---我們只是不像從前那樣閱讀小說了。偉大的雄心壯誌已經萎縮,藝術性是發動機在用古老燃料勉強發出的濃煙。現代性的超驗性危機沒有靠小說或者其它什麼東西得到解決。因此,我們已經遭遇了另一場危機,令藝術衰落的危機,因為文化已經喪失了它的地平線和目的意識。…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35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約瑟夫·伯塔姆:我們現在的讀書方式——-小說之死 (2 )

在這個在線時代,我們並不缺乏散文。除了數字娛樂之外,英語中各種體裁的虛構作品蓬勃發展達到了驚人成熟的新水平。流行傳記傳播了曾經靠小說傳遞的教訓---正如面向讀者大眾的社會學和“新新聞報道”,用小說寫作的技巧撰寫隨筆那樣長度的報道。小說仍然進入瀕臨死亡的狀態。小說的失敗標誌著西方文化對過去價值觀和未來目標充滿信心的終結。虛弱的、缺乏自信的、懦弱的文化的標誌已經寫在圖書館書架那些落滿塵埃的圖書中。 …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34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約瑟夫·伯塔姆:我們現在的讀書方式——-小說之死 ( 1)

小說愛好者充滿激情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過去的近300年中,小說一直是主要的藝術形式,或許是現代世界唯一重要的藝術形式。我們依靠小說試圖向我們自己解釋自我。在從中世紀開始,經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進入現代時代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藝術形式,我們或許稱之為內心轉向---越來越多人贊同內心生活和家庭劇是真實的,當我們在世界舞臺上真實生活之時,內心生活不僅僅是維持身體和靈魂共存所需的附屬活動。

 …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33am — No Comments

昌耀詩選《意義空白》

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不復分辯夢與非夢的界限。

有一天你發現生死與否自己同樣活著。

有一天你發現所有的論辯都在捉著一個迷藏。

有一天你發現語言一經說出無異於自設陷阱。

有一天你發現道德箴言成了嵌銀描金的玩具。

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吶喊闐寂無聲空作姿態。

有一天你發現你的擔憂不幸言中萬劫不復。…

Continue

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30am — No Comments

昌耀詩選《熱苞谷》

手持熱苞谷的一對小男孩在街頭追戲。

手持的熱苞谷如同奧林匹亞聖火接力的火炬。

一切在加快成熟。

 

請看街頭一對追戲的小男孩

他們手持鮮嫩的熱苞谷大步越過一片一片太陽

像越過一片一片湖水。

像越過母親的彈簧床。…

Continue

Added by Seltsames Denken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30am — No Comments

雷頤:一個時代的“閱讀史”(1)

一位因愛讀書而終以出書為業的朋友總說“閱讀即存在”,這或許是他出於職業熱愛的一己之見,但一個時代的“閱讀史”確實見證了一個時代知識、心靈和思想的“存在”。擺脫“文革”那種幾可說“閱讀即犯罪”的年代已經30年了,這是一代人的時光。30年閱讀史,也即一代人的精神發育、成長史。每個時代的閱讀熱點都影響著個人的閱讀興趣,但個人畢竟還有與眾不同的趣味選擇。30年來,學術界非虛構作品的“時代閱讀”與“個人經驗”彼此互動的回憶,也從一個重要方面重構了那段歷史的知識、心靈和思想圖譜。 …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30am — No Comments

吳萬偉譯 傑夫·格林伯格·這塵世的羈絆(7)

恐懼管理理論還有政治方面的相關意義。在2001年9-11恐怖分子襲擊美國之後,同事們和我在實驗室發現的東西在整個國家都出現了。恐怖襲擊讓幾乎每個美國人都意識到死亡,而且成為美國世界觀主要像征的直接威脅。作為回應,美國人變得更親美國,他們捐獻熱血,尋找親密的他人,攻擊任何可能對文化造成的威脅,紀念恐怖襲擊受害者和快速做出反應者,以獲得其像征性永生。發生的另一件事是貝克爾曾經在1973年預測到的,但我們還沒有進行研究。美國人聚集在那些保證讓美國再度偉大的領袖身邊。9月10日進行的針對喬治佈什總統的民意調查顯示其支持率在大約50%左右,到了9月21日,這支持率已經達到90%。 

困難的地方是更加不確定的世界觀,一個人的善可能成為另一個人的惡。…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30am — No Comments

顧明棟:論中西小說理論的哲學和美學根基(18)

Continue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February 25, 2020 at 3:29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