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Julia Kristeva's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ritical theory, psychoanalysis, and literary studies, and its influence can be traced in some of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 contemporary glob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economy, though not always directly or explicitly. Here’s how Kristeva’s ideas intersect with some of the mainstream philosophies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economy:
Emphasis on Cultural Diversity and…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October 10, 2024 at 9:00am — No Comments
朱莉娅·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的诗性语言革命,尤其是她关于“符号态”(the semiotic)和“象征态”(the symbolic)理论,确实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将…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September 10,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狄尔泰没有专门写过关于诗歌的系统理论,但他关注了诗歌作为人类生命体验表达的一部分。所以在更广泛的哲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探讨了诗歌体验的相关主题。狄尔泰的哲学强调了历史主义、生命哲学和人类体验的核心地位,而这些主题也使他对艺术和文学作品(包括诗歌)的理解具有独特的视角。他的诠释学思想和对体验的强调,为理解诗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通过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所体验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作为生命表达: 在狄尔泰看来,艺术和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是人类生命体验的表达。诗歌通过语言的形式捕捉和传达了诗人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狄尔泰认为,理解一首诗不仅是理解其语言和形式,更是通过这些形式进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所体验的情感和思想。…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September 5,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如果克里斯蒂瓦应用她的诗性语言革命理论,来讨论狄尔泰曾讨论过的歌德的诗歌,她可能会从符号态(the semiotic)和象征态(the symbolic)的辩证关系入手,探讨歌德的诗歌如何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超越纯粹的象征性表达,成为深层次人类体验的载体。
换句话说,强调诗歌语言如何在象征态和符号态之间辩证运作,既维持语言的形式秩序,又通过这种秩序传达出超越语言规则的深层次体验。突出诗歌语言的革命性,探讨如何通过语言形式的突破和内在张力,展示出人类情感、心理和无意识的复杂性。通过这样的分析,克里斯蒂瓦可以将狄尔泰对歌德诗歌中认知体验的关注与她自己的符号学和精神分析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既关注语言形式,又深度挖掘语言背后体验的综合理解。…
Added by INGENIUM on August 11,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让狄尔泰来分析普希金的诗歌,他的分析方式将与雅各布森的语言结构分析显著不同,因为狄尔泰更注重诗歌背后的人类体验和历史情境,而非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而雅各布森通过对普希金诗歌的细致分析,说明了诗性功能如何通过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来传达和强化意义。这不仅仅是对语言形式的关注,更是在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建立了一种动态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雅各布森的这些分析为他的诗性功能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展示了语言如何通过其内在的组织和形式结构来触发读者的情感和理解。
诗歌作为个人体验的表达:…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August 10,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克里斯蒂瓦的“符号态”(the semiotic)与“象征态”(the symbolic)确实可以被理解为处于一种“呼唤性”(vocativity)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二者之间的动态互动与相互影响。这种“呼唤性”强调符号态和象征态之间的相互召唤、回应与转化。二者之间的呼唤与回应构成了她诗性语言革命的核心。通过这种呼唤性关系,克里斯蒂瓦展示了语言如何在表现理性秩序的同时,捕捉和表达深层次的情感、无意识和原始体验。
符号态与象征态的辩证关系:…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August 5, 2024 at 5:00am — No Comments
個人的自我創造,歸根到底是要創造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即要追求和形成自己的「善」。「價值」與「自由」、「創造」是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的。
在「個體我在」中,「價值」不是一個「實體性」的概念,而是一個「形式性」概念,也就是說,不可能為所有不同的個體生命提供一個普適性的、在內容上完全相同、一致的、「本質性」的「價值觀」或「價值原則」,對個體生命在在其個人私人生活領域適用的唯一「價值規則」是:讓每一個人「自由」地「選擇」和「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或者干脆說,適用於個體生命的乃是一種「沒有原則的價值論」。…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July 25, 2024 at 3:00am — No Comments
再次,創造不是多次性的「復制」和「仿造」,而是每一生命個體對自身「獨特性」的「創作」。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都面臨和經歷著其特殊的時間和機緣,這與其他生命個體都絕不相同,他必須學會不斷地去編織屬於自己的生命之網,「一張向後延伸到過去、向前延伸到未來的網,來取代一個已經成形的、統一的、當下的、自我完中的實體,一個可以被視為固定不移和完滿一體的東西」[7],從而創造出自己的人生。當我們用「自我」來稱呼一個生命個體時,實際上已經包含著每個人所具有的「獨特性」的期待,運用「實踐智慧」,在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境遇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自我」,從而讓自己成為一部「只一回」、「只適用於一人」的具有獨創性的「作品」。…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June 10, 2024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在固守「個體我在」邊界的前提下,個體生命的自由還表現在其對自己所認為是「善」的生活方式的選擇權,「選擇權」是個體生命自由的另一重要含義。「選擇」意味著在生命個體前面,存在多種「生活的可能性」,有多扇「大門」向他敞開,它可以在多種選擇中去追求和創造自己的「可能生活」而不是在外在壓制下進行非此即彼的「決定」。
因此,個體生命的「消極自由」「並不僅僅是包含挫折之不在(這可以通過消滅欲望來獲得),而且包含可能的選擇與活動的阻礙之不存在」。「消極自由」之「消極」,並不是象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樣是一種否定一切,什麼都不幹的空洞狀態,而是反對人為地關閉個體生命選擇的大門,壓制個體生命的自我決定。…
Added by INGENIUM on June 9, 2024 at 4:30am — No Comments
三、「詩」的而非「科學」的:個體生活目的的自我理解
個體生命不是為了與某個在它之上的某個「更偉大的東西」而生活,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目的,自由地創造「自我」的個性和人格,追求每一個人屬於自己的價值,這就是個體生命不可能不能還原為「共同生活」的生活目的。
在這里,有三個內在聯系的關鍵詞,一是「自由」,二是「創造」,三是「價值」,以這三個關鍵詞為核心,形成「不受強制的自由」、「以偶然性為前提的創造」、「無原則的價值論」,,三者構成理解個體生活目的自我理解的核心概念。…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June 7,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在海德格爾這里,「時間性」不是此在的「本質屬性」,或者說不是此在的「共相」,而是此在通達其本真的個體性和私人性的源始境域,「時間性」意味著此在的「有限性」,意味著此在通過對這種「有限性」的領悟中擺脫形而上學的共相的專制而使「個人」真正成為「個人」,海德格爾曾這樣說:「本真的時間就是從當前、曾在和將來而來的、統一著其三重澄明著到達在場的切近。它已經如此這般地通達了人本身,以至於只有當人站在三維的達到之內,並且忍受那個規定著此種到達的拒絕著-扣留著的切近,人才能是人」[31]。…
Added by INGENIUM on June 4,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海德格爾把「時間性」作為此在領悟自身存在得以可能的境域,通過對此在「有限性」的揭示,從根本上解構了了形而上學思維方式及其元意識對個體生命的遮蔽,為生命個體徹底擺脫抽象「人的共相」或「人的本性」的專制,回歸不可剝奪的「私人性」和「個別性」,開辟了一條極為重要的道路。
如前所述,此在的本性就是「生存」,而「生存」意味著「可能性」,意味著此在「能夠在其最本己的可能性中來到自身,並在這樣讓自身來到自身之際把可能性作為可能性保持住」,[20]而「保持住別具一格的可能性並在這種可能性中讓自身來到自身,這就是將來的源始現象」[21],在海德格爾那里,這種「將來的源始現象」就是「時間」:「源始而本真的時間性的首要現象是將來」[22],在此意義上,「時間性問題」就是此在本源意義的生存可能性問題,生存於世的此在,其存在意義上在根本上是「時間性」的。…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26,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海德格爾指出,人的「實存」或人的此在區別於人的「范疇存在」,在於它具有如下特性:(1)此在不是一種「現成」的存在,其根本特性在於其「生存」,「此在無論如何總要以某種方式與之相關的那個存在,我們稱之為生存」,[9]「此在的『本質』根基於它的生存」,[10]「人的『實體』不是作為靈肉綜合的精神,而是生存」[11],正是這一點,使得此在區別於其它存在者而具有特殊的存在方式;(2)所謂「生存」,是指此在所具有的「可能性」,「此在一向是它所能是者;此在如何是其可能性,它就如何存在」[12],「此在是委托給它自身的可能之在,是徹頭徹尾被拋的可能性。…
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22, 2024 at 1:30pm — No Comments
二、 不能被普遍共相穿透的空間:「個體我在」的正當性
「實存性」這一概念來源於拉丁文「existential」,與「共相」、「一般」、「普遍」相對照,其最基本的含義是「個別性」、「實際性」與「此在性」。它意味著存在者的「如此存在」(to hoti estin),指示著特殊個體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實情。它要回答的是:「那個」(That)存在者「如何」、「怎樣」,其關注的中心是「那個」及作為「那個」的「個體存在者」。
人作為生命個體,即是這種「實存性」的存在,或者說,人的生命個體就是「實存」。只有從「實存性」的角度來把握生命個體,生命個體才能如其所是的那樣的呈現自身,而不至於被「普遍化」為作為所有生命個體「公分母」的「人的共相」和「本性」。…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17,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這種理解方式最根本的後果便是:個體生命的生存活動失去了屬於「自我」的獨立的「游戲規則」而被迫服從「同一性」的、「普遍化」的「游戲規則」,一句話,生命個體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其本己的「自律性」和「私人性,它使人的個體生命所呈現出的是如下這樣一幅形象:…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16,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一 、 形而上學的「腳本」與個人生活的「普遍化」
作為區別於社會共同體的個人,如何理解其生活的目的?按照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及其「元意識」,個人生活的真正目的,就是突破時間、現象和個人意見,與某種超驗的事物建立起聯系,進入另一個代表永恆真理的世界,這種超驗的事物和永恆的世界代表著「人性」的完全實現和人的「本質」的完成,因而也就意味著個人一勞永逸地從無常、奴役、苦難等中擺脫出來,實現徹底的「解放」。…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15, 2024 at 2:30pm — No Comments
4.4 討論
本研究通過誘發個體的負性情緒,然後通過拼貼詩的方式探討詩歌療愈的情緒干預作用。拼貼詩是詩歌療愈領域一個全新的方法,借鑑傳統詩歌療愈的載體——詩歌及藝術療愈中的拼貼畫的方式,對被試被誘發的負面情緒進行干預。結果表明,詩歌拼貼能顯著提高個體的正性情緒,降低個體的負性情緒,且能增強個體行為情緒調節時的主動面對傾向。…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April 15,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2.4.3. 干預
詩歌療愈的指導語:你將利用手中的資料制作拼貼詩,接下來請仔細閱讀材料中呈現的三首詩歌和詩後的文字(或者產品說明書)。在材料的最後空白頁上,你將可以自由完成拼貼詩,並對詩歌進行簡要闡釋。
干預組:向實驗被試呈現三首詩歌,要求被試仔細閱讀詩歌及文下闡釋,讀完後要求被試利用五首詩歌在空白頁做拼貼詩,並在文下對自己所創作的拼貼詩做一些闡釋;
非干預組:向實驗被試呈現三段字數相當且經過專業人士評定的產品說明書,要求被試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讀完後要求被試利用三段產品說明書在空白頁任意拼貼,並在文下對自己所作的拼貼做一些闡釋。…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April 13, 2024 at 11:00pm — No Comments
2.2. 實驗材料
情緒啟動材料:消極情緒誘發材料為一段時長為4分10秒的《我的兄弟姐妹》影片剪輯。經22名本科生對該片段誘發的消極情緒進行9點評分(1表示非常不愉快,9表示非常愉快)。結果顯示M = 3.44,顯示選取的影片剪輯片段可以有效誘發被試的消極情緒。
情緒測量材料:自我評測模型(Self-Assessment Manikin, SAM)量表:SAM量表是一種情緒自評的非言語圖片評價技術,分別從愉悅度、喚醒水平兩方面測查個體的情緒體驗,已在情緒研究中獲得了廣泛應用。SAM量表采用圖片作為評價標准,圖片從左至右分為九個不同的等級,量表的第一排代表情緒的愉悅度,第二排代表情緒的喚醒度,1級表示水平最低,9級表示水平最高,愉悅和喚醒水平從1級到9級依次遞增。…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April 2,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在拼貼詩的創作中,詩人拆解、剝離了短語的固化結構,獨字獨段或無限拉長字句,拉開了審美距離(邵波,2015)。在這個過程中,詩歌的意義被懸置,作者由對文本詩歌解讀的有意識階段進入拼貼創作的無意識階段,帶給創作者直觀衝擊的是那超容、超速的字句和碎片化的敘事,在看似秩序失范的混沌世界裡,意識的信息要素隨意、任性地撲面而來,爭先恐後地擠進詩歌,造成了一種應接不暇的效果(邵波,2015)。
在過往的研究中,實驗者使用基於拼貼的圖形啟發方法來促進對海灣退伍軍人生活經歷的理解,被試通過拼貼藝術作品來反映自己的戰爭經歷和心理困擾等,達到了很好的療愈效果(Malhotra et al., 2021)。拼貼誘導法來源於藝術療愈,它利用了一種安全的、結構化的介質,將參與者的風險降至最低。它為真實的表達提供了空間,因此能改善參與者創傷後的應激行為。一項由一位藝術治療師開展的研究發現,藝術創作可以喚起情感反應(Malhotra et al.,…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March 30,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